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柏林之路(集合卷)精装典藏版

通往柏林之路(集合卷)精装典藏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约翰·埃里克森 著,小小冰人 译
图书标签:
  • 历史小说
  • 二战史
  • 谍战
  • 冷战
  • 悬疑
  • 精装本
  • 文学
  • 战争
  • 柏林
  • 集合卷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指文图书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09150
商品编码:10515501695
品牌:指文图书(ZVENBOOKS)
包装:精装
丛书名: 东线文库
开本:16
用纸:胶版纸
页数:107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品牌介绍Brand Introduction
书名:

通往柏林之路(精装典藏版)




作者: [英] 约翰·埃里克森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用纸: 胶版纸
页码: 1072
编辑推荐Editorial Reviews 一位真正具有杰出才华的独立历史学家。  

—— 迈克尔·霍华德  

 

约翰·埃里克森掌握了大量资料,采访了诸多亲历者,完成了这部关于苏德战争的杰出的著作。  

——A. J. P. 泰勒,《观察家报》  

 

一部不朽之作……日后,任何一部叙述苏德战争的著作都将参考埃里克森的细致研究和杰出叙述。  

——史蒂芬·T.罗斯,《海军军事学院评论》  

 

每个有想法的军人和每个军事史研究者都该读读这本书。  

——《英国陆军评论》  

 

埃里克森是我们当中杰出的苏联军事史专家……也是二十世纪重要的历史学家之一。毫无疑问,他的著作在可预见的未来将一直是关于苏联这段历史的好书。  

——迈克尔·帕里什,《美国历史评论》  


作者简介Author Biography 约翰·埃里克森在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接受教育,1946—1949年服役于英国陆军情报机构。他后来成为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的苏联军事研究生,并在圣安德鲁斯大学和曼彻斯特大学担任讲师。埃里克森还是印第安纳大学、耶鲁大学、德州农工大学和美国陆军俄国研究所客座教授,后来在爱丁堡大学担任教授和防务研究中心主任。  

他撰写过许多关于苏联陆军的书籍和文章,还为《di二次世界大战名将录》(卡弗勋爵元帅主编)和《斯大林的将领》(哈罗德•舒克曼主编)撰写了苏军指挥员的简介。  

小小冰人,从事军事历史和世界军事装备动向研究十余年,翻译有《雪白血红:一名德军士兵的东线回忆录》《亡命排:阿富汗战争中的英雄、叛徒、异见者和手足情》《东进:苏德战争1941-1943(士兵系列)》《焦土:苏德战争(1943-1944)》《致命打击:一个德国士兵的苏德战争回忆录》《普鲁士之战:1944-1945》《诺曼底的六支军队:从D日到巴黎解放(1944年6月6日-8月25日)》等多部书。 内容简介Content Description 继《通往斯大林格勒之路》后,埃里克森生动地描述了苏联红军在史诗般的战斗中将德寇逐出苏联国土的故事。本书阐述了直至苏联红军对纳粹德国本土发起突击、攻克柏林的一系列艰巨的战役,其规模之大是西方世界难以想象的。书中对这番激烈战斗中各场战役和行动的描写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目录Catalog *一章 不许投降:斯大林格勒的结局  

*二章 决战于南方:1943.2-1943.3  

第三章 打破均衡:库尔斯克战役及其后果  

第四章 冲向西部边境:1943.10-1944.3  

第五章 打断德国国防军的脊梁:1944.4-1944.8  

第六章 苏联的解放和征服:1944.8-1944.12  

第七章 攻入纳粹德国:1945.1-1945.3  

第八章 战斗:1945.4-1945.5  

附录一 资料及出处  

附录二 参考书目 插图Illustrations 阅读方法Reading Method 指文公众号 客服微信号 关于发票 
本店提供电子发票,如需要请在提交订单时备注好发票抬头,纳税人识别号以及邮箱或者手机号。  关于发货
周一至周五(工作日),每日15:00点以前的订单当日发货,15:00点以后的订单次日发货,周末及节假日期间订单,会在节后按照订单先后陆续发出!

