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史研究叢書”匯集瞭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項目“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綜閤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反映瞭多角度的綜閤性研究、個案研究、學科史專題研究和資料整理方麵的成果,涉及中國近現代科技發展曆程中的基本問題、基本史實和脈絡、重要的曆史資料。《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史研究叢書:近代西方識華生物史》為叢書之一,主要講述瞭從明晚期葡萄牙人由海上來到我國,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這段時期,西方各國對我國生物的考察、收集和研究的曆史。
內容簡介
《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史研究叢書:近代西方識華生物史》根據近年來筆者所見的一些資料,介紹瞭從明晚期葡萄牙人由海上來到我國,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這段時期,西方各國對我國生物的考察、收集和研究的情況。闡述瞭他們的研究活動對生物學發展的影響;記述瞭這段時期西方各國在我國引種各類動植物的有關史實;展示瞭西方對我國作為一個生物多樣性異常豐富的中心,以及他們稱之為“園林之母”和“重要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的認識曆程。本書在敘述生物學相關曆史的同時展現瞭中外交流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麵,並因內容涉及資源和環境而富有現實意義。
作者簡介
羅桂環,福建省連城縣文亨鄉人。1982年1月畢業於蘭州大學生物係,隨後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所古代科學史室工作。此後一直從事中國古代生物學史、環境保護史和近代西方人在華收集、引種生物等方麵的專題研究。1996年11月被聘為研究員。現為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研究部副主任。
目前正在從事中國生物學史和“西北科學考察團”的科學活動等方麵的研究工作。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我國的生物資源及其特點
第二節 西方人在華收集生物的各個階段
第三節 西方人在華的生物收集活動的總體考察
第四節 西方對華生物采集、研究的影響
第二章 鴉片戰爭前西方各國在華的收集活動
第一節 葡、法等國傳教士在華的生物收集活動
第二節 西歐商人和植物園在華的生物收集和引種活動
第三節 俄國人在華的生物學收集和考察
第三章 鴉片戰爭後英國領事人員等的生物收集活動
第一節 英國在香港等地的生物學收集和考察
第二節 福瓊在華東南的茶種和園藝植物收集
第三節 英國人在長江流域的植物標本采集
第四節 英國人在華的動物學收集
第四章 英國園林學傢等在我國西部等地的收集
第一節 威爾遜在華的生物學收集和引種
第二節 福雷斯特等在華的花卉引種和生物學收集
第三節 20世紀上半葉英國在華的動物收集
第五章 鴉片戰爭後俄國人在華的生物學收集和考察
第一節 在我國東北和北京的考察和收集
第二節 俄國軍人在我國西北的探查
第三節 俄國人在我國西南等地的考察收集活動
第六章 鴉片戰爭後法國傳教士等在華的收集與考察
第一節 外交人員和考察隊成員在華的生物收集
第二節 法國傳教士在華的植物收集
第三節 法國傳教士在華的動物學收集活動
第七章 美國人在華的生物學收集和考察
第一節 19世紀美國人在華的生物收集
第二節 美國自然博物館等機構在華的動物收集
第三節 美國農業部和地理學會在華的引種和收集
第四節 旅華美國生物學者的采集活動
第八章 其他西方國傢在華的生物學收集
第一節 德國人在華的生物學收集
第二節 奧地利和瑞典等國學者在華的生物學收集
第九章 近代西方對中國生物的研究
第一節 植物學方麵
第二節 動物學方麵
第十章 西方引種我國的重要植物及其影響
第一節 西方人對“中國--園林之母”的闡釋
第二節 西方對華經濟植物的引種
第三節 從人參到西洋參
附錄
外國人名譯名對照錶
索引
一、人名索引
二、動植物名稱索引
三、地名索引
主要參考文獻
一、西文參考文獻
二、中文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他發現在川鄂交界的四川一側,花卉植物中華獼猴桃和各種薔薇特彆豐富。滿山紅(Rhodendodron,moriesii)、喇叭杜鵑(R.discolor)也很多,此外還有莢蒾、溲疏、六道木和楝木等多種很好的花木。有些草地中還分布著很好看的黃花鳶尾(Iriswilsonii)。道路旁邊常見人們栽培小花香槐、金錢槭、青岡、闆栗、核桃、漆樹等作為風景樹木,尤其是黃桷樹特彆多,後來他發現這是四川中部的特色樹種之一。
從大寜西齣,威爾遜發現當地普遍栽培油桐這種經濟樹木;墳堆上常種的綠化樹則是黃連木,他的嫩芽被當作蔬菜食用。山上最常見的樹木是馬尾鬆、柏樹,還有樸樹和雞仔樹。在這裏他發現一些旌節花和六道木新種,還看到紅豆樹和南天竹等頗具觀賞價值的喬木。後者通常生長在岩石上,紅色的嫩枝葉特彆好看。
經一段時間的西行,他們進入瞭東鄉縣。威爾遜除發現那一地區常見黃連木和閤歡風景樹外,還有一些比較重要的收獲,就是發現野生的木香花和半野生狀態的茶。後來他們一行經儀隴過保寜、潼川到成都。威爾遜發現竹子、楠木、柏樹和榿木是成都平原很有特色的栽培樹種,後者是成都盆地的主要薪柴。
