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簡直是為像我這樣希望係統學習陶瓷工藝的初學者量身定做的。每一章節的過渡都顯得那麼自然流暢,仿佛是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陶瓷的物理與化學基礎”的引入部分。在開始講解具體的工藝流程之前,作者首先花大量的篇幅來介紹與陶瓷相關的物理化學原理,比如固體的晶體結構、黏土礦物的晶體學特點、水的錶麵張力與毛細作用、氧化還原反應等。這些基礎知識,對於我理解後續復雜的工藝環節至關重要。比如,當我讀到關於“陶瓷坯體的乾燥收縮”時,我便能清晰地迴憶起書中關於水分子在毛細管中的蒸發以及引起的顆粒間力的變化,從而理解為何乾燥不當會導緻坯體開裂。同樣,在講解釉料的熔融過程時,我對玻璃化轉變、共熔點等概念的理解,也得益於前期的物理化學鋪墊。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沒有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割裂開來,而是將兩者緊密地結閤在一起。作者在講解某個工藝步驟時,總會適時地引齣相關的科學原理,使得讀者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這種“理論為實踐服務”的編寫思路,對於提升讀者的理解深度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本書讓我意識到,陶瓷工藝並非簡單的經驗積纍,而是建立在深厚的科學基礎之上的一門藝術與科學的融閤。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深度和廣度,遠遠超齣瞭我最初的預期。除瞭對傳統陶瓷工藝的詳盡介紹,書中還觸及瞭許多關於“現代陶瓷技術與發展趨勢”的前沿內容。例如,在“功能陶瓷”這一部分,我瞭解到陶瓷不僅僅是用於日用器皿和藝術品,它在材料科學領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書中詳細介紹瞭壓電陶瓷、介電陶瓷、半導體陶瓷等在電子、醫療、能源等領域的廣泛應用。我對壓電陶瓷在傳感器和執行器中的作用感到非常好奇,書中對其工作原理和製備工藝進行瞭清晰的解釋。此外,書中還探討瞭納米陶瓷、生物陶瓷等新興領域的發展,這讓我看到瞭陶瓷技術在未來科技發展中的巨大潛力。對於3D打印陶瓷技術,書中也進行瞭專門的介紹,分析瞭其在個性化定製、復雜結構製造方麵的優勢。這讓我意識到,陶瓷工藝正在經曆一場深刻的變革,技術創新和跨學科融閤是其發展的關鍵。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鞏固瞭我對傳統陶瓷工藝的理解,更拓寬瞭我對陶瓷技術未來發展方嚮的視野。它讓我看到,陶瓷這門古老的技藝,正在以一種令人驚嘆的方式,煥發齣新的生命力,並為人類社會的進步貢獻著重要的力量。
評分這本書在“陶瓷材料的性能與應用”方麵的內容,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認知維度。我過去一直認為陶瓷主要是用於製作器皿和藝術品,但這本書讓我瞭解到,陶瓷材料的科學研究已經深入到各個領域,並展現齣其不可替代的價值。書中詳細介紹瞭陶瓷材料在結構陶瓷、功能陶瓷、生物陶瓷等方麵的具體應用。例如,在結構陶瓷方麵,書中闡述瞭氧化鋁、碳化矽、氮化矽等材料的高強度、高硬度、耐高溫、耐腐蝕等特性,以及它們在航空航天、機械製造、能源等領域的應用。我尤其對碳縴維增強陶瓷基復閤材料在飛機發動機葉片上的應用感到驚嘆,書中對其力學性能和製造工藝進行瞭深入的剖析。在功能陶瓷方麵,書中介紹瞭壓電陶瓷、鐵電陶瓷、半導體陶瓷等在電子、通訊、傳感、儲能等領域的應用,如陶瓷電容器、陶瓷傳感器、陶瓷燃料電池等。這讓我瞭解到,我們身邊許多高科技産品都離不開陶瓷材料的支持。而生物陶瓷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如人造骨骼、牙齒修復等,更是讓我看到瞭陶瓷材料在改善人類健康方麵的重要作用。這本書以其嚴謹的科學態度和詳實的案例分析,讓我對陶瓷材料的性能與應用有瞭全麵而深刻的認識,也讓我看到瞭陶瓷材料在未來科技發展中無限的可能性。
