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家鸣,1957年9月生,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科主任。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原北京医科大学).1992年获博士学位。曾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完成3年博士后训练,及美国密执安大学研修1年。1996年晋升为教授、主任医师,1997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从事临床工作28年。
主要学术兼职: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分会会长。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英文版)、《中华消化》(中英文版)、《中华胰腺病》等9本杂志副主编,《中华内科》等杂志编委。
近10余年来,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向”基金1项,部、省级课题10项,国际2项,发表国际性学术杂志学术论文20余篇、学术杂志论文150余篇。主编、主译学术著作6部,副主编与主译2部,参加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内科学(五年制与八年制)编写。培养博士后2名、博士研究生40名,硕士研究生6名。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奖1次、中华医学科技奖2次、国家教委、北京市、新闻总署以及国际会议各种奖项6项。
病例1 阵发性脐周疼痛3周
病例2 阵发性脐周疼痛伴消瘦半年
病例3 反复胸痛3年
病例4 恶心呕吐3天
病例5 间断呕吐2个月
病例6 腹泻4天
病例7 腹泻11年
病例8 腹泻5年
病例9 便秘10年,加重伴左下腹痛6个月
病例10 发热、腹痛3个月
病例11 呕血1天
病例12 间断黑便5个月
病例13 间断黑便3个月
病例14 进行性黄疸2周
病例15 黄疸1周
病例16 反酸、烧心伴胸骨后疼痛5年,加重6个月
病例17 吞咽困难3个月
病例18 烧心6个月
病例19 吞咽痛1个月
病例20 吞咽困难1年
病例21 吞咽困难2个月
病例22 吞咽困难10年,加重1年
病例23 上腹痛2天,黑便l天
病例24 间断上腹痛3年,加重10天
病例25 间断上腹不适8年,复发20天
病例26 上腹痛伴发热1个月
病例27 反复上腹痛2年,加重伴黑便3天
病例28 上腹痛6小时
病例29 间断上腹痛3年,腹胀、呕吐20天
病例30 上腹不适伴消瘦2个月
病例31 反复上腹痛半年
病例32 反复腹痛、腹泻2年
病例33 上腹不适伴恶心呕吐1个月
病例34 反复上腹胀、呕吐3年
病例35 间断上腹不适6年
病例36 反复黏液脓血便1年
病例37 腹痛、便血伴发热5年
病例38 发热、乏力伴大便异常1个月
病例39 右下腹痛伴发热8个月
病例40 反复腹痛、腹泻2年余
病例41 腹痛半月余
病例42 间断腹泻、消瘦6年
病例43 反复腹泻6年
病例44 反复柏油便15年
病例45 反复便血10个月
病例46 腹胀3个月,加重伴腹痛、发热2个月
病例47 间断鲜血便2个月
病例48 间断腹胀6个月,腹泻3个月,加重伴呕吐3日
病例49 上腹痛1年半
病例50 肥胖、右上腹隐痛半年
病例51 肝大、黄疸2周
病例52 乏力、纳差半年,尿色加深1个月
病例53 发现肝功能异常4年余,皮肤瘙痒1年,右上腹不适半年
病例54 乏力、腹胀3年,加重伴黑便1个月
病例55 右上腹痛3个月,伴发热2周
病例56 间断发热40天,右上腹痛1周
病例57 意识障碍3天
病例58 腹膨隆、水肿3个月
病例59 腹胀伴水肿2年,加重伴巩膜黄染3个月
病例60 间断皮肤、巩膜黄染2年,再发10天
病例61 发热、右上腹痛3个月
病例62 发热、上腹痛2周,加重伴皮肤黄染3天
病例63 阵发性上腹痛1年,加重伴呕吐3天
病例64 反复剑突下疼痛2年
病例65 反复左上腹疼痛2年
病例66 纳差、消瘦3个月,皮肤巩膜黄染20天
病例67 皮肤巩膜黄染伴间断发热11个月
病例68 妊娠35周,上腹痛1天
病例69 腰背痛伴中上腹胀痛8小时
病例70 反复中上腹痛伴皮肤巩膜黄染10个月
病例71 腹胀半年,皮肤巩膜黄染20天
病例72 反复大汗淋漓、神志不清4年
病例73 反复右上腹痛4年,加重半年
病例74 腹痛、腹胀3个月
病例75 腹胀10个月,加重2个月
病例76 左下腹痛10天
附:病例诊断结果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像在我迷茫的临床道路上点亮了一盏明灯。我一直对消化系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很多时候,理论知识的堆砌并不能完全转化成临床实践中的得心应手。尤其是对于一些非典型表现的疾病,或者多系统受累的复杂病例,我常常会感到力不从心,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查阅文献,去咨询同事,才能勉强找到一个可能的方向。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没有仅仅罗列大量的疾病条目和治疗方案,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消化内科疾病诊疗过程中的核心思维模式。它教会我如何从患者的主诉和病史中提取关键信息,如何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运用逻辑推理,逐步缩小诊断范围,如何评估各种检查的价值,避免不必要的过度检查,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并持续监测疗效,及时调整方案。
评分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抱有太大的期待,毕竟市面上关于医学的图书已经很多了。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便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不像传统的医学教材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和临床智慧。它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传递一种“思考”的方式。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高明的临床诊断现场,跟随作者的脚步,一步步地解开疾病的谜团,最终找到最适合患者的治疗路径。这种体验,让我对消化内科疾病的认识,有了全新的维度。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它所包含的知识量,更在于它所传递的“智慧”。我一直认为,医学是一个高度依赖经验和思维的学科,而这本书恰恰抓住了这一核心。它没有高深莫测的术语,也没有枯燥乏味的理论,而是用非常贴近临床实际的语言,讲述了消化内科疾病的诊疗之道。它就像一本“武功秘籍”,将复杂的内科诊疗过程拆解成一个个清晰的步骤,并教会我如何运用这些“招式”来应对各种临床难题。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疑难杂症时的分析方法,它能够帮助我从纷繁复杂的线索中找到突破口,从而做出更精准的诊断和更有针对性的治疗。
