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即便是在建构其庞大的批判哲学体系的年代里,康德的广泛兴趣也依然没有受到限制,而是继续涉猎众多科学的领域:医学、天文学、历史、政治、法学和宗教学等等。这样,翻译者就有了苦头吃。他不得不追随着康德老人广泛的兴趣和广博的知识,到某个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里去弄明白康德那个时代的某种理论,或者去查找某个也许早已无人再使用的术语,有时为了查出一个单词,不知要翻阅多少参考书。若是写作,自然可以绕过去,但翻译却不能这样做。因此,这一卷的篇幅虽然是《康德著作全集》中差不多小的,翻译却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也差不多是长的了。
从内容上看,这一卷所包含的都是一些短文。文章虽然短小,却堪称精悍。《关于一种世界公民观点的普遍历史的理念》、《回答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论长久和平》等文,都是康德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备受关注。几篇书评,使康德借评点他人思想的机会表明了自己的思想,而如《论一个据说一切新的纯粹理性批判都由于一个更早的批判而变得多余的发现》等论战性文章,则使康德借捍卫自己思想的机会从不同角度对自己的思想进行了阐发、补充和澄清,对理解康德的那些大部头著作亦颇有帮助。
目录
1782年
《兰贝特书信往来》通告
报道
给医生们的报道
给医生们的报道
摘自1776年2月的《绅士画报》,按照在伦敦的观察对一种传染病的描述
1783年
舒尔茨的《不分宗教适用于所有人的道德学说的一种指南尝试》第一部书评
1784年
关于一种世界公民观点的普遍历史的理念
命题一
命题二
命题三
命题四
命题五
命题六
命题七
命题八
命题九
回答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
1785年
约·戈·赫尔德的《人类历史哲学的理念》第一部、第二部书评
一
附录
二
三
论月球上的火山
论书籍翻印的不合法性
一、出版商反对翻印者的法权的演绎
大前提的证明
小前提的证明
二、对翻印者反对出版商的假托法权的反驳
大前提的证明
小前提的证明
总的附释
人的种族的概念规定
一、惟有在一个动物类中遗传的东西,才能有资格成为一个族群区别
二、就肤色而言,人们可以采用四种族群区别
三、在白人族群里,除了一般而言属于人类的东西之外,没有别的特有属性是必然遗传的;在其他族群中亦复如是
四、在上述四个族群的相互混合中,每一个族群的特性都必然形成
五、关于必然混血生育的规律的考察
六、惟有在人类的气候差别中必然地遗传的东西,才能使人有权命名一个特殊的人种
附释
1786年
人类历史揣测的开端
附释
这段历史的终结
结语
戈特利布·胡弗兰德的《试论自然法权的原理》
书评
什么叫做在思维中确定方向?
关于路德维希·海因里希·雅各布的《门德尔松的[晨课]的检验》的一些评论
1788年
论目的论原则在哲学中的应用
1790年
论一个据说一切新的纯粹理性批判都由于一个更早的批判而变得多余的发现
第一章 论不能被给予任何相应的感性直观的那些概念的客观实在性,据埃贝哈德先生
一、充足理由概念的客观实在性的证明,据埃贝哈德先生
二、在经验对象上对单纯者概念的客观实在性的证明,据埃贝哈德先生
三、从感性的东西上升到非感性的东西的方法,据埃贝哈德先生
第二章 课题的解决:先天综合判断是如何可能的?据埃贝哈德先生
1791年
论神义论中一切哲学尝试的失败
结束语
1793年
论俗语:这在理论上可能是正确的,但不适用于实践
一、论一般道德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答伽尔韦教授先生的一些异议)
二、论国家法权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驳霍布斯)
结论
三、论国际法权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普遍仁爱的亦即世界主义的观点来看(驳莫色斯·门德尔松)
1794年
论月球对气候的影响
冲突的平息
万物的终结
1795年
论永久和平——一个哲学策划
第一章 国家间的永久和平的临时条款
第二章 国家间的永久和平的确定条款
永久和平的第一条确定条款:每个国家中的公民宪政应当是共和制的
永久和平的第二条确定条款:国际法权应当建立在自由国家的一种联盟制之上
永久和平的第三条确定条款:世界公民法权应当被限制在普遍友善的条件上
第一条 附论论永久和平的保障
第二条 附论永久和平的秘密条款
附录
一、就永久和平论道德与政治之间的不和
二、依据公共法权的先验概念论政治与道德的一致
1796年
论哲学中一种新近升高的口吻
一场基于误解的数学争执的敉平
一项哲学中的永久和平条约临近缔结的宣告
第一节 永久和平临近的欢乐前景——从人的生命本性的最低级别直到其最高级别,即哲学
一、论人的哲学的自然原因,论哲学的自然结果
论哲学与其持久的和平状态无法统一的假象
论批判哲学与哲学的一种持久和平状态的现实的可统一性
二、人的生命的有利于一种生命哲学的超自然基础
作为在所有科学中构成人的最大需求的学说,哲学是什么?
