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诊入门

中医四诊入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镜栋 著
图书标签:
  • 中医
  • 四诊
  • 入门
  • 中医基础
  • 医学
  • 健康
  • 养生
  • 传统医学
  • 临床
  • 诊断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9787513208031
版次:1
商品编码:11121336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2-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4
字数:22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四诊是中医临床了解疾病的手段,数百年来,中医四诊的功夫一直是衡量中医大夫水平高低的指标。不明四诊,则治则、治法无法确立,遣药、用方更是无从谈起《难经》曾将四诊概括为:『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可见中医四诊知识博奥难懂,掌握非易。

内容简介

四诊是中医临床了解疾病的手段,中医四诊上的功夫一直是衡量中医大夫水平高低的指标。不明四诊,则治则、治法无法确立,遣药、用方更是无从谈起。《难经》曾将四诊概括为:“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可见中医四诊知识博奥难懂,掌握非易。
本书以临床需要为出发点,从四诊的基础知识入手,分别介绍了望诊、切诊、闻诊、问诊的基本内容。为了更好让读者了解掌握每种诊法、更好地满足临床的需求,作者几乎在每一种诊法之后都附有相应的医案,而且在附篇介绍了中医临床中经常用到的治法。真可谓是初学中医者的一部宝典。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绪言
第二章 望诊
第一节 望全身形色
一、外表整体观察
二、对动作的观察
三、对坐卧姿的观察
四、对四肢的观察
五、对癫、狂、痫的观察
六、对昏迷的观察
附 :医案选录
第二节 望面色
一、青色
二、赤色
三、黄色
四、 白色
五、黑色
附:医案选录
第三节 望头面五官七窍
一、望头面与头发
二、望日
三、望耳
四、望鼻
五、望口唇
六、望齿、龈
七、望咽喉
第四节 望舌
一、舌诊的内容
二、舌质和舌苔的综合诊察
附 :医案选录
三、临床常见的舌质舌苔
四、临床舌诊琐谈
附 :医案选录
第五节 望皮肤
一、润枯
二、肿胀
三、黄疸
四、斑疹
五、风疹
六、 白痦与水疱
第六节 望排泄物与分泌物
一、痰、涎、涕、唾
二、呕吐物
附 :医案选录

第三章 切诊
第一节 脉诊
一、脉诊的临床意义
二、寸口诊法的部位分配及其临床意义
……
第四章 闻诊
第五章 问诊
附篇 治略

精彩书摘

一、外表整体观察
健康之人,不管高矮肥瘦黑白,必定精神饱满,两眼有神,语言清晰,呼吸平稳,肌肉充实,气色润泽,行动轻捷。反此者即为有病。
病人精神不振、声低懒言、倦怠乏力、动作迟缓等,多属心脾两亏,或肾阳不足,以致神气不旺。
形肥色白,动作迟缓,或大腹便便,多是脾虚有痰。形瘦色白,动作乏力,为脾胃虚弱,元气不足。形瘦色苍黑,多阴虚有火。形瘦肉消著骨,多为久病气液干枯,脏腑精气衰竭。形瘦腹皮着于背而成深凹者,多属胃肠干瘪,为脏腑精气衰败之恶候。
衣着多于常人,行动畏缩,必是恶寒,非表寒即里寒;衣着少于常人,常欲揭衣被,知其恶热,非表热即里热。
胸廓如桶状,呼吸急迫,为肺有伏饮积痰,以致肺气耗散;呼多吸少,为肾不纳气。
脸、面、唇、指(趾)不时颤动,在外感热病中,多是发痉的预兆;在内伤杂病中,多是血虚阴亏,经脉失养。手足蠕动,多属虚风内动。
头面四肢或全身肿胀者,为水肿,色不变者,为外邪,为新病;色萎黄,或苍白,为脾虚,为久病。
单腹胀大,四肢反瘦,为鼓胀,多属肝郁或脾虚。
二、对动作的观察
病人以手按在身体某部位,多为痛证,且属虚属寒;以手护着身体某部位不敢碰触的,则痛多属实属热。行走之际,突然停步,以手护心,不敢行动,多为真心痛。
口眼歪斜,多为中风后遗症;单跛脚者,多为先天残疾,若同侧手不便捷,则是中风后遗症;双脚跛者,或是先天残疾,或是小儿麻痹后遗症。
行走不灵活,或须以手著物,或须人搀扶者,一是痿证,多由阳明湿热或脾胃气虚或肝肾不足所致;一是痹证,由风寒湿侵袭所致。
三、对坐卧姿的观察
坐而喜伏,多为肺虚少气;坐而喜仰,多属肺实气逆。但坐不得卧,卧则气逆,多为咳喘肺胀,或水饮停于胸腹。坐则神疲或昏眩,但卧不得坐,多为气血俱虚,或夺气脱血。坐而欲起,多为水气痰饮所致;坐卧不安,是烦躁之征,或腹满胀痛之故。
卧时常向外,身轻能自转侧,为阳证、热证、实证;卧时喜向里,身重难以转侧,为阴证、寒证、虚证,若重病至此,多是气血衰败已极,预后不良。蜷卧成团者,多为阳虚畏寒,或有剧痛;仰面伸足而卧,则为阳证热盛。
……

