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宏观经济学(经济科学教材系列)
:58元
作者:易纲,张帆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2-1
ISBN:9787300098876
字数:565000
页码:57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易纲和张帆的力作《宏观经济学》,不仅有系统完整的宏观经济学分析框架,而且有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宏观调控案例,是二者的有机结合,是理解中国经济周期的钥匙。
——宋国青,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这是我读到的好的中国版的宏观经济学教科书,作者具有深厚的现代宏观经济理论功底,又参与了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实践,我个信,本书的性很快将得到读者的认可。
——张维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宏观经济学是需要、也难于将前沿理论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的现代经济学分支,这是长期困惑中国经济学界的难题。易纲与张帆的新作《宏观经济学》将国际水准的学术研究功力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直接实践有机结合,树立了中国宏观经济学教科书的新标杆,一定会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教育和影响新一代中国经济学人。
——李稻葵,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教授
目录
第1篇 宏观经济学简介
第1章 导言
第2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2篇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第3章 消费者和生产者决策、市场均衡与经济体制
第4章 劳动力市场
第5章 金融市场与货币I
第6章 金融市场与货币II
第7章 消费与储蓄
第8章 投资
第9章 政府的收入与支出
第10章 对外贸易与国际资本流动
第3篇 长期经济增长
第11章 长期经济增长
第12章 技术进步与内生增长模型
第13章 长期经济增长与增长质量
第4篇 短期经济波动
第14章 总需求I
第15章 总需求II
第16章 开放经济中的部需求
第17章 总供给
第5篇 宏观经济政策
第18章 财政政策与经济波动
第19章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物价水平与经济增长
第20章 宏观稳定政策的设计
第21章 宏观经济的动态变化
第22章 宏观经济学流派
第23章 一个开放经济下的宏观分析框架
索引
内容提要
写一本中国版的宏观经济学教科书是两位作者由来已久的愿望,共同的愿望促使两位作者开始合作撰写本书,从撰写写作提纲到终付梓,本书历经三个春秋,本书凝聚了作者大量心血,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风各和深厚的学术造诣。
不同于国内外现有宏观经济学教科书,本书对现代宏观经济学进行了全面、准确、有针对性的梳理,并融合了大量中国宏观经济案例。一方面,本书准确、全面、有针对性地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书中介绍的理论主要为学界已经形成共识的理论,并以发表在经济学杂志上的论文为依据,内容涵盖了目前重要宏观经济学教科书的所有主要内容,另一方面,本书全面地介绍了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历史与现状,包括大量的中国案例和讨论、对中国宏观经济体制的说明,以及中国宏观经济的主要历史数据。这样的写作风格非常有利于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经济学基本原理用于理解和分析中国的宏观经济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因此,本书不仅适于作为大学本科生的教科书,还可以作为硕士研究生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参考书。
这本书对于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前沿动态,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在引入新的经济学模型或理论时,总是会先回顾其理论基础和发展脉络,然后指出其在解释现实经济问题时的优势与局限。例如,在讲解理性预期理论时,书中并没有将其视为一个孤立的理论,而是将其与之前的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理性预期理论对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性判断的影响。此外,书中还引入了许多近年来在宏观经济学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的新兴议题,例如行为宏观经济学、大数据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应用,以及全球化和国际收支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等。这些内容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让我意识到宏观经济学并非一成不变的学科,而是一个不断发展、自我革新的领域。
评分读完这本书的很大一部分内容,我切实感受到了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术严谨性。它在梳理经典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同时,也充分考虑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面临的挑战。书中关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应对通货膨胀、经济衰退以及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有非常细致和深入的论述。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在分析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时,不仅解释了利率渠道、信贷渠道,还特别强调了汇率渠道和资产价格渠道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性,并结合了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以及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实例,这使得我对货币政策的实际操作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同样,在财政政策部分,书中对政府债务、财政赤字以及结构性减税等议题的探讨,也极具启发性,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如何审慎地运用财政工具来稳定增长、防范风险,书中给出了富有洞见的分析。
评分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和语言风格非常适合我们掌握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要义。作者在讲解复杂的理论模型时,往往会先从最基本的逻辑出发,逐步推导出复杂的结论,而不是直接给出公式和方程。例如,在解释 IS-LM 模型时,书中花费了大量的篇幅来阐述投资与储蓄平衡、货币供求与利率平衡这两个基本原理,并利用图示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清晰地展示了这两个市场如何相互作用,最终决定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均衡水平。书中也善于运用类比和生动的语言来解释抽象的概念,这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门槛。我尤其欣赏的是,在每个章节的结尾,都设计了相关的思考题和讨论题,这些题目并非简单的知识点回顾,而是引导我们去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分作为一名对宏观经济学理论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我在选购教材时,总是希望找到一本能够深入浅出、逻辑严谨、且能与时俱进的著作。翻阅了市面上多本宏观经济学教材后,最终选择了易刚和张帆教授的这部作品。从整体的结构和内容的编排来看,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它并非简单地堆砌理论模型,而是将枯燥的经济学原理置于生动的现实经济现象之中,引导读者去理解宏观经济运行的内在逻辑。开篇的章节对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介绍,就做得尤为详尽,从GDP的构成、核算方法,到通货膨胀、失业率的衡量,都给出了清晰的定义和易于理解的解释。我特别欣赏的是,书中并没有止步于理论的陈述,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例如,在讲解经济增长模型时,作者并没有仅仅罗列索洛模型或内生增长模型,而是深入探讨了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制度因素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实际作用,并引用了大量历史数据和国际比较研究,这对于我理解不同经济体增长路径的差异性非常有帮助。
评分这本书在探讨宏观经济政策的实际应用方面,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视角。我能感受到作者并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讨论,而是深入到了政策制定的考量和实际执行的挑战。例如,在分析央行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总需求时,书中详细阐述了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的具体运用方式,以及它们对银行体系流动性、信贷扩张和市场预期的影响。同时,也指出了这些工具在不同经济环境下可能存在的局限性,以及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问题。在财政政策方面,作者也对政府支出、税收以及公共债务的管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了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财政刺激政策的经验和教训,为理解宏观经济政策的权衡取舍提供了深刻的见解。这对于我理解政策制定者的决策逻辑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实际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