評分捧讀此書,我常常被其中關於“陶瓷的質量檢驗與控製”的專業論述所吸引。作為一名對陶瓷品質有極緻追求的讀者,我深知一個成功的陶瓷作品,離不開嚴謹的質量把控。這本書的這一章節,填補瞭我在這方麵的知識空白。作者從原材料的入廠檢驗,到半成品的質量監測,再到最終成品的評定,建立瞭一個完整而係統的質量管理體係。我特彆關注瞭其中關於坯體吸水率、燒結程度、抗摺強度等關鍵指標的檢測方法和標準。例如,吸水率的測定,書中詳細介紹瞭浸泡法,並解釋瞭為何吸水率的高低會影響到陶瓷的強度和耐腐蝕性。而對於燒結程度的判斷,書中則提供瞭多種方法,如觀察截麵、測量密度等,並闡述瞭燒結不足和過度燒結可能帶來的問題。在釉麵質量的檢驗方麵,書中更是麵麵俱到,從釉麵光澤度、硬度、耐磨性,到釉麵缺陷的識彆,如針孔、砂眼、橘皮、流掛等,都進行瞭清晰的界定和分析。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提及瞭一些無損檢測的方法,如超聲波探傷,這讓我瞭解到現代陶瓷工業在質量控製上的高科技應用。此外,書中還對陶瓷産品的環保性能和安全指標進行瞭闡述,如鉛、鎘等有害物質的含量限製,這對於我這樣注重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讀者來說,顯得尤為重要。這本書不僅教會我如何“看”陶瓷,更教會我如何“懂”陶瓷的內在品質,它讓我從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一個能夠主動評估和判斷的鑒賞者。
評分作為一名對陶瓷曆史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這本書在“陶瓷的起源與發展”這一章節,為我提供瞭一個極其寶貴的學習平颱。作者並沒有將曆史的敘述簡單化,而是將陶瓷的發展與人類文明的演進緊密地聯係起來,展現齣其深厚的學術功底。從新石器時代的陶器萌芽,到夏商周的青銅時代的陶器發展,再到漢代的陶塑藝術,唐宋的宋瓷爭輝,元明清的陶瓷巔峰,直至近現代的陶瓷工業化進程,書中都進行瞭詳盡的梳理和介紹。我尤其對書中關於不同曆史時期陶瓷器在造型、釉色、裝飾、用途等方麵的演變分析印象深刻。例如,書中詳細介紹瞭唐代長沙窯的釉下彩技術,以及其對後世青花瓷發展的深遠影響。對於宋代五大名窯的獨特風格,如汝窯的“雨過天青”、官窯的“紫口鐵足”、哥窯的“金絲鐵綫”,書中都進行瞭生動的描繪和深入的解讀,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輝煌的陶瓷時代。此外,書中還探討瞭陶瓷在不同文化交流中的傳播與演變,如中國陶瓷對西方的影響,以及西方陶瓷技術對中國陶瓷的藉鑒。這種宏觀的曆史視角,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陶瓷工藝的傳承與創新,以及它在人類文明交流史中的重要地位。這本書,讓我看到瞭陶瓷不僅僅是一種物質産品,更是承載著曆史、文化和人類智慧的藝術載體。
評分這本書的扉頁上印著“教育部高職高專規劃教材:陶瓷工藝技術”,拿到手中,一股沉甸甸的期待感油然而生。我之所以選擇購買它,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對陶瓷這門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技藝懷有濃厚的興趣,並渴望能夠係統地瞭解其背後的技術原理和發展脈絡。在翻閱瞭目錄和部分章節後,我被其嚴謹的結構和詳實的講解所吸引。例如,在關於“陶瓷原料的準備與處理”這一章節,作者不僅詳細介紹瞭黏土、石英、長石等主要原料的物理化學性質,還深入剖析瞭研磨、篩分、陳腐等工藝步驟的關鍵點,以及這些步驟如何直接影響到最終産品的質量。我尤其對其中關於不同黏土種類在塑性、收縮率方麵的差異化分析印象深刻,這讓我明白,看似簡單的泥土,其背後蘊含著精細的科學計算和工藝選擇。同時,書中穿插的圖例和模型圖也非常直觀,將抽象的工藝流程具象化,使得即使是初學者也能快速掌握核心要領。比如,對於濕法球磨和乾法球磨的工藝流程圖,清晰地展示瞭設備構成、物料進齣路徑以及操作要點,這遠比純文字的描述更為有效。此外,在“成型工藝”部分,作者對泥漿注漿、手工捏塑、拉坯、鏇坯等多種成型方法進行瞭詳細的闡述,並對比分析瞭它們各自的優缺點、適用範圍以及所能達到的藝術效果。對我來說,瞭解到泥漿注漿法在批量生産復雜形狀陶瓷時的效率優勢,以及手工捏塑所能展現齣的獨特肌理和情感錶達,這讓我對陶瓷工藝的多樣性和可能性有瞭更深的認識。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知識的堆砌,更是一本指導實踐的寶典,它為我打開瞭通往陶瓷世界的大門,讓我看到瞭一個充滿創造力和無限可能的領域。
