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库:刘锦棠奏稿·李续宾奏疏

湖湘文库:刘锦棠奏稿·李续宾奏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清朝] 刘锦棠,李续宾 著
图书标签:
  • 湖湘文库
  • 刘锦棠
  • 李续宾
  • 奏稿
  • 奏疏
  • 清史
  • 地方志
  • 历史文献
  • 湖南历史
  • 学术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岳麓书社
ISBN:9787553800882
版次:1
商品编码:11290983
包装:精装
丛书名: 湖湘文库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9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中独具地域特色的重要一脉。特别是近代以来,一批又一批三湘英杰,以其文韬武略,叱咤风云,谱写了辉煌灿烂的历史篇章,使湖湘文化更为绚丽多彩,影响深远。为弘扬湖湘文化、砥砺湖湘后人,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决定编纂出版了《湖湘文库:刘锦棠奏稿·李续宾奏疏》。

目录

刘锦棠奏稿
刘锦棠奏稿卷一
由骑都尉世职晋为二等男遇有三品京堂缺出开列在前谢
恩折光绪四年三月二十四日
补授太常寺卿谢恩折六月初四日
补授通政使司谢恩折九月二十日
御赏白玉柄小刀火镰荷包等物谢恩折光绪五年五月初六日
御赏福字荷包等物谢恩折光绪六年三月初九日
帮办新疆军务谢恩折三月二十一日
署理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谢恩折十月十五日
御赏福字荷包等物谢恩折光绪七年正月二十四日
授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谢恩折十一月二十七日
御赏福字荷包等物谢恩折光绪九年正月二十八日
赏假三月并人参六两谢恩折四月初九日
旌赏祖母陈氏五世同堂谢恩折九月二十六日
御赏福字荷包等物谢恩折光绪十年正月十六日
补授兵部右侍郎谢恩折正月十六日
御赏福字荷包等物谢恩折光绪十一年二月初二日
京察交部从优议叙谢恩折四月初九日
御赏福字荷包等物谢恩折光绪十二年二月十二日
谢年终恩赏折光绪十三年二月初八日
赏假三月并人参八两谢恩折闰四月二十七日
赏福字及荷包等物谢恩折光绪十四年二月初五日
赏假六月并人参八两谢恩折十一月二十二日
赏福字及荷包等物谢恩折光绪十五年二月初二日
赏假回籍省视祖母谢恩折二月二十五日
赏加太子少保衔谢恩折五月初十日
赐祭原任广东陆路提督刘松山谢恩折五月初十日
刘锦棠奏稿卷二
遵旨密陈新疆西路边防情形折光绪六年四月初二日
前赴哈密筹商边防善后事宜暨起程日期折八月二十一日
布置南路暨哈密等处防务折十一月二十日
增设行营粮台并遴员督办台务片十一月二十日
遵旨统辖哈密及镇迪道属文武办理缘由折光绪七年正月十九日
请免余虎恩骑射片二月二十五日
奏筹边重寄才力难胜再陈下悃折三月二十二日
请旌烈妇刘李氏折三月二十二日
首逆逋诛请饬使臣向俄理论解送惩办折三月二十八日
新疆命盗案件请暂行变通办理折四月初十日
请饬河南照额协解嵩武军饷片四月初十日
新疆南路五次剿平边寇折四月初十日
吁恳节哀折四月二十四日
请恤萧迎祥折五月十九日
请旌烈妇萧贺氏片五月十九日
……
刘锦棠奏稿卷三
刘锦棠奏稿卷四
刘锦棠奏稿卷五
刘锦棠奏稿卷六
刘锦棠奏稿卷七
刘锦棠奏稿卷八
刘锦棠奏稿卷九
刘锦棠奏稿卷十
刘锦棠奏稿卷十一
刘锦棠奏稿卷十二
刘锦棠奏稿卷十三
刘锦棠奏稿卷十四
刘锦棠奏稿卷十五
刘锦棠奏稿卷十六
李续宾奏疏

