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新唐書選譯(修訂版)》用紀傳體來寫唐代曆史的史書,在《二十四史》裏有兩部。一部是五代時後晉政府官修、到後晉齣帝開運二年(945年)以宰相劉昀領銜修成的《唐書》,有二百捲,因為後來北宋政府又纂修瞭一部《唐書》,所以通常把劉昀領銜的《唐書》加個“舊”字叫《舊唐書》,這部《舊唐書》已由我們的老師黃永年先生選譯並收進瞭《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再一部就是北宋政府重新纂修的、我們在這裏選譯的《新唐書》,它是北宋仁宗嘉祜五年(1060年)修成的,有二百二十五捲,本來也隻叫《唐書》,為瞭和劉晌的舊的《唐書》區彆,通常叫它《新唐書》。 太後又給自己加號稱金輪聖神皇帝。……延載二年(695年),武三思率領蕃夷各酋長及耆老請求製造天樞,記載太後功德,來黜唐興周,太後下製許可,叫納言姚躊監護製造。於是聚斂大量銅鐵閤鑄,題有“大周萬國頌德天樞”的字樣,竪立在端門外麵。它的形狀像根柱子,高一百零五尺,八麵,每麵各寬五尺,冶鐵成山的形狀做底座,上麵是銅龍,環列著石製的怪獸。柱的上端是雲蓋,中間突齣一顆大珠子,珠子高一丈,周長三倍。製作瞭四條蛟,每條長一丈二尺,來托著珠子。底座的鐵山周長一百七十尺,高二丈。整個約用掉銅鐵二百萬斤。就把群臣及蕃酋的姓名全刻在天樞上麵。說實話,我一開始抱著一種“瞭解一下”的心態去接觸《新唐書選譯》,但很快就被書中散發齣的獨特魅力所俘獲。與其他曆史著作不同,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異常流暢自然,仿佛是在聽一位老者在娓娓道來,講述那些塵封的往事。作者在處理史料時,並沒有刻意追求華麗辭藻,而是以一種樸實而又不失深刻的筆觸,將那些曆史人物的悲歡離閤、傢國情懷展現在我麵前。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邊疆民族和地方藩鎮的描繪,這些內容常常被主流史書所忽略,但《新唐書選譯》卻給予瞭它們足夠的篇幅,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多元、更加復雜的唐朝。通過這些記載,我不僅瞭解瞭當時的軍事格局,也感受到瞭不同文化之間的碰撞與融閤。書中對於一些製度的解釋,也非常有條理,讓我能夠清晰地理解當時的社會運行機製,例如賦稅製度、徭役製度等,這些都與當時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唐朝的認知不再局限於幾個著名的帝王將相,而是能夠觸及到更廣闊的社會層麵,這是一種非常寶貴的閱讀體驗。
評分這本《新唐書選譯》給我帶來的驚喜,遠超我最初的預期。我一直對唐朝的曆史抱有濃厚的興趣,但又苦於原著浩繁,難以窺其精髓。當我翻開這本書時,立刻被它清晰的脈絡和精煉的語言所吸引。作者似乎擁有一種魔力,將復雜的曆史事件娓娓道來,既保留瞭史料的嚴謹,又融入瞭引人入勝的故事性。尤其是一些人物傳記的部分,不再是冰冷的史實堆砌,而是深刻地展現瞭他們的性格、決策以及當時社會背景對他們的影響。我仿佛置身於那個繁華而又動蕩的時代,與那些偉大的帝王、傑齣的將領、纔華橫溢的文人墨客一起呼吸,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思考他們的得失成敗。那些描繪邊塞戰事的段落,更是讓我熱血沸騰,仿佛看到瞭金戈鐵馬、旌旗獵獵的壯闊場麵;而那些描繪宮廷生活和文化繁榮的章節,又讓我領略到盛唐時期獨特的魅力,從詩歌、書法到製度,都展現齣一種令人驚嘆的創造力和包容性。這本書不僅僅是曆史的記錄,更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深入地觀察和理解那個輝煌朝代的方方麵麵,也引發瞭我對曆史更深層次的思考,例如王朝興衰的規律,以及個體命運在時代洪流中的位置。
評分閱讀《新唐書選譯》的過程,更像是一次與古代智者的對話。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細節的捕捉,以及作者如何將這些零散的史料串聯成生動的故事。例如,在描述某個重要事件時,作者不僅僅呈現瞭結果,還會追溯其發生的緣由,分析各方勢力的角力,以及背後隱藏的社會經濟因素。這種深度和廣度的結閤,讓我對曆史有瞭更全麵、更深刻的理解,不再是簡單的“是什麼”,而是“為什麼”和“怎麼樣”。書中對於一些製度的闡述,例如科舉製度的演變,三省六部製的運作,都清晰明瞭,讓我這個對政治製度不太瞭解的讀者也能輕鬆掌握。更讓我感到驚喜的是,作者在翻譯和選錄時,似乎對讀者的需求有著精準的把握,選取的都是最具代錶性、最能體現唐朝特色的內容。那些關於唐朝對外交流的記載,讓我看到瞭一個開放自信的東方帝國,它如何與世界各國進行貿易、文化交流,這種視角在許多其他唐史讀物中是比較少見的。總而言之,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立體、更加鮮活的唐朝,也讓我對中華文明的悠久和燦爛有瞭更深的體悟。
評分《新唐書選譯》給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其紮實的學術功底和嚴謹的治學態度。我作為一名對曆史有著一定研究的愛好者,深知要將《新唐書》這樣一部巨著進行選譯並保持其原有的學術價值是一項多麼艱巨的任務。這本書無疑做得非常齣色,它在忠實於原文的基礎上,進行瞭精妙的選錄和恰當的翻譯,使得那些艱澀的古文變得易於理解,但又不失其原有的韻味。書中對於一些史料的考證和辨析,也體現瞭作者深厚的功力,讓我看到瞭曆史研究的嚴謹與一絲不苟。尤其是在一些關鍵曆史事件的解讀上,作者常常會提供不同的史學觀點,並進行客觀的分析,這種開放性的討論方式,極大地提升瞭本書的學術價值,也讓我受益匪淺。此外,書中還包含瞭一些非常珍貴的插圖和地圖,這些視覺化的呈現方式,進一步增強瞭閱讀的直觀性和趣味性,讓我能夠更清晰地把握曆史地理格局和事件發生的環境。總而言之,這是一本既有學術深度,又不乏可讀性的優秀史書選譯本。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曆史啓迪。我一直認為,閱讀曆史不僅僅是為瞭瞭解過去,更是為瞭更好地理解現在和預見未來。而《新唐書選譯》恰恰做到瞭這一點。書中對唐朝由盛轉衰的脈絡梳理,以及對導緻其衰落的各種因素的分析,都極具警示意義。我看到瞭那個曾經輝煌的帝國,是如何因為內部的腐朽、外部的壓力而一步步走嚮衰亡,這其中蘊含的教訓,對於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個國傢都具有普遍的參考價值。書中對一些人物的評價,也並非簡單的褒貶,而是多維度地展現瞭他們的復雜性,讓我們看到曆史人物並非臉譜化的存在,他們也有著人性的弱點和局限。這種 nuanced 的解讀方式,讓我能夠更理性地看待曆史,也更深刻地理解人性的復雜。這本書讓我對“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有瞭新的認識,也讓我更加珍視當下的和平與繁榮,並思考我們應該如何吸取曆史的經驗,避免重蹈覆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