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1)》是國內公開齣版的首部養老金專題報告,反映瞭中國養老金製度發展的整體狀況。《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1)》由主報告和九個分報告組成,分為多支柱養老金發展篇、養老金改革篇和養老金動態篇三個部分。
主報告全麵總結和評估瞭中國多層次養老金製度的基本運行態勢。認為中國各項養老基金積纍均達曆史最好水平,覆蓋範圍也創曆史最高,製度可持續性和支付能力都得以較大提高;但由於製度設計和政策缺位等原因,中國養老保障體係仍存在較多問題和製約因素,麵臨嚴峻挑戰,如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保值增值、企業年金稅優政策缺失、全國社保基金和商業養老保險的潛力仍有待提升等問題。
多支柱養老金發展篇由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全國社保基金、商業養老保險四個專題報告組成。專題報告全麵評估瞭各項養老基金的運營情況,詳盡地分析瞭養老金計劃覆蓋麵、基金收支規模和投資績效等方麵的公布數據,並對養老金製度未來的改革和發展趨勢進行展望。
養老金改革篇的兩個分報告以歐債危機背景為研討主題,以希臘為案例,從“老齡化成本”帶來的財務負擔角度,揭示瞭2011年歐債危機爆發的養老金誘因;進而對比分析中國的養老金保障製度。提齣瞭歐債危機教訓對中國養老金改革的六大啓示。
養老金動態篇跟蹤和分析瞭國內外養老金改革的熱點問題,對近年來國內養老金改革的爭議性問題、全球主要地區和國傢的養老金製度改革趨勢做瞭總結歸納。
作者簡介
鄭秉文,經濟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黨委書記、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谘詢專傢委員會委員,全國社會保險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474)委員,十幾所大學兼職教授;自1985年以來,發錶論文、文章、內參等500多篇,英文論文十幾篇,著述和譯著十幾種,閤計800多萬字左右;主要代錶作有《經濟理論中的福利國傢》(《中國社會科學》,2003年)、《養老保險“名義賬戶”製的製度淵源與理論基礎》(《經濟研究》,2003年)、《中國企業年金何去何從--從談起》(《中國人口科學》,2006年)、《中國企業年金的治理危機及其齣路--以上海社保案為例》(《中國人口科學》,2006年)、《論中國企業年金當前的任務與改革的方嚮》(《保險與社會保障》第2輯,中國勞動社會保障齣版社2007年)、《中國企業年金發展滯後的政策因素分析--兼論“部分TEE”稅優模式的選擇》(《中國人口科學》,2010年)、《“中等收入陷阱”與中國發展道路--基於國際經驗教訓的視角》(《中囡人口科學》,2011年)等。
目錄
序言一 戴相龍
序言二 王偉光
主報告 快速發展中的養老金改革:中國的機遇與挑戰——兼論歐債危機下的養老金改革
第一部分 多支柱養老金發展篇
分報告一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運營評估與展望——基金規模不斷擴大,平穩運行麵臨挑戰
分報告二 企業年金基金運營評估與展望——投資收益較為理想,基金規模有待擴大
分報告三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管理評估與展望——投資收益較好,前景令人鼓舞
分報告四 商業養老保險運營情況評估與展望——作用日益重要,潛力有待挖掘
第二部分 養老金改革篇
分報告五 歐債危機下的養老金改革趨勢——對“老齡化成本”與製度缺陷之間衝突的思考
分報告六 歐債危機對中國養老金改革的啓示——對中國養老金製度提齣的改革清單
第三部分 養老金動態篇
分報告七 中國養老金改革過程中的爭議——學界凝心聚力建言獻策,養老金製度改革爭議多
分報告八 國外養老金製度改革概況——金融和債務危機影響深遠,全球養老金製度改革提速
分報告九 商業養老保險機構發展情況——目前麵臨睏難不小,發展前景依舊可期
附錄 中國養老金改革大事記
編後記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簡介
精彩書摘
第二,積極製定並完善各項基金監管措施。
國傢有關部門一直在努力製定和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各項監督措施,例如,1999年6月,財政部、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聯閤頒布的《社會保險基金財務製度》列齣瞭六個方而的相關違紀或違法行為,並提齣瞭相應的處理辦法;2001年5月,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布瞭《社會保險基金監督舉報工作管理辦法》和《社會保險基金行政臨督辦法》;2003年3月,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製定瞭《社會保障基金現場監督規則》;2006年11月,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製定瞭《社會保險基金要情報告製度》;2007年1月;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製定瞭《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內部控製暫行辦法》;2009年7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傢檔案局聯閤頒布瞭《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管理規定(試行)》;2010年3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復議辦法》;等等。2010年10月齣颱的《社會保險法》規定瞭一係列強化社會保障基金監督的措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加大信息披露力度,提高透明度。例如,第70條規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應當定期嚮社會公布參加社會保險情況以及社會保險基金的收入、支齣、結餘和收益情況。第74條規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應當定期將個人權益記錄單免費寄送本人。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完善瞭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監管製度。
第三,不斷強化基金監管行動。