精彩书摘

  新疆情形,核与内地迥别。南路极边州县距省五六千里之遥,若斩绞及命案内量减军流人犯,照例解省勘转,匪特罪犯人证拖累难堪,且恐长途戈壁,易滋疏脱。然刑贵详慎,全不层递勘转,又不足以示慎重。臣谨体皇上矜恤庶狱之意,拟再量为变通。距省鸾远所属一切案件,均由该管巡道核转。设案情不确,即由该管巡道提审问拟,统咨镇迪道兼按察使衔衙门,详加核定,以期周妥。如蒙俞允,应恳圣恩饬部换颁关防,俾昭信守。其馀未尽事宜,容臣与将军督臣等随时商酌,奏明请旨施行。
  所有镇迪巡道拟恳准加按察使衔缘由,是否有当,谨会同伊犁将军臣金顺、陕甘总督臣谭钟麟、署乌鲁木齐都统臣升泰恭折具陈,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训示。谨奏。
  军机大臣奉旨:着照所请,该部知道。钦此。
  檄委藩司总理营务片五月十三日
  再,藩司魏光焘以道员统兵,转战关陇,懋著战功,尤能尽心屯垦。嗣在甘肃藩司任内,经督臣委综关内防军营务,治军转饷,悉协机宜。于边地情形,亦极熟悉。该藩司现抵新任,应即檄委总理臣军营务,以资臂助。除檄饬遵照外,谨附片具陈,伏乞圣鉴。谨奏。
  军机大臣奉旨:知道了。钦此。
  遣犯到配安插详细章程折五月二十五日
  奏为遵议改发秋审免死人犯到配安插详细章程,恭折仰祈圣鉴事。前准刑部咨议覆,新疆遣犯奏请酌量变通一折,内称嗣后遇有秋审减等之犯,即签同妻室子女,发配车辆口粮,一并由沿途地方官拨护资送,并请饬下抚臣饬属妥议章程,同户部前议各条,奏明办理等因。嗣准钦奉恩旨查办减等条款到营。复虑人犯太多,沿途支应不易,新疆急难安插,议将陕、甘、山西、四川、直隶、山东、河南七省人犯,先行起解,馀仍照例定地发配,俾得从容就理,尤见思深虑远,体贴人微。当经先后饬议去后。
  查南路各属相距较远,若待展转议覆,尚需时日,且荒地无多,部臣亦谓无须在此数处安置罪犯。北路镇迪道属,叠据查报遗荒甚多。臣昨开拔赴省,沿途察勘情形属实。应请将七省人犯陆续饬令起解,先尽迪化州境安置,次及阜康、奇台、昌吉、绥来、镇西、哈密等厅县。前奏请交屯官兵目管束,系指种地当差遣犯而言。此项秋审减等,非军遣以上罪名可比。投之远徼,无非为兴屯起见。现值诸务创始,提臣移防未定,抚标兵制未设,兵屯考察刻难就绪。
  ……

