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用麵廣
·應用性強
·促進教學
·麵嚮就業
內容簡介
成本會計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實際應用學科,在經濟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是高等院校管理類各專業的主乾課程之一。為使學生能更好地掌握成本會計基礎知識,學會成本會計的計算方法,特編寫《成本會計/應用型本科院校“十二五”規劃教材·經濟管理類》。
《成本會計/應用型本科院校“十二五”規劃教材·經濟管理類》共十六章,包括成本會計基本理論、生産要素費用分配、輔助生産費用分配、製造費用分配、生産費用在完工産品與在産品之間的分配、産品成本計算基本方法與輔助方法、成本報錶與成本分析以及成本會計創新專題等內容。
《成本會計/應用型本科院校“十二五”規劃教材·經濟管理類》可作為高等院校本科會計學、財務管理、企業管理、市場營銷、財政稅務等經濟管理類專業的教材,尤其適閤應用型、技能型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本科教學使用,也可供經濟管理人員,特彆是財會人員培訓和自學用書。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成本概述
第二節 成本會計的對象
第三節 成本會計的目標、職能與任務
第四節 成本會計的工作組織
第二章 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
第一節 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
第二節 成本核算的內容和一般程序
第三章 生産費用要素的核算
第一節 生産費用要素概述
第二節 材料費用的核算
第三節 外購動力費用的核算
第四節 職工薪酬費用的核算
第五節 摺舊及其他費用的核算
第四章 輔助生産費用的核算
第一節 輔助生産費用核算概述
第二節 輔助生産費用的核算
第五章 製造費用的核算
第一節 製造費用概述
第二節 製造費用的核算
第六章 生産損失的核算
第一節 廢品損失的核算
第二節 停工損失的核算
第七章 完工産品成本與在産品成本的計算
第一節 完工産品與在産品的概述
第二節 生産費用在完工産品與在産品之間的分配
第三節 完工産品成本的結轉
第八章 産品成本計算方法概述
第一節 企業的生産類型及其特點
第二節 産品成本計算方法及應用
第九章 産品成本計算的品種法
第一節 品種法的基本內容
第二節 品種法的應用
第十章 産品成本計算的分批法
第一節 分批法概述
第二節 一般分批法
第三節 簡化分批法
第十一章 産品成本計算的分步法
第一節 分步法概述
第二節 逐步結轉分步法
第三節 平行結轉分步法
第十二章 産品成本計算的其他方法
第一節 分類法
第二節 定額法
第三節 聯産品和副産品
第十三章 標準成本製度
第一節 標準成本製度概述
第二節 標準成本的製定
第三節 標準成本差異的計算及賬務處理
第十四章 成本報錶
第一節 成本報錶概述
第二節 商品産品成本錶
第三節 主要産品單位成本報錶
……
第十五章 成本分析與成本考核
第十六章 成本會計創新專題
精彩書摘
2.行業標準
行業標準是指由企業主管部門根據所屬行業的生産經營的實際情況所製定的同行業的成本指標水平。根據行業標準,可以瞭解本企業在同行業中所處的水平,趕超先進,彌補不足。
3.預算標準
預算標準或稱計劃標準或目標標準,是指企業預先規定的在計劃期內産品生産耗費和各種産品的成本水平,具體包括主要産品單位成本預算、商品産品成本預算、製造費用預算、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預算等。
三、成本考核的任務、原則和評價標準
(一)成本考核的任務
1.評價企業生産成本計劃的完成情況成本計劃,是根據成本決策所確定的方案和目標,具體規定計劃期內各種生産耗費水平和各種産品成本水平,並提齣實現規定成本水平所應采取的具體措施。
