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 商品名稱: | 資治通鑒(文白對照 精注精譯 套裝全20冊 平裝) |
| ISBN: | 9787512014541 |
| 齣 版 社: | 綫裝書局 |
| 定 價: | 999 元 |
| 作 者: | 《資治通鑒》編委會 編 |
|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 語種:中文 |
| 齣版時間:2014-11-01 | 版次:1 | 頁數:13080 |
| 印刷時間:2014-11-01 | 印次:1 | 字數:10000000 |
| 內容簡介 | |
《資治通鑒》的寫法是按曆史編年,許多曆史事件被分割成瑣碎的條塊分布於不同章節中,不利於讀者對曆史事件的完整把握。此外,原著是文言文,不方便當今讀者進行閱讀。有鑒於此,我們在參考瞭各種版本的基礎上,拾遺補缺,重新標點注釋,並用準確生動的白話文進行翻譯,以期使讀者既能獲得豐富的曆史知識,又能得到美好的閱讀享受。 |
| 目 錄 | |
《第1冊》 捲第1 周紀一 起戊寅(前403),盡壬子(前369),凡三十五年 威烈王 安王 烈王 捲第二 周紀二 起癸醜(前368),盡庚子(前321),凡四十八年 顯王 捲第三 周紀三 起辛醜(前320),盡癸亥(前298),凡二十三年 慎靚王 赧王上 捲第四 周紀四 起甲子(前297),盡戊子(前273),凡二十五年 赧王中 捲第五 周紀五 起己醜(前272),盡乙巳(前256),凡十七年 赧王下 捲第六 秦紀一 起丙午(前255),盡癸酉(前228),凡二十八年 昭襄王 孝文王 莊襄王 始皇帝上 捲第七 秦紀二 起甲戌(前227),盡壬辰(前209),凡十九年 始皇帝下 二世皇帝上 捲第八 秦紀三 起癸巳(前208),盡甲午(前207),凡二年 二世皇帝下 捲 第 九 漢紀一 起乙未(前206),盡丙申(前205),凡二年 高帝上之上 捲 第 十 漢紀二 起丁酉(前204),盡戊戌(前203),凡二年 高帝上之下 捲第十一 漢紀三 起己亥(前202),盡辛醜(前200),凡三年 高帝中 捲第十二 漢紀四 起壬寅(前199),盡癸醜(前188),凡十二年 高帝下 惠帝 捲第十三 漢紀五 起甲寅(前187),盡癸亥(前178),凡十年 高後 文帝上 捲第十四 漢紀六 起甲子(前177),盡辛未(前170),凡八年 文帝中 捲第十五 漢紀七 起壬申(前169),盡丙戌(前155),凡十五年 文帝下 景帝上 捲第十六 漢紀八 起丁亥(前154),盡庚子(前141),凡十四年 景帝下 《第二冊》 捲第十七 漢紀九 起辛醜(前140),盡丁未(前134),凡七年 武帝上之上 捲第十八 漢紀十 起戊申(前133),盡丙辰(前125),凡九年 武帝上之下 捲第十九 漢紀十一 起丁巳(前124),盡壬戌(前119),凡六年 武帝中之上 捲第二十 漢紀十二 起癸亥(前118),盡辛未(前110),凡九年 武帝中之下 捲第二十一 漢紀十三 起壬申(前109),盡壬午(前99),凡十一年 武帝下之上 捲第二十二 漢紀十四 起癸未(前98),盡甲午(前87),凡十二年 武帝下之下 捲第二十三 漢紀十五 起乙未(前86),盡丙午(前75),凡十二年 昭帝上 捲第二十四 漢紀十六 起丁未(前74),盡癸醜(前68),凡七年 昭帝下 宣帝上之上 捲第二十五 漢紀十七 起甲寅(前67),盡己未(前62),凡六年 宣帝上之下 捲第二十六 漢紀十八 起庚申(前61),盡壬戌(前59),凡三年 宣帝中 捲第二十七 漢紀十九 起癸亥(前58),盡壬申(前49),凡十年 宣帝下 捲第二十八 漢紀二十 起癸酉(前48),盡己卯(前42),凡七年 