評分作為一名對陶藝有著熱切追求的業餘愛好者,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性地提升我技術水平的書籍。當我在書店看到這本《陶瓷工藝技術》時,它厚重的體量和“教育部高職高專規劃教材”的標識立刻引起瞭我的注意。我深知,這樣的教材往往經過瞭嚴格的審校,內容上一定紮實可靠。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傅的指導下,一步步學習精湛的技藝。書中關於“釉料的配製與施加”的內容,是我最為關注的部分之一。作者從釉料的基本組成元素——熔劑、骨架和助熔劑——齣發,詳細闡述瞭它們在釉麵形成過程中的作用。我驚訝於不同氧化物和礦物的細微差異,是如何最終決定瞭釉麵的光澤度、硬度、透明度乃至色彩的豐富變化。例如,關於三氧化二鋁在釉料中的作用,書中提到它能夠提高釉的硬度和耐化學腐蝕性,這讓我聯想到瞭許多古瓷器為何能曆經韆年仍保持溫潤光澤的原因。更讓我受益匪淺的是,書中對多種常見釉料配方的詳細解析,如石灰釉、長石釉、長石石英釉等,並附帶瞭相應的燒成溫度、氣氛等工藝參數。我曾經嘗試自己配製釉料,但常常因為參數設置不當而導緻釉麵開裂、針孔等問題,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提供瞭科學的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書中對不同施釉方法的介紹,如浸釉、刷釉、噴釉、搖釉等,也都配有清晰的插圖和操作要點,讓我能夠更準確地掌握每種技法的精髓。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將那些看似神秘的釉料配方和施釉技巧,用一種清晰易懂、邏輯嚴謹的方式呈現在讀者麵前,極大地激發瞭我繼續深入探索陶瓷釉麵藝術的信心。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與其說是一本教材,不如說是一部陶瓷工藝的百科全書。在深入閱讀“陶瓷燒成工藝”這一章節時,我被其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深深震撼。作者並沒有止步於簡單地介紹燒成溫度的高低,而是將燒成過程置於一個復雜的物理化學變化的大背景下進行解讀。例如,關於不同氣氛(氧化、還原、中性)對陶瓷坯體和釉麵影響的論述,就讓我豁然開朗。我過去對於為何有些器物會呈現齣特有的“窯變”色彩感到睏惑,這本書詳細解釋瞭在還原氣氛下,金屬氧化物會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從而産生如銅紅、青瓷等迷人的色彩。書中對燒成麯綫的繪製和解讀,也讓我大開眼界。我瞭解到,不僅僅是最高溫度很重要,升溫速率、保溫時間、降溫過程等每一個階段,都對陶瓷的最終質感和內在結構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對於不同類型的陶瓷,如炻器、硬質瓷、軟質瓷等,其燒成溫度和燒成麯綫的差異,書中都進行瞭清晰的說明和比較。這對於我這種希望瞭解不同陶瓷種類之間區彆的讀者來說,是極其寶貴的知識。此外,關於窯爐的類型、結構以及選擇的原則,書中也進行瞭詳細的介紹,從傳統的柴窯到現代的電窯、燃氣窯,都一一做瞭分析。這不僅僅是理論上的講解,還涉及到瞭實際操作中的成本、效率、環保等多個維度,為我提供瞭全麵而實用的參考。這本書讓我明白,陶瓷的燒成,是一場與火焰、溫度和時間的精妙博弈,而這本書,正是這場博弈的絕佳指南。
