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传/跟大师学国学 精装版 梁启 9787101118230

李鸿章传/跟大师学国学 精装版 梁启 978710111823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梁启超 著
图书标签:
  • 李鸿章
  • 近代史
  • 人物传记
  • 国学
  • 梁启
  • 精装
  • 历史
  • 传记
  • 清史
  • 晚清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湖北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18230
商品编码:10806644493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6-06-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李鸿章传/跟大师学国学 精装版 作者 梁启超
定价 20.00元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 9787101118230 出版日期 2016-06-01
字数 页码 140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32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李鸿章传》是梁启超先生的代表作品之一,没有采取中国传统传记“类皆记事,不下论赞”的写作模式,而是“全仿西人传记之体,载述李鸿章一生行事,而加以论断”,在叙述李鸿章生平事功的同时,对于李鸿章的才识、功过、地位等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这部书让人耳目一新,开一代传记写作之新风,成为人物传记的典范之作。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目录
序 例
章 绪论
第二章 李鸿章之位置
第三章 李鸿章未达以前及其时中国之形势
第四章 兵家之李鸿章(上)
第五章 兵家之李鸿章(下)
第六章 洋务时代之李鸿章
第七章 中日战争时代之李鸿章
第八章 外交家之李鸿章(上)
第九章 外交家之李鸿章(下)
第十章 投闲时代之李鸿章
第十一章 李鸿章之末路
第十二章 结论
附 录
二十世纪之新鬼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一代名臣:李鸿章跌宕一生》 序言 历史的长河浩浩荡荡,淘洗出无数风云人物,李鸿章无疑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位。他的一生,与近代中国跌宕起伏的命运紧密相连,见证了中华民族从沉睡到觉醒的艰难历程。从一个科举及第的读书人,到晚清重臣,他身处乱世,一手操办洋务运动,力图富国强兵;他纵横捭阖,在风诡云谲的外交舞台上周旋;他饱受争议,背负骂名,却也为国家争取过一丝喘息之机。 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试图拨开历史的迷雾,深入探究李鸿章之所以成为李鸿章的原因。我们将追溯他的人生轨迹,剖析他的性格特点,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从而更全面、更客观地评价这位备受争议的伟人。 第一章:少年进士,初露锋芒 1823年,李鸿章出生于安徽合肥一个不算显赫但颇具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聪颖过人,深受家学影响,对经史子集有着浓厚的兴趣。少年时代的李鸿章,便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抱负和才能。在那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他以非凡的毅力苦读圣贤书,为日后踏入仕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47年,年仅24岁的李鸿章一举考中进士,正式步入官场。这一时期,中国内忧外患,太平天国运动正如火如荼,咸丰皇帝急需一批有能力、有担当的年轻官员来稳定局势。李鸿章敏锐地抓住了机遇,凭借其出色的才干和忠诚的态度,很快得到了曾国藩的赏识。 曾国藩,这位晚清名臣,是李鸿章一生中最重要的引路人。在曾国藩的麾下,李鸿章经历了残酷的湘军战火洗礼,从一个书生蜕变为一个能够指挥千军万马的将领。他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在战火硝烟中磨砺了自己的军事指挥才能和政治手腕。这一时期的磨砺,为他日后成为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洋务先驱,实业救国 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平息,中国面临的外部威胁日益严峻。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暴露了中国传统军事力量的落后。在这样的背景下,李鸿章敏锐地意识到,仅仅依靠传统的治国之道已经无法挽救这个摇摇欲坠的国家。他深受曾国藩“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影响,开始积极倡导并实践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自救运动。李鸿章是这场运动的积极推动者和主要实践者。他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家官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随后又在上海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这些近代化的军事工厂,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技术工人,生产了大量近代化的武器装备,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武器的垄断。 