评分我一直认为,消化内科疾病的诊疗,最考验医生的“功力”。因为它涉及的脏器多,病变类型繁杂,而且很多疾病的症状都比较隐匿,容易被误诊。我过去在这方面就吃过不少亏,走了不少弯路。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感觉自己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它不仅仅教会我如何去诊断,更教会我如何去“思考”诊断。它让我明白,每一个症状的背后,都可能隐藏着多种可能性,而如何通过细致的观察和严谨的推理,来排除错误,锁定正确,才是关键所在。这本书让我对自己的临床能力有了更强的信心。
评分这本书对于我这样的临床医生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我一直深知,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绝不仅仅是简单地对照指南和药物列表,而是一个需要深度思考和综合判断的过程。我常常会遇到一些患者,他们的症状并不典型,或者合并多种疾病,这使得诊断变得异常困难。这本书就恰恰弥补了我在这方面的不足。它通过对大量典型和非典型的病例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消化内科疾病诊疗背后的逻辑和思维模式,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更准确地把握诊断方向,制定更优化的治疗方案。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临床思路发生了质的飞跃。过去,我可能更侧重于记住各种疾病的典型症状和治疗指南,但这本书却教会我如何“思考”。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循循善诱地引导我分析每一个病例的“脉络”。我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去构建、去推理。比如,在面对腹痛患者时,我不再只是机械地去思考腹部脏器有哪些问题,而是会系统地考虑腹痛的部位、性质、放射、伴随症状、诱发因素、缓解因素等等,并将其与神经、血管、淋巴、体液等系统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更加全面的图谱。这种思维的转变,让我感到无比的畅快,也让我对未来的临床工作充满了信心。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提供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我的一种“临床直觉”。我以前可能更依赖于书本上的条条框框,但这本书教会我如何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它让我明白,每一个患者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病情,他们的反应,都会有所不同。而如何在这种差异性中,找到共性,抓住关键,并做出最合适的决策,才是衡量一个医生水平的重要标准。读了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掌握了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我获得了一种“成长”。
评分我是一名年轻的消化内科住院医师,在临床实践中,我经常会感到困惑。面对各种各样的病人,我总觉得自己的知识储备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我缺乏一种能够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套完整诊疗思路的能力。很多时候,我只能依赖于老师的指导,或者翻阅厚重的参考书,才能勉强找到一个方向。这本书就像一位良师益友,它用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向我展示了消化内科疾病诊疗的“思维游戏”。它教会我如何观察,如何倾听,如何提问,如何思考,以及如何将这些看似简单的步骤,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套高效而精准的诊疗体系。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带我深入理解消化内科疾病诊疗精髓的书籍。我的职业生涯中,遇到过太多复杂的病例,有时感觉自己虽然掌握了大量知识,但在面对个体差异巨大的患者时,却难以形成系统、流畅的诊疗思路。总是感觉自己像是在零散地拼凑信息,缺乏一种“串联”的能力,无法像经验丰富的老专家那样,一眼看穿病机的关键,迅速锁定诊断方向,并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我渴望的是一种思维的启迪,一种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飞跃,让我能够更加自信、高效地应对临床挑战,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我深信,真正的医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思维方式的培养,是临床智慧的传承。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消化内科一线的医生,我深知临床思维的重要性。过去,我也曾阅读过不少相关的书籍,但总觉得它们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过于碎片化,难以形成一套系统性的思维框架。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将复杂的消化内科疾病诊疗过程,通过深入浅出的剖析,化繁为简,让我得以窥见其中精妙的逻辑和严谨的推理。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能够主动地去构建、去分析,从患者的表象深入探究其内在的病机,从而做出更精准的判断。
评分附:病例诊E断结果
评分病例61 发热、右上腹痛3个月
评分病例72 反复大汗淋漓、神志不清4年
评分书还是不错的,就是京东包装太差劲。
评分病例28 上腹痛6小时
评分东西挺好的,以后会向朋友介绍的。
评分很好,仔细阅读中……
评分还好。。。。。。。。。。。。。。。。。。。。。。
评分阵发性脐周R疼痛伴消瘦半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