《铁血铸就的史诗:一个世纪的欧洲风云变幻》 一部全景式描绘20世纪欧洲历史波澜壮阔画卷的力作。 本书并非专注于某一个单一事件或某一个局部的地理区域,而是以宏大的历史视野,串联起20世纪席卷欧洲大陆的重大历史进程、深刻的社会变革以及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它如同一部厚重的编年史,以严谨的考据和生动的叙事,带领读者穿越硝烟弥漫的战场、高耸入云的权力中心,以及普通民众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抗争。 全书内容涵盖了从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深层历史根源、战时残酷的军事博弈与政治角力,到战后欧洲大陆的重建与分裂,再到冷战格局下的意识形态对峙、经济复苏的“欧洲奇迹”,直至苏东剧变和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曲折发展。它深入剖析了民族主义的兴起与衰落、工业化与技术革命对社会结构的重塑、以及不同政治思潮——从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到法西斯主义——之间的激烈碰撞。 第一部分:旧世界的崩塌与新秩序的酝酿 (1900-1918) 本部分详尽考察了20世纪初欧洲列强间复杂的同盟体系、军备竞赛的白热化,以及巴尔干半岛火药桶的最终引爆。我们将细致审视“萨拉热窝事件”如何成为导火索,进而探究各国在战争决策中的犹豫与必然。重点描述了壕沟战的残酷现实、军事技术的革新(如毒气、坦克和飞机的应用)对战争形态的彻底改变,以及东线和西线战场上截然不同的战略部署和人民承受的巨大苦难。同时,书中也分析了战争对后方社会、经济以及女性地位带来的颠覆性影响,并探讨了俄国革命的爆发及其对全球政治格局的深远冲击。 第二部分:战间期的迷茫与极端的崛起 (1919-1939) 这一部分着重分析了凡尔赛体系的内在矛盾与脆弱性。凡尔赛和约是如何在满足战胜国要求的同时,埋下了未来冲突的种子?我们审视了新兴民族国家的生存困境、经济的剧烈动荡,特别是1929年大萧条对欧洲的毁灭性打击。书中对意大利法西斯主义和德国纳粹主义的兴起进行了细致的社会心理学和政治学分析,揭示了极权主义如何利用民众对稳定、尊严和国家复兴的渴望,一步步攫取权力。对苏联的“大清洗”与计划经济的探索,也被置于欧洲社会转型的广阔背景下进行评述。 第三部分:钢铁与火焰的洗礼: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冲突 (1939-1945) 本部分是全书叙事的高潮之一。它不仅记录了闪电战的初期辉煌、不列颠空战的坚韧抵抗,更深入剖析了“巴巴罗萨行动”的战略失误、斯大林格勒的转折意义,以及太平洋战场对欧洲战局的反作用力。书中对大屠杀(Holocaust)这一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篇章进行了严肃、沉痛的描述,探讨了工业化屠杀背后的官僚机制与意识形态狂热。同时,对同盟国从北非、西西里到诺曼底登陆的战略推进,以及盟军内部的政治协作与摩擦,也做了翔实的梳理。 第四部分:分裂的欧洲与冷战的铁幕 (1945-1989) 战争的结束并未带来持久的和平,而是开启了长达数十年的地缘政治僵局。本部分聚焦于雅尔塔体系的形成、柏林的分裂与危机,以及“铁幕”如何将欧洲一分为二。书中详细对比了西欧在马歇尔计划下的经济复苏与东欧在莫斯科控制下的社会模式。我们探讨了北约与华约的军事对峙、核威慑理论的形成,以及欧洲内部反殖民运动对旧格局的冲击。此外,对德国的“经济奇迹”与东德的稳定化尝试、法兰西的戴高乐主义、以及对布拉格之春的强硬镇压等事件的分析,揭示了冷战张力下欧洲各国在不同阵营中的独特选择与内在矛盾。 第五部分:旧秩序的瓦解与一体化的新征程 (1989年至今) 本书的收尾部分关注20世纪末至今的剧变。柏林墙的倒塌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苏东剧变带来了欧洲版图的重塑与民族矛盾的再次浮现。我们深入剖析了欧洲联盟从欧洲共同体向更紧密政治经济联盟转型的历史必然性与现实挑战。从单一市场到欧元区的建立,从科索沃冲突到欧盟的东扩,本书探讨了欧洲如何在整合的过程中,努力平衡主权、经济利益与共同安全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其在全球化背景下面临的新的身份认同危机与挑战。 核心价值: 本书的价值在于其跨越国界和意识形态的叙事手法,它拒绝将历史简化为善恶对立,而是力求展现20世纪欧洲复杂、多层次的因果链条。它不仅仅是一部军事史或政治史,更是一部关于现代性、意识形态斗争与人类韧性的深度研究。读者将通过此书,更深刻地理解当代欧洲的根基、它所经历的创伤,以及它在世界舞台上扮演角色的历史逻辑。它是一份对过去百年的深刻反思,也是理解今日欧洲格局不可或缺的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是毋庸置疑的,但真正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在语言运用上的那种克制与张力。它没有使用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来故作高深,相反,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能够用一种既精准又极具画面感的语言,将复杂的概念和场景呈现在读者面前。我尤其欣赏那些描述战争场景或者政治博弈的段落,那种如同电影镜头般的切换和景深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紧张感十足。这种叙事技巧的运用,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沉浸感。它证明了严肃的历史研究和优美的文学表达可以完美结合,而不是互相排斥。每读完一个章节,我总会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期待着下一页会带来怎样精致的文字雕琢。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厚重的精装本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仪式感。我尤其喜欢那套典藏版的装帧,那种略带复古的字体和低调的色彩搭配,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厚重历史感。翻开扉页,那种纸张的质感也处理得极为考究,摸上去细腻而又不失韧性,完全不是那种廉价的印刷品能比拟的。我总觉得,能把一本书做成这样精美的收藏品,本身就是对内容的一种尊重。对于那些喜欢收藏实体书,尤其是在意书籍品相和阅读体验的朋友来说,光是这份做工就值回票价了。我甚至舍不得经常翻阅,生怕破坏了这份初识的美好。它放在书架上,就像一件艺术品,静静地散发着那种知识的沉淀感。

