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普通邏輯學習指南》為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和浙江高等教育學曆文憑考試指定教材《普通邏輯原理》的輔導用書,也是普通邏輯課程的學習與應考的指導書。
《普通邏輯學習指南》共分四編。第一編為“學習與應考對策”。本編對普通邏輯的內容體係、學科特點、考核要求及試題類型作瞭全麵係統的科學分析,為學習與應考指明瞭努力方嚮。第二編為“重點提要、難點解析與題型例示”。本編對《普通邏輯原理》各章的重點內容作瞭簡明的提示,對難點作瞭精細的解析,對常見的試題給齣瞭示範性的答案,對部分試題還作瞭命題分析和解法指導。第三編為“基礎訓練”,第四編為“綜閤訓練”。這兩編是以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導委員會所製訂的<普通邏輯自學考試大綱)和浙江省教育委員會所製訂的浙江省高等教育學曆文憑考試《普通邏輯考試大綱》為依據而編寫的,共編製瞭七百多道試題。“基礎訓練”部分的題目,與教材同步,分章安排。“綜閤訓練”部分的模擬試題,則與實考題型對口。共編製瞭八份模擬試捲。最後的附錄一、附錄二對每‘道試題都給齣瞭規範的準確答案,對部分試題還詳細地講解瞭解題方法。
目錄
第一編 學習與應考對策
第一章 學習對策
第二章 應考對策
第二編 重點提要、難點解析與題型例示
第一章 引論
第二章 概念
第三章 判斷(一)
第四章 判斷(二)
第五章 普通邏輯的基本規律
第六章 演繹推理(一)
第七章 演繹推理(二)
第八章 歸納推理
第九章 類比推理和假說
第十章 論證
第三編 基礎訓練
第一章 基礎訓練
第二章 基礎訓練
第三章 基礎訓練
第四章 基礎訓練
第五章 基礎訓練
第六章 基礎訓練
第七章 基礎訓練
第八、九章 基礎訓練
第十章 基礎訓練
第四編 綜閤訓練
綜閤訓練(一)
綜閤訓練(二)
綜閤訓練(三)
綜閤訓練(四)
綜閤訓練(五)
綜閤訓練(六)
綜閤訓練(七)
綜閤訓練(八)
附錄一 基礎訓練參考答案
附錄二 綜閤訓練參考答案
精彩書摘
第二章 概 念
重點提要
本章的主要內容是應用多種簡單的邏輯方法去明確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學習本章應著重掌握如下內容:
一、概念的內涵與外延
概念的內涵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對象的特有屬性或本質屬性。通稱概念的含義。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屬性或本質屬性的對象,通稱概念的使用範圍。
二、概念的種類
按照不同標準,可對概念進行不同分類。依概念所反映的對象是一個還是一個以上,可把概念分為單獨概念和普遍概念;依概念所反映的對象是集閤體還是非集閤體,可把概念分為集閤概念和非集閤概念;依概念所反映的對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種屬性,可把概念分為正概念和負概念。前兩種分類是需要著重掌握的。
三、概念間的關係
概念間的關係僅指概念外延間的關係,與內涵無關。
兩個概念的外延至少有一個是重閤的稱為相容關係,否則就是全異關係。相容關係又分為全同關係、真包含關係、真包含於關係和交叉關係。全異關係又稱為不相容關係。
真包含於第三個概念之中的兩個概念之間的全異關係還可以進一步分為矛盾關係和反對關係。
四、用歐勒圖錶示概念之間的關係
歐勒圖可以非常直觀有效地錶達概念外延之間的關係。此外,歐勒圖還可以錶達性質判斷主、謂項外延之間的關係,驗證一個三段論是否有效。因此,必須熟練地掌握。
五、定義
定義是明確概念內涵的一種邏輯方法。最常用的定義方法是屬加種差定義。此外,還有語詞定義。相對於語詞定義,屬加種差定義又稱為真實定義。
特彆要注意掌握定義的規則,主要有以下幾點:
1.定義項與被定義項的外延應是全同關係;否則就會犯“定義過寬”或“定義過窄”的邏輯錯誤。
2.定義項中不得直接或間接地包含被定義項;否則就會犯“同語反復”或“循環定義”的邏輯錯誤。
3.定義項應是內涵與外延都很明確的概念,不得用比喻下定義;否則就會犯“定義含混”的邏輯錯誤。
六、劃分
劃分是依據某個標準,把一個概念所反映的對象分為若乾個小類來揭示這個概念的外延的邏輯方法。
劃分是由母項和子項兩部分組成。母項與子項之間是屬概念與種概念、類與分子的關係,在外延上是真包含關係。把母項分為若乾子項的根據叫做劃分標準。
劃分可分為一次劃分和連續劃分。一次劃分中還有一種特彆的劃分方法即二分法。
劃分的規則有以下幾點:
1.每次劃分的子項外延之和應恰好等於母項的外延;否則就會犯“劃分不全”或“多齣子項”的邏輯錯誤。
2.每次劃分應按照同一標準進行;否則就會犯“劃分標準不一”的邏輯錯誤。
3.劃分的各子項外延的關係應是全異關係;否則就會犯“子項相容”的邏輯錯誤。
七、概念的限製與概括
概念的限製與概括的邏輯依據是概念內涵與外延之間的反變關係。應注意這種反變關係僅僅存在於具有屬種關係的概念之間。
概念的限製是通過增加概念的內涵以縮小其外延米明確概念的一種邏輯方法。限製的極限是單獨概念。
概念的概括是通過減少概念的內涵以擴大其外延來明確概念的一種邏輯方法。概括的極限是最大類的概念,叫範疇。
一個概念同其限製概念之間應是真包含關係,否則對該概念的限製就是錯誤的。一個概念同其概括概念之間應是真包含於關係。否則對該概念的概括就是錯誤的。
難點解析
一、如何確定一個概念是集閤概念還是非集閤概念
確定一個概念是否集閤概念不僅是概念研究的重要問題,也是正確進行簡單判斷推理(尤其是三段論)的理論基礎之一。下麵對這一問題做一簡要分析。
根據一個概念所反映的對象是否是集閤體可把概念分為集閤概念和非集閤概念。集閤概念就是反映集閤體的概念,非集閤概念就是反映非集閤體的概念。所謂集閤體,就是由許多個體組成的統一整體。集閤體的性質不是組成它的個體的性質的簡單相加。通常的情況是,許多個體組成一個統一集閤體之後,會産生各個體都不具有的性質。也就是說,集閤體所具有的性質並不必然為組成它的每一個體所具有,這是集閤體的根本特徵。例如,在“中國人是勤勞勇敢
的”這一判斷中,概念“中國人”反映的就是一個集閤體,它由一個個的中國人組成,但中國人具有的勤勞勇敢的性質並不必然為每一單個的中國人所具有,所以,這裏的“中國人”就是一個集閤概念。在考察一個概念是否集閤概念時,需要區彆兩類關係:集閤體與組成它的個體。類與組成類的分子。類是由許多性質相同的個體組成的綜閤體。是對同類個體共性的概括,組成類的個體又稱為類的分子。例如。概念“城市”反映的就是一個類,它是對北京、上海、杭州等個體共同性質的概括,這些個體都屬於“城市”這個類,因而是該類的分子。類與集閤體的根本區彆在於:凡是類所具有的性質必然為該類的每一分子所具有,而集閤體的性質並不必然為組成該集閤體的每一個體所具有。既然類與集閤體存在根本區彆,因此,若一個概念所反映的對象是一個類而不是集閤體,則它必然不是集閤概念。
非集閤概念是與集閤概念相對而言的。凡不是集閤概念的概念,必然是非集閤概念。判斷一個概念是否集閤概念還必須根據該概念所處的具體的語言環境,簡稱語境。在自然語言中,語詞是有歧義的。同一語詞在不同的語境可以錶達不同的概念。例如,在“人是由古猿進化而米的”這一語句中,“人”錶達的就是一個集閤概念,而在“人是能思維的高等動物”這一語句中,“人”反映的是一個類,而不是集閤體,因而是非集閤概念。離開瞭具體的語境,抽象談論任何一個語詞錶達的是集閤概念還是非集閤概念都是沒有意義的。
……
前言/序言
本書為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和浙江高等教育學曆文憑考試指定教材《普通邏輯原理》的輔導用書,也是普通邏輯課程的學習與應考的指導書。
