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傳播學包羅宏富,流派紛呈,初學者常有這樣的睏惑:傳播學的核心理論究竟有哪些?《傳播學原理》(第二版)應能解決這個問題,它提供的係統的知識框架和精煉的理論闡述,形成瞭一幅相對完整的傳播學“理論地圖”。
在老版的基礎上,新版修訂、增補瞭近十五萬字的內容,體例更為清晰。新版基本遵循傳播基礎——傳播要素——大眾傳播的思路,廣泛吸納傳播學教學和研究的新成果,結構緊湊閤理,內容豐富翔實。
與其他“概論類”教材相比,本版的優勢和特點顯而易見:
一,博采眾長,自成一傢。作者為國內早開展傳播學研究的學者之一,見證並跟蹤傳播學發展數十年,其眼光和積澱使本書早已超齣“介紹”層次,融入瞭自己的創見和心得。
第二,學以緻用,本土經驗。新版中諸多見解都源於作者多年來的研究,體現瞭作者一貫的主張:用舶來理論驗證中國現狀,解決本土問題。這些研究成果在新版中都得到瞭充分展現。
除此,新版承續瞭原版的風格——邏輯清晰,敘述簡練,案例豐富,這也是其首版暢銷十五年、銷售十多萬冊的關鍵因素之一。
《傳播學原理》(第二版)不僅適用於新聞傳播各學科本科教學使用,亦適用於廣告公關、市場營銷、宣傳、國際關係乃至社會學等其他學科的相關課程,對從事傳播業的人員也頗多益處。
作者簡介
張國良,1954年生於上海。先後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係、復旦大學曆史係,獲曆史學博士學位。現任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媒體與設計學院院長、全球傳播研究院院長。兼任《亞洲傳播季刊》(SSCI)編委、聯閤國教科文組織《世界信息化報告》中國地區主編、香港《傳播與社會》顧問、香港《中國傳播學刊》顧問、颱灣《新聞學研究》評審委員、上海市信息化專傢委員會委員、武漢大學等十多所院校的兼職教授。
曾任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復旦大學信息與傳播研究中心(教育部文科重點研究基地)首任主任、中國傳播學會(CAC)首任會長、日本東京大學客座研究員、香港中文大學客座教授。
主持各類課題50多項,總經費逾300萬元。齣版著作30餘部,發錶論文100多篇(包括在美、日、韓等國齣版6部,發錶10多篇)。
被國傢教育部授予“跨世紀優秀人纔”稱號,獲得“中國圖書金鑰匙奬”、“中國新聞奬優秀論文奬”、“上海市社科優秀成果奬”、“全國優秀博士論文提名導師奬”、“上海市優秀博士論文導師奬”、“中國傳媒思想人物”、“中國傑齣人文社會科學傢”等多項奬勵和榮譽。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傳播與傳播學
第1節 傳播的含義
一、傳播的特性與本質
二、傳播與COMMUNICATION
三、傳播的定義
四、“信息”視野中的“傳播”
第2節 傳播的類型
一、兩種分類方法
二、自我傳播
三、人際傳播
四、組織傳播
五、大眾傳播
六、各類傳播的特點
第3節 傳播學的誕生和發展
一、傳播研究的起源
二、傳播學誕生的條件
三、傳播學的形成
四、奠基人的生平和貢獻
五、傳播學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第4節 學習傳播學的意義
一、信息革命和國傢建設
二、大眾傳播時代的呼喚
三、建設有中國特色的傳播學
第2章 傳播的結構與功能
第1節 傳播的結構
一、何謂結構
二、結構(過程)研究的意義
第2節 傳播的基本模式
一、何謂模式
二、綫性模式
三、控製論模式
四、社會係統模式
五、各具特色的其他模式
第3節 傳播的功能
一、傳播的基本功能
二、二功能說:工具性和消遣性
三、傳播功能的三個層次
四、四功能說:社會傳播和大眾傳播
五、傳播功能的相對性和雙嚮性
第4節 大眾傳播的正功能和負功能
一、三功能說:負功能研究
二、“兩個環境”理論
三、“托馬斯公理”和“自我達成的預言”
第5節 大眾傳播與社會發展
一、傳播研究與發展研究
二、拉納的貢獻
三、發展傳播研究的經典範式
四、舊範式的欠缺
五、新範式的興起
第3章 傳播技術的進展
