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美)道格拉斯.欧文;梅俊杰 定 价:38 出 版 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01月01日 页 数:339 装 帧:平装 ISBN:9787561760741 自由贸易还是保护主义?
当希拉里批评中国的时候,美国人是自由贸易的。
当华为进入美国的时候,美国人是保护主义的天使。
西方的繁荣富裕真是建立在自由贸易的基础上吗?自由贸易真是像美国人所说,是普遍的真理,是普世的价值吗?
本书依据等
●译序
●鸣谢
●引言
●部分 自由贸易学说的起源
● 早期的对外贸易学说
●第二章 英国的重商主义文献
●第三章 自由贸易思想的兴起
●第四章 重农学派与道德哲学
●第五章 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论
●第六章 古典经济学中的自由贸易
●第二部分 关于自由贸易学说的争论
●第七章 托伦斯与贸易条件论
●第八章 穆勒与幼稚产业论
●第九章 格雷厄姆与收益递增论
●第十章 曼努列斯库与工资差异论
●第十一章 澳大利亚保护论
●第十二章 自由贸易的福利经济论
●第十三章 凯恩斯与宏观经济保护论
●第十四章 战略贸易政策论
●结论 自由贸易的过去与未来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在经济领域,自由贸易享有其他任何学说都望尘莫及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但西方的繁荣富强果真建立在自由贸易的基础上吗?自由贸易真如主流人士所称,是普适的公理吗?
在《国富策(自由贸易还是保护主义)》(作者:道格拉斯?欧文)中,美国贸易学家道格拉斯?欧文系统考察了源远流长的自由贸易思想史,既解释了自由贸易是如何逐渐赢得其优势地位的,又展示了古往今来深刻的思想家们对它所发起的强有力挑战,使人得以窥见西方民富国强的要诀所在。
《国富策(自由贸易还是保护主义)》资料翔实而论述紧凑,题材重大却行文简易,洞见迭出又妙趣横生。凡对贸易学说、产业发展、富强之策感兴趣者,都应将此书引为推荐阅读文献。 (美)道格拉斯.欧文;梅俊杰 道格拉斯?欧文(Douglas
R.
Irwin),现任美国达特玛斯学院经济学教授,另著有《管理贸易:反对进口限额的理由》(1994年)、《备受非议的自由贸易》(2002年)、《贩卖保护主义:斯穆特-霍利与大萧条》(2011年)、《贸易政策灾难:1930年代的教训》(2012年)等。
梅俊杰,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靠前政治经济学研究员、外国经济史研究中心主任,著有《自由贸易的神话:英美富强之道考辨》(2008年),所撰文章见于靠前外五十余种报刊,另译有《科尔贝:法国重商主义之父》(2012年)、《写给无神论者》(2012年)、《生态政治》(2002年)等。
哈利?约翰逊(Harry
Johnson,1971,187)曾经写道:“自由的[靠前]贸易总体上要比贸易保护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这是经济理论可用来指导经济政策的*基本的命题之一。”自从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倡导自由贸易的有名理由以来,这一命题经受住了经济学家们的反复审视,并且继续得到当今职业经济学家们压倒性的支持。本书的目的就是要描述:自由贸易如何在经济学中逐渐占据这样一个君临一切的地位;当面临以往两个世纪中屡屡发起的理论挑战时,自由贸易是如何保持了其学说的思想生命力。
为解决这些互不相同又互相关联的问题,本书分为两个部分。**部分探讨为何在亚当?斯密之前的经济思想中,普遍流行着一种看法,认为如果恰当地使用进口关税及等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国富策:自由贸易还是保护主义?》的图书的详细简介,该简介完全不包含该书的任何内容,并力求自然流畅,不带任何痕迹。 --- 《全球经济新视野:跨越藩篱与构建共同体》 一部深刻剖析当代国际经济格局演变、挑战与未来走向的重磅著作。 在人类文明的宏大叙事中,经济活动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与变革的核心驱动力。进入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全球化进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逆风,旧有的贸易规则和金融秩序正面临着深刻的结构性挑战。从地缘政治的紧张态势到技术迭代的迅猛发展,再到气候变化带来的生存压力,每一个变量都在重塑着国家间的经济联系与利益博弈。本书《全球经济新视野:跨越藩篱与构建共同体》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宏大的视野和严谨的分析,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复杂而真实的全球经济版图。 