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辛基旭
譯者:高毓婷
齣版社:麥浩斯
齣版日期:2016-04-28
ISBN:9789864081530
規格:平裝 / 全彩 / 280頁 / 17cm×23cm
zui詳盡圖文解說,一本書學會所有咖啡實務!
Step by step步驟圖解烘豆、手沖萃取、義式濃縮咖啡以及咖啡工具解說,
快速掌握咖啡職人的風味準則!
從咖啡的科學知識開始,詳說所有咖啡實務知識,囊括「咖啡品種」、「手工挑豆」、「烘焙方法」、「手沖萃取技法」、「咖啡工具介紹」、「義式濃縮咖啡應用」以及「各種咖啡萃取方法」。作者透過不斷的試驗與嘗試,提供咖啡實務應用的大量圖解步驟與技法應用說明。
原版熱銷10刷,
韓國Naver入口網站9.29分讀者好評!
已然是亞洲精品咖啡激戰熱區的韓國,也是近年來颱灣精品咖啡師們交流與學習的重要對象。作者以多年來的烘焙和咖啡創業教育經歷,分享專業咖啡師實務應知的經驗與方法,不管你是開店創業人或咖啡上癮者,step by step的圖解講述,讓你快速掌握躋身咖啡職人的專業能力!
瑕疵豆數量、咖啡豆的大小:認識咖啡豆的高低等級。
各種不良豆圖例:手工挑豆揀齣害群之馬。
記錄生豆量與烘焙時間:減少變因,在傢烘豆的示範教學。
先混豆或後混豆:延伸單品特性,調配個人獨有的風味比例。
咖啡工具大解析:講解烘豆機構造、手沖壺與磨豆機的特性,找到安心使用的好工具。
掌握注水時機:針對萃取前期與後期的不同階段,有效變化咖啡風味。
各式各樣的萃取樂趣:學習強調香味、抑製酸味、囊括豐富風味等不同萃取技法。
不同沖煮工具示範:土耳其咖啡、冰滴式咖啡、越南咖啡壺……學會十種不同工具的萃取方法。
辛基旭
1970年生於首爾,大學畢業後在貿易公司工作瞭十多年。職場生活之中,曾在1999年去美國工作時對咖啡文化大開眼界,2003年開立「延禧洞咖啡工房」個人工作房,正式踏入咖啡世界。2006年成立進口咖啡豆烘培機的公司,2008年於弘大商圈開設「Coffee Mazy」咖啡店,開始咖啡相關教育。2012年將主要業務由咖啡館經營轉換至烘培和咖啡店創業設計,將公司遷移至麻浦區的唐仁洞,同時更名為「Roasting Masters」專營咖啡烘焙與教育。
在開始之前 咖啡的基礎1. 咖啡是沒有正解的「食物」2. 關於咖啡的基本知識 第1部 咖啡豆 1. 瞭解咖啡的品種2. 咖啡栽培過程3. 咖啡加工方式咖啡的成分在韓國也有辦法栽培咖啡嗎? 4. 各產地的咖啡特徵 咖啡的品名是怎麼取的? 5. 挑選好咖啡的基準 6. 手工挑豆該如何進行? 第2部 烘焙 1. 掌握烘焙的基本原理 2. 烘焙時,豆子是怎麼產生變化的? 3. 觀察烘焙階段4. 烘焙的核心是調整火力5. 利用標準火力掌握烘焙要訣 錯誤的烘焙區分方式6. 烘豆機的構造和種類 7. 各種烘焙方法 用一百塊就能在傢做齣烘焙器具 8. 混搭,創造專屬於自己的咖啡烘焙後熟豆的保存及有效期限 筆者推薦的特調咖啡 第3部 手沖咖啡1. 手沖咖啡需要的基本道具 2. 手沖咖啡萃取的原理 3. 基本手沖咖啡方式濾紙基本摺法 4. 影響萃取咖啡時味道和香氣的主要原因5. 手沖的正確姿勢6. 重烘焙咖啡萃取法 為什麼要用點滴式 7. 淺焙咖啡萃取法留在濾杯上的咖啡粉呈現怎樣的模樣纔好 8. 咖啡店的手沖方式 第4部 義式濃縮咖啡1. 義式濃縮咖啡是什麼?義式濃縮咖啡及美式濃縮咖啡 2. 義式咖啡機和磨豆機3. 義式濃縮咖啡萃取過程填壓器的選擇 4. 找到自己的濃縮風味5. 濃縮咖啡的基本應用6. 各種濃縮咖啡的應用方式拉花
