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上编关于生命(医易)历法阐述这三个问题;下编推出生命(医易)历120年(1931~2050)历表,将开启一个历法新时代。书后有9个附录,提供医学、易学常用资料,特别提供全国3180个市县区地方时差,能简捷、精准确定出生四柱干支,为医易学者、居家所必备。
作者简介
靳九成(1937—),河南省西峡县人,195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系,即任教于湖南大学,1988年晋升教授。主要从事物理学、材料表面科学、天文学领域教学、科研和指导硕士、博士生工作。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2部,获得4项国家发明专利,一项美国专利,两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研制成功GB/T26105—2010《防锈油防锈性能试验一多电极电化学法》和GB/T26109—2010《水基防锈液防锈性能试验一多电极电化学法》两项原始创新国家标准。先后4次获得国家机械委(1987)、国家教育部(1990)、国家机械电子部(1993)、国家机械局(1998)科技进步奖,2012年获得中国工业防腐蚀技术协会技术发明奖。1990年评为湖南省普通高校科技先进个人,1991年国家机械电子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院长(应用物理系主任),全国SAC/TC57标委会委员。现兼任中国电工学会现代设计专委会委员,湖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易学与科学专委会理事长,北方易学研究中心学术顾问,中国预测医学研究会副会长,澳门中医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人天观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人体科学学会医学哲学专委会委员,长沙和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河南西峡县南凹易道经院院长等。中华科学文化中围绕“天人合一”有许多唯象性核心结论,如天为何为七曜,天人如何合一,干支来源,干支阴阳来源,干支相配本120种为何只有60甲子,为何60甲子可纪元,干支农历,口授秘传医易历,中医岁气历、六十干支历,中医阴阳说、五行说、五运六气说,纳音五行,出生时间(四柱)预测人生、健康,“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五行分别来源五星,五行常生常克模式等,千百年来世人一直未能对其背后玄机(或谬误或局限性)给出现代化的合理解读,成为千古之谜。靳九成近二十年来,依现代物理学、现代天文学、现代宇宙生物学、生物进化论、现代最新医学成果研究天人合一,与合作者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取得了重大发现和突破性成果:提出了天人合一机制和模型,发现了5个天人合一规律,利用这些规律可破解上述千古之谜;建立了中医学人体个性化阴阳五行模型,提出先天五行失调病慨念,特别有利于防治“未病”;首次指出“五行分别对五星”的千年谬误,指出传统五行生克模式的局限性,建立了五行生克新模式。历法是医易学预测的中枢。靳九成等2010年首次指出干支农历的千年谬误,推翻了干支农历作为医易学时标的历法地位,确认生命(医易)历为医易学最佳时标。今出版《生命(医易)百年历》是其研究成果之一。
内页插图
目录
上编 关于生命(医易)历法
破解干支农历千年谬误,建立天人合一生命历法
1.历法,干支农历,医易历
2.天人合一机制、天人合一模型,生命历法
3.历法的分类
4.天干、地支、六十甲子纪年的天文学背景——天人合一第1规律
发现
5.干支纪日的天文学背景——天人合一第2规律发现
6.医易历四柱干支组体现生命历法意义
7.医易历干支阴阳五行体现生命历法意义
8.应用医易历要采用地方时
9.靳九成等2010年破解干支农历的千年谬误悬案
10.关于年首的选择
11.靳九成等1999年发现医易历四柱干支组显现的天人合一第3规律
12.靳九成等1999年发现天人合一第4规律
13.医易历干支纪元表征七曜对地、对人体影响的近似性和局限性
14.结论
参考文献
下编 生命(医易)历120年历表(1931~2050)
年历表编制说明
1931~2050年历表
附录
附录1 六十甲子及纳音五行表
附录2 天干地支正五行表
附录3 纪年天干天五行、化五中运表
附录4 纪年地支天五行、化司天、在泉表
附录5 运气加临六十甲子圆图
附录6 十二支配十二时辰
附录7 日上起时表
附录8 年上起月表
附录9 我国3180个市县区城市地方时与北京标准时时差表省、市、自治区、港澳台,以其第一字拼音排序)
安徽省
北京市
重庆市
福建省
甘肃省
港澳台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贵州省
海南省
河北省
河南省
黑龙江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吉林省
江苏省
江西省
辽宁省
内蒙古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青海省
山东省
山西省
陕西省
上海市
四川省
天津市
西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
云南省
浙江省
精彩书摘
由上述可见,医易历较能全面体现七曜对人体作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体现生命历法意义。