论我们知识的超感性对象
结论
第二节 哲学中临近永久和平的可虑前景
1797年
论出自人类之爱而说谎的所谓法权
1798年
论编书——致弗里德里希·尼古莱先生的两封信
第一封信致作家弗里德里希·尼古莱先生
第二封信致出版商弗里德里希·尼古莱先生
1800年
赖因霍尔德·伯恩哈德·雅赫曼的《康德宗教哲学检验》前言
本著内容概要
克里斯蒂安·戈特利布·威尔克的《立陶宛语德语—德语立陶宛语词典》笔记
一个朋友的笔记
补遗(1764年)
西尔伯施拉格的《1762年7月23日出现的火流星的理论》一书书评
马格德堡、施滕达耳和莱比锡
附录(1788年)
克劳斯对乌尔利希的《自由学》的书评
中德人名对照表
后记
精彩书摘
自然迫使人去解决的人类最大问题,就是达成一个普遍管理法权的公民社会。既然惟有在社会中,确切地说是这样的社会,它拥有最大的自由,从而有其成员的普遍对立,但毕竟对这种自由的界限有最精确的规定和保证,以便他们能够与别人的自由共存,——既然惟有在这种社会中,自然的最高意图,亦即发展其所有禀赋,才能够在人类中达成,自然也期望人类就像实现其规定性的所有目的那样来为自己实现这个目的,所以,一个在其中可见到外在的法律之下的自由在最大可能的程度上与不可违抗的强制力相结合的社会,也就是说,一种完全公正的公民宪政,对于人类来说必然是自然的最高任务,因为惟有凭借这个任务的解决和完成,自然才能以我们的类来达成它的其他意图。是困境迫使通常对无拘无束的自由颇有好感的人们进入这种强制状态的;确切地说,这是所有困境中最大的困境,亦即人们相互加诸自身的困境,他们的偏好使得他们无法在放任的自由中长期共存。惟有在公民联合这样一种樊笼中,同样这些偏好才随之造成最好的结果:就像一片森林中的树木一样,正是因为每棵树都力图夺取别的树的空气和阳光,它们就互相迫使到自己的上方去寻求空气和阳光,并由此长得漂亮、挺拔;相反,那些自由地、相互隔离地、称心如意地伸展自己枝权的树木,却长成了畸形,又歪斜,又弯曲。一切装扮人的文化和艺术及最美好的社会秩序,都是非社会性的果实,非社会性被自身所逼迫而管束自己,并这样通过被迫采用的艺术,来完全地发展自然的胚芽。
前言/序言
康德著作全集(第8卷):1781年之后的论文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在康德生前与死后刊出的两百多部作品中,《纯粹理性批判》是继《判断力批判》之外,最难理解的读本,因此裴顿对其命名为《康德的经验形而上学》的注释本,正是许多研究者所需要的,但对于中译者来说,这又是一场巨大的考验。根据裴顿从整体上去理解康德哲学的独特角度,中译者韦卓民先生也遵从了“只要我们愿意集中思考在他的学说上面,而不是咬文嚼字地去理解他,康德本人所述说的,其本身是比较易于了解”的原则。至此,这种游走于整体与细节之间的哲学形态,又逐渐清晰起来。
评分
☆☆☆☆☆
对于本书作者苏格兰的康德哲学研究专家H•J•裴顿而言,这部《纯粹理性批判》里面的种种含糊、矛盾,都无须引证凑合就能予以说明。我想这也是裴顿这部书最具价值的地方,他可以独辟蹊径,对康德哲学提出了与其他学者的传统看法大相径庭的阐释。这就对哲学界其他研究者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评分
☆☆☆☆☆
哲学是每个人都值得从事的学问
评分
☆☆☆☆☆
评分
☆☆☆☆☆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它出自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最后一章,刻在康德的墓碑上。
评分
☆☆☆☆☆
康德的东西没话说,值得珍藏细读,书房里不能少了他
评分
☆☆☆☆☆
在康德生前与死后刊出的两百多部作品中,《纯粹理性批判》是继《判断力批判》之外,最难理解的读本,因此裴顿对其命名为《康德的经验形而上学》的注释本,正是许多研究者所需要的,但对于中译者来说,这又是一场巨大的考验。根据裴顿从整体上去理解康德哲学的独特角度,中译者韦卓民先生也遵从了“只要我们愿意集中思考在他的学说上面,而不是咬文嚼字地去理解他,康德本人所述说的,其本身是比较易于了解”的原则。至此,这种游走于整体与细节之间的哲学形态,又逐渐清晰起来。
评分
☆☆☆☆☆
很好,研读康德的同学有福了
评分
☆☆☆☆☆
值得参考!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