從成都齣發,他們往西北到灌縣,然後經漢州、什邡、綿竹、安縣、中壩、龍安到石泉(北川西北)一帶。威爾遜在龍安等地的收獲是很大的。他發現那些地方芳香月季分布很普遍。觀賞樹木梧桐、楓楊、燈颱樹很多。主要的灌木花卉還有綉球、鬼燈檠、綉綫梅;醉魚草的種類也很豐富,尤其在小河邊,大葉醉魚草、落新婦和一種百閤特彆多。他從那一帶引種瞭當地人稱之為“白果”的連香樹(CercidiphyffLumjaponLcumvar.Sinensis)到西方栽培。這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樹種。威爾遜還發現從海拔近3000米到山頂的高山地帶,花非常漂亮的美容杜鵑極多。這一帶植被的重要特徵是柳樹的種類和數量都極為豐富,淡紅莢蒾是最常見的灌木。他旅行到這些地方時,落新婦、綉綫梅、野棉花、白苞蒿正開著很好看的花。其他顯眼的花卉植物還有水金風、唐鬆草、烏頭、黃花綠絨蒿等等。它們都給這位旅行者留下瞭美好的印象。
……
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史研究叢書:近代西方識華生物史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屬於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史研究叢書,近代西方來華采集、考察、研究生物的曆史,很有參考價值。搞生物的人都應讀一遍。
評分
☆☆☆☆☆
屬於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史研究叢書,近代西方來華采集、考察、研究生物的曆史,很有參考價值。搞生物的人都應讀一遍。
評分
☆☆☆☆☆
評分
☆☆☆☆☆
評分
☆☆☆☆☆
據悉,羅桂環研究的此行的主要目的是我院《蘭大導讀》課程中生命科學發展史部分內容的講授。在蘭期間,為學院2013級新生講授瞭《中國古代生物學史》、2011級、2012級萃英生物班學生講授瞭《近代中國生物學史》和《中國栽培植物引種與馴化》等內容,讓學生瞭解瞭中國古代生物科學的貢獻以及近現代生命科學發展的曆程。
評分
☆☆☆☆☆
:..羅桂環1.羅桂環看瞭還是覺得不錯,書薄瞭點但寫的還不錯。,還是朋友推薦我看的,後來就非非常喜歡他的書瞭。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史研究叢書近代西方識華生物史,很值得看,價格也非常便宜,比實體店買便宜好多還省車費。買書就來來京東商城,文學名著,流行小說都看,隻要作者的文筆不是太差,總能讓我從頭到腳看完整本書。價格還比彆傢便宜,還免郵費不錯,速度還真是快而且都是正版書書的內容直得一讀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史研究叢書匯集瞭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項目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綜閤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反映瞭多角度的綜閤性研究、個案研究、學科史專題研究和資料整理方麵的成果,涉及中國近現代科技發展曆程中的基本問題、基本史實和脈絡、重要的曆史資料。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史研究叢書近代西方識華生物史為叢書之一,主要講述瞭從明晚期葡萄牙人由海上來到我國,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這段時期,西方各國對我國生物的考察、收集和研究的曆史。,閱讀瞭一下,寫得很好,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史研究叢書近代西方識華生物史根據近年來筆者所見的一些資料,介紹瞭從明晚期葡萄牙人由海上來到我國,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這段時期,西方各國對我國生物的考察、收集和研究的情況。闡述瞭他們的研究活動對生物學發展的影響記述瞭這段時期西方各國在我國引種各類動植物的有關史實展示瞭西方對我國作為一個生物多樣性異常豐富的中心,以及他們稱之為園林之母和重要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的認識曆程。本書在敘述生物學相關曆史的同時展現瞭中外交流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麵,並因內容涉及資源和環境而富有現實意義。,內容也很豐富。,一本書多讀幾次,他發現在川鄂交界的四川一側,花卉植物中華獼猴桃和各種薔薇特彆豐富。滿山紅(,)、喇叭杜鵑(.)也很多,此外還有莢蒾、溲疏、六道木和楝木等多種很好的花木。有些草地中還分布著很好看的黃花鳶尾()。道路旁邊常見人們栽培小花香槐、金錢槭、青岡、闆栗、核桃、漆樹等作為風景樹木,尤其是黃桷樹特彆多,後來他發現這是四川中部的特色樹種之一。從大寜西齣,威爾遜發現當地普遍栽培油桐這種經濟樹木墳堆上常種的綠化樹則是黃連木,他的嫩芽被當作蔬菜食用。山上最常見的樹木是馬尾鬆、柏樹,還有樸樹和雞仔樹。在這裏他發現一些旌節花和六道木新種,還看到紅豆樹和南天竹等頗具觀賞價值的喬木。後者通常生長在岩石上,紅色的嫩枝葉特彆好看。經一段時間的西行,他們進入瞭東鄉縣。威爾遜除發現那一地區常見黃連木和閤歡風景樹外,還有一些比較重要的收獲,就是發現野生的木香花和半野生狀態的茶。後來他們一行經儀隴過保寜、潼川到成都。威爾遜發現竹子、楠木、柏樹和榿木是成都平原很有特色的栽培樹
評分
☆☆☆☆☆
評分
☆☆☆☆☆
本項目研究中國近現代科技發展曆程中的基本問題,拓展研究方嚮,推動研究隊伍的建設;以多角度的綜閤性研究、個案研究和學科史專題研究為主,力求在探索中國近現代科技發展的基本史實和脈絡等方麵取得進展;收集、搶救和整理重要的曆史資料,編輯史料選輯,建立資料中心,為深入探討中國近現代科技發展積纍基本資料;總結中國近現代科技發展的曆史經驗和教訓,為推動當代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提供曆史啓發。在梳理史實的同時,也緻力於探討科學、技術、經濟、社會和文化的互動,嘗試現代科學哲學、科學社會學和科技政策學等關於科學技術的理論和方法。
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