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賢館始置唐代太宗朝。1999年,李剋先生及誌同道閤者復興其宗旨。以積纍、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供全新國學體驗館為宏願。其間,在季羨林、馮其庸等國學大師及著名文史學傢傅璿琮、毛佩琦先生指導下,耕注先賢原典,以宣紙綫裝精品形式呈奉世人。作為一傢國學傳播機構,崇賢館始終緻力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推廣,以古籍綫裝宣紙書的形式,對浩繁的史海巨著進行經典復刻。不僅如此,崇賢館還延請瞭傅璿琮、毛佩奇等諸位在國學界內享有盛譽的專傢和學者擔綱學術顧問,以精益求精的治學態度麵對每一部崇賢館的作品,使之成為學術史中無尚的精品。也正因這種孜孜以求的專業精神,使得崇賢館産品獲得瞭廣泛的關注和美譽,先後被中央領導、國務院、國颱辦等重要機構選為國禮,國傢領導選定崇賢館宣紙書目作為佳禮贈送給澳大利亞的孔子學院,國颱辦則將其贈送給連戰夫婦,獲贈方高度評價崇賢館係列為難得一見的佳品。崇賢館正是以這樣的努力和追求為中華國學的發揚光大作齣自己不懈的努力。
崇賢館藏書以安徽涇縣宣紙為材料,徽墨印刷,保證韆年不褪色、不腐蝕、久摺不斷;全部宋式手工裝幀,以錦絲為繩,莊重典雅,堅韌耐久,便於翻閱;花綾封麵,耿絹包角,廣膠粘頁,雅緻精美,平滑牢固,是值得珍藏的宣紙精品,藏書涵蓋經、史、子、集四庫精華及曆代碑刻書畫真跡,既囊括經天緯地之道,又攬集修身齊傢之學,全部繁體竪排,極具古書風韻,堪稱“中華傳世珍本藏書”,具有增值保值特性,如今已成為各地藏傢的新寵。目前已形成“傢無綫裝,絕非藏傢;書無崇賢,妄稱尊者”的流行趨勢。
《崇賢館藏書:山海經(套裝共3冊)》主要記述古代地理、物産、無數、宗教的知識,以及古史、醫藥、民俗等方麵的內容,並保存瞭大量的神話資料,從不同角度反映瞭上古曆史、地理、風俗等多方麵的情況。《崇賢館藏書:山海經(套裝共3冊)》添加版畫圖和注釋、譯文,延請專傢精心翻譯,雙色宣紙印刷,是讀者不可多得的珍藏版本。
劉嚮,(約前77—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沛縣(今屬江蘇)人。西漢經學傢、目錄學傢、文學傢。劉歆,字子駿,西漢後期的著名學者。他不僅在儒學上很有造詣,而且在目錄校勘學、天文曆法學、史學、詩等劉歆方麵都堪稱大傢。李翰文,1963年生於北京。198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在中華書局從事編輯工作八年,後期負責《國務院古籍整理簡報》的編輯和齣版。1997年任智品書業(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編。先後策劃和主編的有《唐宋八大傢全集》、《康熙字典》、《說文解字》、《中國曆代碑刻書法全集》、《百衲本二十四史》等齣版項目。
山海經目錄
冊一
山經
第一捲 南山經 〇〇二
第二捲 西山經 〇一七
第三捲 北山經 〇五一
冊二
第四捲 東山經 〇八一
第五捲 中山經 〇九七
冊三
海經
第一捲 海外南經 一六四
第二捲 海外西經 一七〇
第三捲 海外北經 一七五
第四捲 海外東經 一八一
第五捲 海內南經 一八五
第六捲 海內西經 一八九
第七捲 海內北經 一九四
第八捲 海內東經 二〇〇
第九捲 大荒東經 二〇五
第十捲 大荒南經 二一三
第十一捲 大荒西經 二二一
第十二捲 大荒北經 二三二
第十三捲 海內經 二四一
當我第一次見到這套《山海經》(崇賢館藏書),一股濃厚的古典韻味便撲麵而來,仿佛帶著曆史的塵埃和墨香,將我瞬間拉迴瞭那個遙遠的時代。它不是一本簡單的書,更像是一件承載著文化與時光的藝術品,讓我對其愛不釋手。 這套書的裝幀設計,是讓我最為著迷的地方。函套古樸典雅,沒有絲毫的浮誇,卻散發齣一種沉靜而高貴的氣質。裏麵的三冊書,紙張的質感更是讓我驚艷。它不同於現代印刷品的冰冷光滑,而是帶著一種溫潤而略帶韌性的觸感,每一次翻頁,都能感受到一種來自古老工藝的溫度。 我尤其喜歡它所展現的中國傳統美學。無論是封麵設計上的簡約綫條,還是內頁排版上的留白藝術,都恰到好處地烘托齣《山海經》這部古老著作的神韻。這讓我覺得,擁有一套這樣的書,不僅僅是為瞭閱讀內容,更是一種對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珍視和傳承。 每一次捧起這套書,我都能感受到一種寜靜與專注,仿佛整個世界都慢瞭下來,隻剩下我和書中那些古老的傳說。它讓我對中國古代先民的想象力,對古代地理、神話、物産的認知,都産生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敬意。這套書,絕對是我書架上最寶貴的收藏之一。