8.应用医易历要采用地方时
医易历四柱干支组旨在表征七曜对人体作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对处在不同经度的人体作用是不同的,因而必须采用人体所处经度的地方时。
由于地球自转,视太阳自东向西旋转1周掠过360个经度,历时24小时,每转过1经度,历时4分钟。太阳到达某经度上空正中天,应正对当地的正午12时为地方时。处不同经度的人们有不同的地方时。我国采用的北京标准时实是东经120。的地方时。人和事件处在东经120°以西每偏西1°,其地方时就比北京标准时晚来4分钟,即时差为—4分钟;处在东经120°以东每偏东1°,其地方时就比北京标准时早来4分钟,即时差为+4分钟。
本书附录9提供我国3180个市县区城市地方时与北京标准时的时差表。
9.靳九成等2010年破解干支农历的千年谬误悬案
靳九成等在文献[29]指出:(1)干支纪年、纪月是建立在天人合一七曜模型及第1规律基础上,干支纪的“年”是太阳沿黄道运动的回归年,而干支农历纪的是太阴年农,平年农354日或355日,闰年农383日或384日,与回归年365.2422日差别很大,因而注定不能把干支移植到农历来纪年农,干支纪年农是干支农历的关键谬误。(2)干支纪月的天文学背景是太阳、金星周5年视运动,干支纪月一个60甲子正好是5年,而干支纪月农却没有这个周期性。如戊子年甲予月首(公历2008年11月28日)癸巳年癸亥月末(公历2013年12月2日)60甲子月共1831日,并不等于5年(365.2422日×5=1826.2110日)。干支纪月农是干支农历的衍生谬误,从而导致干支农历遇到闰月农没有干支,矛盾百出。
历史上千支农历曾既是法定历法、生活历法,又是研究历法,起过重要的作用,功不可没。现公历既为法定历法,又是生活历法,干支农历已失去其昔日法定历法、生活历法地位;又由于它干支纪年农、纪月农有误,不能作为中医学、易学时标,也失去其昔日研究历法地位,已完成其历史使命,顶多保留其民俗历法的意义。干支农历当今仍公开大量出版发行,极易误导,造成天时年、月干支认定的错误,导致后续研究全盘皆输,应尽快退出历史舞台。
……
前言/序言
《生命(医易)百年历》是一部以中国传统智慧,特别是医学和易学为基础,对生命历程进行深度解读的著作。它并非一本简单的日历,更不是一部枯燥的医学典籍或哲学论著,而是将医学的养生之道、易学的变化规律与人生百年的不同阶段相结合,提供了一套 holistic(整体性)的人生指南。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拘泥于传统的编年体或分类叙述,而是以“生命百年”为横轴,将人生的各个时期,从呱呱坠地到步履蹒跚,都置于一个动态的、可预测的宇宙能量和人体生理周期之中。作者巧妙地运用《易经》中的象、数、理,结合中医辨证施治的理念,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幅关于生命发展的精彩画卷。 深度解析人生各阶段的能量场与生理节律 《生命(医易)百年历》开篇便从“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出发,阐述了人作为自然界一部分,其生命活动与宇宙的运行息息相关。本书认为,人的一生并非平缓的直线,而是一个充满起伏、能量周期变化的螺旋上升过程。每一个年龄段,甚至每一年、每一月、每一日,都有其独特的能量场和生理节律。 0-20岁:生发与成长,天地初开的阳气充盈 本书将人生的童年和青年时期,视为“阳气初生、生发有力的阶段”。在这个时期,人体气血充盛,生长发育迅速,但同时也是最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影响的时期。作者会详细阐述如何通过易学中的“震”卦、“巽”卦等所代表的生长、向上之意,结合中医的“补益脾胃”、“滋养肝肾”等原则,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生命基础。例如,针对婴幼儿的脾胃虚弱,会结合易理解释其在不同节令(如春季的“震”卦之气)的易感性,并提供相应的食疗方和日常护理建议。对于青少年时期荷尔蒙的剧烈变化,本书会以易学中的“离”卦(光明、升华)来解读,并结合中医的“调和气血”、“疏导肝郁”等方法,帮助青少年平稳度过青春期,引导其阳气向更高级的升华。 20-40岁:壮年与耕耘,阴阳平衡下的事业与家庭 此阶段是人生的壮年,也是“阴阳交泰、能量鼎盛”的时期。本书会以易学中“乾”、“坤”两卦的阴阳交融,以及“兑”、“艮”卦(悦、止)所代表的社会活动和情感需求来解析。作者会详细讲解如何在这个阶段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以应对工作压力和情感波动。例如,对于长期加班熬夜导致的“阴虚火旺”,本书会结合易学的“火”象,分析其在人体内的具体表现,并提出中医的“滋阴降火”策略,如配合“坎”卦(水)的调养,推荐合适的药膳和作息调整。同时,本书也会探讨在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如何兼顾家庭生活,以及在这个阶段可能面临的情感挑战,并提供基于易学“和合”思想的指导。 40-60岁:成熟与沉淀,阴盛阳衰的蓄势待发 步入中年,生命的能量开始从鼎盛转向“阴盛阳衰,内敛与蓄势”的阶段。本书会以易学中“坎”、“离”卦的相互作用(水火既济与水火不济),以及“坤”卦(厚德载物)所代表的承载与包容来解读。作者会深入分析中年男性和女性各自面临的生理变化,如男性更年期的“阳气渐衰”,女性更年期的“阴精亏虚”。本书会详细阐述如何通过易学的“藏精”、“固本”之法,结合中医的“补肾”、“健脾”等理论,帮助人们平稳度过这一关键时期。例如,针对女性更年期出现的潮热盗汗,会从易学的“阴阳失衡”角度出发,分析其与“离”卦(火)的过度燃烧有关,并提出通过“滋阴”来“熄火”的方法,包括推荐具有滋阴功效的食材,以及通过太极、八段锦等舒缓身心的运动来平衡体内能量。 