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诸子经典读本 译注 文白对照 原文+注释+译文

吕氏春秋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诸子经典读本 译注 文白对照 原文+注释+译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吕氏春秋
  • 诸子经典
  • 国学经典
  • 古籍
  • 译注
  • 文白对照
  • 先秦
  • 历史
  • 哲学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三读书馆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43491
商品编码:10071910473
出版时间:2015-07-01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吕氏春秋(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诸子经典必读本)
ISBN:   9787550243491
出 版 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定    价:   12 元
作    者:   (战国)吕不韦,编著,臧宪柱,译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2015-07-01   版次:1   页数:160
  印刷时间:2015-07-01   印次:1   字数:130千

  主编推荐

《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秦道家的代表作!

《吕氏春秋》是中国历史上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其文风平实畅达,用事说理颇为生动,可以称得上是的文学散文。

《吕氏春秋》在文学上的一个突出成就是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据统计,全书中的寓言故事共有二百多则。这些寓言大都是化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而来,还有些是作者自己的创造,在中国寓言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内容简介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干贯穿全书始终,融合儒、墨、法、兵等学派的学说,成为当时秦国统下、治理国家的主要思想武器。全书共分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目 录

孟春纪·本生……………………………005

孟春纪·去私……………………………008

仲春纪·功名……………………………012

季春纪·尽数……………………………015

季春纪·论人……………………………019

孟夏纪·诬徒……………………………023

孟夏纪·用众……………………………026

仲夏纪·大乐……………………………029

仲夏纪·适音……………………………033

季夏纪·音初……………………………036

孟秋纪·荡兵……………………………040

仲秋纪·决胜……………………………044

季秋纪·精通……………………………047

季秋纪·顺民……………………………050

孟冬纪·异宝……………………………054

仲冬纪·长见……………………………057

有始览·去尤……………………………062

孝行览·本味……………………………065

慎大览·慎大……………………………070

慎大览·贵因……………………………075

慎大览·察今……………………………079

先识览·察微……………………………083

先识览·去宥……………………………088

审应览·精谕……………………………091

审应览·离谓……………………………097

审应览·具备……………………………103

离俗览·贵信……………………………106

离俗览·举难……………………………111

恃君览·骄恣……………………………116

恃君览·观表……………………………120

慎行论·疑似……………………………125

慎行论·察传……………………………128

贵直论·知化……………………………130

贵直论·壅塞……………………………133

不苟论·自知……………………………137

不苟论·博志……………………………140

似顺论·似顺……………………………144

似顺论·别类……………………………147

似顺论·慎小……………………………151

士容论·上农……………………………154


  作者介绍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


  精彩书摘

孟春纪·本生①

【原文】

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能养天之所生而勿撄②之谓天子。天子之动也,以全天为故者也。此官之所自立也。立官者,以全生也。今世之惑主,多官而反以害生,则失所为立之矣。譬之若修兵者,以备寇也。今修兵而反以自攻,则亦失所为修之矣。

【注释】

①本生:阴阳家的学说,即以养生为本。

②撄(yīnɡ):触犯。

【译文】

zui开始产生生命的是天;养育生命并让它成长的是人。可保养上天所产生的万物而不触犯它的为天子。天子的一举一动就是做保全人的天性以及生命的事。此为设置官职的缘由所在。设置官职是为了保全生命。如今世上糊涂的君主,滥设官吏而导致妨害生灵,这就失去了设置官吏的原本意义。就好像操练军队是用以防备寇贼。而现在操练军士反用来攻击自己,那么便没有了操练军队的意义。

【原文】

夫水之性清,土者抇①之,故不得清。人之性寿,物者抇之,故不得寿。物也者,所以养性也,非所以性养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不知轻重,则重者为轻,轻者为重矣。若此,则每动无不败。以此为君,悖;以此为臣,乱;以此为子,狂。三者国有一焉,无幸必亡。

【注释】

①抇(ɡǔ):搅乱。

【译文】

水本来是清澈的,泥土让它浑浊,于是水无法保持清澈。人本来是长寿的,物欲使得它迷乱,所以无法获得长寿。外物本来是用以供养生命的,而非用生命来追求它。现在,很多被迷惑的人都拿着生命去求取外物,分不清孰轻孰重。不会辨别轻重,那么就会将重的看成是轻的,而把轻的看成是重的。如果都是这样,那么不管是做什么事情,都没有不失败的。用用这样的态度去当君主,是谬误的;用这样的态度去当大臣,会败乱纲纪;以这样的态度去当儿子,就会狂傲无礼。这三种情况中,国家只要有其中一样,就无法生存下去,迟早会亡国。

【原文】

今有声于此,耳听之必慊①己,听之则使人聋,必弗听。有色于此,目视之必慊己,视之则使人盲,必弗视。有味于此,口食之必慊己,食之则使人喑②,必弗食。是故圣人之于声色滋味也,利于性则取之,害于性则舍之,此全性之道也。世之贵富者,其于声色滋味,也多惑者。日夜

求,幸而得之则遁焉。遁③焉,性恶得不伤?

