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败局2》所记录的败局均发生在2000年到2007年之间,将它们与《大败局》中的失败案例合在一起来阅读,你将可以看到过去10年里发生在中国商业界的众多兴衰往事。
《大败局2》中,我们更多地看到了一种“工程师+赌徒”的商业人格模式。他们往往有较好的专业素养,在某些领域有超人的直觉和运营天赋,同时更有着不可遏制的豪情赌性,敢于在机遇降临的那一刻,倾命一搏。这是企业家职业中最惊心动魄的一跳,成者上天堂,败者落地狱,其微妙控制完全取决于天时、地利与人和等因素。
##中国特殊的商业环境造成了”中国式失败“。吴晓波在书中记录了几种典型的中国式失败:政商博弈的败局、创业原罪的困扰、违背了商业的基本逻辑。其中由政商博弈(健力宝是个典型)而的失败格外悲情,让人同情叹息。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之密切渊源不仅出于寻租牟利的诱惑,更因是中国体制的特殊变革逻辑
评分##成功的模式各异,大都无法重新复制,而失败的过程大致相同。
评分##不要去跟Government争利益...never ever ever...有时候看到这些企业家的命运(尤其是那些自己没怎么犯错的),看的想哭
评分##比大败局1更符合中国特色。
评分##产权结构、政府关系、现金流,缺一不可。
评分##00~03年的事儿,都是经济案件,都是国退民进,都是MBO啊
评分##看完就一个感觉,地方政府都是一帮傻逼
评分##政商博弈、个人贪婪、造神运动、时运、法治淡薄。成功是偶然,失败才是各种各样。
评分##产权结构、政府关系、现金流,缺一不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