全書共分四編。第一編為“學習與應考對策”。本編對普通邏輯的內容體係、學科特點、考核要求及試題類型作瞭全麵係統的科學分析,為學習與應考指明瞭努力方嚮。第二編為“重點提要、難點解析與題型例示”。本編對《普通邏輯原理》各章的重點內容作瞭簡明的提示,對難點作瞭精細的解析,對常見的試題給齣瞭示範性的答案,對部分試題還作瞭命題分析和解法指導。第三編為“基礎訓練”,第四編為“綜閤訓練”。這兩編是以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導委員會所製訂的(普通邏輯自學考試大綱)和浙江省教育委員會所製訂的浙江省高等教育學曆文憑考試《普通邏輯考試大綱》為依據而編寫的,共編製瞭七百多道試題。“基礎訓練”部分的題目,與教材同步,分章安排。“綜閤訓練”部分的模擬試題,則與實考題型對口。共編製瞭八份模擬試捲。最後的附錄一 、附錄二對每‘道試題都給齣瞭規範的準確答案,對部分試題還詳細地講解瞭解題方法。
參加本書編寫的人員有:
第一編:張則幸、黃華新。
第二編:鬍龍彪(一至五章)、周武萍(六至十章)。
第三編和第四編:陶福珍、趙雲麗。
全書由張則幸、黃華新負責策劃和定稿。
本書編者長期在高校從事邏輯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並具有豐富的普通邏輯自學考試輔導經驗。編寫本書的宗旨是希望能為廣大的應考生盡一份綿薄之力,為他們在學習普通邏輯時掃除,一些攔路虎,並為應考提供一點指導。我們在編寫時,雖主觀上都盡瞭力,但仍可能會有疏漏和不當之處,謹請指正。
編者
2000年元月
《洞察思維的藝術》 探尋概念的邊界,構建嚴謹的推理鏈條,解鎖清晰錶達的智慧 在信息爆炸、觀點紛呈的時代,辨彆真僞、洞察本質、清晰錶達的能力,已成為個體生存與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我們常常在日常交流、閱讀文獻、甚至思考人生選擇時,不自覺地陷入思維的誤區,被含糊不清的錶述所迷惑,或是被邏輯不通的論證所誤導。正如精密的儀器需要熟練的操作者,卓越的思想需要堅實的邏輯作為支撐。《洞察思維的藝術》並非一本枯燥的說教手冊,而是一次邀請你一同踏上探索思維奧秘的旅程。它緻力於為你揭示那些隱藏在日常對話、論證過程中的思維模式,讓你能夠更敏銳地察覺到語言背後的意圖,更清晰地構建自己的思想體係,更有效地將所思所想傳遞給他人。 本書將帶你深入理解“概念”這一思維的基石。我們每天都在使用大量的概念,例如“幸福”、“公平”、“進步”、“理性”等等。然而,這些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是否真的被我們清晰地掌握?本書將引導你審視這些看似熟悉的詞語,剖析其形成的過程,辨析其可能的歧義,並學習如何精確地定義和使用它們。通過對概念進行細緻的梳理和界定,你將能夠避免因概念不清而産生的誤解與爭論,為後續的論證打下堅實的基礎。你將學會如何區分“集閤概念”與“個體概念”,理解“普遍概念”與“特殊概念”的區彆,掌握“內涵”與“外延”的辨證關係。例如,當我們討論“民主”時,如果不能清晰界定我們所指的“民主”是程序性民主還是實質性民主,那麼後續的討論很可能陷入雞同鴨講的境地。本書將通過大量的實例,讓你領悟到概念分析的強大力量,讓你在麵對復雜的議題時,能夠迅速抓住問題的核心,擺脫概念的泥沼。 在掌握瞭概念的精髓之後,本書將引領你步入“判斷”的殿堂。判斷,是思維的基本形式,它肯定或否定事物的存在、屬性或關係。無論是“太陽從東方升起”這樣一個簡單的陳述,還是“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將對人類社會産生深遠影響”這樣一個復雜的預言,都屬於判斷的範疇。本書將係統地介紹判斷的種類,包括聯言判斷、選言判斷、假言判斷、負判斷等等,並揭示它們之間的內在聯係。你將學會如何識彆一個判斷的真假,理解命題的結構,例如主項、謂項、聯項,以及它們如何組閤成具有特定意義的判斷。你還將學習到如何從一個或多個已知判斷齣發,通過邏輯推理得齣新的判斷,這個過程就是“推理”。本書將重點闡述不同類型的推理,包括演繹推理、歸納推理和類比推理,並深入剖析它們的特點、適用範圍以及可能齣現的謬誤。 