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丰子恺精品集:艺术趣味
:30.00元
作者:丰子恺
出版社:海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511025500
字数:96000
页码:192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丰子恺是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艺术趣味》为“丰子恺精品集”中的一本,此书汇集了很多丰子恺在艺术上的经历和观点,体现了子恺在艺术上的造诣。《艺术趣味》在作者生前曾出过单行本,产生过较大影响,此后从未再版问世。
目录
艺术趣味
付印记
对于全国美展的希望
从梅花说到美
从梅花说到艺术
艺术鉴赏的态度
新艺术
为什么学图画
美与同情
绘画之用
谈像
儿童画
我的学画
写生世界(上)
写生世界(下)
野外写生
谈中国画
读画史
月的大小
音乐之用
儿童与音乐
女性与音乐
谈蓄音机
漫画的描法
章 漫画的意义
第二章 漫画的由来
第三章 漫画的种类
第四章 漫画的学程
第五章 写实法
第六章 比喻法
第七章 夸张法
第八章 假象法
第九章 点睛法
第十章 象征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书评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从封面那种沉静中带着一丝幽默的画风,到内页纸张的选择,都透露出一种对艺术的尊重和对阅读体验的极致追求。我特别喜欢它排版上的留白,那种恰到好处的空间感,让原本就耐人寻味的文字和插图有了呼吸的地方。它不像很多速食读物那样恨不得把每一寸空间都塞满信息,而是懂得“少即是多”的道理。读起来感觉非常舒服,即便是长时间沉浸其中,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那种油墨的清香和纸张特有的触感,让我仿佛回到了那个手写信件、慢工细活的年代。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场安静的、充满仪式感的对话,让我暂时忘却了外界的喧嚣。这绝对是一本值得收藏的书,光是摆在书架上,就能提升整个房间的文化气息。
评分书评四: 我个人对那些过度说教或空喊口号的作品是持保留态度的,而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极强的“去说教化”。它没有试图去“教育”读者应该怎么生活,而是通过展示他自己是如何以一种充满趣味和美感的方式去体验人生的,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书中对诸多生活片段的捕捉,比如一棵树的姿态、一次简短的出行、一顿家常便饭,都展现了一种对“当下”的极致珍视。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在追求效率和目标的路上,丢失了欣赏路边风景的心情。这本书提供了一种生活的“替代方案”——一种更加从容、更注重精神滋养的生活态度。它不是教你如何成功,而是教你如何更好地“存在”于这个世界。
评分书评三: 说实话,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有一种让人难以抗拒的魔力。它不像某些大家的作品那样高高在上,充满了艰涩的学术腔调,而是用一种极其亲切、近乎于老友倾诉的口吻,娓娓道来。那种带着江南特有的吴侬软语的韵味,即便只是通过文字传递,也能让人感受到一股温暖的烟火气。他的句子往往结构不复杂,但总能用最简洁的词汇勾勒出最复杂的情感图景。有时候我会对着某一段话笑出声来,那是发自内心的、被触动到的笑,而不是被刻意逗乐的笑。这种“不费力气地深刻”,才是最难能可贵的。它成功地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让人觉得这位智者就坐在身边,和你一起品茗聊天,分享他对这个世界的洞察。
评分书评二: 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的初始预期。我原本以为它会更偏向于某个单一的领域,比如仅仅是关于漫画或随笔的集合,但事实证明,作者的涉猎之广令人惊叹。书中对生活琐事的观察入木三分,那种在最平凡日常中捕捉到诗意和哲理的功力,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比如,他笔下对“童年”的描绘,没有半点矫揉造作的怀旧感,而是精准地捕捉到了孩童思维中最纯粹的那种逻辑和快乐。我合上书本时,总会忍不住停顿很久,去回味那些看似不经意却又掷地有声的句子。它不是那种读完就扔在一边的消遣品,而是那种需要反复咀嚼、每次都有新体会的“慢食”文学。每次重读,总能发现自己之前忽略掉的微妙之处,这才是好书的价值所在。
评分书评五: 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有一定了解的读者,我必须称赞这本书在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平衡拿捏得极其到位。它既有深厚的国学底蕴,又能完全摆脱传统文人作品的沉重感,成功实现了“雅俗共赏”的境界。书中的某些篇章,读来让人联想到古代的清谈风尚,但其表达方式却是完全现代化的,充满机敏和灵气。它处理传统题材的手法,像是在用现代的相机去拍摄古典的山水,既保留了山水的骨架,又赋予了影像鲜活的色彩。这种跨越时代的对话能力,让这本书即便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不媚俗,不自限,真正做到了雅致而不失人情味,值得一读再读,细细品味其间蕴含的文化张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