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又叫《道德经》、《道德真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然而当时流传版本,今已失传。目前所传三十三篇,已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而外、杂篇发展则纵横百余年,参杂黄老、庄子后学形成复杂的体系。
老子
上篇(1-37章)
下篇(38-81章)
庄子
内篇
逍遥游第*
齐物论第二
养生主第三
人间世第四
德充符第五
大宗师第六
应帝王第七
外篇
骈拇第八
马蹄第九
胜箧第十
在宥第十一
天地第十二
天道第十三
天运第十四
刻意第十五
缮性第十六
秋水第十七
至乐第十八
达生第十九
山木第二十
田子方第二十一
知北游第二十二
杂篇
庚桑楚第二十三
徐无鬼第二十四
则阳第二十五
外物第二十六
寓言第二十七
让王第二十八
盗跖第二十九
说剑第三十
渔父第三十一
列御寇第三十二
天下第三十三
对于我这种喜欢收藏实体书的人来说,书籍的“形”和“质”与“文”同等重要。这套《老子 庄子 道德经文白对照》的线装设计,简直是把传统审美发挥到了极致。每一册都像一本精心制作的古籍,拿在手上沉甸甸的,那棉线装订的细密和古朴感,是那种批量印刷的平装书完全无法比拟的。在如今电子阅读盛行的时代,能够拥有一套如此用心的实体书,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我甚至有点舍不得随便翻阅,每次拿起都像是在进行一个庄重的仪式。更难得的是,虽然是传统装帧,但它的印刷质量和纸张选择都非常考究,保证了长时间阅读的舒适度,不会因为追求复古而牺牲实用性。这套书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件可以世代传承的阅读收藏品。
评分这套书的出版,可以说是在推广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做了一件非常“道”的事情——顺应自然,返璞归真。它没有过度地现代化、碎片化这些深刻的经典,而是选择用最尊重传统的方式——线装、竖排、文白对照——来呈现。这份坚持非常难得。我尤其欣赏它在保持古籍风貌的同时,融入了现代的印刷技术,使得内容清晰、易于辨识,做到了“古为今用”的典范。对于想要将这些经典作为传家之宝收藏起来,或者希望送给对国学有兴趣的年轻人的朋友来说,这套书的品相和内涵都是绝佳的选择。它不是快餐式的阅读材料,而是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的智慧之源。每一次翻阅,都仿佛被那份淡泊与自由的精神所洗涤,让人对当下的喧嚣有了一层超脱的视角。
评分我原本收藏过好几本不同版本的《老子》和《庄子》,但说实话,很多版本要么注释过于学术化,生硬地解释字词,缺乏对意境的引导;要么就是译文过于白话,失去了原文那种韵味和张力。这套书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的注释既能精准地解释难点,又不至于喧宾夺主,而译文则是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力求传达出道家思想的超然与洒脱。特别是双色印刷的运用,使得原文和译文、注释之间界限分明,阅读起来毫不费力。我特别喜欢它对“无为”和“逍遥”的阐释,不再是僵硬的教条,而是如同春风化雨般渗透人心。对于想要深入了解道家精髓,但又苦于文言功底不足的朋友来说,这套书无疑是市场上最值得入手的“导航仪”。四册的体量也保证了内容上的完整性,让人可以系统地领略道家思想的博大精深。
评分这套《老子 庄子 道德经文白对照 双色插图版 注释 译文 全套共4册 线装书籍 简体竖排》简直是古籍爱好者的福音啊!我最近沉迷于中国传统哲学,尤其对道家思想情有独钟。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的装帧吸引住了,线装的书籍,满满的复古韵味,拿在手里感觉就像捧着一件艺术品。而且还是双色插图版,这对于理解那些深奥的文言文简直是太友好了。很多道家经典晦涩难懂,如果没有好的注释和译文辅助,很容易读着读着就迷失在字句之中了。这套书的排版非常清晰,简体竖排对我这种习惯传统阅读方式的人来说,阅读体验极佳。光是看着那精美的插图,就能感受到古人对自然、对宇宙的独特理解,一下子拉近了与先哲的距离。翻开第一册,那种墨香和纸张的触感,让人心神宁静,很适合在夜深人静时,泡上一杯清茶,慢慢品读,享受这份穿越时空的对话。
评分我通常阅读哲学经典时,习惯于在不同版本的译文之间来回比对,以期捕捉到最贴近原意的表达。但这套书的设计理念似乎已经预料到了读者的这种需求,它将文、白、注、图并置,形成了一个自洽的阅读系统。举个例子,当读到《庄子》中那些天马行空的寓言时,双色插图能立刻将那种意境具象化,帮助我的想象力不至于跑偏;而旁边的详细注释又能及时纠正我可能产生的时代误解。这种沉浸式的对照阅读体验,极大地提升了阅读效率和理解深度。我不再需要频繁地在书本和字典、注释本之间切换,所有的关键信息都在触手可及的地方。这对于初学者建立对道家思想的整体框架非常有帮助,也让资深爱好者能从中找到新的体悟角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