第5部 各種沖煮工具1. 土耳其咖啡壺2. 荷蘭咖啡3. 濾壓式咖啡壺4. 咖啡滲濾壺5. 虹吸式咖啡壺6. 摩卡壺7. 越南咖啡濾壺8. 愛樂壓9. 聰明濾杯壺10. Chemex手沖濾壺
在開始之前 咖啡的基礎1. 咖啡是沒有正解的「食物」2. 關於咖啡的基本知識 第1部 咖啡豆 1. 瞭解咖啡的品種2. 咖啡栽培過程3. 咖啡加工方式咖啡的成分在韓國也有辦法栽培咖啡嗎? 4. 各產地的咖啡特徵 咖啡的品名是怎麼取的? 5. 挑選好咖啡的基準 6. 手工挑豆該如何進行? 第2部 烘焙 1. 掌握烘焙的基本原理 2. 烘焙時,豆子是怎麼產生變化的? 3. 觀察烘焙階段4. 烘焙的核心是調整火力5. 利用標準火力掌握烘焙要訣 錯誤的烘焙區分方式6. 烘豆機的構造和種類 7. 各種烘焙方法 用一百塊就能在傢做齣烘焙器具 8. 混搭,創造專屬於自己的咖啡烘焙後熟豆的保存及有效期限 筆者推薦的特調咖啡 第3部 手沖咖啡1. 手沖咖啡需要的基本道具 2. 手沖咖啡萃取的原理 3. 基本手沖咖啡方式濾紙基本摺法 4. 影響萃取咖啡時味道和香氣的主要原因5. 手沖的正確姿勢6. 重烘焙咖啡萃取法 為什麼要用點滴式 7. 淺焙咖啡萃取法留在濾杯上的咖啡粉呈現怎樣的模樣纔好 8. 咖啡店的手沖方式 第4部 義式濃縮咖啡1. 義式濃縮咖啡是什麼?義式濃縮咖啡及美式濃縮咖啡 2. 義式咖啡機和磨豆機3. 義式濃縮咖啡萃取過程填壓器的選擇 4. 找到自己的濃縮風味5. 濃縮咖啡的基本應用6. 各種濃縮咖啡的應用方式【內頁展示】
與其他咖啡書籍相比,這本書的特彆之處在於它平衡瞭“技術精度”和“操作直覺”之間的關係。它並沒有過度強調復雜的儀器數據,而是教導使用者如何通過自己的感官,去“閱讀”咖啡的錶現。比如,在描述手衝咖啡的悶蒸階段,書中用慢鏡頭分解圖展示瞭二氧化碳釋放對水流滲透的影響,並提齣瞭一個非常實用的判斷標準:悶蒸後水麵是否形成一個均勻的、略帶光澤的“焦糖色平麵”。這種將抽象的經驗轉化為可量化的視覺綫索的能力,是這本書最寶貴的財富。它不是一本讓人變得依賴量錶的書,而是一本讓人變得更敏感、更懂得觀察的工具書。我將它放在操作颱最容易拿取的位置,每次遇到新的豆子或者設備調試的瓶頸時,我總能從中找到新的啓發點,它總能用一種全新的角度來重新審視我習以為常的操作,促使我不斷優化和精進,這對於追求極緻口感的咖啡人來說,是不可多得的寶藏。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目錄設計,體現瞭極高的專業素養和對讀者友好的考量。雖然內容涵蓋極廣,從生豆處理的微觀層麵到最終飲品的感官評估,但章節之間的邏輯銜接非常順暢,沒有齣現那種知識點跳躍的突兀感。特彆是關於“拉花藝術”的部分,我非常驚訝地發現,它竟然用三維透視圖的方式來解析牛奶打發後微泡的形成過程,這比市麵上那些隻展示成品圖案的書籍高明瞭太多。它解釋瞭為什麼拉花容易失敗的結構性原因,而不是僅僅告訴你“多轉動手腕”。我試著根據書中的“漩渦中心點”理論進行練習,發現成功率顯著提升。這本書的“圖典”屬性發揮到瞭極緻,它仿佛是為咖啡師量身打造的視覺詞典,任何一個技術名詞,都能立刻在書中找到對應的、詳盡的圖像解釋,極大地減少瞭理解障礙。
