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川人講川菜,再地道不過。
作者嚮東是土生土長的四川人,用他自己的話說,“十多年與烹飪為伴,拍川菜、任編導;寫餐飲,做主編;掛銜省烹協,編撰川菜誌”,對於川菜的淵源、做法秘笈等的瞭如指掌,因而能夠娓娓道來,趣味橫生。
★中國川菜文化第 一人嚮東四十年沉澱之精品。
嚮東老先生深入民間40年潛心記錄美食,他用川地擺龍門陣的方式將成都各種小吃完整收錄此書,並且配有每樣小吃店鋪信息,讓你不僅可以吃到正宗成都小吃滋味的精髓,還能夠領略美味之外的曆史、文化、風土人情。
★史上z
齊全成都小吃,帶你領略z濃鬱的成都。
街頭巷尾路邊攤、百年老店、各式各樣的成都小吃,本書帶給你的不僅是小吃的滋味、道地的味覺體驗,還有與之相關的曆史、文化以及感同身受的個人記憶、人生趣味。去四川,不帶一本如此齊全的成都小吃篇做參考,你抵達的一定不是真正的成都。
★真正的美味在民間,吃情的真趣在小吃。是美食之旅更是文化盛宴。
嚮東的書貴在美味之外的文化味與生活質感,寫小吃也同樣延續著曆史、追尋著記憶、傾灑著對生活的一腔愛意。娓娓道來的文字,對於讀者的體貼是細緻入微的,在用美味徵服大傢口腹之欲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浸潤著我們的心靈,勾起每一個人對故鄉的眷戀和對親人的思念,此外能夠開拓視野,瞭解文化,因而閱讀此書,是美食之旅,更是文化盛宴。
內容簡介
《路邊的川菜史2:成都火爆小吃》講述成都獨具特色的各種小吃,鍾水餃、賴湯圓、傷心涼粉、擔擔麵等等。《路邊的川菜史2:成都火爆小吃》的獨特之處在於,在講述每一道小吃的過程中,融入曆史、文化、傳說、典故、民風、食俗、烹調秘笈、食療養生,以及巴蜀川菜川味百年之風情趣事,使得讀者在瞭解四川美食的同時,也對川地的飲食文化有深入的瞭解。
因而,本書集閑讀性、趣味性、知識性、技術性、資料性一體,是飲食男女,烹飪業者一本難得且頗有收藏意義的實用川菜書籍,也是美食被炒得沸沸揚揚的當下,能夠喚起大眾鄉土情結和文化認同的經典美食書。
作者簡介
嚮東,生於蓉城市井,長於錦江河畔;曾為教書匠,又為傳聲筒;遊曆天南海北,身係白領藍領;有幸與川菜結緣,十餘年和烹飪相伴;拍川菜,任編導;寫餐飲,做主編;掛銜省烹協,編撰川菜誌。今為天地閑人,江湖饕客,吃喝之餘,舞文弄墨。數十春夏鞦鼕,遊吃巴山蜀水,人生七件事:油鹽柴米醬醋茶也。
目錄
推薦序:此書樂 不思蜀 瀋宏非
作者序:小吃雖小,滋味悠長 嚮東
01 龍抄手
02 賴湯圓
03 鍾水餃
04 擔擔麵
05 韓包子
06 葉兒粑
07 牛肉焦餅
08 珍珠圓子
09 痣鬍子龍眼包子
10 洞子口張涼粉
11 小籠蒸牛肉
12 肥腸粉
13 帽節子·豆湯飯
14 鍋魁王國
15 蛋烘糕
16 美女與兔頭
17 糖油果子
18 三大炮
19 油茶
20 甜水麵
21 三閤泥
22 鹵肉夾鍋魁
23 張麻子脆臊麵
24 玻璃燒麥
25 蒸蒸糕
26 粉子與醪糟
27 艾蒿饃饃
28 師友麵
29 米涼粉手攤攤
30 譚豆花與豆花麵
31 雞絲涼麵
32 怪味麵
33 華興煎蛋麵
34 一隻優秀前蹄
35 傷心涼粉
36 豆花飯
37 連山迴鍋肉
38 冒菜
39 麻辣燙
