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1.日本央行前行长白川方明,亲历日本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近半个世纪的繁荣与衰退,还原重大金融历史现场,泡沫经济膨胀、泡沫经济崩溃后金融危机、雷曼兄弟破产、欧洲债务危机、东日本大地震……深挖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根源,反思日本高速增长后的经济及货币政策。
2.比起欧美,我们更需要汲取日本的经验教训。作为和日本毗邻的亚洲经济大国,中国和日本在经济发展路径和模式上具有诸多相似之处。日本在近半个世纪里所经历的从繁荣到停滞的经历,对今天的中国是一面很好的镜子,可以使中国经济在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过程中,避免重蹈覆辙,从容应对不确定性。
3.原作历时四年写成,译作历时两年精心打磨,丰富的参考文献,详尽的注释,通俗的表述,可以帮助普通读者轻松阅读大部头,深入理解文本,读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理解大形势,捕捉新机遇。
4.这本书对中央银行的所有业务所作的全面完整的探讨,对于从业者、关心金融体系的经济学家、金融机构以及金融监管监督部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5.为中文版特别撰写序言,诚挚致意中国读者。
日本经济曾因其活力和增长而备受世界羡慕,但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泡沫崩溃后陷入长期低迷,并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进一步下滑。白川方明自1972年入职日本央行,2008年到2013年担任行长,在这39年的央行生涯中,参与或近距离考察了日本高速增长结束后的重大经济和金融事件,包括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的泡沫经济、90年代初的泡沫经济崩溃、2008年金融海啸、2009年欧洲债务危机、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并引发福岛核电站核泄露事故,还有围绕日元升值和通货紧缩的种种问题。
在这本书中,白川方明带领我们回顾了那个动荡的时代,站在货币政策决策者角度,以全球视野反思日本经济和货币政策,包括如何管理危机,如何与通货紧缩、日元升值、经济低迷做斗争,如何与政府、政治家、产业界、媒体等的沟通交流,等等。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于当前中国经济从容应对不确定性、避免重蹈覆辙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此外,作为一国央行行长,从更高视角对货币、财政政策进行解读,对于普通人读懂政策制定路径,理解大形势,捕捉新机遇,也具有重要启发。
##完全不懂金融,看白川在行长任上的惨淡经营,也不知道是他不行还是运气不好,,, 那些离得比较远的长期变动趋势总是被低估,直到已经十分严重时才被人注意,当然具体到日本泡沫危机爆发,人口因素依然不能说是很重要,日本的劳动年龄人口仍在增长过程中,总抚养比要到1995年才见底。 日本的衰退并不像国内媒体夸大的那样厉害,否则其也无法长期保有中美之后最大经济体的地位,失去的三十年中也不是没有闪光的年份。 高级打工仔还是打工仔 "由于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日本正逐渐陷入相当尴尬的境地,不通过降价来确保出口份额及生产规模。在韩国和中国企业的追赶下,日本企业不得不痛苦地选择降价战略。日本企业在提高物质产品劳动生产率方面绝不逊色于其他国家,而最大的问题在于,日本无法提供有吸引力的商品和服务,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
评分##2021年读完的最后一本书,同为亲历金融危机的央行行长,白川的记录远比伯南克更为诚恳,这种诚恳背后则是深深的无力感,白川对于诸多问题的思考我个人也颇有共鸣,五星推荐。
评分作为为数不多的审慎派,作者的核心观点就是通缩不是货币现象,而是日本老龄化和企业竞争力下降带来的潜在增长率下降,因此别老赖我不大放水!另外一个有趣的观点是民主国家政府倾向于逼迫央行放水的短视行为,因为放水可以取悦选民,这更说明了沃尔克的伟大,也解释了PBOC在疫情后的克制。
评分##1、中文小编标题党,走在日本根本就感受不到“失去的X十年”,只能说“没有高速增长”、“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重归可持续发展轨道”;2、内容很详实,体验感比伯克南那本强很多,美国爸爸只需要勇气,其他弟弟还得考虑美元;3、泡沫经济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现象”,“长期的宽松货币政策成为泡沫加速膨胀的原因”,所以咱央行近几年为什么一直要从紧从紧(至少是口头上的),原因不辩自明;4、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信心经济,时间换空间,这方面既是我们的优势、也可能是我们的任性点(四万亿);5、人口快速靠老龄化、少子化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显然我们意识得有些晚了,不过还来得及修正;6;我们还在以GDP为纲时,社会福利的衡量标准显然更加“人本”;7、经济和社会是一个复杂的“自适应系统”,甚至是“自圆其说”“自挖自补”的系统
评分作为为数不多的审慎派,作者的核心观点就是通缩不是货币现象,而是日本老龄化和企业竞争力下降带来的潜在增长率下降,因此别老赖我不大放水!另外一个有趣的观点是民主国家政府倾向于逼迫央行放水的短视行为,因为放水可以取悦选民,这更说明了沃尔克的伟大,也解释了PBOC在疫情后的克制。
评分##虽然受制于日本的保密制度,作者无法像美国同行一样细致阐述政策决策的细节及个人感触,但作者依托近四十年的中央银行经验及历史亲历者的视野,完整覆盖了中央银行从物价与金融稳定、央行独立性、汇率机制、经济增长、财政协同到金融监管的几乎全部主题,更是涵盖了泡沫经济以来从广场协议、零利率与量化宽松、亚洲及全球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少子老龄化、失去的二十年等重大经济金融事件,细致阐述了彼时的理论认识、应对及经验,兼具学术性与实践性,对当下的中国极具参考意义。基于监管当局的视角,推荐沈联涛的《十年轮回》、默文·金的《金融炼金术的终结》,以及美国那几本人尽皆知的著作,而从经济理论的角度,期待与辜朝明《大衰退年代》,以及古德哈特《人口大逆转》的共鸣。
评分##完全不懂金融,看白川在行长任上的惨淡经营,也不知道是他不行还是运气不好,,, 那些离得比较远的长期变动趋势总是被低估,直到已经十分严重时才被人注意,当然具体到日本泡沫危机爆发,人口因素依然不能说是很重要,日本的劳动年龄人口仍在增长过程中,总抚养比要到1995年才见底。 日本的衰退并不像国内媒体夸大的那样厉害,否则其也无法长期保有中美之后最大经济体的地位,失去的三十年中也不是没有闪光的年份。 高级打工仔还是打工仔 "由于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日本正逐渐陷入相当尴尬的境地,不通过降价来确保出口份额及生产规模。在韩国和中国企业的追赶下,日本企业不得不痛苦地选择降价战略。日本企业在提高物质产品劳动生产率方面绝不逊色于其他国家,而最大的问题在于,日本无法提供有吸引力的商品和服务,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
评分##货币政策最多降低波动幅度,经济增长必须依靠结构性改革和关注长期性问题。作为央行受到各方面的压力都很多,学会与公众沟通非常重要。传统框架下央行只关注物价,而忽略了资产价格,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泡沫。
评分##货币政策最多降低波动幅度,经济增长必须依靠结构性改革和关注长期性问题。作为央行受到各方面的压力都很多,学会与公众沟通非常重要。传统框架下央行只关注物价,而忽略了资产价格,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泡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