缺爱

缺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法] 罗伯特·纳伯格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目 录

活着与存在 / 1
第一章
如何自主建构存在感 / 001
第二章
存在 / 039
第三章
存在感的丧失 / 059
第四章
崇高与绝望 / 085
第五章
我们能够实现自我存在吗? / 113
第六章
“抑郁”:无力的愤怒 / 147
第七章
重回人世: “仁慈的好奇心” / 161
结语
人最私密最脆弱的情感 / 175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全球存在主义心理学研究专家年度力作,耶鲁大学推荐必读。

缺爱的人的典型表现:

1. 做事前,会想别人的反应,做事时,会主动迎合他人的期待;

2.容易动摇自己的原则,可能自己已经非常不愉快了,但不会表现出来;

3. 希望自己得到认同和存在感;

4. 不懂得拒绝。

本书从存在主义心理学角度,解释了现代人的“缺爱”其实是存在感的缺失,指出我们没有安全感、极度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同的原因,帮助我们重新定义存在的意义和自我价值,找到自己的闪光点,骄傲自信地活下去。

用户评价

评分

##3.5星。书很简单,也不是说缺爱,而是如何构建自己存在的意义。起初我以为这是本简单的心理学辅导书,没想到越往后看,越觉得还挺有意思,大概是因为谈论“存在感”、“人生意义”、“死亡”之类的话题,以及作者一小段一小段随笔式的写法,使得这本关于心理学的书具有了“蒙田随笔”式的情调,娓娓道来,谈生论死,虽然缺乏深刻的哲学探讨,也不是真正的蒙田随笔,但其中的一些见解、例证还是可读的。所以加了半星。

评分

##很硬核的文章,但是有些概念被简化了,时而不便理解,比如“人际关系需要被社会化”因为“未被社会化、独立存在的人际关系是一条死胡同”无法一开始就说服我。

评分

##首先书名把存在翻译成缺爱就有点儿投机倾向,其次作者是以心理咨询师的角度分析了几个患者抑郁症的病情,除此之外就是心理学简单知识科普风格的个人化行文,跟副标题“如何获得安全感blabla”没一毛钱关系。作者并没有指导我们怎么做,只是泛泛谈到:斩断与他人联系光靠自己是无法获得存在感的,吸食致幻剂也是不能获得存在感的。好的吧。

评分

##怒刷存在感原来都是因为缺爱。

评分

##缺爱这个翻译纯粹是瞎搞,原文的词是「存在感」,作者的立论也很简单,存在感存在于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中。很难得的是这书写的逻辑很清晰,比罗洛.梅的那些存在主义哲学的书要好懂太多了。难得一见讲这种主题又写的这么好懂得书。

评分

##这个书名和封面的编辑是不是要出来罚个站?跟都市亲情爱情没关系。 很严肃的学术作品,主题是“存在感”的讨论,偏重心理学和哲学。 作者坚持认为存在感、自尊是基于社会关系。还用用数学集合去论证… 引经据典很多,但是比文献还短。论证上还是显得很单薄。可以作为提纲型参考,花2小时读完吧。

评分

##很硬核的文章,但是有些概念被简化了,时而不便理解,比如“人际关系需要被社会化”因为“未被社会化、独立存在的人际关系是一条死胡同”无法一开始就说服我。

评分

##书名有点张冠李戴,明明是讲存在感的

评分

##3.5星。书很简单,也不是说缺爱,而是如何构建自己存在的意义。起初我以为这是本简单的心理学辅导书,没想到越往后看,越觉得还挺有意思,大概是因为谈论“存在感”、“人生意义”、“死亡”之类的话题,以及作者一小段一小段随笔式的写法,使得这本关于心理学的书具有了“蒙田随笔”式的情调,娓娓道来,谈生论死,虽然缺乏深刻的哲学探讨,也不是真正的蒙田随笔,但其中的一些见解、例证还是可读的。所以加了半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