前言/序言


湖湘文库:刘锦棠奏稿·李续宾奏疏 一部洞察晚清风云的珍贵史料汇编,再现湖湘士人的经世抱负与家国情怀 引言:风云际会间的湖湘力量 晚清时期,中华大地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剧变与阵痛。内有层出不穷的农民起义,外有列强环伺的生存危机,时代的洪流裹挟着古老的帝国,亟需一批有识之士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湖湘地区,素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著称,涌现出以曾国藩、左宗棠为代表的一批杰出人物,他们不仅重塑了清廷的军事格局,更以其务实、坚韧、忧患的“湖湘精神”,推动了晚清的“自强”与“近代化”进程。 《湖湘文库:刘锦棠奏稿·李续宾奏疏》正是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精选而出,汇集了两位与湘军事业紧密相关的中晚清重臣——刘锦棠与李续宾的奏议文书。他们的奏疏,不仅是个人仕途的记录,更是那个波澜壮阔时代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最直接、最生动的写照。通过研读这些奏章,读者可以清晰地窥见湘军创建、壮大、转战南北,直至平定内乱、抵御外侮的全过程,体会湖湘精英在国家危亡之际所肩负的沉重历史使命。 第一部分:刘锦棠奏稿——南疆平叛与边疆治理的实录 刘锦棠(1834—1890),字黼垣,湖南湘乡人,系晚清名臣骆秉章的弟子,与左宗棠、曾国藩等交谊深厚。他以军事才能起家,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及后来的西北回乱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一、平定云南、贵州回乱的军事部署与策略 刘锦棠的奏疏中,占据篇幅较大的是其在云南、贵州主持军政期间的报告。云南回乱,牵涉民族、宗教、地方势力等多重复杂因素,其治理难度不亚于对太平天国之战。奏疏详细记录了刘锦棠如何根据地形地貌、敌我力量对比,制定“剿抚兼施”的方针。 军事行动的细节描摹: 奏疏中不乏对具体战役的详尽汇报,如攻克特定城池的部署、粮草辎重的调配、以及对湘军、楚军以及地方团练的指挥协调。这些文书不再是宏观的叙事,而是关于炮位选择、兵力渗透、夜袭突袭等战术细节的微观展现。例如,他对如何利用地方水利条件进行围困,或如何通过外交手段分化叛乱武装,都有着周密的论述。 善后政策的推行: 军事胜利后,如何稳定民生、恢复生产是更艰巨的任务。刘锦棠的奏疏深刻反映了他“治乱”的深思。他提出了开垦荒地、恢复税收、安置流民、平抑粮价等一系列经济和社会政策。这些奏疏不仅是军事报告,更是地方经济重建的蓝图。 二、边疆治理与“开边固防”的思考 刘锦棠晚年主要精力集中于新疆和云南的边疆治理。他对边疆的认识,超越了单纯的军事控制,体现了晚清官员对“大清帝国版图完整性”的深切关怀。 开垦与屯田: 奏疏中详述了在新疆、陕甘等地推行的屯田政策,旨在解决驻军给养问题,同时固化人口,强化对边疆地区的实际控制。他如何分配土地、引入内地技术、克服沙漠气候的困难,都有具体的数字和方案呈现。 对外交往的谨慎态度: 面对沙俄等势力的渗透,奏疏中也包含了他对边境防务和外交策略的建议,强调“固守”与“交涉”并重,展现出晚清地方大员在维护国家主权方面所面临的复杂博弈。 第二部分:李续宾奏疏——湘军早期的军事决策与人才培养 李续宾(1823—1864),字太和,湖南平江人,是曾国藩所倚重的核心军事将领之一。他以勇猛著称,在湘军创建初期,尤其在与太平军的早期对抗中,扮演了开路先锋的角色。 一、湘军初创时期的军事报告与战术革新 李续宾的奏疏主要集中于1852年至1864年间,是湘军从地方团练逐步成长为国家正规军的珍贵见证。 “筹办团练”的艰辛: 奏疏记录了他如何在湖南各地招募、训练乡勇,并使其适应正规军的战斗模式。其中涉及兵员的选拔标准、操练方法(如枪炮使用、阵法变动)的详细陈述,揭示了湘军早期军事化的艰难过程。 重要战役的决策过程: 著名的安庆保卫战、九江收复战等重大军事行动,李续宾都有亲身参与或指挥。他的奏疏不仅汇报战果,更重要的是论述了战役发起前的兵力集结、后勤准备,以及战术上的得失。例如,他对攻坚战术的改进,以及对水陆配合作战的运用,都体现了湘军在实战中对传统军事思想的突破。 二、人才选拔与军队管理的思想 与强调行政管理的刘锦棠不同,李续宾的奏疏更侧重于“治军”之道。 将帅的任用与考察: 李续宾在奏疏中时常推荐或弹劾他麾下的将领。这些对人才的评价,往往基于实战表现和品德操守,为后世研究晚清军事人才的选拔标准提供了直接的参考。 军纪与士气维护: 太平军的“不拿百姓一针一线”在初期对湘军产生了巨大的道德压力。李续宾的奏疏中也反映了湘军如何努力整饬军纪,通过严明的赏罚制度和对将士的抚恤,来维持这支地方武装的战斗意志和民众基础。 总结:历史的温度与制度的侧影 《湖湘文库:刘锦棠奏稿·李续宾奏疏》的价值,绝非仅仅在于它们是历史文献的堆砌。通过细致入微的奏报文字,我们可以触摸到晚清中高层官员的思维方式、他们处理危机的逻辑、以及他们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这些奏疏是“经世致用”思想在实践中的投影,体现了湘军集团从地方势力崛起,最终承担起维护中央集权和近代化转型的复杂历程。它们是理解晚清政治生态、军事变革与边疆治理的关键钥匙,为今日之研究者提供了未经粉饰的、来自历史前线的鲜活声音。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虽然沉稳,但内页的纸张选择,却让我产生了一种温暖的触感,这在许多严肃的历史书籍中是少见的。我习惯于在夜晚阅读,昏黄的灯光下,那种略带纹理的纸张,能让人感到一种心灵上的放松,不至于因为内容本身的沉重而感到压抑。更值得称道的是,那些引用的批注和时间标记,做得非常精妙。它们不是那种生硬地在侧边插入的注释,而是巧妙地融入到文本的阅读流中,像是历史的低语,适时地提醒读者,这段文字的背景是何等的紧迫,或者某一策略在执行后产生了何种回响。这种细节的处理,让阅读不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更像是一场沉浸式的历史体验。我甚至能想象到,当年缮写这些奏疏的师爷,在油灯下伏案疾书的场景,那种历史的厚度和温度,通过现代的装帧技术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评分