【注释】

①慊(qiè):快意,满足。

②喑(yīn):哑。

③遁:通“循”,意为放纵流逸而无法自禁。

【译文】

假如有一种声音,耳朵听了后感到十分满意,但听了后就会让人耳聋,人就一定不会去听。有这样一种颜色,眼睛看了会感到很满足,但是看完之后就会失明,人就一定不会去看。有这样的一种滋味,嘴上尝了会非常满足,但吃完后就会变成哑巴,那就一定不会去吃。因此,圣人对于声、色、滋味这些东西,对生命有利的就会选择,对生命不利的就会放弃。这就是保全生命的办法。世上富贵的人,对声、色、滋味大多都不懂得,他们日夜追求这些东西,一旦有幸得到了,就放纵自己无法自禁。如此放纵,生命怎会不受到伤害?

【原文】

万人操弓,共射一招①,招无不中。万物章章②,以害一生,生无不伤;以便一生,生无不长。故圣人之制万物也,以全其天也。天全,则神和矣,目明矣,耳聪矣,鼻臭矣,口敏矣,三百六十节皆通利矣。若此人者,不言而信,不谋而当,不虑而得;精通乎天地,神覆乎宇宙;其于物无不受

也,无不裹也,若天地然;上为天子而不骄,下为匹夫而不惛③。此之谓全德之人。

【注释】

①招:箭靶子。

②章章:明媚繁盛的样子。

③惛(mèn):同“闷”,忧闷。

【译文】

一万个人拿起弓箭,共同射向同一个目标,目标不可能不被射中。世上万物茂盛,如果用来伤害一个生命,这个生命不可能不被伤害;如果用来涵养一个生命,那么这个生命没有不成长的。因此圣人支配万物,是用来保全他们的天性。只有保存好了天性,才能够精神和畅,耳聪目明,嗅觉灵敏,伶牙俐齿,全身的所有关节筋骨就都通畅利索了。像这样的人,就算不说话也能够直接取信于人,即使不做谋划,做事也能处处得当,不用考虑太多就可以成功。他们的精神和天地相通,覆盖宇宙。对于外物,他们没有不接受的,没有不包容的,胸怀如同天地一样广阔。即使当了天子也不会骄傲,当了普通百姓也不会烦恼。这就能够称为道德完美的人。


