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1)》是国内公开出版的首部养老金专题报告,反映了中国养老金制度发展的整体状况。《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1)》由主报告和九个分报告组成,分为多支柱养老金发展篇、养老金改革篇和养老金动态篇三个部分。
主报告全面总结和评估了中国多层次养老金制度的基本运行态势。认为中国各项养老基金积累均达历史最好水平,覆盖范围也创历史最高,制度可持续性和支付能力都得以较大提高;但由于制度设计和政策缺位等原因,中国养老保障体系仍存在较多问题和制约因素,面临严峻挑战,如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企业年金税优政策缺失、全国社保基金和商业养老保险的潜力仍有待提升等问题。
多支柱养老金发展篇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全国社保基金、商业养老保险四个专题报告组成。专题报告全面评估了各项养老基金的运营情况,详尽地分析了养老金计划覆盖面、基金收支规模和投资绩效等方面的公布数据,并对养老金制度未来的改革和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养老金改革篇的两个分报告以欧债危机背景为研讨主题,以希腊为案例,从“老龄化成本”带来的财务负担角度,揭示了2011年欧债危机爆发的养老金诱因;进而对比分析中国的养老金保障制度。提出了欧债危机教训对中国养老金改革的六大启示。
养老金动态篇跟踪和分析了国内外养老金改革的热点问题,对近年来国内养老金改革的争议性问题、全球主要地区和国家的养老金制度改革趋势做了总结归纳。
作者简介
郑秉文,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社会保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74)委员,十几所大学兼职教授;自1985年以来,发表论文、文章、内参等500多篇,英文论文十几篇,著述和译著十几种,合计800多万字左右;主要代表作有《经济理论中的福利国家》(《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养老保险“名义账户”制的制度渊源与理论基础》(《经济研究》,2003年)、《中国企业年金何去何从--从谈起》(《中国人口科学》,2006年)、《中国企业年金的治理危机及其出路--以上海社保案为例》(《中国人口科学》,2006年)、《论中国企业年金当前的任务与改革的方向》(《保险与社会保障》第2辑,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中国企业年金发展滞后的政策因素分析--兼论“部分TEE”税优模式的选择》(《中国人口科学》,2010年)、《“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发展道路--基于国际经验教训的视角》(《中囡人口科学》,2011年)等。
目录
序言一 戴相龙
序言二 王伟光
主报告 快速发展中的养老金改革:中国的机遇与挑战——兼论欧债危机下的养老金改革
第一部分 多支柱养老金发展篇
分报告一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营评估与展望——基金规模不断扩大,平稳运行面临挑战
分报告二 企业年金基金运营评估与展望——投资收益较为理想,基金规模有待扩大
分报告三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评估与展望——投资收益较好,前景令人鼓舞
分报告四 商业养老保险运营情况评估与展望——作用日益重要,潜力有待挖掘
第二部分 养老金改革篇
分报告五 欧债危机下的养老金改革趋势——对“老龄化成本”与制度缺陷之间冲突的思考
分报告六 欧债危机对中国养老金改革的启示——对中国养老金制度提出的改革清单
第三部分 养老金动态篇
分报告七 中国养老金改革过程中的争议——学界凝心聚力建言献策,养老金制度改革争议多
分报告八 国外养老金制度改革概况——金融和债务危机影响深远,全球养老金制度改革提速
分报告九 商业养老保险机构发展情况——目前面临困难不小,发展前景依旧可期
附录 中国养老金改革大事记
编后记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简介
精彩书摘
第二,积极制定并完善各项基金监管措施。
国家有关部门一直在努力制定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各项监督措施,例如,1999年6月,财政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颁布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列出了六个方而的相关违纪或违法行为,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办法;2001年5月,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举报工作管理办法》和《社会保险基金行政临督办法》;2003年3月,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了《社会保障基金现场监督规则》;2006年11月,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了《社会保险基金要情报告制度》;2007年1月;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暂行办法》;2009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联合颁布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2010年3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复议办法》;等等。2010年10月出台的《社会保险法》规定了一系列强化社会保障基金监督的措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加大信息披露力度,提高透明度。例如,第70条规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参加社会保险情况以及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支出、结余和收益情况。第74条规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定期将个人权益记录单免费寄送本人。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制度。
第三,不断强化基金监管行动。
国家有关部门一直在不断强化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监管行动。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要求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工作。国家各部委也多次采取联合行动进行社会保险基金专项治理,例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在2008年7月联合颁发了《社会保险基金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并共同采取了专项治理行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也曾经颁发了一系列通知,要求各个省份采取相关监管行动:2002年2月,要求采取书面稽核与实地稽核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基本养老保险费征缴稽核和基本养老金领取资格核查L:作;2002年5月,要求各个省份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审计检查证》发放办法,规范申领工作程序,切实管好用好基金;2005年6月,要求各个省份开展社会保险基金非现场监督工作;2005年12月,要求做好2006年度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和2005年度社会保险基金年报编报工作;等等。