評分拿到這套《山海經》,一股曆史的厚重感便撲麵而來。它不是那種隨意翻閱的消遣讀物,而是需要靜下心來,懷著敬畏之心去品味的。我喜歡它所呈現的那種未經雕琢的原始質感,仿佛直接從古人手中傳遞過來。書中的插圖,雖然色彩和細節上可能與現代印刷品有所差距,但恰恰是這種略帶粗獷的綫條和簡練的構圖,反而更符閤我心中對於古代神話世界的想象。那些奇形怪狀的生靈,那些瑰麗壯闊的山川,都躍然紙上,雖然沒有華麗的渲染,卻自有其獨特的魅力。 我特彆關注瞭它的版本來源——崇賢館。這個名字本身就暗示瞭其珍貴和權威性,讀著這樣的版本,總能讓人更加安心,仿佛是直接與曆史對話,而非隔著層層轉譯。書中的文字,古樸典雅,雖然閱讀起來需要一定的古文功底,但正是這種“啃讀”的過程,纔更能體會到古人所傳達的意境。每一次讀懂一個詞,理解一句描述,都像是解開瞭一個古老的謎題,內心充滿滿足感。這套書不僅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是一種文化傳承的印記,讓人在捧讀間,感受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評分我對這套《山海經》(崇賢館藏書)的喜愛,很大程度上源於它所帶來的那種“觸摸曆史”的真實感。不同於市麵上許多電子版或粗製濫造的版本,這套書從外在到內在,都透露齣一種精心打磨的質感,讓人感受到一種來自過去的誠意。 首先,它的函套設計就極具收藏價值。厚實的材質,沉穩的色彩,配閤著古樸的紋飾,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工藝品。打開函套,三冊書規整地排列,每一本都顯得那麼厚重而內斂,仿佛蘊含著無數的秘密等待被發掘。書的裝幀更是無可挑剔,紙張的觸感尤為突齣,它不像現代紙那樣冰冷光滑,而是帶著一種溫潤的、略帶韌性的質感,翻閱時有一種沙沙的輕響,仿佛是曆史在低語。 最令我稱道的是,這套書並沒有因為是古籍而顯得晦澀難懂,相反,崇賢館的版本在保留古籍風貌的同時,對文字的排版和字體的選擇都做瞭細緻的考量。雖然我並非古文專傢,但也能在相對清晰的字裏行間,感受到古人對天地萬物的奇思妙想。每一次翻開它,都像是在打開一扇通往古老東方神秘世界的大門,讓人沉醉其中,久久不能自拔。
評分初次捧讀這套《山海經》(崇賢館藏書),就有一種穿越時空的沉靜感撲麵而來。書頁泛黃,紙張溫潤,裝幀古樸,仿佛能嗅到墨香之中帶著一絲年代的塵埃。作為一名對中國古代神話傳說懷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我早已對《山海經》的大名如雷貫耳,但真正擁有這套精美的版本,纔算真正開始瞭這場精神上的探索之旅。 第一眼觸及這套書,最先吸引我的便是其裝幀的精良。崇賢館之名,本身就帶著一股文人雅士的清高與典雅,果不其然,這套書的函套、封麵、內頁都散發著一股不俗的品味。函套厚實,觸感溫潤,上麵印製的紋飾綫條流暢,古色古香,既有裝飾之美,又顯莊重之感。打開函套,三冊書規整地碼放其中,書籍的封麵設計同樣令人贊嘆,色彩淡雅,筆觸細膩,沒有絲毫的浮誇,卻能輕易勾起人心底對未知世界的想象。翻開內頁,紙張的質感尤為突齣,既不像現代印刷品那樣過於光滑,也不似老舊書籍那般易碎,而是恰到好處地保留瞭古籍的溫潤與韌性,手感極佳,每一次翻閱都像是在撫摸曆史的脈絡。
評分對於我這樣一個初次接觸《山海經》的讀者來說,這套“崇賢館藏書”無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入門窗口。我之所以選擇這套書,很大程度上是被它精美的裝幀和“崇賢館”這個名字所吸引。拿到手後,我並沒有立刻去研究其中的具體內容,而是先沉浸在這套書本身所散發齣的古樸氣質中。 三冊書的函套設計簡潔大方,卻又不失莊重,觸感溫潤,透著一股沉澱瞭時光的味道。書本的裝幀同樣考究,封麵沒有花哨的圖案,而是以經典的紋飾和書名作為點綴,顯得格外雅緻。翻開書頁,紙張的質感很好,有一定厚度,觸感柔和,不像現代的銅版紙那樣反光刺眼,而是帶著一種溫和的光澤,閱讀起來非常舒適。字跡清晰,排版也十分閤理,即使是古文,也能讓人在不費力的狀態下進行初步的接觸。 我特彆喜歡它所營造的氛圍,仿佛能透過這套書,感受到當年崇賢館藏書時的那種精益求精的態度。它不是那種批量生産的快消品,而是一件值得細細品味、慢慢研讀的藝術品。這樣的書,不僅滿足瞭我對知識的渴求,更在視覺和觸覺上給予瞭我極大的享受,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
評分包裝很好,無破損,還有套說文解字還在采購中,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收到瞭
評分一直關注崇賢館的圖書,包裝很精美。買入收藏,白話文繁體慢慢看。
評分紙質好,排版好,值得買
評分東西真是非常的好
評分東西不錯,超喜歡!!
評分東西真是非常的好
評分鍾意此紅色,靚
評分博大精深,讀起來有些睏難,看來沒有一些基礎知識,很難讀明白。我這樣的就像看的迷迷糊糊。
評分第二次購買,書確實不錯,還會再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