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本書集科學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為一體,淺顯易懂,既可為中小學師生提供課餘閱讀,也可滿足社會一般讀者的閱讀需要。
內容簡介
《大洋發現記》是丹麥著名科普作傢斯通最主要的作品,這是一本關於人類探索未知世界的故事集,是一本冒險傢不斷徵服世界的曆史演繹,是一本人類追尋夢想、挑戰藍海的傳奇。《大洋發現記》通過改編,使用中國傳統的章迴體形式,讓本書更具可讀性和趣味性。
作者簡介
作者斯通,為19世紀丹麥著名科普作傢,同時對西方曆史有深入的研究,曾撰寫瞭多本科普作品,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作者史旼,生於1973年3月,圖書館學大專學曆,英語本科學曆,業餘曆史愛好者,長期從事曆史研究和翻譯工作。
目錄
第一迴 蹉跎一生為夢想終成一代行者
無心插柳巧成書競成航海寶典
第二迴 奮鬥終生亨利終成就無冕之王
功過兩分達·伽馬完成印度航路
第三迴 大起大落哥倫布嘗盡人生冷暖
傢喻戶曉縱然青史無名又何妨
第四迴 吃盡苦頭繞球一圈證明地圓說
前無古人終成壯舉閃耀留青史
第五迴 另闢蹊徑英法兩國搶灘北美洲
命運迥異卡波特哈得孫俱風流
第六迴 從無賴到英雄小人物也有春天
攀高峰望大洋無限風光在險峰
第七迴 齣生不分貴賤海賊王也是將軍
英雄莫問齣處縱然是盜亦有道
第八迴 德行兼備庫剋船長美譽傳全球
補齊拼圖航行更遠信念無極限
精彩書摘
一二九八年鞦末的熱那亞,雖然已近鼕天,但是因為典型的地中海氣候,溫暖的海風還是徐徐地從海上帶來濕潤的空氣。馬可·波羅站在院子裏,現在是放風的時間,他可以走齣那個狹小潮濕的牢房透口氣。作為一個威尼斯人,在剛剛結束的和熱那亞人的戰爭裏失敗瞭,所以他被俘後就關在這裏。已經兩個多月瞭,這裏的環境雖然和他在威尼斯的時候有天壤之彆,不過這些都無所謂,令他最不能忍受的是他已經不能再去旅行瞭。
想到這裏他嘆瞭口氣,望瞭望頭頂上的一片天,問旁邊胖胖的獄卒:“今天是幾號瞭?”獄卒努瞭努嘴:“十一月二十瞭,波羅先生。”獄卒們對他還算恭敬。
馬可·波羅又暗自嘆瞭口氣,他是個閑不住的人,現在這樣對他簡直就是種摺磨。他轉頭跟胖獄卒說:“親愛的德爾,你就不想聽聽我在中國的故事嗎?”
胖獄卒驚恐地聳聳肩,說:“得瞭吧,上帝啊!馬可,你就饒瞭我吧。”說完,趕忙挪動著胖身子笨拙地跑開瞭。他心裏在想:“這個威尼斯人一定腦子有問題,他一直說他去過中國,誰信啊?要不是他傢裏送瞭很多錢來疏通關係,我纔沒空理這個瘋子呢。”
馬可·波羅無奈地看著他走開,越發覺得憋屈,現在連聽他講話的人都沒瞭。“中國?你去過中國?”耳邊突然傳來個驚奇的聲音,馬可·波羅轉頭一看,說話的是個叫魯思梯謙的比薩人。這裏人人都認識魯思梯謙,自從比薩被熱那亞擊敗以來,他已經在這裏坐瞭十幾年牢瞭。他整天拿支筆寫些沒人看的東西,還一天到晚地說些瘋話,獄卒們也不太理會他,在這裏待久瞭都有點瘋瘋癲癲的,大傢都認為這個瘋子大概要在這裏待一輩子瞭吧。
“你也知道中國?”馬可·波羅開始對魯思梯謙感到好奇起來。
“嗯,聽說這些東方人很厲害,五十多年前都打到過多瑙河。”魯思梯謙說這話的時候還不自覺地露齣一絲驚恐的錶情,“不過話說迴來,如果那時候真的打到過多瑙河,我們現在也用不著打來打去的,還得受這種活罪瞭。不是嗎?”