40 串串香
41 叮叮糖
42 老8 號顆顆酥
43 烤紅苕
44 銅井巷素麵
45 饊子·油糕
46 糍粑
47 糖餅
48 糖畫
49 羊肉湯
50 新都金銀絲麵
精彩書摘
痣鬍子的包子情緣 其實,痣鬍子姓廖名永通,老傢在成都華陽縣中興場,祖輩都以屠豬為生。廖傢人口眾多十分貧窮,常是吃瞭上頓愁下頓。1935年,一場火災又把廖傢燒毀一空。廖永通的父母無可奈何,隻好帶著一傢老小,到成都投靠永通的寡婦二姐。當時隻有13歲的廖永通經二姐托一位老鄉介紹,進瞭春熙路“漢口樂露春”餐館做一名不開工錢隻管吃飯和分點小費的學徒。廖永通年幼懂事,知道傢裏就指望他瞭,於是勤懇工作、勤奮學藝,逐漸掌握瞭一些麵點技術,從此便與麵食業結下不解之緣。誰知不到兩年餐館倒閉,廖永通也隨之失瞭業,隻好靠東一傢西一傢餐館打點零工和師兄們的偶爾周濟聊以度日。1938年春的一天,正當他飢腸轆轆在街頭躊躇的時候,已小有名氣的騾馬市廚子抄手店的大師兄,約他到青羊宮花會上搭夥開設個麵食攤,大師兄做抄手他做包子,本錢則由大師兄先墊支,廖永通自然是求之不得。當時正值抗戰時期,國民政府黨政軍機關紛紛遷入成渝兩地,江浙一帶的商賈文人也大批湧入成都。廖永通在春熙路那傢餐館學得瞭製作蟹黃湯包的手藝,正好投閤這些人的口味。他和大師兄通力閤作,精心製作,一個抄手,一個蟹黃湯包,很快在花會上名聲崛起,食客紛至遝來爭相品吃。很多人一進青羊宮,就打聽和尋找那個下巴上長有一顆大黑痣的做湯包的小夥子,認定要吃他們的抄手和包子。花會上興隆的生意以及食客對湯包的認可,極大地鼓舞和增強瞭廖永通的勇氣與信心。他開始充滿希望,要以自己這一技之長,在飢餓與生命綫上闖齣一條活路來。於是花會結束後,廖永通立馬用賺來的錢置備瞭一副挑擔,一頭是裝麵團、餡料、調料的紅漆木櫃;一頭是鍋、籠、爐竈。就此,不管是數九寒天,還是三伏盛夏,人們都能在成都半邊橋看見一個清瘦修長、下巴上有顆黑痣的小青年,係著潔淨清爽的圍腰,從早到晚在攤子前不聲不響地忙碌著,一邊嫻熟地揉麵捏包子,一邊笑嘻嘻地接待顧客。他現做、現蒸、現賣蟹黃湯包,那生動場景和包子的鮮香美味總讓人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來,買幾個包子下肚或帶迴傢。這樣,廖永通的湯包就隨著美味香風傳播開來。痣鬍子與龍眼小包 然而,當時之成都,各種小吃名食滿城皆是,僅有名的包子就是好多傢。廖永通乾這一行心裏自然十分明白,要立住腳、創齣品牌、生意長盛不衰,就得獨齣心裁追新求異。他仔細研究瞭各種有名包子的特點,認真瞭解和揣摩瞭大眾的口感需求,決心從包子的形色味人手,創製齣一種獨具特色與風味的包子。他在蟹黃湯包的基礎上反復研製,精心調味,用上等精白麵加白糖、化豬油製麵胚,揉製的麵皮如綢緞般細軟;用豬腿肉除盡筋絡,剁成碎末,加德陽醬油、漢源花椒、薑蔥細末、慈姑、香菇等多種調味料,用雞汁攪拌成鮮香撲鼻的肉餡;以一兩麵做成十個拇指頭大的小包子,每個包子還鼓齣一坨粉嘟嘟、油亮亮的餡肉,放進竹子小蒸籠大火蒸熟後,連籠一塊上桌,揭開籠蓋,熱氣升騰、鮮香四溢,一個個又圓又泡、小巧精美的小包,十分惹人喜愛,那粉姿油亮的餡心有如龍眼一般,很是誘人。
路邊的川菜史2 成都火爆小吃 嚮東著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