評分我對陶瓷的熱愛,很大程度上源於它那韆變萬化的裝飾藝術。這本書在“陶瓷裝飾工藝”這一部分,可以說是滿足瞭我對視覺美感的無限遐想。作者從最基礎的刻劃、剔花、貼花等手工技法,到更為復雜的彩繪、釉下彩、釉上彩、釉中彩等多種裝飾手法,都進行瞭細緻入微的講解。我尤為喜歡其中對“青花瓷”裝飾技藝的深入剖析,書中不僅介紹瞭青花料的成分和特點,還詳細講解瞭不同時期、不同窯口的青花繪畫風格的演變。例如,元代青花濃艷深沉,明代永樂、宣德青花則顯得更加典雅細膩,這些曆史的變遷,通過書中詳實的圖片和文字描述,得以鮮活地展現。對於釉下彩和釉上彩的區彆,我也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書中解釋瞭釉下彩裝飾在施釉前完成,釉料覆蓋後燒成,使得圖案與釉體融為一體,質感溫潤,而釉上彩則是燒成後在釉麵上進行二次燒製,色彩更加鮮艷,錶現力也更強。這一點對於我日後選擇何種裝飾技法,以及如何根據器物本身的特點進行搭配,提供瞭重要的參考。書中還介紹瞭許多現代的裝飾技術,如貼花紙、轉印、數碼打印等,並分析瞭它們在效率、成本以及藝術效果上的優勢與劣勢。這讓我看到瞭陶瓷裝飾藝術在傳承經典的同時,也在不斷吸收和融閤新的技術,展現齣勃勃生機。這本書,無疑是我探索陶瓷裝飾藝術的得力助手,它讓我看到瞭無數種可能,也激發瞭我嘗試更多創新裝飾技法的熱情。
評分在閱讀過程中,我一直被書中穿插的案例分析所吸引。作者並沒有僅僅停留在對工藝流程的描述,而是選取瞭許多具有代錶性的陶瓷産品,對其製作過程進行瞭詳細的剖析。例如,在介紹“高強度陶瓷材料”時,書中深入分析瞭航空航天、電子信息等領域對高性能陶瓷的需求,並以某新型陶瓷發動機部件為例,講解瞭其在原料選擇、製備工藝、燒成條件等方麵所采用的創新技術。這種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閤的方式,讓我對陶瓷工藝的價值和潛力有瞭更直觀的認識。此外,書中還列舉瞭許多傳統陶瓷藝術品,如某個朝代的汝窯瓷器,詳細解讀瞭其獨特的釉色、造型和燒成特點,並追溯瞭其工藝上的傳承與發展。這些案例的呈現,不僅增加瞭閱讀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它們為我提供瞭解決實際工藝難題的思路和靈感。當我遇到在自己創作中齣現的某種問題時,我便會翻閱書中相關的案例,試圖從中找到相似的解決方案或藉鑒其成功的經驗。這種“以案說法”的教學模式,使得書中的知識更具可操作性和實用性,讓讀者能夠真正地將所學應用於實踐。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本集理論、案例、應用為一體的綜閤性參考書,它為我打開瞭陶瓷工藝的無限想象空間。
評分很不錯的一本書,值得推薦。
評分非常滿意,下次還在京東商城買
評分速度非常快,非常好的書!朋友很喜歡!
評分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書還不錯 介紹比較全麵
評分還行,就是有點小貴
評分書還不錯 介紹比較全麵
評分剛收到,隨便看瞭下,挺厚的一本,介紹的也很詳細,不錯1 緒論本章學習要點1.1 陶瓷的概念與分類1.1.1 陶瓷的概念1.1.2 陶瓷的分類1.2 陶瓷工藝技術的內容及陶瓷生産工藝1.3 陶瓷工業發展及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1.3.1 陶瓷工業的發展1.3.2 陶瓷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本章小結復習思考題2 原料本章學習要點2.1 黏土類原料2.1.1 黏土的成因及分類2.1.2 黏土的組成2.1.3 黏土的工藝性質2.1.4 黏土的加熱變化2.1.5 黏土在陶瓷生産中的作用2.1.6 國內的黏土原料2.2 石英類原料2.2.1 石英類原料的種類和性質2.2.2 石英的晶型轉化2.2.3 石英在陶瓷生産中的作用2.3 長石類原料2.3.1 長石的種類和性質2.3.2 長石的熔融特性2.3.3 長石在陶瓷生産中的作用2.3.4 長石的代用原料2.4 鈣鎂質原料2.4.1 碳酸鹽類原料2.4.2 滑石、蛇紋石2.4.3 矽灰石、透輝石、透閃石2.4.4 骨灰和磷灰石2.5 其他類原料2.5.1 其他天然礦物原料2.5.2 工業廢渣原料2.6 原料的質量評價及其引起的常見缺陷2.6.1 陶瓷原料的質量評價2.6.2 原料引起的常見缺陷本章小結復習思考題3 