其中,演繹推理將是你掌握的重中之重。演繹推理以一般原理為前提,得齣關於個彆事物的結論,其結論的真實性被保證在前提真實的情況下。本書將詳細介紹三段論,這種經典的演繹推理形式,讓你理解其大前提、小前提和結論之間的必然聯係。例如,“所有的人都會死,蘇格拉底是人,所以蘇格拉底會死”,這是一個經典的三段論。你將學會如何構建有效的三段論,識彆無效的三段論,並理解“中項不周延”、“大項或小項不當”、“兩個否定前提”等常見的邏輯錯誤。此外,本書還將介紹其他形式的演繹推理,例如假言推理、選言推理,幫助你理解如何在更復雜的語境下運用演繹的思維方式。 而歸納推理則從特殊事例齣發,總結齣一般性的規律。例如,通過觀察許多白天太陽都從東方升起,我們歸納齣“太陽總是從東方升起”的結論。本書將為你揭示歸納推理的優勢所在,同時也強調其結論的或然性,以及如何通過增加觀察事例、保持事例的多樣性來增強歸納推理的可靠性。你將學會如何評估一個歸納論證的強度,避免“以偏概全”的錯誤。 類比推理則通過比較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性,推導齣它們在其他方麵的相似性。本書將分析類比推理的構成要素,強調類比的有效性取決於事物的相似程度和相關程度。你將瞭解如何構建有力的類比,以及如何識彆“不當類比”的陷阱。 在掌握瞭基本的判斷和推理形式之後,本書將進一步引導你認識“邏輯謬誤”。謬誤是思維的“絆腳石”,它們看似言之有理,實則包含著邏輯上的錯誤,容易誤導他人,甚至誤導自己。本書將係統地梳理各種常見的邏輯謬誤,並配以生動形象的案例,讓你能夠輕鬆辨識它們。從“稻草人謬誤”,即歪麯對方觀點然後攻擊歪麯後的觀點,到“訴諸權威謬誤”,即過度依賴權威而忽略事實本身,再到“滑坡謬誤”,即認為一個小的開端必然會導緻一係列極端的結果,本書將為你一一揭示這些“思維的陷阱”。你將學會如何避免在自己的論證中使用這些謬誤,並能夠敏銳地捕捉到他人論證中的謬誤,從而保護自己免受欺騙和誤導。 本書更關注的是邏輯在實際應用中的價值。清晰的邏輯思維是有效溝通的基石。當你的想法能夠被清晰地組織,你的論證能夠嚴謹地構建,你的語言就能夠更準確地傳達你的意思,減少歧義和誤解。無論是撰寫學術論文、進行商業談判、還是在日常生活中與他人交流,邏輯思維都能幫助你更有條理地闡述觀點,更有說服力地錶達意見。本書將提供大量真實的場景模擬,例如如何構建一篇有說服力的演講稿,如何有效地反駁對方的觀點,如何在寫作中避免邏輯上的疏漏,讓你能夠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學以緻用。 此外,邏輯思維也是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麵對復雜的問題,我們常常感到無從下手。通過運用邏輯分析,我們可以將問題分解為若乾個更小的部分,識彆它們之間的關係,找齣問題的關鍵所在。本書將引導你如何運用邏輯思維來分析問題,找齣隱藏的假設,評估不同的解決方案,並最終做齣更明智的決策。 《洞察思維的藝術》不僅僅是關於規則和形式的講解,更是一次對思維品質的磨礪。它鼓勵你保持質疑的精神,不輕易接受未經審視的結論。它倡導你培養嚴謹的態度,追求論證的精確和完整。它期待你成為一個更具批判性思維的人,能夠獨立思考,明辨是非。 在這本書的旅程中,你將不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能夠主動地分析信息;你將不再是被動地參與討論,而是能夠主動地構建論證;你將不再是被動地思考,而是能夠主動地駕馭思維。從理解概念的微觀結構,到構建推理的宏觀框架,從識彆思維的誤區,到運用邏輯解決現實問題,《洞察思維的藝術》將是你提升思維能力,洞察世界本質的一把鑰匙。翻開它,開啓你思維的全新篇章,用清晰、嚴謹、有力的邏輯,去理解世界,去錶達自我,去影響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