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柏林之路(集閤捲)精裝典藏版

通往柏林之路(集閤捲)精裝典藏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英] 約翰·埃裏剋森 著,小小冰人 譯
圖書標籤:
  • 曆史小說
  • 二戰史
  • 諜戰
  • 冷戰
  • 懸疑
  • 精裝本
  • 文學
  • 戰爭
  • 柏林
  • 集閤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指文圖書官方旗艦店
齣版社: 颱海齣版社
ISBN:9787516809150
商品編碼:10515501695
品牌:指文圖書(ZVENBOOKS)
包裝:精裝
叢書名: 東綫文庫
開本:16
用紙:膠版紙
頁數:1072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品牌介紹Brand Introduction
書名:

通往柏林之路(精裝典藏版)




作者: [英] 約翰·埃裏剋森
齣版社: 颱海齣版社
用紙: 膠版紙
頁碼: 1072
編輯推薦Editorial Reviews 一位真正具有傑齣纔華的獨立曆史學傢。  

—— 邁剋爾·霍華德  

 

約翰·埃裏剋森掌握瞭大量資料,采訪瞭諸多親曆者,完成瞭這部關於蘇德戰爭的傑齣的著作。  

——A. J. P. 泰勒,《觀察傢報》  

 

一部不朽之作……日後,任何一部敘述蘇德戰爭的著作都將參考埃裏剋森的細緻研究和傑齣敘述。  

——史蒂芬·T.羅斯,《海軍軍事學院評論》  

 

每個有想法的軍人和每個軍事史研究者都該讀讀這本書。  

——《英國陸軍評論》  

 

埃裏剋森是我們當中傑齣的蘇聯軍事史專傢……也是二十世紀重要的曆史學傢之一。毫無疑問,他的著作在可預見的未來將一直是關於蘇聯這段曆史的好書。  

——邁剋爾·帕裏什,《美國曆史評論》  


作者簡介Author Biography 約翰·埃裏剋森在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接受教育,1946—1949年服役於英國陸軍情報機構。他後來成為牛津大學聖安東尼學院的蘇聯軍事研究生,並在聖安德魯斯大學和曼徹斯特大學擔任講師。埃裏剋森還是印第安納大學、耶魯大學、德州農工大學和美國陸軍俄國研究所客座教授,後來在愛丁堡大學擔任教授和防務研究中心主任。  

他撰寫過許多關於蘇聯陸軍的書籍和文章,還為《di二次世界大戰名將錄》(卡弗勛爵元帥主編)和《斯大林的將領》(哈羅德•舒剋曼主編)撰寫瞭蘇軍指揮員的簡介。  

小小冰人,從事軍事曆史和世界軍事裝備動嚮研究十餘年,翻譯有《雪白血紅:一名德軍士兵的東綫迴憶錄》《亡命排:阿富汗戰爭中的英雄、叛徒、異見者和手足情》《東進:蘇德戰爭1941-1943(士兵係列)》《焦土:蘇德戰爭(1943-1944)》《緻命打擊:一個德國士兵的蘇德戰爭迴憶錄》《普魯士之戰:1944-1945》《諾曼底的六支軍隊:從D日到巴黎解放(1944年6月6日-8月25日)》等多部書。 內容簡介Content Description 繼《通往斯大林格勒之路》後,埃裏剋森生動地描述瞭蘇聯紅軍在史詩般的戰鬥中將德寇逐齣蘇聯國土的故事。本書闡述瞭直至蘇聯紅軍對納粹德國本土發起突擊、攻剋柏林的一係列艱巨的戰役,其規模之大是西方世界難以想象的。書中對這番激烈戰鬥中各場戰役和行動的描寫引人入勝,扣人心弦。 目錄Catalog *一章 不許投降:斯大林格勒的結局  

*二章 決戰於南方:1943.2-1943.3  

第三章 打破均衡:庫爾斯剋戰役及其後果  

第四章 衝嚮西部邊境:1943.10-1944.3  

第五章 打斷德國國防軍的脊梁:1944.4-1944.8  

第六章 蘇聯的解放和徵服:1944.8-1944.12  

第七章 攻入納粹德國:1945.1-1945.3  

第八章 戰鬥:1945.4-1945.5  

附錄一 資料及齣處  

附錄二 參考書目 插圖Illustrations 閱讀方法Reading Method 指文公眾號 客服微信號 關於發票 
本店提供電子發票,如需要請在提交訂單時備注好發票抬頭,納稅人識彆號以及郵箱或者手機號。  關於發貨
周一至周五(工作日),每日15:00點以前的訂單當日發貨,15:00點以後的訂單次日發貨,周末及節假日期間訂單,會在節後按照訂單先後陸續發齣!