《吕氏春秋》并非一本简单的书籍,它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座巍峨丰碑,是战国末期群策群力、集诸子百家之大成的思想结晶。这本书的诞生本身就充满传奇色彩,它并非出自一人之手,而是由秦国丞相吕不韦召集门客,历时十余年共同编纂而成,旨在统一思想,为秦国统治服务,并企图借此在中国思想界确立其影响力。 《吕氏春秋》全书共十二纪,三百八十四章,分为天地、春、夏、秋、冬五部分。每一纪又包含八篇,共计九十六篇。其内容涵盖了天文、地理、历史、哲学、政治、军事、伦理、文学等诸多领域,展现了古人对宇宙万物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类社会的理性思考。 结构之精妙:十二纪的宇宙人生轮回 《吕氏春秋》的结构设计极为巧妙,十二纪的划分并非随意为之,而是寓含着深刻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它以一年四季为纲,从“天地”之纪开始,分别叙述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八篇内容,并以“论人”为终。这种结构既遵循了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也象征着人生的生老病死、起承转合。 “天地”之纪: 作为开篇,它着眼于宇宙的起源、天地万物的生成、阴阳五行之理,为全书奠定了宏大的宇宙背景。它探讨的是“大本大源”,是大自然最根本的规律,也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基础。 “春”之纪: 春季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此部分的篇章侧重于生命的萌发、农事的开启、仁德的教化,强调的是“始生”与“初萌”。它论述了君主如何效仿春季的生发之道,体察民情,推行仁政,以赢得民心,巩固统治。 “夏”之纪: 夏季是万物茂盛、阳气充沛的季节。此部分的篇章则聚焦于君主的政务、军事的策略、礼仪的规范,强调的是“生长”与“充盛”。它探讨了君主如何在夏季阳气最盛之时,励精图治,充实国力,以应对内外的挑战。 “秋”之纪: 秋季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伴随着衰败的开始。此部分的篇章着重于审判、刑罚、法令的制定与执行,强调的是“收成”与“肃杀”。它论述了君主如何效仿秋季的收敛之道,严明法度,惩治不法,以维护社会秩序。 “冬”之纪: 冬季是万物潜藏、积蓄力量的季节。此部分的篇章则关注的是储备、养生、修身,强调的是“潜藏”与“积蓄”。它论述了君主如何效仿冬季的潜藏之道,养精蓄锐,为来年的发展做好准备。 “论人”: 作为收尾,它将目光转向了人类自身,探讨了人的才能、品德、决策,以及如何知人善用、任贤使能。这是对前面十二纪所论述的宇宙万物规律在人事上的具体应用和升华,也是对君主治国方略的最终总结。 这种以自然轮回呼应人生进程的结构,不仅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也使得《吕氏春秋》的论述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思想之博大:融汇百家,别具一格 《吕氏春秋》最显著的特点便是其“兼儒墨,合名法”的包容性。它并非简单地罗列诸子百家的学说,而是以一种更为宏大和统一的视角,将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各家学派的思想精华进行融合、提炼,并以自己的独特观点加以阐释。 道家思想的渗透: 我们可以看到,《吕氏春秋》深受道家“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思想的影响。它强调顺应自然规律,反对人为的强行干预,主张以“无为”的方式来实现“有为”的政治目标。例如,它提倡君主应“无所与,无所不与”,既不偏颇,也不放任,恰到好处地把握治国之道。 儒家伦理的融入: 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等伦理道德,在《吕氏春秋》中也得到了重要的体现。它强调君主应以德服人,推行仁政,关爱百姓,才能获得长久的统治。同时,它也重视礼仪规范,认为礼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法家治国理念的借鉴: 《吕氏春秋》并非完全排斥法家的思想。它承认法律和刑罚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强调“法度”、“赏罚”的必要性。但它并非像纯粹的法家那样极端,而是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认为“法立而不行,则无功;德至而不化,则无成。” 墨家兼爱的影子: 虽然不如儒道影响深远,但《吕氏春秋》中也可见墨家“兼爱”、“非攻”思想的影子,尤其是在强调君主应爱护百姓,避免不必要的战争方面。 名家逻辑与辩证的运用: 书中也运用了一些名家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方法,来论述事物的关系和变化,使其论证更加严谨。 这种博采众长、融汇百家的思想策略,使得《吕氏春秋》摆脱了单一学派的局限,形成了一种更为圆融、更具实践性的思想体系。它并非简单地“各取所需”,而是在一种新的框架下,对诸子百家的思想进行整合与重塑,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思想范式。 内容之丰富:涵盖万象,启迪人生 《吕氏春秋》的内容极其丰富,几乎无所不包,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辟的论述,至今仍能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宇宙观与哲学: 它对宇宙的生成、运行规律进行了宏大的描绘,提出了“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朴素唯物论观点,以及“道”的哲学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政治哲学与治国方略: 书中充满了治国安邦的智慧。它详细论述了君主的德行、政务、用人、法令、兵戎等各个方面,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和操作性的建议。例如,它强调“举贤则不失”,主张君主应具备知人之明,任用贤能,才能成就大业。它也论述了“公”与“私”的关系,主张君主应以天下为重,心系百姓,才能获得长久的民心。 历史观与社会演变: 《吕氏春秋》对历史的演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认为历史的发展有着一定的规律可循。它通过对古代历史事件的分析,总结出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为后世的统治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伦理道德与人生智慧: 书中也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它探讨了人的情感、欲望、修身养性等问题,强调了理性约束的重要性,以及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例如,它提倡“乐全”,即追求一种适度、和谐的快乐,而非沉溺于感官享乐。 农事与民生: 作为一部为现实政治服务的著作,《吕氏春秋》也极其重视农事和民生。书中详细论述了农耕的季节、方法、作物,以及如何通过发展农业来保障民生,巩固国家基础。这体现了其务实的一面。 科学常识与自然观察: 《吕氏春秋》中还包含了不少关于天文、地理、物候、医学等方面的科学常识,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和理性认知。 价值之深远:传承千古,影响至今 《吕氏春秋》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其历史地位,更在于其思想内容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统一思想的先声: 在诸子争鸣的时代,《吕氏春秋》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试图为秦国的统一帝国提供一套思想支撑。虽然其政治目的最终未能完全实现,但其集诸子百家之大成的尝试,为后来的思想整合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汉代政治思想的渊源: 汉朝建立后,董仲舒提出的“大一统”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吕氏春秋》的影响。汉代统治者在政治实践中,也汲取了《吕氏春秋》中关于治国、用人、民生的许多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 《吕氏春秋》是研究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历史、哲学的重要文献,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宝库。其中许多精辟的论述,如“买椟还珠”、“刻舟求剑”、“塞翁失马”等典故,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成语,流传至今。 智慧的启示: 《吕氏春秋》所蕴含的关于宇宙、人生、政治、社会的深刻洞察,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引导我们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认识和遵循规律,如何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总而言之,《吕氏春秋》是一部集大成之作,它以其宏大的结构、博大的思想、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思想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不仅仅是一本古籍,更是一部蕴含着中华民族智慧的经典,值得我们反复品读,细心体会。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之前接触过一些不同版本的《吕氏春秋》,但常常发现要么是注释过于简略,无法解决实际阅读中的疑惑;要么是译文过于直白,失去了原著那种特有的古雅和气势。这本“中华国学经典精粹”系列中的译注本,在把握“信、达、雅”这三者之间找到了一个绝妙的平衡点。它的译文处理得非常精妙,既没有为了追求“雅”而堆砌晦涩的辞藻,也没有为了追求“达”而流于平庸的白话叙述。读起来,你能清晰地感受到先秦士人的那种纵横捭阖的辩论风范和对“时势”的深刻洞察力。这种翻译的艺术性,使得我在阅读那些关于治国安邦的论述时,仿佛能亲身感受到当年秦国崛起前夜的紧张与勃勃野心,阅读的沉浸感极强,令人回味无穷。