评分

作为一名对宏大叙事和历史脉络极其感兴趣的读者,我一直以来都在寻找那种能够将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梳理得清晰明了,同时又不失文学感染力的作品。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我必须得提一下,它绝非那种平铺直叙的流水账。作者显然花费了极大的心力去构建一个宏大的框架,然后巧妙地将那些关键的节点、那些决定性的转折点编织进去,使得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我常常在读到某个高潮迭起的地方,会忍不住停下来,闭上眼睛回味一下作者是如何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提炼出如此精妙的叙事节奏的。它不像教科书那样枯燥,却比很多通俗历史读物更具深度和洞察力。这种平衡拿捏得恰到好处,让人既能把握大局,又不至于迷失在细节的泥沼里。

评分

坦率地说,初拿到这本书时,我担心它会像很多同类作品一样,陷入对某个特定角度的过度解读或偏颇。然而,深入阅读后才发现,作者展现出了一种令人钦佩的客观与包容。它不是在树立或推翻某一个绝对的英雄或恶人,而是在多方史料的交叉印证中,构建出一个更加立体、充满矛盾的历史图景。这种多维度的审视,使得我对那个时期的理解变得更加全面和审慎。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更是一种批判性思维的方式——不要轻易接受单一的解释,要永远保持探究的姿态。这本书对我来说,与其说是读完了一个故事,不如说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层次思考的大门。它具有那种能让人反复咀嚼,每次重读都会有新体会的持久魅力。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与那些伟大思想家、历史人物的深度对话。作者的笔触极为细腻入微,尤其擅长捕捉人物在关键时刻的内心挣扎与抉择。我不是在看历史事件的罗列,而是在近距离观察一个活生生的人是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做出那些影响深远的判断的。那种对人性幽微之处的把握,简直令人拍案叫绝。比如,书中对某位关键人物在面临道德困境时的心理侧写,写得如此真实,让我几乎能感同身受他的焦虑和挣扎。这种对“人”的关注,超越了单纯的事件记录,使得整部作品充满了温度和厚度。读完后,我不仅仅是了解了“发生了什么”,更重要的是理解了“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当时的人们是怎么想的”。

评分

质量不错

评分

很厚很厚的一本书,内容很足,很有料,这么厚的一本书翻约起来有点儿难度,正面右上角磕碰了,角弯进去了,好好的一本书品相有瑕疵叫人觉得有点儿可惜,其他的没什么。

评分

指文出品是精品,慢慢看。

评分

路漫漫其修远兮~~~

评分

质量不错

评分

一本不错的书,包装很好,配地图,就是发货速度太慢了,路上跑了七八天,不过谢天谢地总算到了!

评分

特别棒的一本书,特别喜欢!!!!

评分

很厚很厚的一本书,内容很足,很有料,这么厚的一本书翻约起来有点儿难度,正面右上角磕碰了,角弯进去了,好好的一本书品相有瑕疵叫人觉得有点儿可惜,其他的没什么。

评分

路漫漫其修远兮~~~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