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論語
原價:12.80元
作者:《微經典》編委會
齣版社:江蘇鳳凰美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534488290
字數:
頁碼:19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論語》是一本以記錄春鞦時思想傢兼教育傢孔子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言行為主的匯編,記述瞭孔子關於哲學、經濟、政治、倫理、美學、文學、音樂、道德、教育等方麵的言論,是我們研究孔子及儒傢學說的主要文獻。本書原文均依權威版本進行精校,譯文中則融入瞭曆代學者和專傢的研究成果,不但給專業研究者提供瞭若乾研究綫索,更便於普通讀者正確理解《論文》,實為雅俗共賞之佳作。
內容提要
《論語》收錄瞭學而篇第一、為政篇第二、八佾篇第三、裏仁篇第四等經典篇目,原文均依權威版本進行精校,必要時配以精準的注釋,譯文中則融入瞭曆代學者和專傢的研究成果,且流暢明白,是瞭解孔子哲學、政治、教育、倫理、文化主張及其學說的最直接、最可靠的資料。
目錄
學而篇第一
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裏仁篇第四
公冶長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鄉黨篇第十
先進篇第十一
顔淵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憲問篇第十四
衛靈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陽貨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張篇第十九
堯曰篇第二十
作者介紹
文摘
學而篇第一
子曰①:“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②?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
子乎?”
注 釋
①子:古時候對男子的尊稱。《論語》中的“子”都是指孔子。 ②說(yuè):通“悅”。
譯 文
孔子說:“學習後時常溫習,不是很快樂嗎?有誌同道閤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開心的事嗎?彆人不瞭解我,我也不惱怒,不也是君子嗎?”
有子曰①:“其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③!”
注 釋
①有子:孔子的弟子,姓有,名若。 ②弟(tì):通“悌”,敬愛兄長。 ③與(yú):通“歟”,錶示疑問或反問的語氣助詞。
譯 文
有子說:“為人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卻喜歡以下犯上的人,是很少見的;不喜歡以下犯上卻喜歡造反的人是沒有的。君子專緻於根本事務,根本建立起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有瞭。孝順父母、敬愛兄長,這就是仁的根本吧!”
子曰:“巧言令色①,鮮矣仁!”
注 釋
① 色:好的麵貌,此處指假裝和善。令,美好。
譯 文
孔子說:“花言巧語而假裝和善,這種人是很少會有仁心的。”
曾子曰①:“吾日三省吾身②: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③?”
注 釋
①曾子:孔子的弟子,姓曾,名參,字子輿。 ②三省(xǐng):多次反省。 ③傳:老師傳授的學業。
譯 文
曾子說:“我每日裏多次自我反省:為彆人辦事是否盡心竭力瞭?與朋友交往是否做到守信瞭?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是否復習瞭?”
子曰:“道韆乘之國①,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注 釋
①道(dǎo):通“導”,治理、引導。乘(shèng):指古時候用四匹馬拉的兵車。春鞦戰國時代,常以兵車數量的多寡錶示一個國傢國力的強弱。
譯 文
孔子說:“治理一個擁有韆輛戰車的大國,要嚴謹、認真地處理國政,恪守信用,節約開支,同時要愛護臣民,役使百姓要不誤農時。”
子曰:“弟子入則孝,齣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譯 文
孔子說:“年輕人在父母跟前要孝順,齣門在外要恭順,言行謹慎而講誠信,博愛眾人而親近仁德之人。做到這些後,還有餘力的話,就去學習知識。”
子夏曰①:“賢賢易色②;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緻其身③;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注 釋
①子夏:孔子的弟子,姓蔔,名商,字子夏。 ②賢賢:重視賢德。易色:輕視錶麵的姿態。 ③緻:獻齣,委棄。
譯 文
子夏說:“能夠重視賢德而輕視錶麵姿態;侍奉父母能夠竭盡全力;侍奉君主能夠獻齣自我;同朋友交往能夠言而有信。這樣的人,即使他自己說沒有學習過,我也一定說他已經學習過瞭。”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譯 文
孔子說:“君子若是不莊重就沒有威信,即使去讀書也不牢固。要以忠信為主。不要與那些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有瞭過錯就不要怕改正。”
曾子曰:“慎終追遠①,民德歸厚矣。”
注 釋
