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4-07
刘子健(James T.C. Liu,1919—1993) 早年求学于燕京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和哈佛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研究范围遍及宋代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著述有《两宋诗研究汇编》《欧阳修的治学与从政》《宋代的改革:王安石及其新政》《传统中国》等。其中,《中国转向内在》一书在美国汉学界影响甚巨。
赵冬梅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汉学系、法国巴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客座教授。致力于宋代制度、政治文化和历史人物传记的研究、写作和传播,著有《法度与人心:帝制时代人与制度的互动》《人间烟火:掩埋在历史里的日常与人生》《大宋之变:1063—1086》《文武之间:北宋武选官研究》等。
在两宋之际的战乱动荡中,政治凌驾于经济、文化之上,专制皇权膨胀为绝对独裁,一些倾向保守的知识分子转向儒学,以道德重建为救亡图存之道,这种保守主义思想终于被树立为国家正统,这就是影响后世中国近千年之久的“理学”。然而,对于思想文化的发展来说,这是一场得不偿失的胜利。11世纪曾经纵横恣肆、辉煌一时、充满外向活力的中国知识分子和他们所创造的思想,在正统的笼罩下趋向内在、保守、封闭、自省,失去创新的动力。
中国转向内在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中国转向内在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对两宋之际政治、社会和文化全面由开放转向内敛的变化历程做了全面而深入的阐述,这一转变,尤其是文化和政治上理学意识形态的确立,给之后近千年里中国无法走入近代化历程埋下了根源。
评分##力图结合学术与政治的发展解释中国为何会转向内向,王安石的改革以及宋金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促使道德保守主义的兴起,儒家转向内省的完善内部的道德修养,强调根植于内心中内在化的道德观念。同时新儒家与政治又紧密的结合起来,并被政治所操纵,支持专制但仍固执的表达其理想主义。“新儒家教义如此完全地渗透了整个文化,以致失去了变革的力量。”论点、结论很有意思,不过论述的过程过于单薄,总有些意犹未尽之感,而且将转变放到两宋还有再讨论的空间,金元的功绩制度,终元一代行政官僚与儒家理想的士大夫之间差距,恐怕不单单是两宋之际的转变这么简单。
评分##如果这本书篇幅更大,论据更多,可能会是一本巨著。但即使如此,这本书的观点和思考也依然是每一个有兴趣宋史之人所不能忽视的。南宋初期的变化与朱子学的兴起,反映出南宋在某种程度上,相比北宋发生了重要变化,所以不能将“宋”视为一个静止、同质化的对象去考察。 基于“唐宋变革”的视角去审视唐宋之际的时代变革,容易有两段时间被忽视。其一是中晚唐,另一就是南宋。 中晚唐史如今逐渐成为热点,但南宋? 期待未来。
评分 评分##刘子键先生一改以往将两宋时统一体的观点,而强调两宋之际的重大转型是中国历史中的重大意义。中国历史上的转型最大的莫过于春秋战国和当前,而此外的转型也着实不少,史学的关注点就在于此,而当今史学的意义更在于此,因为我们的时代,我们的困惑。 判断一个社会的转...
评分##这本书翻译很不错,平实简洁但有力,感觉自己看的是带着问题意识和理论框架的小故事书(迷之错觉),通篇读下来就三个字:太惨了,宋朝皇帝简直太惨了。(想想徽宗、钦宗,以及高宗逃亡海上,就连结局也是小皇帝崖山跳海我的天…)也许正因为这么惨,皇帝才多福自保,屈膝求和...
评分##刘子健先生这本书在宋史研究领域有较大的影响,提供了解释的一种新的视角。在作者看来,相较于北宋,南宋在文化、政治、学术和思想领域都呈现出内向的趋势,并深深影响了以后元明清乃至今天的发展。这种变化的根源之一,就是南宋君主专制主义的增强,远远大于北宋时代的君主。而理学受制于独君权相的现实,本有通过对君主个人修养的培养而改进全社会的愿景,在打压和复兴中成为官方统治思想,但苦涩之处在于,专制主义的君权只会让理学成为其工具,理学在这种拉拢下只能苦涩的在既有的范围内内向化,这种思想流向全社会各阶层后,也就造就了社会的内向化。作者无意于抨击理学,反而有一种同情感。这种结论自然有其可商榷之处,书中论据和史料都不足以完全支撑这一结论。余论最后一段,让人读后,不由一阵唏嘘。
评分 评分中国转向内在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