本书的结构设计,旨在引导读者系统性地理解当前世界经济运行的内在逻辑及其面临的深层困境。全书共分为四个主要部分,每一部分都聚焦于一个关键的维度,层层递进,最终指向对未来经济治理模式的探索。 第一部分:旧秩序的裂隙与新格局的初现 本部分着重于对过去几十年全球化红利分配不均问题的深入剖析。作者首先梳理了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至今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演变轨迹。我们审视了以华盛顿共识为代表的主导性经济哲学如何深刻地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起飞路径,以及这种“一刀切”模式在面对本土复杂性时所显露出的局限性。 随后,本部分详细探讨了技术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和数字化转型,如何重塑了传统的价值链和生产要素的定义。从工业4.0到人工智能的普及,技术进步带来的生产力跃升并未均匀地惠及所有经济体和所有社会阶层,反而加剧了国家内部的收入不平等和产业空心化现象。作者通过详实的案例分析,揭示了技术壁垒正在取代关税壁垒,成为新的竞争前沿。 本部分还开创性地引入了“韧性指标”的概念,用以评估各国经济体在面对突发性冲击(如全球疫情、供应链中断)时的结构性脆弱程度。研究表明,过度依赖单一来源或单一市场的经济体,其短期恢复能力显著低于那些拥有多元化供应链和内部需求支撑的经济体。 第二部分:地缘政治与经济逻辑的交织 在全球化退潮的表象之下,地缘政治因素对经济决策的影响力正在急剧上升。第二部分将视角投向了主权、安全与经济效率之间的紧张关系。 作者系统性地分析了“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和“近岸外包”(Near-Shoring)等新趋势的兴起,并探讨了国家安全审查在关键技术(如半导体、生物科技)领域的泛化对全球研发合作带来的冲击。这不是简单的贸易保护,而是一种基于战略考量的经济空间重构。书中深入探讨了对关键矿产资源和能源供应的争夺,如何演变为影响国际政治博弈的核心议题。 此外,本部分还对“经济胁迫”这一新兴的国际关系工具进行了细致的解构。它不再是传统的禁运或制裁,而是通过市场准入、技术许可和金融制裁等复杂手段,试图影响他国的外交政策和产业布局。本书审慎地评估了各国在平衡维护国家利益与保持国际经济合作之间所面临的巨大政策困境。 第三部分:气候治理与绿色转型的经济学挑战 气候变化不再是遥远的未来威胁,而是当前经济决策中必须纳入考量的首要约束条件。第三部分将重点放在了全球环境治理的经济学困境上。 本书对“碳关税”或“边境碳调整机制”(CBAM)等前沿政策进行了深入的经济学建模分析。这些机制的初衷是防止“碳泄漏”,但其实施的复杂性和对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潜在抑制作用,成为了国际贸易谈判中的新焦点。作者探讨了如何设计出既能有效减排,又不至于阻碍全球南方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公平性机制。 本部分还详细考察了绿色技术投资的全球分布及其面临的“先发劣势”问题。新能源技术、储能技术以及循环经济模式的推广,需要巨额的初始投资和稳定的政策预期。书中提出了“共享气候责任”的框架,主张发达经济体在技术转让和资金援助方面应承担更大责任,以确保全球向低碳经济的转型是包容且可持续的。 第四部分:迈向适应性与包容性的未来经济治理 在审视了挑战之后,第四部分将目光投向未来,探讨构建一个更具适应性和包容性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可能性。 作者主张,单一的、自上而下的国际经济规则制定模式已经失效。未来的治理需要更多地依赖于多边、区域和“非正式”的机制协同作用。书中提出了“灵活联盟”的概念,即各国可以根据具体议题(如数字标准、公共卫生、金融稳定)组成不同组合的合作体,而非僵化的阵营对抗。 此外,本书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去中心化”趋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出现,正在对现有SWIFT体系构成挑战,同时也为跨境支付带来了效率提升的可能性。如何管理这种金融技术的颠覆性力量,确保其服务于实体经济的稳定,是未来监管机构必须面对的课题。 最后,本书以对“人类福祉”的重新定义作为总结。经济政策的终极目标应回归到提升全体人民的长期福祉,而非单纯追求GDP的增长数字。这要求政策制定者必须将健康、教育、环境质量和社会公平等非市场指标,纳入到国家经济战略的核心考量之中。 《全球经济新视野:跨越藩篱与构建共同体》 是一部为政策制定者、经济学者、商界领袖以及所有关心世界经济未来走向的读者量身打造的深度阅读材料。它不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提供清晰的分析工具和深刻的洞察力,帮助读者理解这个复杂多变的时代,并为未来的选择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