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荣获2005年莱比锡书展非虚构及散文类图书大奖
.
同席勒一起,进入德意志精神难以忘却的黄金时代!
.
弗里德里希•席勒(1759-1805)是德语文学中最富活力的形象之一。当人们在巴黎这座大都市掀起革命热潮的同时,他先是在斯图加特、后来又在耶拿和魏玛革新了德意志思想史。席勒所振兴的——甚至连歌德也被他感动——正是人们日后所称的“德意志理想主义”,而贝多芬更将之谱为音符:“欢乐女神,圣洁美丽……”
.
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描绘了席勒的一生,讲述了席勒如何(与歌德一起)在1790~1805年的十多年间成为德意志精神生活中的那颗位居核心的恒星。所有人都登上了舞台:诺瓦利斯、荷尔德林、施莱格尔兄弟、费希特、青年黑格尔、蒂克、布伦塔诺。这部关于一个伟大精神的生平、著作与时代的书,或许正可以开启一场“席勒复兴”。
.
“人们拿起萨弗兰斯基的书,就会感受到:席勒始终在场。而且是怎样的在场!”
——汉斯-于尔根•兴斯(Hans- Jürgen Schings),《法兰克福汇报》
.
“文笔精彩,观点鲜明,思维敏捷。这部书再度把席勒作为同时代人送到我们跟前。”
——延斯•比斯基(Jens Bisky),《南德意志报》
.
“同席勒一起,人们进入过去的另一处阴影之国:进入了德意志精神难以忘却的黄金时代。那是神奇的岁月,它帮助人们保留住感知人生中那些真正重要而充满精神之物的能力。”
——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
##我依旧记得我第一次阅读《阴谋与爱情》时的深深震撼,也记得阅读《审美教育书简》最重要的第15封信时的凝神屏息。读罢这部传记,我越发理解我为何爱席勒。诗人的才华与哲学的头脑如此完美地结合在这一个男人的身上,然而他却不像歌德那样,有一种自然的禀赋,他的艺术中依然为形式技巧留出了空间,于是他的艺术作品成为建构起来的游戏领域:在其中,哲学理念热情似火地跃动着。在他身上我好像看到了理想的自我:啊,我如何不是荷尔德林?
评分##时隔十多年再版
评分##作为一部传记,里面关于哲学,关于美学,关于浪漫主义,关于康德,关于歌德的叙述无疑超过了许多专著。
评分##一部厚重的作家生涯与思想评传。落笔只用两章简介了席勒的家族背景,与父母亲的关系,即转入席勒的求学生涯,或者说,席勒理想主义的萌发。“德意志理想主义”就是传记的核心。从这部传记中可以了解到席勒创作的诸多细节,也会看到对时代、对历史的看法。席勒与歌德的友情,诺瓦利斯、赫尔德、费希特、洪堡、荷尔德林、黑格尔等人都将陆续登场。天才为何成群而来?
评分##没有什么引进的必要……
评分##注释太贴心辣,感人。 更:看到2/3了,有点遗憾就要快看完了,又很期待最精彩的部分就要开始了:)(9.24) 更:相比前半部分趣闻轶事般的叙述,后1/3好多看不懂,文本生疏的结果……一定再刷。
评分##时隔十多年再版
评分##没有什么引进的必要……
评分##一部厚重的作家生涯与思想评传。落笔只用两章简介了席勒的家族背景,与父母亲的关系,即转入席勒的求学生涯,或者说,席勒理想主义的萌发。“德意志理想主义”就是传记的核心。从这部传记中可以了解到席勒创作的诸多细节,也会看到对时代、对历史的看法。席勒与歌德的友情,诺瓦利斯、赫尔德、费希特、洪堡、荷尔德林、黑格尔等人都将陆续登场。天才为何成群而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