后来成立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又采取了一系列行动:2008年5月下发通知,要求规范社会保障卡发放和管理工作;2009年10月组办了由省级和地市级基金监督机构监督人员参加的“社会保险基金临督业务培训班”,帮助他们学习了解社保基金监管政策、监管实务及国际有关监管经验和监管发展趋势,研讨基金监管工作中有关热点重点难点问题,提高社保基金监管的能力和水平;2010年4~7月组办“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人培训班”,提高了他们的业务水平;2010年4月下发通知,要求各个省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开展社会保险标准化工作;2010年6月又下发通知,要求各个省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开展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业务达标工作;等等。这些监管行动及时解决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行中的一些再要问题,保障了基金安全,促进了基金良好运行。
……
前言/序言
《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1)》:洞察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深层变革 2011年,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经济转型与社会变迁,这不仅体现在蓬勃发展的经济体量上,更深刻地反映在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演进之中。《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1)》正是聚焦于这一关键时期,对中国养老金制度的发展现状、面临挑战及未来走向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剖析。本书并非仅仅罗列数据,而是致力于展现中国养老金体系在制度设计、运行机制、覆盖范围、基金管理以及可持续性等多个维度上的动态变化,为读者提供一个观察和理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脉络的独特视角。 一、 制度演进的时代印记 本书将2011年作为时间节点,回溯中国养老金制度改革的历程。从改革开放初期探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养老保险制度,到逐步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本书力图描绘出制度演进的清晰脉络。2011年,恰逢中国经济进入“十二五”规划时期,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被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报告将深入分析这一时期国家在养老金政策上的重大调整,例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整合与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探索,以及个人账户制度的完善与优化等。通过对这些关键政策的解读,本书揭示了中国政府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深层考量与战略布局。 二、 覆盖的广度与深度:现实挑战与突破 2011年,中国养老金的覆盖面持续扩大,尤其是在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报告不会回避这一时期养老金覆盖仍然存在的诸多挑战:部分农村地区、灵活就业人员以及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参保难题;制度间的衔接与转移障碍;以及地区间缴费水平和待遇水平的差距。本书将通过详实的数据分析,展现不同制度下的参保人数、缴费比例、基金积累等情况,并深入探讨提高覆盖率、保障待遇、促进制度公平的有效途径。这包括对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以及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等不同层级养老保障的梳理,旨在勾勒出中国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初步轮廓及其发展动态。 三、 基金管理与可持续性:紧迫的议题 养老金基金的保值增值与长期可持续性,是2011年中国养老金体系面临的核心议题。本书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基金投资运营: 深入分析当时基金投资的策略、渠道以及面临的风险。报告会探讨中国如何逐步放开养老金投资限制,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以期提高基金的收益率,应对日益增长的支付压力。 基金收支平衡: 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制度下基金的收入(缴费、财政补贴)与支出(待遇支付、管理费用)进行精细测算,本书将评估基金的收支状况。重点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基金支付能力带来的冲击,以及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 财政责任与代际公平: 报告将探讨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养老金保障中的财政责任,以及如何通过制度设计来实现代际公平。这包括对财政补贴的规模、结构以及效率的评估,以及如何构建更加公平的代际负担分担机制。 制度改革的探索: 2011年,关于延长退休年龄、调整缴费费率、完善个人账户制度的讨论已经开始升温。本书将梳理当时相关政策的出台背景、内容以及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为理解中国养老金制度的未来走向提供重要线索。 四、 国际视角下的中国养老金 为了更全面地理解中国养老金的发展,本书还将引入国际比较的视角。通过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养老金制度进行对比,分析中国在制度设计、基金管理、市场化运作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这种比较有助于识别中国养老金体系在应对全球性挑战,如人口老龄化、经济下行压力、技术变革等方面的经验与教训,为中国养老金制度的持续优化提供启示。 五、 政策建议与未来展望 基于对2011年中国养老金发展现状的深入分析,本书将在最后部分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这些建议将聚焦于如何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提升基金管理效率、增强制度可持续性、促进社会公平,以及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长远挑战。本书旨在为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社会大众提供一个全面、深入、具有洞察力的观察平台,共同思考和推动中国养老金事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1)》不仅仅是一份年度报告,更是对中国社会经济转型期中一项核心民生议题的深度解读。通过对那一时期养老金制度的全面审视,本书为理解中国如何在全球化浪潮和人口结构变化的背景下,构建和完善其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