《鐵血鑄就的史詩:一個世紀的歐洲風雲變幻》 一部全景式描繪20世紀歐洲曆史波瀾壯闊畫捲的力作。 本書並非專注於某一個單一事件或某一個局部的地理區域,而是以宏大的曆史視野,串聯起20世紀席捲歐洲大陸的重大曆史進程、深刻的社會變革以及錯綜復雜的國際關係。它如同一部厚重的編年史,以嚴謹的考據和生動的敘事,帶領讀者穿越硝煙彌漫的戰場、高聳入雲的權力中心,以及普通民眾在時代洪流中的掙紮與抗爭。 全書內容涵蓋瞭從兩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深層曆史根源、戰時殘酷的軍事博弈與政治角力,到戰後歐洲大陸的重建與分裂,再到冷戰格局下的意識形態對峙、經濟復蘇的“歐洲奇跡”,直至蘇東劇變和歐洲一體化進程的麯摺發展。它深入剖析瞭民族主義的興起與衰落、工業化與技術革命對社會結構的重塑、以及不同政治思潮——從自由主義、社會主義到法西斯主義——之間的激烈碰撞。 第一部分:舊世界的崩塌與新秩序的醞釀 (1900-1918) 本部分詳盡考察瞭20世紀初歐洲列強間復雜的同盟體係、軍備競賽的白熱化,以及巴爾乾半島火藥桶的最終引爆。我們將細緻審視“薩拉熱窩事件”如何成為導火索,進而探究各國在戰爭決策中的猶豫與必然。重點描述瞭壕溝戰的殘酷現實、軍事技術的革新(如毒氣、坦剋和飛機的應用)對戰爭形態的徹底改變,以及東綫和西綫戰場上截然不同的戰略部署和人民承受的巨大苦難。同時,書中也分析瞭戰爭對後方社會、經濟以及女性地位帶來的顛覆性影響,並探討瞭俄國革命的爆發及其對全球政治格局的深遠衝擊。 第二部分:戰間期的迷茫與極端的崛起 (1919-1939) 這一部分著重分析瞭凡爾賽體係的內在矛盾與脆弱性。凡爾賽和約是如何在滿足戰勝國要求的同時,埋下瞭未來衝突的種子?我們審視瞭新興民族國傢的生存睏境、經濟的劇烈動蕩,特彆是1929年大蕭條對歐洲的毀滅性打擊。書中對意大利法西斯主義和德國納粹主義的興起進行瞭細緻的社會心理學和政治學分析,揭示瞭極權主義如何利用民眾對穩定、尊嚴和國傢復興的渴望,一步步攫取權力。對蘇聯的“大清洗”與計劃經濟的探索,也被置於歐洲社會轉型的廣闊背景下進行評述。 第三部分:鋼鐵與火焰的洗禮: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麵衝突 (1939-1945) 本部分是全書敘事的高潮之一。它不僅記錄瞭閃電戰的初期輝煌、不列顛空戰的堅韌抵抗,更深入剖析瞭“巴巴羅薩行動”的戰略失誤、斯大林格勒的轉摺意義,以及太平洋戰場對歐洲戰局的反作用力。書中對大屠殺(Holocaust)這一人類曆史上最黑暗的篇章進行瞭嚴肅、沉痛的描述,探討瞭工業化屠殺背後的官僚機製與意識形態狂熱。同時,對同盟國從北非、西西裏到諾曼底登陸的戰略推進,以及盟軍內部的政治協作與摩擦,也做瞭翔實的梳理。 第四部分:分裂的歐洲與冷戰的鐵幕 (1945-1989) 戰爭的結束並未帶來持久的和平,而是開啓瞭長達數十年的地緣政治僵局。本部分聚焦於雅爾塔體係的形成、柏林的分裂與危機,以及“鐵幕”如何將歐洲一分為二。書中詳細對比瞭西歐在馬歇爾計劃下的經濟復蘇與東歐在莫斯科控製下的社會模式。我們探討瞭北約與華約的軍事對峙、核威懾理論的形成,以及歐洲內部反殖民運動對舊格局的衝擊。此外,對德國的“經濟奇跡”與東德的穩定化嘗試、法蘭西的戴高樂主義、以及對布拉格之春的強硬鎮壓等事件的分析,揭示瞭冷戰張力下歐洲各國在不同陣營中的獨特選擇與內在矛盾。 第五部分:舊秩序的瓦解與一體化的新徵程 (1989年至今) 本書的收尾部分關注20世紀末至今的劇變。柏林牆的倒塌象徵著一個時代的結束,蘇東劇變帶來瞭歐洲版圖的重塑與民族矛盾的再次浮現。我們深入剖析瞭歐洲聯盟從歐洲共同體嚮更緊密政治經濟聯盟轉型的曆史必然性與現實挑戰。從單一市場到歐元區的建立,從科索沃衝突到歐盟的東擴,本書探討瞭歐洲如何在整閤的過程中,努力平衡主權、經濟利益與共同安全之間的復雜關係,以及其在全球化背景下麵臨的新的身份認同危機與挑戰。 核心價值: 本書的價值在於其跨越國界和意識形態的敘事手法,它拒絕將曆史簡化為善惡對立,而是力求展現20世紀歐洲復雜、多層次的因果鏈條。它不僅僅是一部軍事史或政治史,更是一部關於現代性、意識形態鬥爭與人類韌性的深度研究。讀者將通過此書,更深刻地理解當代歐洲的根基、它所經曆的創傷,以及它在世界舞颱上扮演角色的曆史邏輯。它是一份對過去百年的深刻反思,也是理解今日歐洲格局不可或缺的指南。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對宏大敘事和曆史脈絡極其感興趣的讀者,我一直以來都在尋找那種能夠將錯綜復雜的曆史事件梳理得清晰明瞭,同時又不失文學感染力的作品。這本書的結構安排,我必須得提一下,它絕非那種平鋪直敘的流水賬。作者顯然花費瞭極大的心力去構建一個宏大的框架,然後巧妙地將那些關鍵的節點、那些決定性的轉摺點編織進去,使得整個閱讀過程充滿瞭探索的樂趣。我常常在讀到某個高潮迭起的地方,會忍不住停下來,閉上眼睛迴味一下作者是如何在浩如煙海的資料中提煉齣如此精妙的敘事節奏的。它不像教科書那樣枯燥,卻比很多通俗曆史讀物更具深度和洞察力。這種平衡拿捏得恰到好處,讓人既能把握大局,又不至於迷失在細節的泥沼裏。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直是一場視覺盛宴,厚重的精裝本拿在手裏就有一種沉甸甸的儀式感。我尤其喜歡那套典藏版的裝幀,那種略帶復古的字體和低調的色彩搭配,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厚重曆史感。翻開扉頁,那種紙張的質感也處理得極為考究,摸上去細膩而又不失韌性,完全不是那種廉價的印刷品能比擬的。我總覺得,能把一本書做成這樣精美的收藏品,本身就是對內容的一種尊重。對於那些喜歡收藏實體書,尤其是在意書籍品相和閱讀體驗的朋友來說,光是這份做工就值迴票價瞭。我甚至捨不得經常翻閱,生怕破壞瞭這份初識的美好。它放在書架上,就像一件藝術品,靜靜地散發著那種知識的沉澱感。

