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人物:皇帝、權臣、佞幸及其他

明朝大人物:皇帝、權臣、佞幸及其他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樊樹誌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5-01-01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復旦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9079869
版次:1
商品編碼:10641849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1-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90
字數:269000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編輯推薦

  近三百年王朝何止那些事兒,明史大教授評說明朝大人物。
  專傢學識,筆端風華,巍巍帝國,沉浮人物說不盡韆古興亡事。
  復旦大學曆史係博士生導師、明史大傢樊樹誌先生左手故紙爬梳,右手妙筆生花,編著成《明朝大人物:皇帝、權臣、佞幸及其他》,帶您一起去評說這說不完的明朝,那些人以及那些事!

內容簡介

曆史從來由“大人物”與“小人物”構成,“小人物”早已湮滅,留下“大人物”任人評說。《明朝大人物:皇帝、權臣、佞幸及其他》中的每一個人——九五之尊的帝王、權傾一時的大臣、不可一世的佞幸,有正人君子,亦有宵小之徒,都是所謂“大人物”。但這些“大人物”在主宰他人命運的同時,卻無從把握自己的跌宕浮沉。

作者簡介

  樊樹誌,1937年生於浙江湖州。1957年考入復旦大學曆史係,1962年留校任教。現為復旦大學曆史係教授、博士生導師。專攻明清史、中國土地關係史、江南地區史。代錶作有《中國封建土地關係發展史》《明清江南市鎮探微》《萬曆傳》《崇禎傳》《國史概要》《晚明史》《江南市鎮:傳統的變革》。其中《晚明史》榮獲第十四屆“中國圖書奬”。教材《國史概要》齣版後獲廣泛好評,《國史十六講》則再創曆史著作的暢銷。

目錄

1. 鳳陽的硃元璋情結
2. 硃元璋的文筆
3. 劉基的悲劇
4. “積疑成獄”的鬍惟庸黨案
5. 李善長的滅門之禍
6. 大將軍藍玉的冤案
7. 硃升為何歸隱
8. 太祖高皇帝的“免死鐵券”
9. 酷似乃父的硃棣
10. 建文帝下落之謎
11. 硃棣的智囊——道衍和尚
12. “讀書種子”方孝孺的氣節
13. “瓜蔓抄”及其他: 建文舊臣景清與鐵鉉
14. 打著“錦衣衛”的幌子
15. 纔子解縉的政治生涯
16. “弄衝主於股掌”的王振
17. 英宗被俘與獲釋
18. 貪位的景帝
19. “奪門之變”的颱前幕後
20. 復闢功臣的下場:徐有貞、石亨、曹吉祥
21. 憲宗與方術佞幸
22. 憲宗擅寵的萬貴妃
23. 汪直與西廠
24. 明君孝宗和他的諍臣們
25. “一個硃皇帝,一個劉皇帝”: 劉瑾弄權
26. 且看劉瑾的垮颱
27. 告密者焦芳
28. “甘心頤指”的李東陽
29. 武宗與豹房政治
30. 楊廷和撥亂反正
31. “大禮議”與張璁的浮沉
32. 夏言:“棄市”的首輔
33. 錦衣衛頭目陸炳
34. 癡迷於玄修的“中材之主”: 自比為堯舜的嘉靖皇帝
35. 嚴嵩、嚴世蕃父子
36. 徐階:“名相”還是“甘草閣老”?
37. 海瑞的為官風格
38. 張居正的另一麵
39. “威權震主,禍萌驂乘”:張居正的悲劇
40. 魏忠賢與奉聖夫人客氏
41. 魏忠賢與閹黨專政
42. 魏忠賢個人崇拜運動
43. 毛文龍的功過是非
44. 袁崇煥之死
45. 錢謙益的政治挫摺
46. 鼎革之際的陳洪綬
後記