前言/序言


《脉象辨微:触指间的生命密码》 本书旨在为读者揭示博大精深的中医脉诊艺术,从最基础的脉象感知入手,步步深入,系统阐述历代医家对脉象的认识和临床应用。本书并非详尽的四诊大全,而是将笔墨集中于“切脉”这一核心诊断技法,力求让初学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切脉的基本要领,并对常见的脉象形成初步的辨识能力。 内容梗概: 第一章:脉学源流与切脉基础 源远流长: 简述脉学在中医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追溯其起源,了解历代医家在脉学研究上的贡献,感受中华医学的智慧结晶。 切脉的原理: 深入浅出地解释切脉何以能够反映人体脏腑气血的盛衰与病理变化。重点阐述寸口脉法的理论基础,包括十二经脉循行与寸口脉道的联系。 切脉前的准备: 详细指导读者切脉前的注意事项,如患者体位、精神状态、饮食、活动以及医者自身的状态等,强调环境的宁静与医者的专注。 指法与部位: 细致讲解切脉的指法,如循按、浮取、沉取、迟取、数取、滑取、涩取等,并明确寸、关、尺三个部位的解剖学位置和生理意义。 第二章:十二正经脉象辨识 循行与主病: 逐一介绍十二正经(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各自循行于寸口脉道的特点,并初步阐述其对应的病理方向。 脉象形态特征: 针对每条经脉,详细描绘其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可能呈现的细微脉象变化,以及在病理状态下可能出现的特殊脉象。例如,肺脉的清和,胃脉的宽大,脾脉的缓滑等,以及在脏腑功能失调时可能出现的改变。 第三章:常见脉象形态与辨证 二十八脉辨析: 集中篇幅,系统讲解中医理论中经典的“二十八脉”。本书将这些脉象归类,并从形态、频率、节律、形态强弱等方面进行详尽描述,力求文字形象生动。 浮脉: 讲解浮脉的形成原因(如外感风寒),以及其在临床上提示的病位(如表证)。 沉脉: 阐述沉脉的病因(如内伤阳气不足、痰饮内阻),以及其提示的病位(如里证)。 迟脉: 分析迟脉的病机(如阳气虚衰、寒邪内盛),以及其临床意义。 数脉: 讲解数脉的病因(如热邪侵袭、阴虚内热),以及其预后判断。 滑脉: 重点分析滑脉,如食滞、痰湿、妊娠等,突出其滑利而有力的特点。 涩脉: 阐述涩脉的滞涩感,如血虚、血瘀、气滞等,强调其脉搏不利。 虚脉: 区分形虚、神虚,讲解虚脉的无力感,如气虚、血虚、阳虚、阴虚。 实脉: 描述实脉的充实有力,如邪气实盛,表里俱实。 洪脉: 讲解洪脉的来盛去盛,如热邪炽盛。 细脉: 阐述细脉的细小但有力,如精血亏损。 缓脉: 描述缓脉的从容和缓,如脾胃功能健旺。 急脉: 讲解急脉的脉搏拘急,如肝风内动。 长脉: 描述长脉的超出本位,如肝火上炎。 短脉: 阐述短脉的脉不贯指,如气滞。 紧脉: 分析紧脉的弦紧有力,如寒凝、疼痛。 弦脉: 讲解弦脉的挺直如弦,如肝胆病、痰饮。 濡脉: 描述濡脉的浮而无力,如湿邪、气虚。 弱脉: 阐述弱脉的沉而无力,如阳虚、血虚。 代脉: 讲解代脉的歇止不连续,如心气不足。 促脉: 分析促脉的促出现歇止,如热极。 结脉: 描述结脉的迟缓而歇止,如血瘀。 散脉: 阐述散脉的浮大散乱,如脏气欲绝。 