評分說實話,這本書的定價初看之下可能會讓人猶豫,但當真正翻閱後,會發現它完全值迴票價,甚至物超所值。它的價值不在於提供瞭多少“速成秘籍”,而在於構建瞭一個完整的、自洽的咖啡科學知識體係。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烘焙麯綫的動態調整”那一塊,它沒有固定的模闆,而是提供瞭多種危機處理方案,比如當排煙量過大時,應該立即升溫還是降溫,並解釋瞭背後的熱力學原理。這種對“不確定性”的處理能力,纔是區分業餘和專業的分水嶺。我過去總是在意式濃縮的萃取時間上糾結,看瞭這本書後纔明白,時間隻是結果之一,關鍵在於粉水的接觸效率和壓力分布的均勻性。它教會我的是一套分析問題的底層邏輯,而不是套用彆人的設定參數。對於想要開設自己工作室,需要建立SOP(標準作業流程)的運營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的理論基礎和視覺參考,是搭建高效工作流的基石。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太棒瞭,硬殼精裝,紙張質感厚實,色彩還原度極高,尤其是那些關於咖啡豆處理和烘焙過程的圖解,細節豐富到令人驚嘆。翻開的第一印象就是“專業”二字,不是那種浮於錶麵的咖啡入門讀物,而是直擊核心的技藝展示。我尤其喜歡它對不同産區咖啡豆風味輪廓的描繪,不僅僅是文字描述,更是配上瞭精細的分子結構圖示,雖然有些部分需要對照專業詞匯錶纔能完全理解,但這種深度探索的精神,讓人感覺自己真的在深入學習一門嚴謹的科學。對於一個渴望從“會做咖啡”躍升到“理解咖啡本質”的愛好者來說,這本書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存在,它用視覺化的方式,把原本抽象的感官體驗轉化成瞭可以被解析、被復製的流程和標準。無論是手衝的注水速度模擬,還是意式萃取的壓力麯綫分析,圖文並茂的呈現方式,讓那些復雜的參數變得一目瞭然,而不是枯燥的公式堆砌。
評分拿到這本冊子,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沉浸式學習體驗”。它不像很多技術手冊那樣冷冰冰地羅列步驟,而是充滿瞭匠人精神的溫度。作者似乎把多年一綫經驗毫無保留地傾注其中,那些關於“如何判斷油脂的完美狀態”、“如何微調磨豆機以應對濕度變化”的經驗之談,是花多少錢上多少課都未必能學到的。書中穿插的小故事和曆史背景介紹也十分到位,讓閱讀過程不再是機械訓練,而是對咖啡文化的一次完整朝聖。例如,關於“水質對萃取影響”那一章節,它不是簡單地說“要用軟水”,而是詳細對比瞭不同礦物質含量對酸度、醇厚度的微妙影響,甚至配上瞭實驗數據圖錶,這種詳盡到近乎偏執的鑽研精神,讓人對作者肅然起敬。我甚至發現自己開始在日常衝煮中,下意識地去對照書中的圖譜進行自我檢查和修正,這本書已經成瞭我的“隱形導師”。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