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正清奖得主彭慕兰经典代表作,资深译者奉献中文世界全新译本
.
《大分流》是加州学派代表人物彭慕兰的代表作,畅销20年而不衰。
在这本书中,基于大量的材料,彭慕兰考察了旧世界欧亚两洲各个主要国家及其核心地区经济发展,探讨了一系列影响现代世界经济形成的关键问题:为什么英格兰没有成为江南?为什么中国和欧洲为什么走上了不同道路?在彭慕兰看来,1750年,英格兰和中国的经济核心区,在人均预期寿命、农产品市场、劳动体系、土地利用、资本的积累和技术等方面非常相似。中国和日本核心地区的生态环境也并不比西欧差,整个18世纪旧世界的核心地区都面临着土地密集型产品的局部短缺。东西方走在大体相近的经济发展道路上,西方并无明显优势。
欧洲在19世纪与旧大陆的分道扬镳,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欧洲在煤炭资源方面享有地利,煤炭替代了木材,有利于能源密集型产业的增长。同时,由于跨大西洋贸易的展开,新世界(美洲)比任何亚洲周边地区都更能为欧洲提供发展所需的初级产品。大量输入的外部资源使西北欧克服了自身的生态限制,人口急剧增长,制造业进一步专业化。煤炭、新世界和全球形势相结合,共同让欧洲沿着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节省劳动力的道路往前走。与此同时,亚洲的经济发展却陷入停滞。东亚经济核心地区被迫走上了劳动密集型、资源节约型的道路。
进入21世纪以后,500年前大分流开创的世界经济是否已经终结?
##比较的视野,不同的问题意识。
评分##比较的视野,不同的问题意识。
评分##大略翻了翻,目之所及尽是既有理论和统计数据的堆叠,就连研究的核心观点也仅仅触及生态学的层面,并频繁地诉诸偶然性来解释欧洲为何能够突破生态限制,太trivial
评分##好专业严谨的学术著作,翻译也很文雅;论证过程我实在没有完全看懂,但结论似乎懂了...从经济地理社会发展等方面来看,似乎李约瑟问题的答案是出于历史的偶然,刚好和我看的上一本从生物地理方面强调历史发展之必然的书交织在一起,有趣
评分##大略翻了翻,目之所及尽是既有理论和统计数据的堆叠,就连研究的核心观点也仅仅触及生态学的层面,并频繁地诉诸偶然性来解释欧洲为何能够突破生态限制,太trivial
评分##好专业严谨的学术著作,翻译也很文雅;论证过程我实在没有完全看懂,但结论似乎懂了...从经济地理社会发展等方面来看,似乎李约瑟问题的答案是出于历史的偶然,刚好和我看的上一本从生物地理方面强调历史发展之必然的书交织在一起,有趣
评分##翻译比之前那个版本进步太多了…很欣赏作者这种写作方法,我觉得经济史的优秀作品一定会让读者感到枯燥,一旦你觉得哪本经济史作品写的非常有趣,就一定要提高警惕、小心随意裁剪史料和以论带史…
评分##写的太晦涩了,全篇充斥着猜测,“可能”“也许”“或许”“虽然没有数据表明”充斥了整本书,和之前《棉花帝国》对比很明显,没有数据支撑的社科不知道为什么能够发表。引用的确很多,这就导致了观点很混乱,有一种论文全篇引用,没有自己观点的样子。
评分##翻译比之前那个版本进步太多了…很欣赏作者这种写作方法,我觉得经济史的优秀作品一定会让读者感到枯燥,一旦你觉得哪本经济史作品写的非常有趣,就一定要提高警惕、小心随意裁剪史料和以论带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