元帝上 捲第二十九 漢紀二十一 起庚辰(前41),盡戊子(前33),凡九年 元帝下 捲 第 三 十 漢紀二十二 起己醜(前32),盡戊戌(前23),凡十年 成帝上之上 捲第三十一 漢紀二十三 起己亥(前22),盡丁未(前14),凡九年 成帝上之下 捲第三十二 漢紀二十四 起戊申(前13),盡癸醜(前8),凡六年 成帝中 捲第三十三 漢紀二十五 起甲寅(前7),盡乙卯(前6),凡二年 成帝下 哀帝上 捲第三十四 漢紀二十六 起丙辰(前5),盡戊午(前3),凡三年 哀帝中 《第三冊》 捲第三十五 漢紀二十七 起己未(前2),盡壬戌(2),凡四年 哀帝下 平帝上 捲第三十六 漢紀二十八 起癸亥(3),盡戊辰(8),凡六年 平帝下 王莽上 捲第三十七 漢紀二十九 起己巳(9),盡甲戌(14),凡六年 王莽中 捲第三十八 漢 紀 三 十 起乙亥(15),盡壬午(22),凡八年 王莽下 捲第三十九 漢紀三十一 起癸未(23),盡甲申(24),凡二年 淮陽王 捲 第 四 十 漢紀三十二 起乙酉(25),盡丙戌(26),凡二年 光武帝上之上 捲第四十一 漢紀三十三 起丁亥(27),盡己醜(29),凡三年 光武帝上之下 捲第四十二 漢紀三十四 起庚寅(30),盡乙未(35),凡六年 光武帝中之上 捲第四十三 漢紀三十五 起丙申(36),盡丙午(46),凡十一年 光武帝中之下 捲第四十四 漢紀三十六 起丁未(47),盡庚申(60),凡十四年 光武帝下 明帝上 捲第四十五 漢紀三十七 起辛酉(61),盡乙亥(75),凡十五年 明帝下 捲第四十六 漢紀三十八 起丙子(76),盡甲申(84),凡九年 章帝上 捲第四十七 漢紀三十九 起乙酉(85),盡辛卯(91),凡七年 章帝下 和帝上 捲第四十八 漢 紀 四 十 起壬辰(92),盡乙巳(105),凡十四年 和帝下 捲第四十九 漢紀四十一 起丙午(106),盡乙卯(115),凡十年 殤帝 安帝上 《第四冊》 捲 第 五 十 漢紀四十二 起丙辰(116),盡甲子(124),凡九年 安帝中 捲第五十一 漢紀四十三 起乙醜(125),盡癸酉(133),凡九年 安帝下 順帝上 捲第五十二 漢紀四十四 起甲戌(134),盡乙酉(145),凡十二年 順帝下 衝帝 捲第五十三 漢紀四十五 起丙戌(146),盡丙申(156),凡十一年 質帝 桓帝上之上 捲第五十四 漢紀四十六 起丁酉(157),盡癸卯(163),凡七年 桓帝上之下 捲第五十五 漢紀四十七 起甲辰(164),盡丙午(166),凡三年 桓帝中 捲第五十六 漢紀四十八 起丁未(167),盡辛亥(171),凡五年 桓帝下 靈帝上之上 捲第五十七 漢紀四十九 起壬子(172),盡庚申(180),凡九年 靈帝上之下 捲第五十八 漢 紀 五 十 起辛酉(181),盡丁卯(187),凡七年 靈帝中 捲第五十九 漢紀五十一 起戊辰(188),盡庚午(190),凡三年 靈帝下 獻帝甲 捲 第 六 十 漢紀五十二 起辛未(191),盡癸酉(193),凡三年 獻帝乙 捲第六十一 漢紀五十三 起甲戌(194),盡乙亥(195),凡二年 獻帝丙 捲第六十二 漢紀五十四 起丙子(196),盡戊寅(198),凡三年 獻帝丁 捲第六十三 漢紀五十五 起己卯(199),盡庚辰(200),凡二年 獻帝戊 捲第六十四 漢紀五十六 起辛巳(201),盡乙酉(205),凡五年 獻帝己 《第五冊》 捲第六十五 漢紀五十七 起丙戌(206),盡戊子(208),凡三年 獻帝庚 捲第六十六 漢紀五十八 起己醜(209),盡癸巳(213),凡五年 獻帝辛 捲第六十七 漢紀五十九 起甲午(214),盡丙申(216),凡三年 獻帝壬 捲第六十八 漢 紀 六 十 起丁酉(217),盡己亥(219),凡三年 獻帝癸 捲第六十九 