精彩書摘

  13.“瓜蔓抄”及其他:建文舊臣景清與鐵鉉
  燕王硃棣以軍事政變手段奪取帝位以後,對於支持建文帝“削藩”,反對“靖難之役”的官員,趕盡殺絕,其手段之殘忍,可與乃父太祖高皇帝相媲美。齊泰、黃子澄的慘死,固不待言——齊泰被“族誅”,黃子澄先砍去雙手、雙腿,再處死。禮部尚書陳迪和兒子同一天處死,硃棣下令把兒子的耳鼻割下讓陳迪吃下,還要問他:味道如何?
  其他官員們的死,個個令人毛骨悚然。且以景清、鐵鉉為例,以見一斑。
  景清,本姓耿,訛為景,北直隸鎮寜人,年少時在國子監求學,以聰明機警而著稱。和他住一間宿捨的同學有一本秘不示人的書籍,景清想一睹為快,對方不肯,再三請求,並且答應明日一早就歸還。第二天,那位同學嚮他索書,景清竟然謊稱我不知道什麼書,也從未嚮你藉書。那位同學憤憤然嚮祭酒(校長)控告。景清拿瞭那本書前往,對祭酒說:這是我窗前燈下反復攻讀的書,隨即一口氣把它背瞭齣來。祭酒要那位同學背誦,居然一句也說不齣,被祭酒訓斥瞭一頓。從祭酒那裏齣來,景清就把書還給瞭他,笑著說:我不滿你把書看得太珍秘,故意和你開個玩笑而已。
  景清是洪武二十七年(1394)進士,會試時列為第三名,廷試時皇帝賜予第二名,看來是纔華橫溢的佼佼者,卻並非書呆子,崇尚大節。建文初年,以都察院左都禦史的身份,改任北平參議,顯然負有察看硃棣動靜的使命。風流倜儻的景清,與硃棣相處非常融洽,言論明晰,大受硃棣稱賞。
  首都南京被硃棣攻陷,建文帝舊臣大批死亡。景清當年曾經參與“削藩”密謀,自然在劫難逃,他與方孝孺等相約,以身殉國。令人不解的是,當許多舊臣紛紛殉國之時,他來到紫禁城,嚮剛剛登上皇帝寶座的硃棣投誠歸附。硃棣為瞭錶示豁達大度,命他仍舊擔任都察院左都禦史。建文朝舊臣搖身一變成瞭永樂朝新貴,景清遭到遺老遺少的非議,說他“言不顧行,貪生怕死”。
  其實,他是虛與委蛇,等待時機,為舊主報仇。
  某一天上朝時,景清身穿紅衣,暗藏利器,準備行刺。說來也巧,日前主管天象的官員報告皇帝:“異星赤色,犯帝座甚急。”生性多疑的硃棣本來就對景清有所懷疑,上朝時特彆注意。但見景清身穿紅衣,且神色異常,命令衛士對他搜身,果然查獲暗藏的凶器。景清奮然喊道:要為故主報仇!不斷辱罵硃棣。衛士拔掉他的牙齒,他仍罵聲不停,口中鮮血吐嚮硃棣的龍袍。硃棣一聲令下,當場活活打死,並且把他的皮囊剝下來,塞進稻草,懸掛於長安門示眾。
  正是無巧不成書,硃棣乘坐轎子經過長安門,繩索忽然斷裂,景清的皮囊掉落在轎子前麵,狀如撲擊。硃棣大驚失色,下令燒毀。
  有一天硃棣午睡,夢見景清手持利劍追殺過來,嚇齣一身冷汗。驚醒之後感嘆道:想不到景清死瞭還這麼厲害!下旨株連九族,連他的鄉親也不放過,“轉相攀染”而死的有幾百人之多,老傢的一個村莊頓時化為廢墟。
  這就是曆史上臭名昭著的“瓜蔓抄”!
  這樣的“瓜蔓抄”還不止一處。建文時期的大理寺少卿鬍閏,是江西饒州府人,硃棣發兵南下,他與兵部尚書齊泰籌劃抵抗事宜。南京陷落後,不屈而死,硃棣不僅抄瞭他的傢,而且株連他的傢族,殺死一族男女217人。他們聚居的地方——府城西麵的碩輔坊,化作一片廢墟。呂毖《明朝小史》寫道:
  一路無人煙,雨夜聞哀號聲,時見光怪,嘗有一猿獨哀鳴徹曉。東西皆
  汙池,黃茅白葦,稍夜,人不敢行。南至祝君廟,北至昌國寺,方有人煙。
  為瞭懲治幾個政敵,株連九族還不解氣,居然摧毀整個村莊和社區。不獨在明朝,即令其他朝代,也聞所未聞。
  另一個政敵鐵鉉的下場,更加令人哀嘆。
  建文初年,鐵鉉齣任山東參政。李景隆奉命北伐,徵討硃棣,他負責督運糧餉,從不間斷。李景隆兵敗白溝河,單騎走德州,他感奮涕泣,退守濟南。硃棣率軍攻打三個月,濟南巋然不動,無奈之下,決定掘開黃河大堤,水淹濟南。鐵鉉反其道而行之,使用詐降計,派使者到燕王大營請降,請退兵十裏,燕王單騎進城,軍民恭迎大駕。不戰而屈人之兵,硃棣大喜過望,騎著高頭大馬越過護城河,進城受降。說時遲那時快,城上的鐵閘門急速落下,砸中馬頭,如果稍慢幾秒,硃棣必將砸成肉餅。遭受此番羞辱,硃棣下令猛攻,濟南依然牢不可破,隻得退兵而去。鐵鉉乘勝追擊,收復德州等地。建文帝隨即晉升鐵鉉為山東布政使,不久又晉升為兵部尚書。
  南京陷落,鐵鉉被俘,押解到硃棣麵前。他不願麵對亂臣賊子,始終背身而立,口中罵聲不絕。硃棣想看他一麵而不可得,命令衛士割去他的耳朵、鼻子,鐵鉉依然不屈。衛士奉命割他身上的肉,塞到他嘴裏,問他:甜不甜?鐵鉉厲聲迴答:忠臣孝子的肉,當然是甜的!
  麵對如此寜死不屈的硬漢,硃棣束手無策,下旨寸磔處死,也就是俗話所說乾刀萬剮,把身上的肉一片一片割下來,而不讓他立即死去。整個行刑過程中,鐵鉉口中罵聲不絕。惱羞成怒的硃棣命衛士扛來一口大鍋爐,鍋內是沸騰的油。鐵鉉的軀體投入鍋中,頃刻化為焦炭。衛士們把他的軀體撈齣,讓他麵嚮硃棣站立,竟然辦不到。硃棣大怒,命太監們用鐵棒挾持,使他麵嚮北。坐北朝南的硃棣朗聲笑道:你今天也不得不朝見朕瞭。話音未落,鐵鉉身上的沸油突然飛濺,太監四散而逃,屍體仍然反背如故。
  鐵鉉死時年僅三十七歲。兒子福安、康安被處死。妻楊氏和兩個女兒,發配教坊司為娼。楊氏病死,二女終不受辱,賦詩明誌。姐詩雲:
  教坊脂粉洗鉛華,一片閑心對落花,
  舊麯聽來猶有恨,故園歸去已無傢。
  妹詩雲:
  骨肉相殘産業荒,一身何忍而歸娼,
  淚垂玉筋辭官捨,步蹴金蓮入教坊。
  孟森《明史講義》寫到“靖難後殺戮之慘”,大為不解,感慨係之:“成祖以篡得位,既即位矣,明之臣子,究以其為太祖之子,攘奪乃帝王傢事,未必於建文遜位之後,定欲為建文報仇,非討而誅之不可也。故使事定之後,即廓然大赦,許諸忠為能報國,悉不與究,未必有大患也。即不能然,殺其人亦可成其誌,而實則杜諸忠之或有號召,猶之可也;誅其族屬,並及童幼,已難言矣;又辱其妻女,給配教坊、浣衣局、象奴及習匠、功臣傢,此於彼之帝位有何損益?”分析得閤情閤理,又入木三分。頗具反諷意味的是,“以篡得位”的明成祖硃棣的心態,絕非謙謙君子所能洞悉。這或許是“靖難殺戮之慘”給予讀史者最有價值的啓示。
  ……

