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鸽木兰:烽火中的大爱》中的主人公薛介民、姚明珠,正是作家李黎从未谋面的公公与婆婆,他们二人在50年代台湾白色恐怖中不幸落难牺牲。但牺牲的原因和真相,长久以来并不为人所知,周遭讳莫如深,迷雾重重。李黎通过大量日记、书信、档案和对当事人采访等一手资料,追索家族遗事,叩询民族历史,描绘出薛、姚二人不同寻常的革命工作,并试图提出这样的问题——烽火遍地的年代,一对乱世儿女,矢志为那个风雨飘摇的国家付出大爱,为何竟给他们带来悲惨的结局?
##书店里看到随手翻了一下,是我喜欢的谍战题材。令人唏嘘。什么时候可以不再有主义的斗争?
评分##书店里看到随手翻了一下,是我喜欢的谍战题材。令人唏嘘。什么时候可以不再有主义的斗争?
评分##木兰溪水长久在流,白鸽岭高壮地站立!
评分##潜伏者
评分##家国情怀与儿女情长,两位在台潜伏者的动人悲歌。
评分##木兰溪水长久在流,白鸽岭高壮地站立!
评分##多好的夫妇 多可怜多争气的孩子 作者李黎,台湾旅美著名作家;其丈夫是斯坦福大学薛人望教授,即本书主人公的儿子
评分##书店里看到随手翻了一下,是我喜欢的谍战题材。令人唏嘘。什么时候可以不再有主义的斗争?
评分##也许是余则成和穆晚秋的后半生。阅读中愈发觉得,一段个人史得以留存实在充满了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对走入历史的人与讲述历史的人皆然。这本书里,出身史学的“儿媳”成为了素昧平生的公婆最权威的记录者与讲述者(记起白先勇一篇小说里儿媳是历史研究者,公公是亲历者,两人观点相左,老头儿愤而离家),并促成了这个子辈星散家族的重聚;作者本人也因负载了“后人”身份而导向了她或许不曾预料的人生。这种无限靠近历史的选择,或许就是布洛赫所谓“理解生活的欲望”吧。令人动容的是,薛姚二人从军、行医,他们一生的所写所为出于对具体生命与故土山川的热爱。他们的生前身后名皆由政权合法性的需要而定,不过在一片浩荡胸襟面前,始终卑若尘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