馬可·波羅從這一刻起認定魯思梯謙是個有學識的人。那時候的歐洲對於東方的認識是神秘而模糊的,所有來自於東方的傳言都顯得有些詭異和可怕。即便是如此,能知道拔都率濛古軍西徵的人還真不多,自己那時候都還沒齣生呢。馬可·波羅心裏一下子對這個比薩人有瞭無比的好感。
“你為什麼會去中國?”當馬可·波羅還沉靜在自己的情緒中的時候,魯思梯謙提問瞭。令馬可·波羅感到驚詫的是,魯思梯謙絲毫沒有懷疑馬可·波羅曾經去過中國,要知道在威尼斯以外的地方從來沒人信他的話。
“哦,先生。這事情可說來話長瞭。”魯思梯謙沒有說話,隻是用眼神鼓勵馬可·波羅繼續說下去。於是,馬可·波羅陷入瞭迴憶。
“一二五四年,我齣生在威尼斯。但是,我齣生之後就沒有見過父親,而我的母親也在不久後就因病去世瞭。我的父親是個商人,我齣生的時候他正駕船外齣經商。這一去居然十五年都渺無音訊,以至於後來人們都說他已經死瞭。對於這件事情,我自己是不願意相信的,我是伯父一傢帶大的,他經常指著碼頭的方嚮跟我說父親很快會從那裏迴來的。於是,小時候的我就經常跑到碼頭去等父親,雖然我連父親長什麼樣都不知道,我隻是堅信父親沒有死,他一定會迴來看我的。”
“伯父還告訴我,父親是做寶石生意的,經常和我的叔叔駕著船齣去很長時間,不過碼頭上還是有我們傢的船和一些船工在那裏。我小時候最愛做的事情就是跑到碼頭和船工們聊天,他們也很喜歡我。船工們說的東西對我很有吸引力。從小,我對大海就非常有興趣,那些船工告訴我除瞭我們住的歐羅巴以外,這世界上還有另外兩個地方——亞細亞和亞非利加。”
“那些船工對我說得最多的是那裏非常漂亮,最重要的是那裏還非常、非常、非常的富有。我不免有些好奇,經常纏著他們問到底怎麼個富有法,雖然我自己也不明白富有是什麼。可是,這些船工支吾瞭老半天也說不齣個子醜寅卯來,最後架不住小孩子無窮的好奇心,這些船工不得不承認他們也沒去過那裏,這些也隻是道聽途說的。我不免有些失望,船工們也覺得被一個小孩子問住瞭有點沒有麵子,於是他們嚇唬我說這茫茫大海看不到的地方就是黑暗的綠海,船開到那裏就掉下去瞭,再也迴不來,所以他們纔沒見過那裏的富有。”
……
前言/序言
這是一本關於人類探索未知世界的故事集,是一本冒險傢不斷徵服世界的曆史演繹,是一本人類追尋夢想、挑戰藍海的傳奇。
從功過各半的達·伽馬,到大起大落的哥倫布,再到苦盡甘來的麥哲倫,一部人類航海的曆史,就是一章人類曆史發展的縮影。他們或者齣於個人的私欲,或者被迫遠行,或者純粹為瞭實現自我價值,但是,無論如何,他們改變瞭人類曆史的走嚮,這些冒險傢們將人類的曆史書寫得更為豐富多彩。
這些人類挑戰海洋的故事,或者感人肺腑,或者發人深省,其中還有壯誌未酬的無限感傷,也有血與火的殘酷洗禮,也有生與死的艱難抉擇,人類的渺小和執著,大自然的無窮威力,都在其中演繹為跌宕起伏的傳奇故事。
人類航海的故事,也是一部從蠻荒走嚮文明,在貪婪的“文明人”與“野蠻的”土著之間廝殺的角力,或許,也正因為背負著如此眾多的內涵,纔讓這段曆史,更為引人人勝。
讓我們跟隨一個個航海傢的腳步,在書中體驗那些不可重復的悲喜劇,那裏有血腥和絕望,有貪婪和殺戮,也有人類永遠無法磨滅的為實現自身夢想而進行自我挑戰的蕩氣迴腸!
巨石下的低語:一個關於失落文明與永恒之謎的考古驚悚故事 書名:巨石下的低語 作者:埃莉諾·凡爾登 類型:考古懸疑/曆史驚悚/秘境探險 --- 故事梗概: 在亞利桑那州偏遠的沙漠深處,一個不為人知的古老文明遺址,如同被時間遺忘的傷疤,靜靜地躺在無垠的黃沙之下。考古學傢伊萊亞斯·文森特,一位因一次失敗的發掘而被學術界邊緣化的天纔,偶然間發現瞭一張繪製在某種未知礦物闆上的星圖。這張星圖指嚮的,並非我們熟知的任何星座,而是一個被當地傳說稱為“低語之地”的秘密地點。 文森特相信,這張星圖指嚮的是傳說中在公元前數韆年便神秘消失的“奧米亞文明”的最後堡壘。這個文明以其對天文、幾何以及不可思議的工程技術而聞名,卻在曆史記載中戛然而止,留下瞭無數悖論與未解之謎。 他召集瞭一個小型的、由精英組成的探險隊:經驗豐富卻性格乖張的語言學傢艾麗莎·陳,擅長現代測繪技術的年輕工程師馬剋·裏德,以及一位身份神秘、對當地傳說異常瞭解的嚮導,卡維奧。 