坯釉料配方及其計算本章學習要點3.1 坯、釉料配方3.1.1 坯、釉料配方的錶示方法3.1.2 坯、釉料配方組成3.1.3 確定坯、釉料配方的依據3.2 配方基礎計算3.2.1 吸附水計算3.2.2 不含灼燒減量的化學組成計算3.2.3 坯釉料配方坯式和釉式的計算3.2.4 黏土原料與坯料示性礦物組成的計算3.2.5 坯釉料酸性係數的計算3.3 坯料配方的製定原則、方法及其計算3.3.1 製定坯料配方的原則、方法與步驟3.3.2 坯料配方的計算3.4 釉料配製原則、方法及其計算3.4.1 釉料配方的製定原則3.4.2 確定釉料配方的方法與步驟3.4.3 釉的配方計算3.5 原料替換時配方的計算3.6 陶瓷生産實驗配方設計方法3.6.1 單一組分調節法3.6.2 二組分調節法3.6.3 三組分調節法(三角配料法)本章小結復習思考題4 坯料的製備本章學習要點4.1 原料的預處理4.1.1 原料的熱處理4.1.2 原料的精選4.1.3 原料的破碎4.2 配料與細粉磨4.2.1 配料4.2.2 細粉磨4.2.3 除鐵、過篩、攪拌4.3 泥漿脫水4.3.1 泥漿壓濾脫水法(榨泥)4.3.2 泥漿噴霧乾燥脫水法4.4 練泥和陳腐4.4.1 真空練泥4.4.2 陳腐4.5 可塑法成型坯料的製備4.5.1 可塑泥料製備4.5.2 可塑性泥料工藝性能要求4.6 注漿法成型坯料的製備4.6.1 注漿泥漿的製備4.6.2 注漿泥漿的工藝性能要求4.7 壓製法成型坯料製備4.7.1 壓製粉料的製
評分教育部高職高專規劃教材陶瓷工藝技術和描述的一樣,好評!上周周六,閑來無事,上午上瞭一個上午網,想起好久沒買書瞭,似乎我買書有點上癮,一段時間不逛書店就周身不爽,難道男人逛書店就象女人逛商場似的上癮於是下樓吃瞭碗麵,這段時間非常冷,還下這雨,到書店主要目的是買一大堆書,上次專程去買卻被告知缺貨,這次應該可以買到瞭吧。可是到一樓的查詢處問,小姐卻說昨天剛到的一批又賣完瞭!暈!為什麼不多進點貨,於是上京東挑選書。好瞭,廢話不說。好瞭,我現在來說說這本書的觀感吧,一個人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腔調,不論說話還是寫字。腔調一旦確立,就好比打架有瞭塊趁手的闆磚,怎麼使怎麼順手,怎麼拍怎麼有勁,順帶著身體姿態也揮灑自如,打架簡直成瞭舞蹈,兼有瞭美感和韻味。要論到寫字,腔調甚至先於主題,它是一個人特有的形式,或者工具不這麼說,不這麼寫,就會彆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腔調有時候就是器,有時候又是事,對一篇文章或者一本書來說,器就是事,事就是器。這本書,的確是用他特有的腔調錶達瞭對腔調本身的贊美。|發貨真是齣乎意料的快,昨天下午訂的貨,第二天一早就收到瞭,贊一個,書質量很好,正版。獨立包裝,每一本有購物清單,讓人放心。幫人傢買的書,周五買的書,周天就收到瞭,快遞很好也很快,包裝很完整,跟同學一起買的兩本,我們都很喜歡,謝謝!瞭解京東2013年3月30日晚間,京東商城正式將原域名360更換為,並同步推齣名為的吉祥物形象,其首頁也進行瞭一定程度改版。此外,用戶在輸入域名後,網頁也自動跳轉至。對於更換域名,京東方麵錶示,相對於原域名360,新切換的域名更符閤中國用戶語言習慣,簡潔明瞭,使全球消費者都可以方便快捷地訪問京東。同時,作為京東二字的拼音首字母拼寫,也更易於和京東品牌産生聯想,有利於京東品牌形象的傳播和提升。京東在進步,京東越做越大。||||好瞭,現在給大傢介紹兩本本好書謝謝你離開我是張小嫻在想念後時隔兩年推齣的新散文集。從拿到文稿到把它送到讀者麵前,幾個月的時間,欣喜與不捨交雜。這是張小嫻最美的散文。美在每個充滿靈性的文字,美在細細道來的傾訴話語。美在作者書寫時真實飽滿的情緒,更美在打動人心的厚重情感。從裝禎到設計前所未有的突破,每個精緻跳動的文字,不再隻是黑白配,而是有瞭鮮艷的色彩,首次全彩印刷,法國著名唯美派插畫大師,親繪插圖。|兩年的等待加最美的文字,就是你麵前這本最值得期待的新作。洗腦術怎樣有邏輯地說服他人全球最高端隱秘的心理學課程,徹底改變你思維邏輯的頭腦風暴。白宮智囊團、美國、全球十大上市公司總裁都在秘密學習!當今世界最高明的思想控製與精神綁架,政治、宗教、信仰給我們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