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论述结构非常精妙,它巧妙地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微观的个案分析结合起来。举例来说,在论述某个特定时期西域部族间的联盟与冲突时,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对“张骞出使”这类经典事件的重复阐述上,而是深入挖掘了地方性家族的迁徙记录和墓葬出土文物来佐证其观点。这种“由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极大地增强了理论的地面支撑力。读起来丝毫没有枯燥感,反而像是在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穿梭于不同文化交汇的隘口,领略着不同历史片段的细节纹理。这种多维度的叙事策略,使得即便是对该领域不甚熟悉的读者,也能逐步构建起一个立体而鲜活的西域历史图景。
评分坦率地说,初读时我对于其理论框架的复杂性感到一丝压力,作者运用了许多当代史学研究中的前沿理论模型,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理解起来需要一定的消化时间。但是,一旦适应了这种论述的节奏和逻辑,就会发现这些理论工具并非是故作高深,而是实实在在地为解构传统叙事提供了强有力的解析武器。比如,作者对“丝绸之路”概念的重新解构,就成功地摆脱了以往那种以中原为中心的单向度视野,转而强调了沿线诸群体在商品、技术乃至信仰传播中的主动性和双向选择。这种深刻的反思和批判精神,是本书最宝贵的价值所在,它推动着我们重新审视那些被固化了的历史认知。
评分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来梳理一下这本书的引言部分,它的开篇立意之高,视角之新颖,让人眼前一亮。作者没有采取那种流水账式的年代罗列,而是直接将研究的聚焦点锁定在“互动性”和“边缘地带的能动性”这两个核心概念上,这一点非常抓人。尤其是对史料的甄别和考订,其严谨程度令人肃然起敬,几乎每一处关键的论断后面,都能看到作者穷尽了所有可能来源进行交叉比对的痕迹。这已经超越了一般的文献梳理,更像是一场历史侦探的精彩推理过程。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史料矛盾和模糊不清地带时所展现出的审慎态度,没有急于下定论,而是充分保留了历史本身的复杂性和多义性,这才是真正的学术精神的体现。
评分这本书的附录部分,简直是彩蛋级别的存在,值得单独称赞。我尤其关注其中关于“异域人物”的传记梳理,作者似乎花费了巨大的心力去钩沉那些在正史中只是一笔带过的西域贵族、译者或商人的零星记载,并试图还原他们更具人性的侧面。这种对“被遗忘者”的关注,体现了极强的史学关怀。更不用提后面附带的详细人名地名索引和年代对照表,简直是做研究的必备利器,查阅起来效率极高,省去了我反复翻阅主文去定位关键信息的麻烦。有了这些详尽的工具性材料,这本书无疑从一本优秀的专著,升级成了一部高效率的案头工具书,是未来数年内我研究这一领域的必备参考指南。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是一绝,从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分量就能感受到出版方的用心。封面采用了一种典雅的米白色调,搭配着烫金的书名,在书架上显得格外有档次。内页的纸张质地也相当考究,不仅触感舒适,而且印刷的清晰度极高,即便是年代久远的引文和地图拓片都能看得一清二楚,这对于需要反复查阅资料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装订工艺也十分扎实,上下两册厚度适中,拿在手中翻阅时,页脚的咬合感让人放心,不用担心会轻易散页。尤其是那些插图和图表的排版布局,处理得既美观又不影响阅读的连贯性,显示出编辑团队在视觉呈现上的专业水准。总的来说,从物理层面上看,这是一套值得珍藏的学术著作,光是摆在那里,就散发出一种厚重而宁静的历史气息,让人忍不住想立刻沉浸其中。
评分包装太差。书被损毁。
评分挺好的书 一定好好看啊得
评分看看再说吧。。。。。。。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所谓“西域”乃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广大地区。尽管各传的记述详略不一,客观上都包括了今天中亚的全部、西亚和南亚的大部、以及北非和欧洲的一部。如此广大的地域,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被准确、全面地描述,自不待言。 应该指出的是,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记述的出发点从来就不是西域或西域诸国本身,而是中原王朝经营西域的文治武功,这决定了“西域传”的性质;“西域传”编者以专制主义政教礼俗为核心的意识形态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资料的剪裁、取舍,诸传体例雷同、概念因袭、内容重复也就在所难免。这可以说是今天解读“西域传”的关键。 具体而言,《史记·大宛列传》所载西域诸国多在葱岭以西。这是因为该传所述主要依据张骞首次西使的报告。张骞这次西使,“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以及“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大多位于葱岭以西。张骞凭借这次西使的经验,向汉武帝提出了经营西域的策略:“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有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且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徧于四海”。这一策略根本上符合所谓大一统理念(“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它不仅被汉武帝接受,而且深刻地影响了两汉魏晋南北朝的西域经营。徕远人、致殊俗从此成为西域经营最重要的内容,也成了各史“西域传”编者认知和阐的轴心。 《汉书·西域传》以下无不用很大的篇幅描述葱岭以西诸国。这是因为远国来朝,是中原王朝文治武功的理想境界。 在《汉书·西域传》和《后汉书·西域传》中,葱岭以东诸国所占篇幅超过了葱岭以西诸国,成为记载葱岭以东地区情况最详细的两篇传记。这是因为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唯独两汉真正统治过西域(主要是葱岭以东)。但是,细读有关文字,不难发现涉及塔里木盆地周围诸国本身的内容少得可怜,大量的篇幅用于叙述这些绿洲国家和两汉中央、地方政府的关系,且多涉及与匈奴的斗争。因此,卽使说这些绿洲国家本身不是“西域传”编者主要兴趣之所在亦不为过。
评分近年来,余太山先生的著作似乎逐渐都移到商务来出版。该书在中华书局出版过,目前已绝版难觅。这次是应时而来,对一直想读的读者,可以说是及时雨。不过,书已分为上下来册。与《要注》那套对读自然会有更大收获。
评分这个值得读,板凳功夫
评分近年来,余太山先生的著作似乎逐渐都移到商务来出版。该书在中华书局出版过,目前已绝版难觅。这次是应时而来,对一直想读的读者,可以说是及时雨。不过,书已分为上下来册。与《要注》那套对读自然会有更大收获。
评分看看再说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