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縣官的銀兩

州縣官的銀兩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曾小萍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前言
緻謝
第一章 不穩定財政的根源
一、晚明財政改革的遺産
二、製度問題的官僚政治解決之道
第二章 非正式經費體係
一、清初的收入分配
二、地方政府的財政需求
三、清初財政的非正式經費體係
第三章 火耗歸公
一、打擊政府虧空
二、地方財政改革:火耗歸公
第四章 財政閤理化改革與各地的實施
一、找齣一個模式
二、因地製宜
第五章 地方改革的多樣性與基本原則
一、公費
二、公費的分配
三、養廉
四、改革後的陋規
第六章 改革的障礙:基層腐敗與江南清查案
一、消除欠賦的措施
二、江南清查的起源
三、清查開始
四、官員內部齣現問題
五、基層官僚的破壞活動
六、剖析稅收腐敗
七、清算
第七章 前瞻:火耗歸公改革的失敗
一、乾隆初年關於火耗歸公的爭論
二、乾隆時期的火耗歸公
三、嘉慶時期的火耗歸公
結語
原始資料的使用說明
徵引文獻
索引
譯後記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本書寫的是“西方到來”之前的中國。18世紀的中國不是“不變”,而是存在著生機勃勃的“變革”,是對於潛在發展成為強大的、近代的中國有重要意義的改革時期。“耗羨歸公”是財政製度這一改革主要領域的頂點,它不僅解決瞭前朝遺存的種種問題,而且是對當時各種財政危機的有效的閤理化解決方案。各省實施改革,因地製宜,享有充分的自主權,成效顯著,有益於國計吏治民生。然而“耗羨歸公”並不能一勞改永逸地解決清朝財政存在的所有問題,改革從一開始就受到抵製,加上集權國傢的財政要求,社會經濟條件的變化,傳統經濟結構的根本性製約,後來的“耗羨歸公”政策輝煌不再。

這是一部“在中國發現曆史”的作品,是利用檔案細緻探討中國曆史的代錶作。

用戶評價

評分

##讀罷,我認為最值得思考的是古今中國政治製度演變的“連接感”。西方中國學研究通常用“大轉摺”“大斷裂”等範式來看待中國曆史,但從財政製度變革看,無疑演變的共性貫穿瞭中國製度。一是改革推進伴隨著信息流轉機製的更新,火耗歸公之所以可迅速推行,便在於奏摺製度改進,解決瞭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如今體製內部際聯席機製的設立又何其相似;二是改革推進多采用實驗區性質的漸進的方式,從河南肇始,並因地製宜推廣到其他省份,如今試驗區等何嘗不是如此;三是改革推進與人事機製密切相關,河南的改革在於某一官員仕途到頭,便可在上廳授意下大刀闊斧,贏得仕途之外的聲名,如今不少改革推進又何嘗不是某些人仕途最後一搏;四是改革推進與思潮演進密切相關,火耗歸公大大衝擊瞭儒傢輕徭薄賦觀,改革開放更是一場思潮的大辯論。古今連接,俯身都可得。

評分

##以火耗歸公為代錶的閤理化財政改革,通過將火耗收入閤法化,為地方官員創造瞭一個可靠的公共支齣經費來源,以此取代瞭之前地方上以額外的加派、勒索和捐獻為主的非正式經費體係,初步建立起瞭地方財政管理製度。“以公完公”原則的確立標誌著國傢的正項收入與各省的公項收入之間的區分,使得各省各級行政機構可以擁有自己的閤法收入來源履行各自的職責。原本進入官員個人腰包的經費被用於公共目的以後,此前建立在非正式經費體係之上精心編織的個人關係網得以清除,政府對於公共服務與工程的責任也因此擴大。改革所引入的“養廉”和“公費”兩大結構行創新則使得地方財政製度更具有彈性,能夠應對臨時性、巨大以及不可預期的支齣。改革中所呈現齣來的一係列閤理化傾嚮錶明,清朝統治者對政府職責有瞭更加深刻的認識,也深刻影響瞭中國現代國傢的塑造過程

評分

##通過將火耗收入閤法化,為地方官員創造瞭一個可靠的公共支齣經費來源,以此取代瞭之前地方上以額外的加派、勒索和捐獻為主的非正式經費體係,初步建立起瞭地方財政管理製度。“以公完公”原則的確立標誌著國傢的正項收入與各省的公項收入之間的區分,使得各省各級行政機構可以擁有自己的閤法收入來源履行各自的職責。意識到虧空並不是官員道德而是製度問題,這一認識是中國國傢發展的重要步驟。與很多人想的不一樣,火耗歸公實際上解放瞭官僚和基層士紳。

評分

##火耗歸公的核心在於對地方財政自主性的保護這個視角之前沒有想過

評分

##翻得很草,等待二刷吧

評分

##火耗歸公就是雍正朝的陽光工資和收支兩條綫改革。其在乾嘉朝的失敗,一是乾隆時期中央基於對地方官的不信任,侵奪省級財政自主權。二是王朝後期人口膨脹導緻的無法調和的矛盾,迫使自上而下強化資源汲取,陷入津巴布韋式的惡性循環。 羊毛齣在羊身上,隻要開支缺口在,地方政府總能找到名目轉嫁負擔,土地齣讓金何嘗不是一種加派。

評分

##1)一個不提供公共産品的官僚係統(連車馬費都不願意齣),居然齣現虧空,這得貪婪到什麼程度?換言之,四萬萬國民辛辛苦苦勞動,還是養不起那群官僚,真真讓人嗔目結舌。 2)雍正使勁推動火耗歸公,促使陋規製度化。乾隆就厲害瞭,使勁製造新的陋規,高下立判。

評分

##火耗歸公的核心在於對地方財政自主性的保護這個視角之前沒有想過

評分

##從《中國國傢治理的製度邏輯》的引用中跳到此書。作為外行從閱讀中能夠獲得的知識顯然是很有限的,但即使如此清中期財政管理(及政府運作)麵臨的問題的技術細節,仍然留下深刻印象。對於曆史存在很多粗糙的開腦洞的解釋,原來就覺得根基不牢,現在更覺得沒有對技術問題的瞭解和把握,大而化之的結論大多不可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