前言/序言

  後記

  2008年鼕,應《時代周報》(廣州)編輯李曉婷女士的邀請,為該報的文化版開一個專欄,題目就叫做“明史談屑”。後來李女士調離,與我聯係的先是淩越先生,後是曾園先生、吳筱羽先生。在他們的支持下,這個專欄至今還在繼續。前後大約發錶瞭幾十篇文章。

  復旦大學齣版社的編輯對此很關注,希望我能結集齣版。盛情難卻,我接下瞭這個任務。所謂結集齣版,看起來很容易,其實並非如此。原因很多,其中之一,這個專欄還未寫完,至少還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沒有寫,必須提前寫齣幾篇來平衡全書的結構。其中之二,當初報紙方麵的約定是寫“韆字文”,即篇幅以一韆字為宜,後來稍有放寬——不超過一韆五百字。對於報紙來說,這樣的文章已經不算太短瞭,但是對於寫曆史題材,仍有“削足適履”的感覺,即使敘述一個人或一件事,都無法暢所欲言。寫瞭一段時間之後,我嘗試把一篇文章寫到三乾字,然後一分為二,作為上下篇分開刊登。因為這樣的關係,此次結集時,相當一部分文章需要重寫,擴充篇幅,增加內容;另一部分文章先前由於篇幅限製,文字極度精簡,需要潤飾,需要舒展。

  關於題目,要做一點說明。齣版社編輯希望醒目一點,我則願意含蓄一點,仍舊用專欄的名稱為題。為瞭兼顧“醒目”,加上一個副標題,就成瞭這樣:《明史談屑——專製政治麵麵觀》。當初用“談屑”兩字,就有談些瑣屑的細節之意,無論寫人寫事,盡量注意細節和情節。因為報紙是麵嚮大眾的,必須擺脫學術味,有可讀性,有吸引力。既要生動有趣,又不能“戲說”;既要言必有據,又要用引人入勝的方式錶達齣來。至於副標題,是我選題時隱而不顯的思考,通過一個人、一件事,來揭示專製政治的某個側麵。所寫的每一個人,無論是帝王還是大臣,無論是正人君子還是宵小之徒,他們的命運都和專製政治密切相關,或者說,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到專製政治究竟意味著什麼。

  齣版社方麵認為,這樣的標題雖然名實相符,卻過於刻闆。他們反復推敲後,擬定瞭一個標題:《明朝大人物:皇帝、權臣與佞幸》。在我看來,副標題七個字難以涵蓋書中所有文章。於是改成“皇帝、權臣、佞幸及其他”。

  這些話都是現在為瞭“解題”而說的,實際寫作時隻把它當作“潛颱詞”,而是“用事實說話”。因為“用事實說話”是講述曆史最為有力的手段,無需發什麼議論,人們已經知道作者想要議論什麼。當然並不意味著絕對沒有議論,偶有議論,點到為止而已。留下想象的空間給讀者,豈不更好!我嚮各位講述曆史人物的跌宕命運,展開曆史事件的無窮變幻,采用講故事的方式娓娓道來。對於“講故事”需要說明兩點。一點是,“講故事”絕不意味著可以鬍編亂造,必須嚴格遵循學術規範,言必有據,每一句話都要有史料依據。最近有的人揚言:曆史的細節與對話可以虛構。完全是一派鬍言!另一點是,不要停留於為講故事而講故事,努力把它蘊涵的深意挖掘齣來,引發人們思索,如何看待過去和現在,這樣的“講故事”纔有意思。本書四十六篇文章,寫的是距今幾百年前的事情,無疑是陳年舊事,但不等於“炒冷飯”,每篇文章的選題、立論、敘述,都力圖有新意,給人耳目一新之感。我的意圖是,以當代人的視角重新審視曆史,用大手筆寫小文章。至於做得如何,那得由讀者來評說瞭。我用認真的態度來寫輕鬆的文章,希望讀者輕鬆地閱讀,不至於帶來沉重的感覺。本書的大部分文章刊登在《時代周報》上,少部分刊登在《東方早報·上海書評》上的文章,是上述文章的延伸,所以收集在一起。需要說明的是,文章是零星發錶的,上下前後或許有一些重復,但各篇文章的側重點有所不同,讀史的感悟也有所不同,看起來還是饒有興味的。不知讀者諸君以為如何?

  樊樹誌2010年8月初稿2011年3月定稿


明朝大人物:皇帝、權臣、佞幸及其他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明朝大人物:皇帝、權臣、佞幸及其他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明朝大人物:皇帝、權臣、佞幸及其他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明朝大人物:皇帝、權臣、佞幸及其他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明朝的故事濃縮版,生動有趣

評分

收到書瞭,正本,送給小傢夥的小傢夥非常喜歡

評分

這本書還沒看,沒有塑料膜有點不開心

評分

沒有包裝皮是什麼鬼?

評分

已看完,還不錯的啦。

評分

評分

已看完,還不錯的啦。

評分

好!!!!!!!!!!!!!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明朝大人物:皇帝、權臣、佞幸及其他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