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郑同,著名易学学者,多年来一直从事易学研究,主持出版整理多部易学及术数学丛书,主要有:《九州易学丛刊》、《古今图书集成术数丛刊》、《四库全书术数集成》、《术藏》、《道藏》、《增补四库未收方术汇刊》、《增补四库青乌辑要》、《家藏青乌珍本汇刊》、《四库存目子平汇刊》、《四库存目纳甲汇刊》、《中国古代易学珍本丛刊》、《中国古代术数珍本丛刊》、《故宫珍本术数丛刊》、《影印涵芬楼本道藏》、《四库未收子部珍本汇刊》等,先后主持点校出版易学及术数类古籍71余种,广受国内外易学界的好评。
《乌兔经奇验经》全一册:增补四库青乌辑要第*32*种 [唐]杨筠松撰;郑同校 定价:180.00元 九州出版社 《乌兔经奇验经》全一册,[唐]杨筠松撰;郑同校,是一部专论堪舆选择的要籍。其序曰:时日干支,亦司初年祸福。选择一端,固贵详细谨慎。而杨公千金歌疑龙经则以造命为体,太阳天星为用,但太阳躔度考之选择诸书,往往多有错谬,毫厘千里,所关非轻。余既得无着大士授受,将岁气子气逐日至日胪列于左,俾执指南者一览了然,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则天元五歌之所未详言者并尽泄也。为以乌兔经云。中阳子谨志。
《唐诗三百首笺注通释》这本书,对于我这样一个业余爱好者来说,简直是救星一般的存在。以前读唐诗,总觉得意境很美,但那些典故和用典总像一层薄雾笼罩着,不得其解。而这本笺注本,简直是把每一首诗都扒开了、揉碎了,然后用最明白易懂的语言重新组合了一遍。它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没有简单地进行词语翻译,而是深入挖掘了诗人创作时的背景、心境,甚至连一句诗中某个字的选择,都会考证一番。比如解析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它不仅解释了“照”和“流”的动态美,还把当时边塞的清冷与诗人的禅意联系起来。这让诗歌不再是孤立的文本,而是活生生的历史和情感的载体。现在再读起来,感觉每一首都充满了生命力,胸腔里似乎也随着那诗句跌宕起伏,真是令人沉醉不已。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对《宋词鉴赏辞典》这类工具书一直持保留态度,总觉得过多的解读会扼杀诗词本身的韵味和读者的想象空间。然而,当我真正捧起这本鉴赏辞典时,我的看法彻底改变了。它的编排极具匠心,收录的词作覆盖面广,从婉约派的细腻缠绵到豪放派的慷慨激昂,无所不包。最让我惊艳的是它的“词牌格律详解”部分,那些复杂的平仄、句式要求,竟然被拆解得条理分明,甚至附上了现代汉语的押韵参考,这对于想尝试填词的人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更别提那些鉴赏性的文字了,它们并非是高高在上的评判,而是充满了对词人心灵的共情,像是在与苏轼、李清照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私密对话。这部词典,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审美情趣的培养皿,让人在精炼的文字中体会宋代士大夫的全部生活情趣。
评分这本《山海经图考》真是一部令人叹为观止的古籍珍藏!它的价值远不止于记录那些光怪陆离的奇珍异兽和山川地理,更在于它以一种近乎博物学的严谨态度,展现了先秦时期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翻开书页,仿佛能闻到那股来自远古的泥土与草木的芬芳。图录的绘制虽然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但其对细节的捕捉,尤其是在描绘那些传说中的神祇与怪物的形态时,那种神形兼备的想象力,着实令人拍案叫绝。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不同地域风俗的记述,那些零散却又极其生动的片段,为我们重建当年的文化图景提供了宝贵的线索。书中的文字,古奥典雅,读起来需要反复揣摩,但一旦领会其意,那种穿越时空的震撼感是任何现代作品都无法比拟的。它不是一本单纯的消遣读物,而是一把开启上古文明大门的钥匙,每一次翻阅都有新的发现。
评分我最近沉迷于《庄子集释》的研读之中,此书对于理解道家思想的精髓,简直是神来之笔。它不同于一般注释本的枯燥和僵硬,这部集释汇集了历代名家的精妙解读,如同一个高明的导游,带着读者徜徉在庄子的逍遥与齐物之中。书中对“彼与此”、“大知与小知”等核心概念的辨析,逻辑清晰,层层递进,使得那些看似玄奥的哲学思辨变得触手可及。我尤其欣赏编者在引用不同注疏时的取舍和对比,这种“兼听则明”的态度,避免了单方面解读可能带来的偏颇。读罢,心中豁然开朗,那些困扰已久的人生抉择和价值判断,似乎都在那“无用之用”的辩证法中找到了安放之处。这书不仅是文字的宝库,更是心灵的按摩良方,让人在纷繁的世界中寻得一丝清净与洒脱。
评分最近在读的《中国古代建筑史纲要》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建筑的刻板印象。我原以为它会是一本枯燥的年代罗列和结构分析,没想到它叙事生动,像是在娓娓道来一部活的编年史。它没有沉溺于繁复的结构图解(虽然插图也相当精美),而是着重讲述了不同朝代建筑风格背后的社会、政治和哲学思想的变迁。比如,它探讨了汉代雄浑大气与魏晋风骨的交替,如何反映在宫殿和寺庙的尺度和布局上,这种文化与建筑的深度耦合分析,让人读起来津津有味。它让我开始关注那些寻常的飞檐、斗拱,不再只是看个热闹,而是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力学智慧和人文精神。这本书的视野很宏大,从夯土台基到复杂的木结构体系,都描绘得清晰有力,是想系统了解中国建筑脉络的理想入门读物,受益匪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