魏紀一 起庚子(220),盡壬寅(222),凡三年 文帝上 捲 第 七 十 魏紀二 起癸卯(223),盡丁未(227),凡五年 文帝下 明帝上之上 捲第七十一 魏紀三 起戊申(228),盡庚戌(230),凡三年 明帝上之下 捲第七十二 魏紀四 起辛亥(231),盡甲寅(234),凡四年 明帝中之上 捲第七十三 魏紀五 起乙卯(235),盡丁巳(237),凡三年 明帝中之下 捲第七十四 魏紀六 起戊午(238),盡乙醜(245),凡八年 明帝下 邵陵厲公上 捲第七十五 魏紀七 起丙寅(246),盡壬申(252),凡七年 邵陵厲公中 捲第七十六 魏紀八 起癸酉(253),盡乙亥(255),凡三年 邵陵厲公下 高貴鄉公上 捲第七十七 魏紀九 起丙子(256),盡辛巳(261),凡六年 高貴鄉公下 元帝上 捲第七十八 魏紀十 起壬午(262),盡甲申(264),凡三年 元帝下 捲第七十九 晉紀一 起乙酉(265),盡壬辰(272),凡八年 武帝上之上 捲 第 八 十 晉紀二 起癸巳(273),盡己亥(279),凡七年 武帝上之下 《第六冊》 捲第八十一 晉紀三 起庚子(280),盡戊申(288),凡九年 武帝中 捲第八十二 晉紀四 起己酉(289),盡戊午(298),凡十年 武帝下 惠帝上之上 捲第八十三 晉紀五 起己未(299),盡庚申(300),凡二年 惠帝上之下 捲第八十四 晉紀六 起辛酉(301),盡壬戌(302),凡二年 惠帝中之上 捲第八十五 晉紀七 起癸亥(303),盡甲子(304),凡二年 惠帝中之下 捲第八十六 晉紀八 起乙醜(305),盡戊辰(308),凡四年 惠帝下 懷帝上 ...... 《第七冊》 《第八冊》 《第九冊》 《第十冊》 《第十一冊》 《第十二冊》 《第十三冊》 《第十四冊》 《第十五冊》 《第十六冊》 《第十七冊》 《第十八冊》 《第十九冊》 《第二十冊》 |
我得說,我收到這套書的時候,首先被它的裝幀和排版震撼到瞭。很多曆史大部頭為瞭追求便攜性或者廉價而犧牲瞭閱讀體驗,但這本書的紙張質感和字體設計都非常考究,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也不會太纍。更重要的是,文白對照的排版布局非常閤理,文言在上,白話在下,或者左右分欄,切換起來非常流暢,絲毫不影響閱讀的連貫性。我習慣在通勤路上閱讀,以往讀古籍總是要帶好好幾本輔助工具書,但有瞭這個對照版,完全可以輕裝上陣。我特彆喜歡它在處理一些關鍵曆史事件時的注釋,白話的翻譯非常精準,不僅是簡單的詞語替換,更是對當時曆史語境的深度解讀。這讓我對“鑒”的含義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它不僅僅是記錄曆史,更是提供瞭一個審視、藉鑒和反思的平颱。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看到權力是如何醞釀、演變和最終崩塌的,那種曆史的厚重感撲麵而來,遠超一般通俗曆史讀物的淺嘗輒止。
評分說實話,我一開始對“全集全本無刪減”的宣傳持保留態度的,畢竟曆史著作中“刪減”往往是為瞭迎閤某些審查或市場需求。但閱讀下來,我能感受到作者和編者對於還原真實曆史的執著。那些關於朝堂內部的細微爭執、那些被後世史傢或多或少淡化的權力鬥爭細節,在這本書裏都得到瞭充分的展現。我最近正在研究魏晉南北朝的曆史,那段時期簡直就是一齣荒誕劇,人物的反復無常和政治的急劇轉嚮讓人眼花繚亂。而這套對照版的白話翻譯,恰到好處地捕捉到瞭那種微妙的張力。比如,在描述某些決策時,白話版會用非常貼近現代人思維的錶達來解釋當時的倫理睏境,這大大降低瞭理解門檻,讓我能夠專注於曆史事件本身的邏輯鏈條,而不是糾結於晦澀的詞匯。對於嚴肅的曆史愛好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研究中國政治史不可或缺的基石。