① :指父母過世,這裏引申為父母的喪事。
譯 文
曾子說:“慎重對待父母的喪事,緬懷追祭久遠的祖先,老百姓就會逐漸變得忠厚老實瞭。”
……
序言
(一) 剛開始讀這本書,就被它那樸實無華的語言風格深深吸引。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故弄玄虛的理論,仿佛就是一位智者在與你促膝長談,娓娓道來人生的道理。每一章都像一顆顆璀璨的珍珠,串聯起為人處世的智慧。尤其是一些關於學習、關於交友的論述,讀來讓人豁然開朗。書中對君子品德的描繪,更是激勵人心,讓人在浮躁的社會中,也能找到安頓心靈的港灣。作者似乎有著洞察人心的能力,寥寥數語便能點破人性的微妙之處。有時候,讀到某個段落,會突然驚覺:“啊,原來是這樣!”那種領悟的感覺,是讀書過程中最美妙的時刻。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仁”的探討,雖然抽象,但通過一個個具體的場景和對話,能夠感受到那種發自內心的關懷和對他人的尊重。這種品質,在當今社會顯得尤為珍貴。總而言之,這本書就像一本生活指南,雖然古老,但其中的智慧卻從未過時,值得反復品讀,細細體會。
評分(四) 這本書的閱讀過程,與其說是在“讀”,不如說是一種“悟”。我發現這本書最迷人的地方在於,它很少直接給齣結論,而是通過提問、比喻,或者引用他人的話語,引導讀者自己去思考,去發現。這讓我覺得,每一次閱讀都是一次全新的體驗,因為我的理解會隨著我的閱曆增長而變化。特彆是書中的一些關於“德”的討論,抽象而又至關重要。我曾經認為“德”是一種虛無縹緲的東西,但讀瞭這本書之後,我纔明白,“德”並非遙不可及,而是可以通過日常的點滴行為去踐行的。書中關於“君子”的形象塑造,也讓我對人格的完善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我喜歡那些看似簡單的道理,比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耳熟能詳的話,在書中被賦予瞭更深的內涵和實踐意義。它不僅僅是一種道德約束,更是一種對他人的同理心和尊重。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很多人生中的睏惑,其實都可以在這些古老的智慧中找到答案。
評分(三) 我不得不說,這本書的書寫方式實在是太獨特瞭。它不像我之前讀過的任何一本學術著作,更不像一本通俗的勵誌讀物。它更像是在記錄一場場充滿智慧的對話,那些片段式的記錄,卻有著驚人的連貫性和思想的深度。我最欣賞的是其中關於“政”的論述,雖然篇幅不多,但寥寥幾筆,勾勒齣瞭一個理想的統治者應有的品德和執政理念。這些理念,對於理解古代的政治格局,乃至對當今社會治理,都提供瞭寶貴的啓示。我常常會在閱讀過程中停下來,反復咀嚼某個詞句,然後去聯想它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作者當時的心境。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讓我感覺自己仿佛穿越瞭時空,與一位偉大的思想傢進行著跨越韆年的對話。書中的許多細節,比如關於“孝”、“悌”的強調,也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瞭傢庭和人倫在社會結構中的重要性。這本書沒有給我直接的答案,而是提供瞭一種思考的方式,一種看待問題的方法,這纔是其最寶貴的價值所在。
評分(二) 這本書帶給我的衝擊,絕非一星半點。它像是開啓瞭我思維的另一扇門,讓我得以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審視那些習以為常的事物。我曾以為孔子的思想隻是古代的陳跡,與現代生活格格不入,但深入閱讀後纔發現,其思想的深邃與前瞻性,遠超我的想象。書中的許多觀點,看似簡單,實則蘊含著深刻的哲學思考。我尤其對其中關於“禮”的闡述印象深刻,這不僅僅是外在的規矩,更是內在的修養和對他人的尊重。在當下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變得越來越功利和錶麵化,而書中反復強調的“剋己復禮”,對於我們反思自身行為,重拾人與人之間應有的敬意,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作者的敘述方式也頗為巧妙,沒有生硬的論斷,而是通過大量的對話和故事,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領悟其中的道理。每次讀完,都會有一種被洗滌心靈的感覺,對世界的看法也變得更加平和與理性。
評分(五) 我一直認為,真正好的書,是可以陪伴人一生的。這本書無疑就是這樣的一本書。我並非一次性地從頭讀到尾,而是經常會翻開它,隨手翻到某一頁,然後便沉浸其中。每次閱讀,都會有不同的感悟,仿佛書中隱藏著無窮無盡的寶藏,隻待我去發掘。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學”的論述,它並非僅僅強調知識的獲取,更重要的是學習的態度和學習的過程。書中所展現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讓我對教育的本質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我常常會將書中的一些道理,與我自己的生活經曆進行對比,然後發現,那些古老的智慧,竟然如此契閤當下的現實。例如,書中關於“交友”的見解,讓我反思瞭自己在人際關係中的一些不足,並學到瞭如何去辨彆真摯的朋友,以及如何去維護健康的友誼。這本書沒有給我灌輸任何特定的觀點,而是提供瞭一種看待世界、理解人生的視角,讓我能夠更加從容地麵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