60-80岁:回归与颐养,返璞归真的天伦之乐 老年时期是“返璞归真、颐养天年”的阶段。本书会以易学中“艮”卦(停止、稳定)和“坤”卦(柔顺、承载)所代表的平静与安宁来解读。作者会强调在这个阶段,养生之道在于“顺应自然”、“以静制动”。本书会详细讲解如何通过中医的“培补元气”、“调理五脏”来延缓衰老,并结合易学的“少私寡欲”、“知足常乐”的智慧,帮助老年人保持平和的心态。例如,对于老年人常见的消化不良,会从易学的“山”(艮)之阻滞象,结合中医的“脾胃虚弱”来分析,并提供温和的食疗和穴位按摩方法。同时,本书也会探讨如何在这个阶段享受天伦之乐,以及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给出切实的养生建议。 80-100岁:归根与圆满,生命终点的安详与智慧 生命的最后阶段,是“归根复命、与道同游”的时刻。本书会以易学中“无妄”卦(真诚、自然)和“大衍之数”的循环之理来阐述。作者会强调生命的终结也是宇宙循环的一部分,在这个阶段,更重要的是保持内心的安详与平和。本书会提供一些关于生命尊严、临终关怀的思考,以及如何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命终点,实现生命的圆满。 医易结合的实践方法与应用 《生命(医易)百年历》不仅仅是理论的探讨,更注重实践的应用。 节气养生与易学对应: 本书将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与易学中的卦象巧妙地结合。例如,春季的“惊蛰”与“震”卦相呼应,代表生发;秋季的“寒露”与“寒”象相对应,提示收敛。每一个节气,作者都会解释其在自然界和人体生理上的变化,并给出相应的养生指导,包括饮食、起居、运动、情志等方方面面。 五行与脏腑的医易解读: 书中会详细阐述中医的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与易学中相应卦象的内在联系。例如,肝属木,与“震”、“巽”卦相应;肾属水,与“坎”卦相应。通过这种医易结合的解读,读者能更深刻地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以及如何通过调整与相应卦象能量相符的生活方式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食疗与药膳的易学智慧: 本书并非简单列举食疗方,而是会从易学的角度解释食材的“性味归经”与其所代表的宇宙能量的对应关系。例如,温热性质的食材与“火”象相关,适合在寒冷的季节或体内阳气不足时食用;寒凉性质的食材则与“水”象相关,适合在炎热的季节或体内阴虚火旺时食用。每一道推荐的食疗方,都蕴含着作者对生命能量平衡的深刻理解。 情志调养与易学智慧: 《黄帝内经》有“情志致病”之说,本书也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作者会结合易学中不同卦象所代表的情绪状态,如“喜”、“怒”、“思”、“忧”、“恐”等,分析它们对人体气血运行的影响。例如,长期的“思”虑过度,与易学中的“艮”卦(山,止)所代表的滞涩有关,容易导致气机郁结,损伤脾胃。本书会提供基于易学智慧的情志调养方法,引导读者学会情绪的疏导与转化。 运动养生与易学节律: 书中还会介绍一些与易学卦象能量相符的传统养生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作者会解释这些运动的动作要领如何与自然界的能量变化相契合,如何通过特定的呼吸和动作来调和体内气血,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本书的价值与意义 《生命(医易)百年历》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生命。它将抽象的易学理论与具体的医学实践相结合,为读者提供了一套可操作、可实践的人生养生指南。 预防胜于治疗: 通过对生命不同阶段的能量变化和潜在风险的预判,本书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它帮助读者在疾病发生之前,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降低患病风险。 提升生命质量: 本书的目标是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自己,顺应生命规律,从而在各个年龄段都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提升生命的整体质量。 回归传统智慧: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本书带领读者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养生智慧,汲取古人的经验,活出更健康、更充实的人生。 自我认知与成长: 通过对生命历程的深度解读,本书有助于读者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人生的起伏与变化,从而以更从容、更智慧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实现自我认知和个人成长。 总之,《生命(医易)百年历》是一部集哲学、医学、易学于一体的杰作,它以独特的视角,带领读者踏上一段关于生命探索的旅程,揭示了生命百年的奥秘,并提供了通往健康、幸福与智慧的道路。它不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本启迪心灵、滋养生命的哲学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