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是一绝,从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分量就能感受到出版方的用心。封面采用了一种典雅的米白色调,搭配着烫金的书名,在书架上显得格外有档次。内页的纸张质地也相当考究,不仅触感舒适,而且印刷的清晰度极高,即便是年代久远的引文和地图拓片都能看得一清二楚,这对于需要反复查阅资料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装订工艺也十分扎实,上下两册厚度适中,拿在手中翻阅时,页脚的咬合感让人放心,不用担心会轻易散页。尤其是那些插图和图表的排版布局,处理得既美观又不影响阅读的连贯性,显示出编辑团队在视觉呈现上的专业水准。总的来说,从物理层面上看,这是一套值得珍藏的学术著作,光是摆在那里,就散发出一种厚重而宁静的历史气息,让人忍不住想立刻沉浸其中。
评分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来梳理一下这本书的引言部分,它的开篇立意之高,视角之新颖,让人眼前一亮。作者没有采取那种流水账式的年代罗列,而是直接将研究的聚焦点锁定在“互动性”和“边缘地带的能动性”这两个核心概念上,这一点非常抓人。尤其是对史料的甄别和考订,其严谨程度令人肃然起敬,几乎每一处关键的论断后面,都能看到作者穷尽了所有可能来源进行交叉比对的痕迹。这已经超越了一般的文献梳理,更像是一场历史侦探的精彩推理过程。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史料矛盾和模糊不清地带时所展现出的审慎态度,没有急于下定论,而是充分保留了历史本身的复杂性和多义性,这才是真正的学术精神的体现。
评分这本书的论述结构非常精妙,它巧妙地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微观的个案分析结合起来。举例来说,在论述某个特定时期西域部族间的联盟与冲突时,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对“张骞出使”这类经典事件的重复阐述上,而是深入挖掘了地方性家族的迁徙记录和墓葬出土文物来佐证其观点。这种“由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极大地增强了理论的地面支撑力。读起来丝毫没有枯燥感,反而像是在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穿梭于不同文化交汇的隘口,领略着不同历史片段的细节纹理。这种多维度的叙事策略,使得即便是对该领域不甚熟悉的读者,也能逐步构建起一个立体而鲜活的西域历史图景。
评分这本书的附录部分,简直是彩蛋级别的存在,值得单独称赞。我尤其关注其中关于“异域人物”的传记梳理,作者似乎花费了巨大的心力去钩沉那些在正史中只是一笔带过的西域贵族、译者或商人的零星记载,并试图还原他们更具人性的侧面。这种对“被遗忘者”的关注,体现了极强的史学关怀。更不用提后面附带的详细人名地名索引和年代对照表,简直是做研究的必备利器,查阅起来效率极高,省去了我反复翻阅主文去定位关键信息的麻烦。有了这些详尽的工具性材料,这本书无疑从一本优秀的专著,升级成了一部高效率的案头工具书,是未来数年内我研究这一领域的必备参考指南。
评分坦率地说,初读时我对于其理论框架的复杂性感到一丝压力,作者运用了许多当代史学研究中的前沿理论模型,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理解起来需要一定的消化时间。但是,一旦适应了这种论述的节奏和逻辑,就会发现这些理论工具并非是故作高深,而是实实在在地为解构传统叙事提供了强有力的解析武器。比如,作者对“丝绸之路”概念的重新解构,就成功地摆脱了以往那种以中原为中心的单向度视野,转而强调了沿线诸群体在商品、技术乃至信仰传播中的主动性和双向选择。这种深刻的反思和批判精神,是本书最宝贵的价值所在,它推动着我们重新审视那些被固化了的历史认知。
评分正在研读中,感觉不是很上手啊。
评分还是商务价廉物美。
评分看看再说吧。。。。。。。
评分作者长期研究西域史和古代中外关系史,对塞种、贵霜、嚈哒以及两汉魏晋南北朝与西域关系史有独到的见解。在此基础上,作者就各篇西域传所见西域文化、宗教、习俗、制度,以及人种、语言、文字作了分门别类的研究,结集而成《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研究》。本书和《两汉南北朝正史西域传要注》为姊妹篇,共75万字。两书不仅为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有关西域的记载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注解,而且首次解读了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的认知和阐述系统。这对于深入理解两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均有參考价值,其意义已经逸出了西域史研究的范畴。
评分包装太差。书被损毁。
评分近年来,余太山先生的著作似乎逐渐都移到商务来出版。该书在中华书局出版过,目前已绝版难觅。这次是应时而来,对一直想读的读者,可以说是及时雨。不过,书已分为上下来册。与《要注》那套对读自然会有更大收获。
评分作者长期研究西域史和古代中外关系史,对塞种、贵霜、嚈哒以及两汉魏晋南北朝与西域关系史有独到的见解。在此基础上,作者就各篇西域传所见西域文化、宗教、习俗、制度,以及人种、语言、文字作了分门别类的研究,结集而成《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研究》。《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研究(套装上下册)》和《两汉南北朝正史西域传要注》为姊妹篇,共75万字。两书不仅为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有关西域的记载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注解,而且首次解读了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的认知和阐述系统。这对于深入理解两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均有參考价值,其意义已经逸出了西域史研究的范畴。
评分不错的书。余太山,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此后任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至今,1991年起任中外关系史研究室主任,1993年起任研究员。主治古代中亚史、中外关系史。主要著作有《嚈哒史研究》(齐鲁书社,1986)、《塞种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两汉魏晋南北朝与西域关系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古族新考》(中华书局,2000)、《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研究》(中华书局,2003)、《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要注》(中华书局,2005)、《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评分作者长期研究西域史和古代中外关系史,对塞种、贵霜、嚈哒以及两汉魏晋南北朝与西域关系史有独到的见解。在此基础上,作者就各篇西域传所见西域文化、宗教、习俗、制度,以及人种、语言、文字作了分门别类的研究,结集而成《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研究》。本书和《两汉南北朝正史西域传要注》为姊妹篇,共75万字。两书不仅为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有关西域的记载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注解,而且首次解读了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的认知和阐述系统。这对于深入理解两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均有參考价值,其意义已经逸出了西域史研究的范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