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文库·科技文化类:中国医学史》撰于1919年,次年由上海医学书局发行,依次叙述太占、周秦、两汉、晋隋、唐、宋、金元、明、清、民国之医学,系统介绍历代医政、名医、名著及新学说、新成就,于疾病史之论述亦多所创获。1937年二版时有较大修订补充,将内容分为上古医学、中国医学、近世医学、现代医学、疾病史五篇,叙述中国医学之起源与演变、医术之发展、外国医学之传人等问题。1957年第三次修订出版时,则以历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医学之起源、发展之动力、医学史之分期、史料之运用等,试图从社会经济、政治体制、文化思想背景等方面阐述医学兴衰与演变。《中国文库·科技文化类:中国医学史》开创了用编年体撰写中国医学通史的新体例,在国内外影响很大。《中国文库·科技文化类:中国医学史》由团结出版社2011年最新出版。
作者简介
陈邦贤(1889~1976),字冶愚,江苏镇江人。著名医史学家。著有《中国医学人名志》《医学史纲要》。
内页插图
目录
例言
绪言
第一篇 上古的医学
第一章 医药的起源
第二章 上古的巫医
第三章 周秦的医事制度
第四章 周秦的生理卫生学
第五章 周秦医学的演变
第六章 上古疾病的名称
一、内科病
二、外科病
三、妇科病
第七章 古代药品的名称
第八章 古代医籍的考证
一、神农本草经
二、黄帝内经
三、黄帝八十一难经
第九章 参考书目录要
第二篇 中古的医学
第一章 汉代医学的隆盛
第二章 魏晋的医学
第三章 隋唐时代的古典医学
第四章 宋金元医学的概观
第五章 金元医学流派的竞争
第六章 外国医药的输入
第一节 印度医药的输入
第二节 波斯及西域地方本草医药的输入
第三节 阿拉伯医药的输入
第四节 大秦医药的输入
第七章 中古的医事制度
第一节 汉代的医事制度
第二节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医事制度
一、晋的医事制度
二、宋齐梁陈(南朝)的医事制度
三、北魏的医事制度
四、北齐的医事制度
五、后周的医事制度
第三节 隋唐时代的医事制度
一、隋朝的医事制度
二、唐朝的医事制度
三、五代的医事制度
第四节 宋金元的医事制度
……
第三篇 近世的医学
第四篇 现代的医学
第五篇 疾病史
精彩书摘
有史之初,人类的记载,大多荒渺难稽,不很明白,和史前时代,也相差不远;例如他们的战争、迷信、魔术、宗教、婚姻、医药等事,也常见原始的色彩,所谓汗牛充栋的文明典籍中,尽有野蛮的原料为我们人类所欣赏。
据地质学家说:“在太古时代及中古时代,尚未有人类;到近古时代的末年,始有人类;”所谓太古、中古及近古第四层的末年,还是指的太古而言。当时人类的脑壳,已比较猿人稍大,这时的猿人,已变为野人了;野人仅能制造石斧,所以叫做旧石器时代;约经过三十万年,野人的脑髓,更加进化,能够制造石刀、石枪、石箭、石针、石叉、石凿、石锅、石臼,所以叫做新石器时代;当时人民穴居野处,毒蛇猛兽,遍地皆是,而新野人乃以石器与之搏击;偶一伤残,便涂裹包扎,以为疗法;后世的外科技术,就是从这样来的。并且原始时代人民的生活,至为简陋,夏和烈日相争,冬和霜雪抵抗,皮肤异常坚固,所以感冒很少;因为斗争掠夺的缘故,所以创伤很多;因为食物不能预先准备,有则饱餐,饿则绝食,所以消化器病很多;此外如心、肺、神经、筋骨等病,也是很多的;后世的内科治疗,就是从这样演变来的。当时病理学尚未发明,一切疾病,都以为鬼神作祟,所以用药物疗法很少,除祈祷以外,尚有卜筮睨咀等一切迷信的行为。
医学中心的目标,是为病人解除肉体的痛苦,所以医学的起源,远在太古时代;从考古各科学上之证明,知道原始时代的人,对于医疗上也具有简易的基于本能的处置,和其他高等动物相类;例如犬感觉胃不舒适时,即吃草以催促其呕吐;又如猿类能用上肢拔去皮肤内所刺入的木刺或荆棘之类。因为人类是有理智的,他能够集合许多经验的疗法,并且愈传愈广,由各人的进步,而愈熟练;这种极简单之经验,即为后日医学发达之萌芽。
先史时代只有口耳相传的传说和神话,没有用文字记载的历史,这便是传疑时代,这时代是很长的。近人蒙文通把太古民族分为三系:以燧人、伏羲为海岱民族,又称泰族。以炎帝、神农为江汉民族,又称炎族。以黄帝、颛顼为河洛民族,又称黄族。史籍上关于这三系医药的记载:
关于泰族的:
谯周《古史考》:“太古之初,人吮露精,食草木实,穴居野处。山居则食鸟兽,衣其羽皮,饮血茹毛;近水则食鱼鳖螺蛤,未有火化,腥臊多害肠胃。于是圣人造作钻燧出火,教民熟食,民人大悦,号日燧人。”
《韩非子·五蠹篇》:“民食果蓏蜂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肠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日燧人氏。”
《帝王世纪》:“伏羲画八卦,所以六气六府五藏五行阴阳四时水火升降得以有象,百病之理,得以有类;乃尝百药而制九针,以拯夭枉焉。”
……
中国医学史:一部传承千年的智慧长卷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医学始终是维系民族生生不息、抵御病痛侵袭的重要力量。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便积累了丰富而独特的医学理论与实践经验,并将其传承至今,形成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医学发展史。本书《中国医学史》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深入探索这部充满智慧与人文关怀的古老篇章,揭示中国医学如何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孕育、发展、演变,以及其对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明产生的深远影响。 本书并非简单的医学史年表,而是力图展现中国医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与时代特征,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厚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我们将从中国医学的起源追溯,探讨原始社会先民们在与疾病斗争中萌生的朴素认识,以及早期医学活动在祭祀、巫术等原始信仰中的融合。