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譯莊子本義》
作者:水渭鬆
ISBN:9789571445175
規格:平裝 / 547頁 / 16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齣版地:颱灣
本書分類:人文史地> 哲學> 中國哲學> 道傢
內容簡介
《莊子》,是繼老子《道德經》之後的道傢代錶作。其內容不僅以「道」為中心,就人性、身心修養、對往古帝王及其治道之評價、天道民心、世亂之治理、社會發展方嚮等方麵,都提齣瞭獨特而足以醒人耳目的哲學見解,其汪洋恣肆的行文方式與恢宏瑰麗的寓言文體,亦開創瞭我國散文史上浪漫主義之先河。
本書詮釋立論皆從詞語之本義入手,於句讀錯簡之移正、觀點齟齬處之辨析,以及篇意章旨、寓言寓義之判定等,均有獨到且完整之見解。其信實有據、考證嚴謹,不人雲亦雲,能帶領您重新且深入地認識《莊子》。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體現瞭編輯者極高的專業素養。它並非簡單的“原文-譯文”兩欄對照,而是將對關鍵概念的闡釋、曆史背景的補充以及相關的思想流派的對比,巧妙地穿插在正文的注釋之中。這使得我在閱讀過程中,不必頻繁地翻閱附錄或查閱其他參考資料,就能對當前閱讀到的段落形成一個多維度的理解框架。例如,在解讀“德”的流變時,它清晰地對比瞭儒傢之“德”與道傢之“德”的差異,這種對比極大地加深瞭我對先秦諸子百傢爭鳴時代思想脈絡的認識。對於那些想要係統學習莊子思想的愛好者來說,這本書簡直就是一本微縮的、高度濃縮的“莊學入門與進階指南”。它教會你的不僅僅是“莊子說瞭什麼”,更是“莊子是如何思考的”,這種方法論層麵的引導,遠比單純的知識灌輸更為寶貴。它讓人在閱讀時,自然而然地學會瞭像莊子一樣,去質疑那些看似理所當然的既定觀念。
評分說實話,我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內心是帶著幾分審慎的,畢竟“港颱原版”的標簽往往意味著某種特定的學術風格,有時可能過於偏重考據,而犧牲瞭閱讀的流暢性。但這本書徹底打消瞭我的疑慮。它的排版設計非常考究,那種字體和紙張的選擇,讓人在翻閱時就有一種沉靜下來的儀式感。更讓我驚喜的是,它對《莊子》中那些著名的寓言故事——比如庖丁解牛、泉水之脧——的解讀,不再是簡單的字麵解釋,而是深入到瞭古代社會生活背景和春鞦戰國時期的思想衝突之中去考量。這使得莊子的智慧不再是懸浮在空中的理論,而是紮根於真實人世的洞察。我尤其欣賞其中對“心齋”和“坐忘”的論述部分,作者沒有像一些流派那樣將其簡單地等同於靜坐冥想,而是闡述瞭一種主動的、積極的“認知重構”過程。這種深入骨髓的理解,讓我意識到,莊子的哲學,遠比我們通常理解的“灑脫不羈”要深邃和復雜得多,它是一種深刻的生存智慧,而非簡單的逃避之道。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將這種復雜性,以一種清晰且富有條理的方式呈現瞭齣來。
評分我必須強調,選擇這本【中商原版】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對“三民書局”齣版質量的信任,事實證明這種信任是值得的。這本書的價值不僅體現在內容上,更體現在它對傳統文化傳播的這份敬畏之心上。相較於一些粗製濫造、為瞭趕潮流而倉促齣版的版本,這本《新譯莊子本義》在細節的處理上,展現齣的是一種匠人精神。它的“本義”部分,似乎是在為莊子思想做一次深層次的“聲呐探測”,力求找到最準確的那個振動頻率。它沒有用時髦的流行語來稀釋莊子的冷峻,也沒有過度神化其思想。它呈現的是一種非常健康、理性的學術姿態:承認莊子的超凡脫俗,同時也將其置於曆史的坐標係中進行審視和闡釋。讀完後,我感到自己的思維變得更加開闊而有韌性,不再輕易被錶象所迷惑。這本書,無愧於它所承載的哲學重量,是案頭常備、值得反復咀嚼的佳作。
評分這本《新譯莊子本義》的齣版,對於我們這些常年浸淫在傳統經典中,又渴望能用更貼近現代語境去理解莊子精髓的讀者來說,簡直是一場及時的甘霖。我一直覺得,莊子的文字雖然充滿瞭詩意的想象和自由的哲學思辨,但其古奧的錶述和時不時的典故,總像橫亙在我們與那個逍遙境界之間的一道薄霧。讀原著,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去校勘、去揣摩,而這本書,恰恰在“譯”與“本義”之間找到瞭一個絕妙的平衡點。它不是那種為瞭迎閤大眾而過度“白話化”的翻譯,而是保留瞭原文的醇厚底蘊,同時又用清晰、流暢的現代漢語將那些層層疊疊的哲理剖析得井井有條。特彆是對於那些關於“齊物論”的辯證,或者“逍遙遊”中那種超越時空的體悟,作者的處理極為精妙,讓你在讀懂文字錶麵的意思後,還能感受到背後那股磅礴的生命力在湧動。可以說,它為我搭建瞭一座穩固的階梯,讓我能夠更自信地攀登到莊子思想的高處去遠眺一番,而不是在半山腰就被那些晦澀的詞句絆倒。這種對經典脈絡的精準把握與現代闡釋的無縫對接,是極其難得的學術與人文關懷的結閤體。
評分作為一個對中國哲學史有持續關注的人,我發現市麵上很多版本的《莊子》要麼是過於學術化,導緻普通讀者望而卻步;要麼就是過度“心靈雞湯化”,把莊子的深刻思想稀釋成瞭膚淺的勵誌口號。這本書顯然走瞭第三條路,它既保持瞭學術的嚴謹性,又充滿瞭人文的溫度。它的“本義”部分處理得極為巧妙,似乎作者在翻譯每一個難點時,都會在腦海中與原著的作者進行一場跨越韆年的對話,然後用最貼切、最能引發共鳴的語言來復述。我特彆留意瞭對《外篇》中那些看似荒誕不經的故事的處理,比如影響後世道傢思想的“鯤鵬變”或者“山木”篇的寓言,作者沒有試圖用現代的科學邏輯去解構它們,而是尊重瞭莊子構建的那個“精神宇宙”的內在邏輯。這種對文本原旨的尊重,使得閱讀體驗非常純粹,就像是脫離瞭現代噪音的乾擾,直接與古代先哲的精神世界接上瞭頭。讀完後,那種精神上的充盈感,是很多速食讀物無法給予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