与其说这是一部“奏报合集”,不如说它是一部透视晚清地方权力运作的“生态报告”。我原以为这类官方文书会充斥着大量的官样辞令,充斥着对上级的溢美之词和对下级的刻板教条,读来乏味。然而,通过这些奏疏,我看到了一个地方大员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重重困境与无奈。比如,他如何巧妙地周旋于地方士绅、绿营、团练以及中央官员之间的利益冲突;如何在一个资源匮乏的背景下,提出既要剿抚又要安民的复杂战略。最令人震撼的是,里面关于“筹饷”的论述,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百姓生计的担忧,即便是为了筹集军饷,也力求找到一种“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平衡点。这远超出了传统认知中“官僚只知敛财”的刻板印象,展现出一种复杂的人性光辉与政治智慧的博弈。这种近乎实录的记录,对于理解清末体制的韧性与衰变,提供了宝贵的微观视角。

评分

这部书卷,甫一展阅,便觉一股沉郁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那份厚重的装帧和泛黄的纸张,仿佛让人置身于那个烽烟四起、乾坤未定的年代。我原本是抱着一种对晚清历史细节的探究之心来翻阅的,期待能从中窥见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或关键决策的推敲过程。然而,真正吸引我的,并非仅仅是那些政策的俯仰之间,而是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士人的家国情怀与个体命运的挣扎。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陷入沉思,想象着当时的情境:那位奏疏的撰写者,是在怎样的心境下,斟酌每一个字句,试图在君主的威严与现实的残酷之间,寻得一线生机,为一方百姓乃至整个社稷擘画蓝图。那些关于军务、漕运、吏治的论述,表面上是公事公办,细品之下,却能感受到字眼背后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和近乎固执的理想主义。它让我深刻体会到,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之下,每一个决定背后,都凝结着无数个夜晚的苦心孤诣与深深的忧虑。这种阅读体验,与其说是了解史料,不如说是一次与历史人物进行无声的对话,感受那种时代强加于人,却又不得不挺身而出的悲壮与坚韧。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校对水准,着实让人眼前一亮,这在地方文献的整理中是相当难得的。那种清晰的字体,恰到好处的留白,使得冗长的奏疏和奏稿在阅读时,竟然产生了一种近乎流畅的节奏感。我个人对历史文献的阅读习惯比较挑剔,很多时候,晦涩的古文和繁琐的注释会成为理解内容的巨大障碍,但这里的处理显然是经过了专业人士的精心考量。它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做到了最大程度的可读性,使得我这样一个非专业研究者,也能比较轻松地跟上作者的思路。尤其是某些关键性段落,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当时地方的物产、人口、税收等具体数据,这些数据如果校勘不清,很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偏差。但在这里,那些数字清晰可辨,与前后文的逻辑衔接得天衣无缝,这极大地提升了我对文中所述治理方略的信任感和代入感。可以说,出版方对“文库”二字的诠释,是建立在对文献尊重与对读者体验负责的基础之上的。