伏脉: 讲解伏脉的沉极难摸,如内闭、沉寒。 革脉: 分析革脉的浮大而中空,如滑脉中空,多见于妊娠。 芤脉: 描述芤脉的浮大而中空,如出血。 脉象兼夹与转归: 讲解两种或多种脉象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的情况,分析其病理意义,并探讨脉象随病情发展而产生的变化(转归)。 第四章:脉象与病证的初步结合 常见病证的脉象特点: 选取一些临床上常见的病证,如感冒、咳嗽、腹泻、头痛、失血等,分析这些病证在不同阶段可能出现的典型脉象,以及这些脉象在辨证论治中的指导作用。 古今医案举隅: 精选少量典型的古今医案,结合前面所学的脉象知识,进行脉象分析,并说明医家如何通过切脉做出诊断和治疗。 第五章:脉象学习的进阶与实践 练习方法: 提供系统的脉象练习方法,包括自我触诊、家人朋友的互诊,以及利用模型或视频辅助学习。 注意事项与误区: 指出学习脉诊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和误区,如脉象个体差异、环境因素干扰等,并提供相应的建议。 临证体会: 鼓励读者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摸索,积累经验,强调“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以及“熟能生巧”的道理。 本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力求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配合适度的图示,帮助读者理解抽象的脉象概念,并逐步培养切脉的敏感度和辨识力。本书不是一本包罗万象的医学典籍,而是希望成为您探索中医脉学世界的入门向导,让您在触指间的每一次跳动中,感知生命的律动,洞悉健康的奥秘。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手中的《中医四诊入门》这本书,内容与我期望了解的望、闻、问、切的中医诊断学完全不符,它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打造和维护一个小型独立音乐节的百科全书。书中详细阐述了音乐节策划的每一个环节,从最初的选址、场地布置,到邀请音乐人、协调演出时间表,再到宣传推广、票务销售,无所不包。我仔细阅读了关于“舞台搭建”的章节,其中详细讲解了不同类型舞台的安全标准、音响灯光设备的配置建议,以及如何根据场地地形进行优化设计。接着是关于“艺人沟通与管理”的篇章,书中列举了与不同风格音乐人打交道时的策略,以及如何处理演出期间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书中还包含了关于“现场安保与应急预案”的细致指导,从人员配备、安全巡逻,到消防措施、医疗救助,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划。我甚至在书中看到了关于如何与当地政府部门协调、办理演出许可的实用建议。虽然我对音乐节和现场演出一直充满热情,但这本书的内容完全偏离了我对“中医四诊”的预期,它更像是一本关于活动策划的实操手册,充满了创意、组织和执行的智慧。