評分

這本書的學術嚴謹性是毋庸置疑的,但真正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在語言運用上的那種剋製與張力。它沒有使用那些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來故作高深,相反,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能夠用一種既精準又極具畫麵感的語言,將復雜的概念和場景呈現在讀者麵前。我尤其欣賞那些描述戰爭場景或者政治博弈的段落,那種如同電影鏡頭般的切換和景深感,讓人仿佛身臨其境,緊張感十足。這種敘事技巧的運用,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沉浸感。它證明瞭嚴肅的曆史研究和優美的文學錶達可以完美結閤,而不是互相排斥。每讀完一個章節,我總會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期待著下一頁會帶來怎樣精緻的文字雕琢。

評分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對我來說更像是一次與那些偉大思想傢、曆史人物的深度對話。作者的筆觸極為細膩入微,尤其擅長捕捉人物在關鍵時刻的內心掙紮與抉擇。我不是在看曆史事件的羅列,而是在近距離觀察一個活生生的人是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做齣那些影響深遠的判斷的。那種對人性幽微之處的把握,簡直令人拍案叫絕。比如,書中對某位關鍵人物在麵臨道德睏境時的心理側寫,寫得如此真實,讓我幾乎能感同身受他的焦慮和掙紮。這種對“人”的關注,超越瞭單純的事件記錄,使得整部作品充滿瞭溫度和厚度。讀完後,我不僅僅是瞭解瞭“發生瞭什麼”,更重要的是理解瞭“為什麼會發生”,以及“當時的人們是怎麼想的”。

評分

坦率地說,初拿到這本書時,我擔心它會像很多同類作品一樣,陷入對某個特定角度的過度解讀或偏頗。然而,深入閱讀後纔發現,作者展現齣瞭一種令人欽佩的客觀與包容。它不是在樹立或推翻某一個絕對的英雄或惡人,而是在多方史料的交叉印證中,構建齣一個更加立體、充滿矛盾的曆史圖景。這種多維度的審視,使得我對那個時期的理解變得更加全麵和審慎。它教會我的,不僅僅是曆史知識,更是一種批判性思維的方式——不要輕易接受單一的解釋,要永遠保持探究的姿態。這本書對我來說,與其說是讀完瞭一個故事,不如說是打開瞭一扇通往更深層次思考的大門。它具有那種能讓人反復咀嚼,每次重讀都會有新體會的持久魅力。

評分

發貨很快

評分

路漫漫其修遠兮~~~

評分

一本不錯的書,包裝很好,配地圖,就是發貨速度太慢瞭,路上跑瞭七八天,不過謝天謝地總算到瞭!

評分

很快很好

評分

發貨迅速,非常值得好好研究

評分

印刷質量好,活動價,很劃算!

評分

成書較早,引用資料不夠新。

評分

成書較早,引用資料不夠新。

評分

非常好,不錯,指文齣品,精品圖書,支持一個,贊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