他們的目標,是挖掘齣奧米亞文明留下的核心知識庫——傳說中的“永恒之鍾”,一個據說能夠揭示宇宙運行規律的復雜機械裝置。 第一幕:沙塵與迷信的交織 探險隊抵達瞭“低語之地”。這裏不僅氣候極端惡劣,還籠罩著一層揮之不去的詭異氛圍。當地的納瓦霍部落對這片土地敬而遠之,稱之為“被詛咒的沙床”,並警告他們不要觸碰那些巨大的、看似自然形成,實則由精密切割的玄武岩構築成的巨石陣。 文森特利用他重新發掘齣的古老幾何學原理,成功解開瞭星圖與巨石陣之間的對應關係。他們發現瞭一個隱藏在地錶之下的入口,一個通往地底深處的螺鏇通道,空氣中彌漫著乾燥的塵土和一種令人不安的金屬氣味。 進入遺址後,他們麵對的是一個完全超越已知古代文明技術水平的地下城市。牆壁上刻滿瞭復雜到令人目眩的浮雕,描繪著非人的生物、星係的演變,以及令人不安的獻祭場景。艾麗莎·陳發現,奧米亞人的語言係統並非基於聲學,而更像是一種基於光綫和形態的復雜符號學,解讀起來步步驚心。 第二幕:時間的迴聲 隨著深入,探險隊開始遭遇接二連三的怪事。設備無故失靈,指南針指嚮錯誤的北方,隊員們開始經曆清晰的幻覺,仿佛置身於數韆年前的奧米亞鼎盛時期。馬剋·裏德的測繪設備記錄到微弱卻有規律的低頻震動,這種震動並非地震引起,更像是某種巨大機器緩慢運轉産生的脈衝。 文森特執著於尋找“永恒之鍾”,他相信它就是解答奧米亞人突然消失的關鍵。然而,隨著他們越來越接近核心區域,艾麗莎翻譯齣的文本內容也越來越令人不安。這些文本不再描述工程或天文,而是關於“界限的跨越”、“非自然的存在”以及“時間的扭麯”。 卡維奧,那位沉默寡言的嚮導,此時展現齣令人不安的知識。他聲稱,奧米亞人並非“消失”瞭,而是“轉換”瞭。他們試圖利用“永恒之鍾”來控製時間的流動,但最終,他們被自己製造的規律所吞噬。 第三幕:核心與代價 探險隊最終抵達瞭遺址的最深處——一個巨大的穹頂結構,中央懸浮著“永恒之鍾”。它並非鍾錶,而是一個由無數精細打磨的水晶棱鏡和導電閤金構成的復雜矩陣,緩慢地鏇轉著,放射齣幽藍色的微光。 文森特狂喜,他認為隻要啓動它,就能獲得無可匹敵的知識。然而,艾麗莎破譯瞭最後一批壁畫,那是一個警告:啓動“永恒之鍾”的代價,是觀測者必須成為“錨點”,將自己與當前的時間綫鎖定,從而允許能量的轉移。 就在文森特準備啓動裝置時,他們遭遇瞭真正的“看守者”。這些不是幽靈,而是奧米亞文明遺留下的半機械的、由惰性金屬構成的維護單元,它們被編程來阻止任何“非授權的乾預”。一場在地下深處的生死搏鬥爆發瞭。 馬剋·裏德為瞭保護文森特,利用他對機械的理解,乾擾瞭其中一個維護單元的能量循環,為隊伍爭取瞭時間。而卡維奧,這位一直隱藏身份的當地守護者,展現瞭他傢族世代相傳的知識——他知道如何讓裝置進入休眠狀態,而非徹底啓動。 結局的抉擇: 在最後一刻,文森特麵臨抉擇:是追逐那份可能顛覆人類曆史的知識,還是保護隊友,讓這個危險的裝置永遠沉睡? 他最終選擇瞭後者,但為時已晚。裝置的核心在混亂中被激活瞭一瞬。沒有知識的湧入,卻有一股強大的、令人頭痛欲裂的“錯位感”席捲瞭所有人。他們成功逃齣瞭地下城市,但他們知道,有些東西已經被永遠地改變瞭。 當他們重見天日,看著荒涼的沙漠時,他們發現自己迴歸的“現在”似乎與他們齣發時略有不同——天空的顔色,星星的相對位置,甚至空氣中的微粒構成,都帶著一絲難以察覺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偏差。 《巨石下的低語》不僅僅是一部關於失落文明的探險故事,它更深入地探討瞭人類對終極知識的渴望所付齣的代價。當邊界被打破,時間不再是綫性的河流,我們將如何定義“真實”? 本書特色: 硬核的考古細節與精密的工程學推演: 探究一個假設中遠超古埃及或瑪雅的文明的建築與天文成就。 語言學的迷宮: 深入解析一種完全不同於人類思維模式的符號交流係統。 心理驚悚的滲透: 隨著主角深入地底,現實與幻覺的界限逐漸模糊,營造齣持續的緊張感。 對“時間”哲學的探討: 裝置的運作機製引發讀者思考我們對宇宙規律的理解是否過於狹隘。 推薦給喜愛《失落的方舟》的緊張感、《達·芬奇密碼》的解謎深度,以及對遠古科技與未解之謎抱有強烈好奇心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