评分

从文风上看,这些奏疏的叙事风格极富张力,兼具北方的刚毅与南方的细腻。它不像有些文人的作品那样,追求辞藻的华丽或对仗的工整,而是直指问题核心,语言简练而有力,处处体现出军事家和地方主政者特有的务实精神。特别是涉及到军情汇报的部分,节奏感极强,如同战鼓擂动,让人感受到战场上瞬息万变的压力。但有趣的是,在论及教化、兴学等“文治”内容时,笔锋又变得温润而富有说服力,逻辑推演严密,引经据典恰到好处,绝不显得矫揉造作。这种在“武”与“文”、“急”与“缓”之间的灵活切换,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和深厚的学识底蕴。读来,感觉就像是在看一出精心编排的舞台剧,时而紧张肃杀,时而舒缓从容,绝无单调沉闷之感,非常耐人寻味。

评分

李续宾自参加湘军至三河败亡,“七年之间,先后克复四十余城,大小六百余战”(《李忠武公遗书·褒节录》第13页),成为镇压太平军十分凶恶的清军将领。他的战死,对湘军打击甚大。胡林翼哀叹道:“此番长城顿失。……以百战之余,覆于一旦,是(使)全军皆寒,此数万人,将动色相戒,不可复战。”(《胡林翼全集·书牍》卷10)又说:“三河败溃之后,元气尽丧,四年纠合之精锐,覆于一旦,而且敢战之才,明达足智之士,亦凋丧殆尽。”(《胡林翼全集·书牍》卷12)曾国藩则“哀恸填膺,减食数日。”咸丰帝闻之也“不觉陨涕”,并命照总督阵亡例赐恤。

评分

还不错的还不错的还不错的

评分

能将这些冷僻的资料出版,想赚钱应该是比较难的,不过实在善莫大焉。精装的,装帧很好,纸张也精良。查南路各属相距较远,若待展转议覆,尚需时日,且荒地无多,部臣亦谓无须在此数处安置罪犯。北路镇迪道属,叠据查报遗荒甚多。臣昨开拔赴省,沿途察勘情形属实。应请将七省人犯陆续饬令起解,先尽迪化州境安置,次及阜康、奇台、昌吉、绥来、镇西、哈密等厅县。前奏请交屯官兵目管束,系指种地当差遣犯而言。此项秋审减等,非军遣以上罪名可比。投之远徼,无非为兴屯起见。现值诸务创始,提臣移防未定,抚标兵制未设,兵屯考察刻难就绪。

评分

湖湘文库:刘锦棠奏稿·李续宾奏疏

评分

能将这些冷僻的资料出版,想赚钱应该是比较难的,不过实在善莫大焉。精装的,装帧很好,纸张也精良。查南路各属相距较远,若待展转议覆,尚需时日,且荒地无多,部臣亦谓无须在此数处安置罪犯。北路镇迪道属,叠据查报遗荒甚多。臣昨开拔赴省,沿途察勘情形属实。应请将七省人犯陆续饬令起解,先尽迪化州境安置,次及阜康、奇台、昌吉、绥来、镇西、哈密等厅县。前奏请交屯官兵目管束,系指种地当差遣犯而言。此项秋审减等,非军遣以上罪名可比。投之远徼,无非为兴屯起见。现值诸务创始,提臣移防未定,抚标兵制未设,兵屯考察刻难就绪。

评分

湖湘文库:刘锦棠奏稿·李续宾奏疏

评分

还不错的还不错的还不错的

评分

等了好几年才买到,高兴啊。

评分

能将这些冷僻的资料出版,想赚钱应该是比较难的,不过实在善莫大焉。精装的,装帧很好,纸张也精良。查南路各属相距较远,若待展转议覆,尚需时日,且荒地无多,部臣亦谓无须在此数处安置罪犯。北路镇迪道属,叠据查报遗荒甚多。臣昨开拔赴省,沿途察勘情形属实。应请将七省人犯陆续饬令起解,先尽迪化州境安置,次及阜康、奇台、昌吉、绥来、镇西、哈密等厅县。前奏请交屯官兵目管束,系指种地当差遣犯而言。此项秋审减等,非军遣以上罪名可比。投之远徼,无非为兴屯起见。现值诸务创始,提臣移防未定,抚标兵制未设,兵屯考察刻难就绪。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