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马克·布洛赫齐肩的中世纪史学大家米歇尔·福柯向他致敬
《国王的两个身体》作者康托洛维茨首部完整传记
忠实还原20世纪一颗杰出的头脑、一个伟大的灵魂
“阅读他的一生,我们不仅会了解这个人,而且将缩短与人性的距离。”
本书围绕康托洛维茨,以他的代表性作品《腓特烈二世皇帝》和《国王的两个身体》为节点,交织他那个时代的大事件,以及他所交往的德国海德堡、英国牛津和美国伯克利的知识面孔,讲述了这位伟大的中世纪史学家多彩而戏剧性的一生:他摆脱了思想的桎梏,成为世界级的大师,在行动和思想上投身时代,以及发表他最受赞誉的惊世之作——《国王的两个身体》。
作者勒纳耗费二十余年,致力于为传主提供一幅全面的画像,不仅深入康托洛维茨的思想,还对他的亲情、友情和爱情予以了准确而细致的刻画,不仅使读者了解了一位伟大的学者,还以更贴近人性之姿展现了20世纪复杂多样的知识分子生活。
##在很大程度上,我是会讨厌康托洛维茨这种人的。
评分##比起现在很多为稻粱谋终身困在学术圈中的学者,康托诺维茨的人生实在太过精彩,当然,这不仅仅在于他时而享受男性的陪伴,时而迷恋女性。他出生豪门,也是斯特凡·格奥尔格圈子中的一员,热衷于呼唤“秘密德意志”,为德国参加过一战;由于“屎特勒”的缘故,被迫远走美国,后半生从右转左,更可贵的是,他敢于在冷战时期的“红色恐慌”中坚持大学教师职业的尊严。埃卡既忠于友情、热心、会玩高级文字游戏,又毒舌、厌女、社交不知界限,真真让人又爱又恨。
评分##好多八卦。 好博学。
评分##韦伯对青年康托洛维茨多有提携,TLS 上有一篇康托洛维茨的生平介绍,“Ernst Kantorowicz: man of two bodies”,由 Robert E. Norton 所写,见:https://www.the-tls.co.uk/articles/ernst-kantorowicz-life/
评分##比起现在很多为稻粱谋终身困在学术圈中的学者,康托诺维茨的人生实在太过精彩,当然,这不仅仅在于他时而享受男性的陪伴,时而迷恋女性。他出生豪门,也是斯特凡·格奥尔格圈子中的一员,热衷于呼唤“秘密德意志”,为德国参加过一战;由于“屎特勒”的缘故,被迫远走美国,后半生从右转左,更可贵的是,他敢于在冷战时期的“红色恐慌”中坚持大学教师职业的尊严。埃卡既忠于友情、热心、会玩高级文字游戏,又毒舌、厌女、社交不知界限,真真让人又爱又恨。
评分##韦伯对青年康托洛维茨多有提携,TLS 上有一篇康托洛维茨的生平介绍,“Ernst Kantorowicz: man of two bodies”,由 Robert E. Norton 所写,见:https://www.the-tls.co.uk/articles/ernst-kantorowicz-life/
评分##昨天跟学术聊到这本书,晚上把它找出来跳读了一下,可惜并没有多少收获。思想部分谈得太少,个人对传主的八卦又不十分感兴趣。翻译和校对有一些疏漏,不过看得出译者很认真。
评分##韦伯对青年康托洛维茨多有提携,TLS 上有一篇康托洛维茨的生平介绍,“Ernst Kantorowicz: man of two bodies”,由 Robert E. Norton 所写,见:https://www.the-tls.co.uk/articles/ernst-kantorowicz-life/
评分这部传记深度挖掘传主的私生活、交友情形与性格养成,翔实细致,可谓"康托洛维茨圈"的极致描摹,自然解答了康氏如何从《腓特烈二世皇帝》热烈讴歌英雄崇拜式的写作转向了《国王的两个身体》这种“事实和理性的寒冷探照灯”式的写作。这个过程意味着着一位精英的德国知识分子经历两次世界大战所发生的价值观念和学术思维的转变,而《国王的两个身体》在当时并不引人关注,但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越来越引起讨论的事实,也是历史编纂学和政治哲学在20世纪的转向的反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