國傢有關部門一直在不斷強化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監管行動。國務院多次召開會議,要求加強社會保險基金監管工作。國傢各部委也多次采取聯閤行動進行社會保險基金專項治理,例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傢稅務總局、監察部、國務院糾風辦和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在2008年7月聯閤頒發瞭《社會保險基金專項治理工作方案》,並共同采取瞭專項治理行動。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也曾經頒發瞭一係列通知,要求各個省份采取相關監管行動:2002年2月,要求采取書麵稽核與實地稽核相結閤的方式開展基本養老保險費徵繳稽核和基本養老金領取資格核查L:作;2002年5月,要求各個省份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險審計檢查證》發放辦法,規範申領工作程序,切實管好用好基金;2005年6月,要求各個省份開展社會保險基金非現場監督工作;2005年12月,要求做好2006年度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和2005年度社會保險基金年報編報工作;等等。後來成立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又采取瞭一係列行動:2008年5月下發通知,要求規範社會保障卡發放和管理工作;2009年10月組辦瞭由省級和地市級基金監督機構監督人員參加的“社會保險基金臨督業務培訓班”,幫助他們學習瞭解社保基金監管政策、監管實務及國際有關監管經驗和監管發展趨勢,研討基金監管工作中有關熱點重點難點問題,提高社保基金監管的能力和水平;2010年4~7月組辦“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負責人培訓班”,提高瞭他們的業務水平;2010年4月下發通知,要求各個省份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開展社會保險標準化工作;2010年6月又下發通知,要求各個省份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開展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管理業務達標工作;等等。這些監管行動及時解決瞭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運行中的一些再要問題,保障瞭基金安全,促進瞭基金良好運行。
……
前言/序言
《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1)》:洞察中國社會保障體係的深層變革 2011年,中國社會正經曆著前所未有的經濟轉型與社會變遷,這不僅體現在蓬勃發展的經濟體量上,更深刻地反映在與民生息息相關的社會保障體係的演進之中。《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1)》正是聚焦於這一關鍵時期,對中國養老金製度的發展現狀、麵臨挑戰及未來走嚮進行全麵而深入的剖析。本書並非僅僅羅列數據,而是緻力於展現中國養老金體係在製度設計、運行機製、覆蓋範圍、基金管理以及可持續性等多個維度上的動態變化,為讀者提供一個觀察和理解中國社會經濟發展脈絡的獨特視角。 一、 製度演進的時代印記 本書將2011年作為時間節點,迴溯中國養老金製度改革的曆程。從改革開放初期探索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的養老保險製度,到逐步構建覆蓋城鄉居民的多層次養老保障體係,本書力圖描繪齣製度演進的清晰脈絡。2011年,恰逢中國經濟進入“十二五”規劃時期,社會保障體係建設被置於更加突齣的位置。報告將深入分析這一時期國傢在養老金政策上的重大調整,例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製度的整閤與推進,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的探索,以及個人賬戶製度的完善與優化等。通過對這些關鍵政策的解讀,本書揭示瞭中國政府在應對人口老齡化、促進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穩定方麵的深層考量與戰略布局。 二、 覆蓋的廣度與深度:現實挑戰與突破 2011年,中國養老金的覆蓋麵持續擴大,尤其是在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方麵取得瞭顯著進展。然而,報告不會迴避這一時期養老金覆蓋仍然存在的諸多挑戰:部分農村地區、靈活就業人員以及新業態從業人員的參保難題;製度間的銜接與轉移障礙;以及地區間繳費水平和待遇水平的差距。本書將通過詳實的數據分析,展現不同製度下的參保人數、繳費比例、基金積纍等情況,並深入探討提高覆蓋率、保障待遇、促進製度公平的有效途徑。這包括對基本養老金、企業年金、職業年金以及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等不同層級養老保障的梳理,旨在勾勒齣中國多層次養老保障體係的初步輪廓及其發展動態。 三、 基金管理與可持續性:緊迫的議題 養老金基金的保值增值與長期可持續性,是2011年中國養老金體係麵臨的核心議題。本書將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麵: 基金投資運營: 深入分析當時基金投資的策略、渠道以及麵臨的風險。報告會探討中國如何逐步放開養老金投資限製,引入市場化運作機製,以期提高基金的收益率,應對日益增長的支付壓力。 基金收支平衡: 通過對不同地區、不同製度下基金的收入(繳費、財政補貼)與支齣(待遇支付、管理費用)進行精細測算,本書將評估基金的收支狀況。重點分析人口老齡化對基金支付能力帶來的衝擊,以及可能存在的潛在風險。 財政責任與代際公平: 報告將探討中央和地方政府在養老金保障中的財政責任,以及如何通過製度設計來實現代際公平。這包括對財政補貼的規模、結構以及效率的評估,以及如何構建更加公平的代際負擔分擔機製。 製度改革的探索: 2011年,關於延長退休年齡、調整繳費費率、完善個人賬戶製度的討論已經開始升溫。本書將梳理當時相關政策的齣颱背景、內容以及可能産生的社會影響,為理解中國養老金製度的未來走嚮提供重要綫索。 四、 國際視角下的中國養老金 為瞭更全麵地理解中國養老金的發展,本書還將引入國際比較的視角。通過與發達國傢和一些發展中國傢的養老金製度進行對比,分析中國在製度設計、基金管理、市場化運作等方麵的優勢與不足。這種比較有助於識彆中國養老金體係在應對全球性挑戰,如人口老齡化、經濟下行壓力、技術變革等方麵的經驗與教訓,為中國養老金製度的持續優化提供啓示。 五、 政策建議與未來展望 基於對2011年中國養老金發展現狀的深入分析,本書將在最後部分提齣具有建設性的政策建議。這些建議將聚焦於如何進一步完善製度設計、提升基金管理效率、增強製度可持續性、促進社會公平,以及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長遠挑戰。本書旨在為政策製定者、研究人員、社會大眾提供一個全麵、深入、具有洞察力的觀察平颱,共同思考和推動中國養老金事業的健康發展。 《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1)》不僅僅是一份年度報告,更是對中國社會經濟轉型期中一項核心民生議題的深度解讀。通過對那一時期養老金製度的全麵審視,本書為理解中國如何在全球化浪潮和人口結構變化的背景下,構建和完善其社會保障體係,提供瞭不可或缺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