第1節 從親身傳播到大眾傳播
一、從語言到文字的進化
二、形形色色的媒介
三、復製技術的演進
四、社會結構的變革
第2節 從活字媒介到聲像媒介
一、活字媒介“傢族”的成長
二、聲像媒介“傢族”的興起
第3節 新媒介與信息化社會
一、何謂新媒介
二、新媒介的種類
三、傳播新技術對媒介實踐和研究的衝擊
第4節 媒介理論
一、麥剋盧漢的媒介理論
二、威廉斯的媒介觀
三、梅羅維茨的創新與發展
第4章 大眾傳播媒介的自由與責任
第1節 大眾傳播與社會控製
一、媒介的四種理論
二、權力與媒介
三、最後的權利
第2節 社會控製的其他理論
一、“獲知權”和“接近權”理論
二、國傢發展(國益)優先理論
三、社會主義國傢的大眾傳播體製理論
第3節 媒介自律
一、新聞專業主義
二、媒介自律與職業倫理
第5章 現代社會中的大眾傳播媒介
第1節 大眾媒介與社會
一、媒介與社會的互動關係
二、媒介的運行體製與管理模式
三、媒介的全球化與集中化
第2節 大眾媒介的生産過程
一、大眾傳播過程的分解
二、媒介工作的一般程序
三、“把關人”現象及其研究
第6章 傳播內容的中介、載體與錶達
第1節 什麼是信息
一、信息的基本性質和傳播特徵
二、信息的分類
三、信息論概略
四、信息革命與信息社會
第2節 什麼是符號
一、符號的定義
二、符號學概略
三、符號的分類
四、象徵互動理論
第3節 語言傳播與非語言傳播
一、語言傳播
二、非語言傳播
第4節 大眾傳播的內容
一、媒介內容的類型與研究方法
二、新聞類型的分析
第7章 大眾傳播的受眾
第1節 受眾概述
一、傳播過程中的受眾
二、“大眾社會”理論
三、受眾觀的曆史變遷
四、受眾的選擇性心理和行為
五、受眾寸媒介的使用和滿足
第2節 受眾的類型和特徵
一、受眾的類型
二、受眾的社會特徵
三、受眾的個體特徵
四、受眾的心理特徵
第3節 受眾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受眾研究的沿革
二、受眾研究的經典理論
第4節 受眾調查
一、受眾調查概述
二、中國受眾調查的發展曆程
第8章 大眾傳播的效果
第l節 效果概述
一、傳播效果的內涵與層次
二、傳播效果的類型和研究課題
三、效果研究的發展階段
第2節 “有限效果”理論
一、信息流程研究
二、勸服研究
三、剋拉伯的總結性研究
第3節 “多元效果”理論
一、“議程設置功能”理論
二、“培養”理論
三、“知識溝”理論
四、“沉默的螺鏇”理論
五、“第三人效果”理論
六、“框架”理論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精彩書摘
第1章 傳播與傳播學
第1節 傳播的含義
一、傳播的特性與本質
什麼是傳播學?顧名思義,即研究“傳播”的學問。
那麼,什麼是“傳播”?從漢語看,我國的權威辭書《辭海》(上海辭書齣版社,1979年版)的詞目中並沒有“傳播”,隻有“傳布”,但有趣的是,對“傳布”的解釋就是:“傳播”。可見,這兩個詞的意思是等同的。與它們近似的詞還有“傳”、“傳達”、“傳送”、“傳遞”等。
據方漢奇教授考證,該詞在1 400年前就齣現瞭。即,可能始見於《北史·突厥傳》中的“傳播中外,鹹使知聞”一語。在今人的日常生活中,它齣現的頻率也不太低,可算是一個次常用詞。如“小道消息的傳播”、“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傳播疾病”等,是幾個典型的用例。
由此可知,中國民眾對“傳播”這個詞非但不陌生,而且相當熟悉。其主要用以錶達:某種事物(多指消息、意識等精神內容)的“傳播”。雖然,一般人不會想到,它指稱的這種傳布精神內容的“傳播”行為,與“飲食”、“勞動”等物質行為一樣重要,是人類所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礎性活動之一。但無論如何,每個人、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傳播”,這總是一個無可否認的事實。那麼,它有哪些特性?它的本質又是什麼?
前言/序言
復旦博學·新聞與傳播學係列教材:傳播學原理(第2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