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触到王夫之对于《尚书》的解读,就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智慧殿堂的大门。他对于《尚书》的“引义”,与其说是一种解释,不如说是一种“再发现”。他没有被传统解读的条条框框所束缚,而是敢于从更宏大的历史和哲学维度去审视这部经典。他的论述,常常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文本中隐藏的深层含义,例如他对“民惟命”的解读,就超越了简单的政治口号,深入探讨了人民在古代政治中的实际地位和作用。这种对历史文献的深刻理解和批判性分析,使得《尚书》不再是一本沉寂的古籍,而是变成了一部充满生命力和思想活力的著作。全书的语言风格,既有文人的典雅,又不失哲人的思辨,读来引人入胜,受益匪浅。
评分这是一本挑战固有认知、激发深度思考的佳作。王夫之在《尚书》的研究上,展现出了一种极具穿透力的洞察力。他不是在简单地“复述”《尚书》,而是在“重塑”《尚书》的意义。他能够抓住文本中最核心、最关键的节点,通过精辟的分析,将其背后所蕴含的政治智慧、哲学思想乃至人生态度,一一展现出来。在我看来,他对于“德”的理解,尤其是“明德”在古代政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是本书中最令人拍案叫绝的部分。他能够细致地梳理出“德”在不同历史时期,从政治伦理到个人修养的演变,并且能够将其与具体的历史事件相联系,使得抽象的概念变得鲜活而富有现实意义。这种宏大叙事与微观分析的结合,使得本书在学术深度和阅读趣味上都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准。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眼前一亮的学术著作。作者王夫之在《尚书》的解读上,展现出了非同寻常的学养和见解。不同于许多只拘泥于文字训诂的学者,他更侧重于从历史和政治的宏观视角去把握《尚书》的精髓。每一章的论述都充满了思辨的力量,他不仅仅是在复述前人的观点,更是在积极地进行再创造,将古老的文本与更广泛的历史语境联系起来,挖掘出其当下仍具有的启示意义。读这本书,仿佛与一位智者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他循循善诱,引导我深入思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文化观念以及君臣之道,那些曾经晦涩难懂的篇章,在他的笔下变得生动而鲜活。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明德”等核心概念的阐释,他能从多角度剖析其内涵,揭示其在不同历史时期可能出现的演变和异同,这种精细入微的分析,足以让任何一位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感兴趣的读者受益匪浅。全书的论证逻辑严密,材料翔实,引证准确,充分展现了王夫之深厚的古文献功底和卓越的分析能力。
评分初读此书,最大的感受便是其思想的深刻与视角的新颖。王夫之并非简单地对《尚书》进行逐字逐句的考证,而是将《尚书》视为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演变轨迹。他所提出的“引义”,不仅仅是字面意思的引申,更是一种对文本背后所蕴含的政治哲学、伦理道德以及社会理想的深度挖掘。他的解读,常常能触及一些常人不易察觉的细节,并由此引发出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联想。例如,他对某些篇章中君臣关系的分析,就突破了传统的忠君论调,而是深入探讨了其中权力制衡、臣下谏诤的可能性与复杂性。这种批判性的审视,使得《尚书》这部古老的经典,重新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也让我们得以从更具动态和辩证的视角去理解中国古代政治的运作逻辑。书中的许多论断,即便放在今天,依然能够引发人们对国家治理、权力约束等问题的深刻反思。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阅读一本学术著作,不如说是一次智识的探险。王夫之的文字,时而如古井无波,沉静地铺陈史实;时而又如惊涛拍岸,激荡起思想的火花。他对于《尚书》的解读,常常是一种“出人意表”式的创新,能够将看似孤立的事件或言论,巧妙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我尤其欣赏他对于《尚书》中历史人物行为动机的分析,他不会简单地将人物脸谱化,而是会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政治环境以及人物的个人性格等多方面进行考量,力求呈现一个更立体、更真实的古代人物形象。这种审慎的态度,使得他的论述充满了说服力,也让我们对《尚书》中的故事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整本书行文流畅,逻辑清晰,即便对于非专业读者,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光芒。
评分大师经典,思辨智慧,受益匪浅!
评分明崇祯年间,求学岳麓书院,师从吴道行,崇祯十一年(1638年)肄业。吴道行教以湖湘家学,传授朱张之道,影响了王夫之的思想,形成了王夫之湖湘学统中的济世救民的基本脉络。明亡后,清顺治五年(1648年),在衡阳举兵抗清,阻击清军南下,战败退肇庆,任南明桂王政府行人司行人,以反对王化澄,几陷大狱。至桂林依瞿式耜,桂林陷没,式耜殉难,乃决心隐遁。辗转湘西以及郴、永、涟、邵间,窜身瑶洞,伏处深山,后回到衡阳潜心治学,在石船山下筑草堂而居,称“湘西草堂”,撰写了许多重要的学术著作.王夫之三十三岁后就开始“栖伏林谷,随地托迹”,甚至变姓名为徭人以避世,直到死去。刻苦研究,勤恳著述,垂四十年,得“完发以终”,始终未剃发。这是一个孤高耿介的人,是中国古代文人中少数一生始终坚持自己信念的人。
评分很经典的著作,要慢慢看
评分论惠帝。高帝死後,有惠帝和吕后。晋武帝死了,是惠帝和贾后。明太祖死了,有建文帝和马皇后。二世之主立基不稳,女主当权,其间的联系船山已自揭出。
评分中华本和岳麓本,岳麓本字大些
评分唯物主义自然观
评分书不错,有点脏,内容待看。
评分凑单时买的,但是书本设计得很洁净。内容既然是王夫之的作品,自然也算是哲学史的重要的原始资料了。
评分尚沒有看過這本,所以買來看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