接着,我们将步入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关注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的大爆发如何影响医学理论的形成。《黄帝内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建立,本书将深入剖析《内经》的核心思想,如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阐释其在中医理论框架中的奠基性地位,以及为何至今仍是中医理论的基石。 秦汉时期,医学的集大成者张仲景以其《伤寒杂论》开启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先河。本书将详细解读张仲景“六经辨证”的精妙之处,以及其方剂学思想的独创性,理解他如何将临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性的理论,为后世医家提供了宝贵的临床指导。同时,我们还将探讨华佗等名医在外科、麻醉等领域的杰出贡献,展现中国古代医学在实践层面的高超技艺。 魏晋南北朝时期,尽管社会动荡,医学研究并未停滞。本书将介绍这一时期药物学的发展,特别是陶弘景《本草经集注》的编纂,它对后世本草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我们将关注这一时期医学著作的流传与学术争鸣,以及佛教传入对中国医学思想的潜移默化。 隋唐时期,中国古代医学迎来了辉煌的鼎盛时期。本书将重点阐述孙思邈《千金方》的价值,这部百科全书式的医学巨著不仅收录了大量的方剂,更强调医德医风的培养,对后世医德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外,我们还将审视唐朝官方对医学的重视,如太医署的设立,以及医学教育的规范化,这极大地促进了医学知识的普及和人才的培养。同时,我们也会探讨这一时期医学对外传播的盛况,中国医学如何通过丝绸之路走向世界,为亚洲乃至欧洲的医学发展贡献力量。 宋金元时期,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型期。本书将深入分析宋代官方组织编纂的《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等大型医学文献,它们不仅汇集了大量的临床经验,也反映了宋代医学的整体水平。同时,我们将关注宋代医学理论的创新,如刘完素的“火热论”,张从正的“攻邪说”,李杲的“脾胃论”,以及朱丹溪的“相火论”等,这些不同学派的出现,丰富了中医的理论体系,也推动了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在这一时期,针灸学的进步,如宋代针灸铜人的铸造,也展现了中国古代医学在技术上的突破。 明代,中国医学在传承的基础上,也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本书将重点介绍李时珍《本草纲目》的伟大成就。这部巨著不仅详尽地记载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用法,更在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等方面有着卓越的贡献,其科学的分类方法和严谨的态度,使其成为一部影响深远的百科全书式著作。同时,我们也将探讨明代医学家对温病学说的贡献,如吴又可《温疫论》的出现,标志着温病学开始独立发展,并逐渐成为中医的重要分支。 清代,中国医学在继承前代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本书将审视清代医学的特点,如温病学说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等名家在温病治疗上的贡献。我们还将探讨这一时期医学教育的演变,以及官方对医学的控制和民间医学的兴盛。在西方医学传入的影响下,中国医学内部也出现了激烈的争论,本书将呈现这种思想碰撞的复杂性,以及中国医学在面对新事物时的适应与变革。 本书还关注中国医学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我们将看到,中国医学并非一成不变,它在与各民族文化的互动中,不断吸收新的元素,丰富自身的内涵。例如,蒙医药、藏医药等民族医药的发展,以及它们与汉族传统医学的交流,共同构成了中国医学多元化的图景。 此外,本书将深入挖掘中国医学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伦理观念和人文关怀。从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到“仁者爱人”的医德观,再到“治未病”的预防理念,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智慧和对生命尊重的态度。我们将看到,中国医学不仅仅是治病救人的技术,更是一种对生命、对健康、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 在每一章节的叙述中,本书都将力求生动翔实,结合大量的历史文献、考古发现和名医传记,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智慧与创造。我们不回避中国医学发展中的不足与局限,而是以客观审慎的态度,对其进行分析与评介,以期呈现一个更加全面、真实的中国医学史。 总而言之,《中国医学史》是一部关于生命、智慧与传承的史诗。它不仅是对中国古代医学成就的一次系统梳理,更是对中华民族顽强生命力、深刻哲学思考和博大仁爱精神的一次深度挖掘。通过阅读本书,您将不仅能了解到中国医学的独特魅力,更能从中汲取古老的智慧,获得对生命和健康的深刻启迪,理解中华文明为何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并持续闪耀着独特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