評分我得說,光是‘資治通鑒’這四個字就足以讓人肅然起敬,而能將它以如此高水準的“文白對照全本”呈現齣來,簡直是齣版界的壯舉。我特彆關注的是‘足本無刪減’這一點。曆史的復雜性往往藏在那些被認為‘不重要’或者‘敏感’的細節裏。當我讀到一些早期記錄時,發現其敘事風格與我們熟悉的唐宋史學範式有所不同,這正體現瞭司馬光原著的原始風貌。白話版的翻譯在保持忠實度的前提下,用現代漢語的邏輯結構重新組織瞭句子,這對於非專業讀者來說是巨大的福音。它有效地避免瞭逐字直譯可能帶來的生硬和不自然。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曆史書,它更像是一部結閤瞭學術嚴謹性、現代閱讀友好度和文物保護精神的綜閤性産品,絕對值得所有對中國古代政治運作感興趣的人珍藏和細讀。
評分這本《資治通鑒文白對照白話版全集全本 足本無刪減 中國史 曆史書籍》實在是讓我這個曆史愛好者欣喜若狂!我一直想深入瞭解司馬光的這部鴻篇巨製,但麵對原文的艱澀和篇幅之巨,常常望而卻步。市麵上很多版本要麼是過度白話導緻原意失真,要麼就是文言版讓人讀起來像天書。但這個版本簡直是為我這種“半文半白”的讀者量身定做的。對照閱讀的體驗太棒瞭,我可以在讀到拗口的古文時立刻轉嚮通俗易懂的白話解釋,瞬間豁然開朗,理解瞭當時復雜政治局麵的微妙之處。尤其是對於像“三傢分晉”這樣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曆史節點,沒有清晰的現代語言輔助,真的很難把握其背後錯綜復雜的人物動機和權力博弈。我特彆留意瞭“足本無刪減”的承諾,這在如今的齣版物中尤為可貴,確保瞭曆史敘事的完整性和深度,讓人感覺是在與真正的史學巨匠對話,而不是在看一個被修剪過的“旅遊景點導覽”。對於想係統性學習中國古代政治、軍事、社會變遷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實用價值無可替代,它架起瞭一座連接古代智慧與現代理解的堅實橋梁。
評分這套書的閱讀體驗,對我來說,更像是一場與時間旅行的深度對話。我不是科班齣身,對曆史的興趣更多源於對“人”和“事”的好奇心。很多時候,讀純粹的文言史書,我總感覺自己像隔著一層厚厚的玻璃在看戲,情感和動機都顯得很遙遠。但這個白話對照版,仿佛把玻璃擦乾淨瞭。尤其是在描繪那些關鍵人物的內心掙紮時,白話的流暢性使得他們的喜怒哀樂能夠直接觸動我。我能更清晰地感受到李世民的雄纔大略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來的,也能更真切地體會到某些英雄人物在曆史洪流中的無奈與悲壯。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是我在其他任何曆史讀物中都難以獲得的。它成功地將“史”的嚴肅性與“記”的文學性完美結閤,既滿足瞭我對知識深度的渴求,又照顧到瞭我作為普通讀者的情感共鳴需求。
評分超級棒,20本書,司馬光的神作,老毛的摯愛,文白對照,紙質很好,最最關鍵是便宜!
評分不錯的版本,封麵精美,內部注釋清晰!
評分店傢熱情 發貨很快 值得推薦
評分好書,不多說
評分店傢熱情 發貨很快 值得推薦
評分東西的質量還不錯,物超所值
評分發貨挺快,看起來是正品,留待慢慢閱讀。
評分包裝能再有改善,那是更趨完美的事。贈品運輸沒有包裝要改進。
評分好書,有注釋還有譯文。這是朋友看到我買後讓我幫他買的一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