评分

对于研究古代思想史的人来说,对文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我关注的重点在于,注释是否能够清晰地勾勒出吕不韦集团的政治立场和当时的社会背景。这部著作本身就是一部庞杂的百科全书,涵盖了天文、地理、农耕、兵法乃至诸子百家的观点集合。这套注释版在梳理复杂概念时展现出了令人信服的严谨性。它不仅解释了单句的字面意思,更深入挖掘了篇章结构背后的逻辑关联,比如在讨论“察微”或“应变”等核心理念时,注释能够追溯到其在其他先秦典籍中的源流,这种学术性的深度让我感到非常可靠。它不仅仅是一本“入门读物”,更像是通往更深层次学术探讨的一座坚实桥梁,让我对《吕氏春秋》这部思想史上的里程碑有了更立体、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

我购买许多国学经典读本,往往是为了在繁忙的工作间隙寻找片刻的宁静与智慧的滋养。这本《吕氏春秋》的价值就在于它提供了一种高质量的“碎片化阅读”可能。由于有详尽的注释和清晰的译文作为后盾,我不再需要从头到尾一口气读完,可以随时翻到感兴趣的篇章,比如“论音”、“览冥”,花上十分钟,就能领悟到一个完整的、可以融入日常思考的观点。它如同一个可靠的向导,引领我进入一个宏大而精微的古代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这种可操作性极强的编排,鼓励我将阅读经典内化为一种持续的生活习惯,而不是一项艰巨的学习任务。它真正做到了将深奥的学问,以最友好的姿态,呈现在当代读者的面前,体现了推广国学的诚意与智慧。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感十足,拿到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文化厚度。纸张的质感非常棒,印刷清晰锐利,即使是细小的文字也看得一清二楚。我尤其欣赏它在排版上的匠心独运,将原文、注释和译文巧妙地分隔开来,既保证了阅读的连贯性,又方便随时对照查阅。那种古朴中透着现代审美的设计风格,让人在翻阅时感到一种穿越时空的仪式感。对于一个痴迷于传统经典、又注重阅读体验的读者来说,这简直是视觉和触觉的双重享受。我一直希望能有一套既能方便学习研究,又能拿得出手陈列在书架上的国学读本,这本《吕氏春秋》的实体书无疑完美地满足了我的期待。无论是作为案头常备的工具书,还是馈赠友人的佳品,它的外在品质都无可挑剔,让人爱不释手,也更愿意投入时间去细细品味其中的智慧。

评分

我尝试着去读一些先秦诸子的原典,但常常因为文言的晦涩和词义的跳跃而感到力不从心,不得不频繁地停下来查阅工具书,阅读体验大打折扣。这套译注本的出现,简直是为我这样的半吊子古文爱好者量身定做。它提供的“文白对照”结构设计得极其人性化,注释不是那种生硬的、堆砌式的术语解释,而是非常贴合语境的现代汉语解读,使得那些原本看似高深莫测的哲学论断,瞬间变得平易近人。我特别赞赏译者在处理那些充满时代印记的比喻和典故时所展现出的功力,既保留了原文的韵味和张力,又确保了现代读者能够准确把握其深层含义。这种恰到好处的“搀扶”,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保持了一种持续的理解流,而不是断断续续的摸索,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效率和乐趣。

评分

满满的书香味,跟我想的小了点,纸张的这个价格不错了

评分

好。。。。。。。。。。。。。。。。。。。。。。。

评分

一般

评分

ok

评分

一般。

评分

价格便宜 质量不错 字略小

评分

好。。。。。。。。。。。。。。。。。。。。。。。

评分

很好

评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