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八世纪的英国,由于印刷业的蓬勃发展,书籍成为自我提升、家庭娱乐和邻里社交的重要工具。《以书会友:十八世纪的书籍社交》聚焦十八世纪英国中产阶层的阅读生活,关注他们如何获取并阅读书籍,阅读如何影响他们的生活,以及大众阅读偏好与书籍出版甚至是文学体裁发展间的互动。作者用文学性的笔触,重现了十八世纪的阅读场景,进而使我们窥见当时的社会心态与文化风尚。《以书会友:十八世纪的书籍社交》入选《华盛顿邮报》50本“受欢迎的非虚构图书”,是一本优秀的、有深度的书籍史著作。
##书籍的社会史;从印刷文化到口头朗读文化的转化
评分##本书最让我喜欢的一点在于细腻还原了时人的阅读情感,把书本文段放在私人生活中去讲述。
评分##近期读过的较好的一本书。视角独特,思维细腻,启发众多联想。
评分##本书最让我喜欢的一点在于细腻还原了时人的阅读情感,把书本文段放在私人生活中去讲述。
评分##阅读史和书籍史的混合物,杂糅汇合了很多不同的故事
评分##作者不像是研究,而是在讲故事,鲜活的人与心理,阅读体验很好的一本书。感觉书名翻译得还是有些问题的,“社交”不是核心话题,只是其一,整体上是18世纪的阅读状况一览。阅读本身是虚浮的,但它是沟通时代与大众的桥梁,阅读史的意义也大体在此。
评分##相比书里追溯的18世纪阅读图景,21世纪第3个十年的书籍社交是这样的:在豆瓣小组里日复一日地挖坟鞭尸着轻型纸,或是一边晒出买书战绩一边信誓旦旦绝不再犯:在小红书里po出毫无死角的摆拍照,一堆表情夹着三言两语就算所谓分享,或是告诉你如何快速成为读书博主赚点外快;在得到/樊登读书/混沌学院里坚持每天听书打卡,相信经过各位大佬点石成金的畅销读物能够解决自己的知识焦虑,未来尽在掌握;除了新华书店以外的几乎所有书店成了咖啡店买手店路演地的混合体,一定要装修布置得漂漂亮亮要不拍照不好看不想发上网;京东当当拼多多的抢券满减折扣返点持续锻炼着你的计算技巧…… 至于这本书本身吧,材料多而创见少,如果不是对阅读史或西方文学很感兴趣的,读起来恐怕乐趣不大。也再次证明了凡是印着某某外国报刊评选推荐的都别过度期待。
评分##翻過家庭劇院部分。
评分##述多论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