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记录了世纪之交中国知识界的一场重要论争:据说胡适与鲁迅分别代表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两条不同道路”。在我看来二人殊途而同归。若依张承志的定义,凡是“非暴力主义”都是现存“体制的招牌或粉饰”(本书第287页),则胡、鲁二人都是“体制内”的知识分子。虽然鲁迅自比“战士”,以杂文作匕首、投枪,但他却没有参加暴力革命;即使发表文章说他向往苏俄、同情工农革命,按照“自由派”知识分子认可的美欧标准,那也属于言论自由的范畴。在我看来,胡适与鲁迅都秉承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精神,追求自由、平等、民主、人权;只是对执政者信心有大小,采取的态度有合作与不合作之分,即各自选择的人生姿态与实现理想的方式有所不同。无论如何,辨析鲁迅与胡适的同与异,至少有思想史上的价值。所以,这本辑录对胡、鲁评价各抒己见文章的选集,值得一读。
##胡适与鲁迅并不是两极,我们需要胡适,如同我们需要鲁迅。世界的面貌不容易看清,何况逝去的大牛们,本书的选文,多方观点,各种对峙,但也大致能给你找到属于你的思想归属点。
评分##可惜只有大陆作者的观点。 而且重点在胡适。
评分##书名不错,好题目。收录的文章也大都可读。但是一看编排体例,用心昭然若揭。粉胡适没问题,但是也用不着黑鲁迅吧?鄙视编者。
评分##让胡适们去胡适,让鲁迅们去鲁迅……胡适还是鲁迅?胡适吧
评分基本算是读完,有几篇跳过了,文章良莠不齐。感叹中国现代教育扼杀人才。假如还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为一尊,中国将永无出路。高中大学得把逻辑学列为必修,并且介绍广泛的各种哲学思想,有了这样的哲学基础,我们大家看问题不至于太过片面。没有怀疑就没有进步,辩证法错一步就是诡辩,可以自由心证,什么都是对,相当可怕,这本书中可以找到例子。
评分##这是一本各种人的文章合集,虽然不乏观点交锋的意义,但质量的参差不齐还是让我觉得不那么痛快。我虽不才,却感觉到有许多篇对鲁迅先生存在相当程度的误解。至于那几篇满纸透着GCD口吻的就别放进来了,看着都闹心。
评分##胡适还是鲁迅
评分##这是一本各种人的文章合集,虽然不乏观点交锋的意义,但质量的参差不齐还是让我觉得不那么痛快。我虽不才,却感觉到有许多篇对鲁迅先生存在相当程度的误解。至于那几篇满纸透着GCD口吻的就别放进来了,看着都闹心。
评分##这是一本各种人的文章合集,虽然不乏观点交锋的意义,但质量的参差不齐还是让我觉得不那么痛快。我虽不才,却感觉到有许多篇对鲁迅先生存在相当程度的误解。至于那几篇满纸透着GCD口吻的就别放进来了,看着都闹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