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卡瓦利耶编著的《世界动画史》详细描述了世界动画的百年历史,将欧洲、北美、亚洲的重磅人物纷纷囊括其中,并辅以丰富的彩图和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广度,引领读者踏上奇幻旅程,感受人类的无尽想象,领略动画世界的广阔无垠与无限创意。动画自诞生伊始便历经变革 ,同时也创造出了各种异彩纷呈的风格、极富创意的技术、家喻户晓的动画角色以及令人难忘的精彩故事。史蒂芬·卡瓦利耶以编年史的方式撰写了本书,其覆盖领域之广泛,涉及各种先驱人物、动画长片、电视剧集、数字影片、电子游戏、独立电影以及经由互联网发布的作品。本书以详尽的电影时间线和技术创新为主脉络,并配有必看影片及剧情梗概,以及动画人与动画公司的具体介绍,展现了动画的演变历程,从转描技术到改进后的赛璐璐技术,从胶片直绘动画到粘土动画……内容可谓覆盖全球。
史蒂芬·卡瓦利耶,在动画业和游戏业有着近二十年的工作经验。他自编自导过多部获奖短片,参与过史蒂芬·斯皮尔伯格的动画制作团队,同时他还是迪士尼公司BBC的动画导演。卡瓦利耶居住在英国布莱顿,在自已经营的公司中担任动画师、编剧和导演。
序(西维亚·乔迈)
引言
世界动画简史
1900年之前动画的起源
1900—1927:动画电影的实验时代
1928—1957:动画电影的黄金时代
1958—1985:电视时代
1986—2010:数字时代
动画资源库
术语表
奥斯卡获奖作品
动画书籍与网站
索引
图片来源
致谢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兴奋的一点是,它完全没有陷入对“迪士尼”或“宫崎骏”这种主流叙事的过度迷恋中,而是勇敢地将聚光灯投向了那些被主流历史遗忘的角落。例如,书中对拉丁美洲早期政治讽刺动画的研究,那些用极度夸张变形的人物来批判独裁统治的作品,其思想的锋利度和艺术的野性美,简直令人拍案叫绝。作者成功地建立起一条横跨全球的“反叛者”动画谱系,将那些为了理念和表达自由而坚持独立制作的艺术家们联系起来。阅读这些章节时,我深刻感受到动画这门媒介的巨大潜力——它不仅能制造美梦,更能成为刺破现实的利刃。这本厚厚的书,与其说是历史记录,不如说是一部全球独立动画精神的赞歌,它激励着每一个从事或喜爱视觉艺术的人,去追寻表达的深度和广度。
评分坦率地说,初读时我有些被其庞大的信息量所震撼,但很快就被作者独特的叙事节奏所吸引。它不是那种平铺直叙、按照时间线索罗列事件的流水账,而更像是一部由无数个精彩“切片”构成的拼图。每一章仿佛都是一次深入的田野考察,聚焦于一个特定的地域或一个鲜为人知的流派。我尤其欣赏作者对“非主流”动画的关注,比如书中花了大量篇幅介绍中亚和东欧在冷战时期发展出的那些充满象征主义和政治隐喻的定格动画,这些内容在市面上常见的动画史书籍中是极其罕见的。那些作品背景的介绍,不仅普及了动画知识,更像是在无形中进行了一场世界政治史的速成课。这种将艺术史、社会学和历史背景深度交织的写法,使得即便是对某些国家文化不甚了解的读者,也能通过动画作品本身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张力与脉搏。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它作为一本“史书”的定位。它更像是一份对“观看”行为本身的反思录。作者在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动画叙事方式时,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观点:不同社会对“时间流逝”和“角色命运”的理解,是如何直接决定了他们动画的剪辑速度和角色运动的规律。比如,书中对比了日本早期动画中那种近乎禅意的、漫长而极简的场景留白,与美国黄金时代那种高速、密集的笑料堆砌,揭示了这背后深层次的文化差异和对“效率”的不同定义。读完这部分内容后,我再去看任何一部动画片,都会不自觉地进行更高维度的审视——它在试图向我传达什么样的世界观,它如何操纵我的情绪节奏。这种“被启蒙”的感觉,是阅读其他同类书籍时从未有过的体验。
评分装帧上的精美程度与内容本身的学术严谨性形成了完美的统一。我注意到书中所配的插图,绝非仅仅是章节内容的简单插播,它们经过了精心的挑选和排版,很多图片占据了整整两页,甚至使用了特殊的哑光处理,以最大程度还原了早期赛璐珞原稿的质感。这对于任何一个视觉艺术爱好者来说都是一场视觉盛宴。更值得称赞的是注释体系的完备。对于那些晦涩难懂的术语、难以考证的早期制作人名字,作者都提供了详尽的脚注,这让我想进行深入研究时,总能找到可靠的下一步阅读指引。它没有丝毫的浮躁气,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作者数十年如一日的钻研与对知识准确性的执着追求,让人感觉作者是在向我们展示他全部的“知识宝库”,而非仅仅是精选的摘要。
评分这部巨著的装帧本身就散发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封面采用的深色调和烫金字体,让人在翻阅之前就对它所承载的知识量有了初步的敬畏。当我真正沉浸其中时,才发现它远不止是一本关于“动画制作”的教科书,更像是一部跨越世纪的文化人类学报告。作者并没有将笔墨过多地集中在技术革新上,比如如何使用最新的CGI软件,或者某某帧率的细微差别,而是深入挖掘了动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如何与特定时代的社会思潮、民族精神以及哲学观念相互渗透、相互塑造的。比如,书中对早期默片时代欧洲动画师如何利用光影和夸张形体来表达潜意识的探讨,那种细腻入微的分析,让我对“卡通”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理解——它不再是单纯的娱乐,而是对人类存在困境的一种高度凝练的视觉表达。书中大量引用的早期手稿和未公开的设计草图,更是让人感受到那个时代艺术家们那种近乎偏执的创造力,他们是在用最原始的工具,描绘着最前沿的想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