然而,李鸿章的眼光并未局限于军事工业。他深知,国家的强大不仅在于军事,更在于经济。因此,他积极推动民用工业的发展,创办了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等一系列近代企业。这些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为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在李鸿章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一方面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和管理经验,另一方面也试图在维护中国传统文化和政治体制的前提下,实现国家的富强。这种“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念,在当时的中国是具有革命性的,也为后世的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第三章:外交斡旋,周旋列强 在内政上积极推进洋务运动的同时,李鸿章在外事领域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作为晚清政府最重要的外交官员之一,他几乎参与了晚清所有重大对外条约的谈判和签订。从《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到甲午战争后的《马关条约》,再到庚子事变后的《辛丑条约》,李鸿章的身影贯穿其中。 在与西方列强的交往中,李鸿章展现出了非凡的外交智慧和政治手腕。他深谙国际政治的复杂性,懂得如何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为中国争取最大的利益。在每一次的谈判桌上,他都竭尽全力,与西方列强进行艰苦卓绝的周旋。 然而,彼时的中国国力衰弱,积重难返。纵使李鸿章才智超群,也难以扭转国家衰败的命运。每一次的割地赔款,每一次的丧权辱国,都如同尖刀刺在他心头。他背负着沉重的历史责任,在屈辱中为国家争取着生存的空间。 甲午战争的惨败,无疑是李鸿章一生中最沉重的打击。他曾寄予厚望的北洋水师,在日军的猛烈攻势下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作为这场战争的主要决策者之一,李鸿章背负了巨大的骂名,被视为“误国”之人。然而,在战败的巨大压力下,他依然硬着头皮前往日本,与伊藤博文展开了《马关条约》的谈判。在谈判中,他据理力争,虽然未能挽回割地赔款的命运,但在力保台湾、争取一定的经济利益方面,依然展现了他的坚韧和智慧。 第四章:晚年困境,历史的审判 进入晚年,李鸿章面临的局面更加复杂。在国内,革命思潮涌动,清朝统治岌岌可危。在国际上,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昭然若揭。他一边要维系摇摇欲坠的清朝统治,一边又要应对日益严峻的外部挑战。 庚子事变,是李鸿章晚年经历的一场空前浩劫。面对八国联军的侵略,清政府内部的分裂和无能暴露无遗。李鸿章临危受命,再次承担起与列强谈判的重任。他与西方列强周旋,力图在赔款、驻军等问题上为中国争取相对宽松的条件,减轻百姓的负担。 《辛丑条约》的签订,是晚清中国屈辱史的又一浓墨重彩的篇章。李鸿章在签订条约的过程中,虽然尽力而为,但最终还是成为了清政府与列强之间政治交易的牺牲品。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01年10月,78岁的李鸿章在万国商报上发表了最后一次署名文章,回顾了自己一生。不久后,他便在贫病交加中辞世。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可能也在思考着自己的功过是非,思考着这个饱经沧桑的国家将走向何方。 第五章:功过是非,历史的评价 李鸿章的一生,是复杂而矛盾的。他曾是国家富强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是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奠基人之一;他也是晚清腐朽统治的维护者,是诸多不平等条约的签署者。 他的功绩,在于他看到了中国面临的危机,并用自己的方式试图挽救国家。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企业,为中国走向近代化迈出了重要一步。他在外交场合的斡旋,也为中国争取过喘息之机。 他的过失,在于他身处腐朽的晚清体制之中,他的改革注定是有限的。他对传统的固守,也使得他的改革无法触及根本。他作为统治阶级的一员,也难免受到当时体制的局限。 历史对李鸿章的评价,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他是“卖国贼”,是晚清罪臣;也有人认为他是“中兴名臣”,是近代中国的改革先驱。 然而,抛开这些简单的标签,我们更应该看到,李鸿章是一个在时代洪流中努力挣扎的政治家。他试图在旧的秩序中寻找出路,试图用自己的力量改变国家命运。他的努力,无论成败,都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深刻的教训。 《一代名臣:李鸿章跌宕一生》一书,旨在还原一个真实的李鸿章,一个有血有肉、有功有过、在时代巨变中力挽狂澜却也无力回天的复杂人物。通过深入的史料考证和细致的分析,本书将带领读者走进李鸿章的世界,理解他的人生抉择,感受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并从中获得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启示。