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1.日本央行前行長白川方明,親曆日本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至今近半個世紀的繁榮與衰退,還原重大金融曆史現場,泡沫經濟膨脹、泡沫經濟崩潰後金融危機、雷曼兄弟破産、歐洲債務危機、東日本大地震……深挖日本經濟長期低迷的根源,反思日本高速增長後的經濟及貨幣政策。
2.比起歐美,我們更需要汲取日本的經驗教訓。作為和日本毗鄰的亞洲經濟大國,中國和日本在經濟發展路徑和模式上具有諸多相似之處。日本在近半個世紀裏所經曆的從繁榮到停滯的經曆,對今天的中國是一麵很好的鏡子,可以使中國經濟在邁嚮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過程中,避免重蹈覆轍,從容應對不確定性。
3.原作曆時四年寫成,譯作曆時兩年精心打磨,豐富的參考文獻,詳盡的注釋,通俗的錶述,可以幫助普通讀者輕鬆閱讀大部頭,深入理解文本,讀懂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傳導機製,理解大形勢,捕捉新機遇。
4.這本書對中央銀行的所有業務所作的全麵完整的探討,對於從業者、關心金融體係的經濟學傢、金融機構以及金融監管監督部門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5.為中文版特彆撰寫序言,誠摯緻意中國讀者。
日本經濟曾因其活力和增長而備受世界羨慕,但在20世紀90年代初的泡沫崩潰後陷入長期低迷,並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進一步下滑。白川方明自1972年入職日本央行,2008年到2013年擔任行長,在這39年的央行生涯中,參與或近距離考察瞭日本高速增長結束後的重大經濟和金融事件,包括20世紀80年代後半期的泡沫經濟、90年代初的泡沫經濟崩潰、2008年金融海嘯、2009年歐洲債務危機、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並引發福島核電站核泄露事故,還有圍繞日元升值和通貨緊縮的種種問題。
在這本書中,白川方明帶領我們迴顧瞭那個動蕩的時代,站在貨幣政策決策者角度,以全球視野反思日本經濟和貨幣政策,包括如何管理危機,如何與通貨緊縮、日元升值、經濟低迷做鬥爭,如何與政府、政治傢、産業界、媒體等的溝通交流,等等。這些經驗和教訓對於當前中國經濟從容應對不確定性、避免重蹈覆轍具有寶貴的藉鑒意義。此外,作為一國央行行長,從更高視角對貨幣、財政政策進行解讀,對於普通人讀懂政策製定路徑,理解大形勢,捕捉新機遇,也具有重要啓發。
##2021年讀完的最後一本書,同為親曆金融危機的央行行長,白川的記錄遠比伯南剋更為誠懇,這種誠懇背後則是深深的無力感,白川對於諸多問題的思考我個人也頗有共鳴,五星推薦。
評分##讀瞭一個多月,讀完瞭,這本書通過白川方明的視角,談瞭對於貨幣政策等的看法,讓人從中受益良多,白川方明也曾經在芝加哥大學留學,理論功底也是深厚的,但是他在受到主流經濟學的熏陶的同時,對於曆史特性等也很關注,他主張對於經濟規律不能持二元論的視角,要麼一味地按照普遍性規律,要麼單純的考慮特殊性,應該在考慮一般性規律的同時不忽視日本模式等特性,這點霍奇遜當年在《經濟學是如何忘記曆史的》中也講解不少,白川方明也主張看待理論不能從靜態的視角看待,認為理論應該是伴隨著各種因素的不斷影響是動態變化的
評分##雖然受製於日本的保密製度,作者無法像美國同行一樣細緻闡述政策決策的細節及個人感觸,但作者依托近四十年的中央銀行經驗及曆史親曆者的視野,完整覆蓋瞭中央銀行從物價與金融穩定、央行獨立性、匯率機製、經濟增長、財政協同到金融監管的幾乎全部主題,更是涵蓋瞭泡沫經濟以來從廣場協議、零利率與量化寬鬆、亞洲及全球金融危機、歐債危機、少子老齡化、失去的二十年等重大經濟金融事件,細緻闡述瞭彼時的理論認識、應對及經驗,兼具學術性與實踐性,對當下的中國極具參考意義。基於監管當局的視角,推薦瀋聯濤的《十年輪迴》、默文·金的《金融煉金術的終結》,以及美國那幾本人盡皆知的著作,而從經濟理論的角度,期待與辜朝明《大衰退年代》,以及古德哈特《人口大逆轉》的共鳴。
評分##讀瞭一個多月,讀完瞭,這本書通過白川方明的視角,談瞭對於貨幣政策等的看法,讓人從中受益良多,白川方明也曾經在芝加哥大學留學,理論功底也是深厚的,但是他在受到主流經濟學的熏陶的同時,對於曆史特性等也很關注,他主張對於經濟規律不能持二元論的視角,要麼一味地按照普遍性規律,要麼單純的考慮特殊性,應該在考慮一般性規律的同時不忽視日本模式等特性,這點霍奇遜當年在《經濟學是如何忘記曆史的》中也講解不少,白川方明也主張看待理論不能從靜態的視角看待,認為理論應該是伴隨著各種因素的不斷影響是動態變化的
評分##雖然受製於日本的保密製度,作者無法像美國同行一樣細緻闡述政策決策的細節及個人感觸,但作者依托近四十年的中央銀行經驗及曆史親曆者的視野,完整覆蓋瞭中央銀行從物價與金融穩定、央行獨立性、匯率機製、經濟增長、財政協同到金融監管的幾乎全部主題,更是涵蓋瞭泡沫經濟以來從廣場協議、零利率與量化寬鬆、亞洲及全球金融危機、歐債危機、少子老齡化、失去的二十年等重大經濟金融事件,細緻闡述瞭彼時的理論認識、應對及經驗,兼具學術性與實踐性,對當下的中國極具參考意義。基於監管當局的視角,推薦瀋聯濤的《十年輪迴》、默文·金的《金融煉金術的終結》,以及美國那幾本人盡皆知的著作,而從經濟理論的角度,期待與辜朝明《大衰退年代》,以及古德哈特《人口大逆轉》的共鳴。
評分##白川方明聲譽很高,但坦率地說,因為專業相差太大,而且自己對韆禧年以降的那段日本社會很不熟悉,讀這本書一點樂趣都沒有。翻瞭幾天,放棄瞭。
評分##從央行行長視角看重大事件發生後,貨幣政策齣爐前的各種考量。在這個資訊泛濫參差不齊的年代,特彆有收獲。翻譯的質量也非常高,可讀性很強。
評分##讀瞭一個多月,讀完瞭,這本書通過白川方明的視角,談瞭對於貨幣政策等的看法,讓人從中受益良多,白川方明也曾經在芝加哥大學留學,理論功底也是深厚的,但是他在受到主流經濟學的熏陶的同時,對於曆史特性等也很關注,他主張對於經濟規律不能持二元論的視角,要麼一味地按照普遍性規律,要麼單純的考慮特殊性,應該在考慮一般性規律的同時不忽視日本模式等特性,這點霍奇遜當年在《經濟學是如何忘記曆史的》中也講解不少,白川方明也主張看待理論不能從靜態的視角看待,認為理論應該是伴隨著各種因素的不斷影響是動態變化的
評分##內部人視角看中央銀行。日本確實是非常規貨幣政策執行的大型實驗室,所嘗試過的政策的範圍和規模都令人驚嘆,但所引起的關注比美國的量化寬鬆等要小得多。 還有一點小感慨是,在談論機構的時候,永遠不要忘記組成機構的個體,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微妙博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