评分

拿到《中医四诊入门》这本书,我的第一反应是想了解中医的望、闻、问、切等诊断方法,但实际翻开,它却是一本详尽的古籍修复与鉴赏指南。书中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对古代文献、书画、陶瓷等文物的修复技术和鉴别方法上。例如,关于古籍修复的部分,详细介绍了如何处理发黄、虫蛀、破损的书页,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纸张的质地选择合适的修复材料和工艺。书中还对各种古代书画的装裱技艺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展示了不同朝代的装裱风格和所使用的丝绸、锦缎的差异。更令我惊讶的是,书中还包含了对古代陶瓷的鉴别知识,从釉色、胎质、器型等多个方面,教你如何区分不同窑口、不同年代的瓷器。书中还附有大量的实物图片,清晰地展示了修复前后的对比效果,以及一些重要文物的细节特征。我甚至在书中看到了关于如何通过笔触、墨迹来判断一幅字画真伪的专业讲解。虽然我对文物鉴定和修复领域一直充满好奇,但这本书的内容完全偏离了我对“中医四诊”的预期,它更像是一部文物保护的百科全书,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艺术的匠心。

评分

这本《中医四诊入门》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介绍中医的诊脉、听声、看相、闻气等基础知识,倒更像是对古代星象学的一次全面解读。书中的篇幅绝大部分被用来讲解十二星座的起源神话、它们各自的象征意义,以及行星在不同星座运行时对人间事物可能产生的影响。我翻阅了关于“白羊座”的章节,详细描述了其勇往直前的性格特质,以及在春天出生的人们可能拥有的领导才能。接着是“金牛座”,书中探讨了他们对物质的追求、稳健的性格,以及与财富和艺术相关的可能性。甚至还有对“双子座”的细致分析,阐述了他们善于沟通、思维敏捷的特点,以及可能存在的双重性格。更令我惊讶的是,书中还列举了大量历史名人,并试图将他们的生平事迹与他们的星座运势联系起来,例如某位伟大的航海家是如何在“射手座”的积极影响下,勇敢地探索未知海域的。此外,书中还附带了各种星盘图和占卜方法,指导读者如何解读自己的星盘,预测未来的运势。虽然我对神秘学和占星术一直怀有好奇,但这本书的内容完全偏离了我对“中医四诊”的预期,它更像是一部关于西方占星术的详尽指南,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在星辰大海的神秘之中。

评分

我拿到这本《中医四诊入门》,原本以为会学习到如何通过望、闻、问、切来诊断疾病,然而,书中的内容却让我大跌眼镜——它讲述的是一套关于如何在地底世界生存的指南。书页中充斥着关于各种地下矿物、岩石的详尽介绍,包括它们的形成原因、物理特性,以及在地底深处可能存在的危险。我仔细阅读了关于“水晶洞穴”的章节,书中分析了不同晶体结构形成的原理,以及它们在地质运动中的作用。接着是关于“熔岩管道”的描述,详细解释了火山活动如何形成这些天然通道,以及在其中需要注意的温度和气体变化。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书中还包含了如何在地下寻找水源、辨别有毒气体、甚至如何利用地下生物发出的微光来导航的技巧。有一部分内容是关于“地下文明遗迹”的探索,作者通过对一些符号和壁画的解读,试图还原曾经存在于地底深处的智慧生命。虽然我对探险和生存技巧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但这本《中医四诊入门》的内容,完全是关于地下世界的生存法则,与中医的四诊毫无关联,它更像是一部科幻冒险小说中的技术手册,让人不禁幻想自己也置身于那神秘幽暗的地底世界。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是《中医四诊入门》,但我手里拿到的这本书,内容似乎完全不是关于中医的四诊法(望、闻、问、切)的。打开书页,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精美的插画,描绘的竟是一些奇幻生物的解剖图谱,详细展示了它们的骨骼结构、肌肉走向,甚至还有它们特殊的消化系统和神经传导方式。随后的章节则深入探讨了这些生物的栖息地、生活习性,以及它们在各自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作者似乎是一位博物学家,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丰富的想象力,构建了一个令人惊叹的虚构世界。书中对不同种类的“龙”的进化史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分析了它们为何会发展出不同的翅膀形状和喷吐火焰的能力。我还看到了关于“幽灵狼”的生理结构分析,解释了它们如何能在夜晚隐身,以及它们的听觉和嗅觉为何如此敏锐。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书中还有关于如何驯服这些奇幻生物的章节,详细列出了各种草药配方和安抚技巧,仿佛一本古老的驯兽秘籍。虽然我对中医的四诊法一直很感兴趣,但这本书的内容实在太出乎我的意料了,它更像是一本奇幻生物百科全书,充满了科学幻想和冒险精神。我不知道是不是我拿错了书,或者书名本身就带有一种误导性,但这本书的质量确实很高,插画精美,文字也富有启发性。

评分

书不错,是我想要的。送货快。

评分

图书正版!很不错,还有塑封,继续支持京东哦~加油!

评分

东西可以就是慢的要死!!!

评分

不错,很好

评分

书不错,是我想要的。送货快。

评分

版本正宗,物流快捷,服务周全,包装完好。

评分

梁朝伟低着头,眯着眼,看着镜头,妹子们就醉了,影评家就开始分析这个眼神里传递的三层内涵、五种感觉,八种情绪;我也低着头眯着眼,妹子说,猥琐!

评分

很棒的一本书!很适合入门学习!

评分

很满意,中医爱好者很实用的书,京东一如既往的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