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封面设计非常考究,纸张质感温润,印刷清晰,即使是细小的文字也毫无模糊之感,可见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装帧的精美程度,完全配得上“精装版”的称号,无论是作为藏书还是馈赠佳品,都显得十分体面。我收到书的那一刻,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细腻的触感所吸引。封面的设计风格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现代的审美,色彩搭配和谐,给人一种沉静而庄重的感觉。打开书页,一股淡淡的油墨香扑鼻而来,这是书籍独有的、令人安心的气息。翻阅内页,排版疏朗有致,留白恰当,阅读体验极佳,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惫。页边光滑,裁剪整齐,每一处细节都体现了匠人精神。这本书拿在手里,就不自觉地想去了解它承载的内容,仿佛它本身就是一件值得细细品味的艺术品。它的实体呈现,已经成功勾起了我对书本内容的强烈好奇心,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去探索那些尘封的历史故事和思想光辉。

评分

我一直认为,真正优秀的图书,不仅要有厚重的内容,更要有引导读者深度思考的能力。一本好书,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堆砌信息,而是要能够激发起读者的求知欲,引导他们去主动探索、去质疑、去连接。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能够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去理解某些概念或历史事件。它应该能够提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甚至有些颠覆性的观点,迫使我去重新审视自己固有的认知。我希望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啊哈!”地惊叹,能够在一页页翻阅中,思维得到拓展,视野得到开阔。它应该能够像一把钥匙,打开我认知世界的新大门,让我能够看到更深层次的联系,理解更本质的规律。这种思想上的碰撞和启迪,远比单纯的知识获取更能带来持久的满足感和价值感。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的阅读爱好者,我深知一本图书的生命力在于其能够引发持久的共鸣和反复的品味。那些真正经典的作品,往往不是一次性阅读后就能完全消化的,而是如同陈年的佳酿,越品越有味。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具备这样的特质,它的内容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它的思想能够触及灵魂深处,并在我人生的不同阶段,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感悟。我希望它能够成为我书架上常备的一员,在我迷茫时给予指引,在我懈怠时给予鞭策,在我欣喜时给予回响。每一次重读,都能发现新的亮点,领悟到之前未曾注意到的深意。这种历久弥新的阅读体验,才是我所追求的,也是衡量一本书是否真正有价值的重要标准。它不应该仅仅是一本书,更应该是一个能够伴随我成长的精神伙伴。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学习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系统性地、深入浅出地解读国学经典的作品。市面上这类书籍琳琅满目,但真正能够达到“跟大师学”境界的却不多。我期望的是,作者不仅要对国学有透彻的理解,更要能用现代人的视角和语言,将那些深奥的哲学、历史、文学精髓,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带领我走进国学的殿堂,感受古人的智慧,领悟其中的奥妙。我期待它能提供清晰的脉络,让我在纷繁复杂的国学体系中找到方向;我期待它能挖掘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让我看到国学背后更丰富的故事和文化内涵。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通过这本书的学习,能够真正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不仅能“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从而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评分

我对历史人物传记一直有着特别的情感。传记不仅仅是记录一个人的一生,更像是一扇窗口,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以及身处其中的个体是如何塑造历史,又如何被历史所塑造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进入一位伟人的内心世界,去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所面临的挑战、他所做出的艰难抉择,以及这些选择背后复杂的动机和考量。我渴望看到那些鲜活的细节,那些不为人知的轶事,那些足以展现人物真实性格的瞬间。我希望作者能够以一种客观而又不失人情味的笔触,勾勒出这位历史人物的形象,让我能够超越脸谱化的认知,看到一个有血有肉、有优点也有缺点的“人”。同时,我也希望通过对这位人物生平的了解,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学习其面对困境时的勇气与担当,以及其在时代洪流中的思考与作为,从中获得启发,为自己的人生道路提供借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