成本計劃執行的過程,也是進行成本控製的過程。成本計劃是建立成本管理責任製的基礎,對於企業進行成本控製、挖掘降低成本的潛力,具有重要作用。會計期末,當企業計算齣實際消耗的各種生産費用後,可以與計劃成本進行對比,以分析、評價企業成本計劃的實際完成情況。
2.評價有關財經紀律和管理製度的執行情況
社會主義企業的生産經營活動必須遵守國傢有關的方針、政策和財經法律,以保證國傢利益和人民利益不受損害。因此,考核企業是否降低瞭成本、是否提高瞭成本效益,就必須以國傢有關的方針、政策和財經法律為依據,及時糾正違法違紀的不閤理行為。通過成本考核,評價有關財經紀律和管理製度的執行情況。
3.激勵責任中心與全體員工的積極性
現代企業應建立成本責任製,把成本責任指標分解落實到各部門、各層次和各相關人員,實行責權利相結閤,以提高全體職工降低成本的責任心和積極性,從而增強企業活力。成本考核是成本責任製順利進行的保證,通過考核,可以分清責任,正確評價各責任單位工作成績,起到鼓勵先進鞭策落後的作用。隻有通過成本考核,把成本管理的好壞,同每個人的切身利益緊密結閤起來,纔能保證促使企業全員改進工作,努力降低成本,不斷增加效益。
(二)成本考核的原則
成本考核是一項非常具體的實際工作,涉及範圍廣,分析評判對象復雜,影響因素也很多,奬懲結果在員工中的反應激烈。這些管理工作上的特徵要求成本考核工作必須講究原則,使得考核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奬可評、有責可究。這些原則包括如下三方麵:
1.以政策法令為依據
在對企業及企業內部進行成本考核時,必須以國傢的政策法令為依據,從協調國傢、企業、個人三者關係的標準齣發,實施對企業經濟活動級成本指標完成情況的全麵考核評價。
2.以企業計劃為標準
企業的成本計劃是成本考核的重要依據,它是全體職工努力實現的目標,也是各部門和環節工作的標準。因此,對企業及企業內部進行成本考核時,必須以計劃為標準,對於計劃在執行中齣現的與現實的差距,企業應積極反饋,找齣原因,及時總結經驗教訓。
3.以完整可靠的資料、指標為基礎
成本考核工作開展得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信息、資料、指標的匯集、選樣和選用,考核的信息、資料、指標必須完整可靠,否則,就失去瞭考核的依據。在實際工作中,在進行成本考核之前,必須對成本信息、資料及其所計算的指標進行全麵的檢查和審定之後,纔能做齣恰當的科學評價。
4.以提高經濟效益為目標
全麵成本管理的最終目的,是獲得最佳投入産齣比例,也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提高經濟效益。對於那些促使産品成本下降的部門,應該給予肯定和奬勵,否則,就要承擔相應的經濟責任。隻有考核閤理、奬罰分明,纔能調動各部門和全體職工的積極性,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提供動力。
(三)成本考核的評價標準
1.實物指標和價值指標
實物指標是從産品使用價值的角度齣發,按照它的自然單位來錶示的指標。比如消耗汽油用公升,消耗鋼鐵用韆剋或噸等。這些都是成本考核所采用的實物性指標形式。
價值指標則是指以貨幣為統一尺度所錶示的指標。生産費用、産品成本、車間辦公費用等指標都屬於成本考核中采用的價值性指標。實物指標是基礎,價值指標是綜閤反映,兩者共同結閤起來纔能全麵反映成本指標的完成情況。在成本指標中,實物指標是基礎,價值指標是一種綜閤性指標。
2.數量指標和質量指標
數量指標是反映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某一工作數量的指標,如産量、生産費用、總成本等。質量指標是反映企業一定時期內工作質量或相對水平的指標,如單位成本、可比産品成本相對降低率等。
……
前言/序言
現代企業管理中的成本控製與決策支持 一、 導論:成本管理在現代企業中的戰略地位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全球化市場環境中,企業管理的核心競爭力正逐步從單純的産品製造轉嚮高效的資源配置和精細化的成本控製。成本管理已不再是簡單的核算工作,而是滲透到企業戰略規劃、運營流程優化乃至最終決策製定的關鍵環節。 本教材旨在為緻力於成為現代企業中堅力量的應用型本科層次的讀者,構建一個全麵、係統且注重實務操作的成本管理知識框架。我們深知,未來的管理者需要掌握的不僅是理論模型,更重要的是將這些模型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工具和方法。 二、 成本會計基礎:構建量化分析的基石 理解成本,首先需要建立清晰的分類和核算體係。本書將詳盡闡述成本的基本概念、要素構成以及在不同管理目標下的分類方法(如按機能、按形態、按變動性等)。 1. 成本對象的確定與歸集: 強調成本對象在管理決策中的核心作用。我們將深入剖析如何準確界定産品、服務、部門或項目作為成本對象,並係統介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的流轉路徑。 2. 成本核算係統的比較與選擇: 針對不同生産形態企業的需求,本書詳細對比和講解瞭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等傳統成本計算方法的適用場景、優缺點及具體操作流程。重點關注如何根據企業實際工藝流程,選擇最能反映成本動因的核算體係。 三、 成本管理的核心工具箱:精細化管理驅動 現代成本管理強調的是前瞻性(計劃與控製)和有效性(決策支持),而非事後記錄。本書將重點介紹一係列驅動成本優化的管理工具。 1. 作業成本法(ABC)的實務應用: 傳統的間接費用分配往往扭麯瞭産品的真實成本。本書將超越理論層麵,深入講解如何設計和實施作業成本管理體係。內容涵蓋識彆作業、確定成本動因、計算作業成本率的全過程,並提供案例分析,展示ABC如何指導産品組閤決策和流程改進。 2. 成本性態分析與變動成本法: 成本的變動性是決策的生命綫。我們將詳細解析固定成本、變動成本和混閤成本的區分方法,並重點介紹高低點法、迴歸分析法等實務工具,以科學的方法分離混閤成本。基於此,引齣邊際貢獻分析在短期決策中的重要性。 3. 預算編製與成本控製: 預算是實現成本目標和績效評估的藍圖。本書將教授如何編製彈性預算,以適應業務量的波動。在控製環節,將聚焦於標準成本法的應用,包括成本差異的形成、計算與分析(材料價格差異、人工效率差異等),旨在培養讀者識彆偏差、采取糾正措施的能力。 四、 戰略成本管理與決策支持 成本信息必須服務於管理決策。本部分內容著重於將成本核算轉化為戰略優勢。 1. 成本-量-利分析(CVP): 這是所有短期決策的基礎。本書將係統梳理盈虧平衡點、目標利潤分析、安全邊際的計算方法,並探討在産品綫調整、特殊訂單接受或放棄等情景下,CVP分析如何提供明確的量化依據。 2. 生産決策中的成本考量: 麵對“自製還是外購”、“停産還是繼續生産”、“産品組閤優化”等經典管理難題,本書提供清晰的相關成本與沉沒成本的區分思路,指導管理者做齣最大化企業價值的決策。 3. 價值鏈分析與成本削減機會: 從戰略高度審視成本,需要超越企業內部的生産環節。我們將探討價值鏈分析的基本框架,識彆企業價值創造活動中的增值與非增值活動,引導讀者思考如何通過精益思想(Lean Thinking)和流程重組來實現持續的成本優勢。 五、 管理會計的前沿視角與應用 為適應現代企業對敏捷性和創新的要求,本教材還融入瞭前沿的管理會計理念。 1. 績效衡量體係的構建: 單純的成本核算不足以驅動全麵績效。我們將介紹平衡計分卡(BSC)的基本要素,以及如何將財務指標(如投資迴報率 ROI、剩餘收益 RI)與非財務指標結閤,構建一套科學的績效評估和激勵體係。 2. 供應鏈成本管理: 企業的成本邊界已延伸至整個供應鏈。讀者將學習如何從供應商選擇、物流優化等方麵入手,進行供應鏈整體成本的控製和優化。 通過對上述模塊的深入學習和大量的實務案例演練,讀者將能夠熟練運用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工具,從成本的角度洞察企業運營的效率與效益,為未來在生産管理、財務分析及高層決策崗位上發揮關鍵作用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書的編寫風格力求貼近應用型本科的教學特點,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閤,強調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