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昆蟲學(第2版)/麵嚮21世紀課程教材·2011年江蘇省高等學校精品教材·國傢精品課程配套教材

農業昆蟲學(第2版)/麵嚮21世紀課程教材·2011年江蘇省高等學校精品教材·國傢精品課程配套教材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洪曉月,丁錦華 編
圖書標籤:
  • 農業昆蟲學
  • 昆蟲學
  • 農業
  • 教材
  • 高等教育
  • 江蘇省精品教材
  • 國傢精品課程
  • 21世紀課程
  • 昆蟲害蟲
  • 病蟲害防治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農業齣版社
ISBN:9787109118393
版次:2
商品編碼:11605986
包裝:平裝
叢書名: 麵嚮21世紀課程教材 , ,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3-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71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農業昆蟲學(第2版)/麵嚮21世紀課程教材·2011年江蘇省高等學校精品教材·國傢精品課程配套教材》在取材方麵,盡量引用準確、科學的結論,內容要反映當代農業昆蟲學研究的新進展,力求使教材更能體現目前國內農業昆蟲學教學和科研的前沿水平。新教材以植保專業為對象,體例上做瞭較大的調整,刪除第一版中上篇的內容,增加瞭甘蔗害蟲一章,按照作物的種類分章介紹。包括緒論、害蟲調查與預測預報、害蟲綜閤治理、地下害蟲、水稻害蟲、小麥害蟲、雜糧害蟲、大豆害蟲、棉花害蟲、蔬菜害蟲、果樹害蟲、甘蔗害蟲和倉儲害蟲等內容。對每類作物害蟲選擇重要的種類,分1彆介紹其形態特徵、發生規律、預測預報和防治方法。書後還分章列齣重要的參考文獻,便於進一步閱讀。

目錄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緒論

第1章 害蟲調查與預測預報
1.1 害蟲類彆與蟲害形成機製
1.1.1 害蟲類彆
1.1.2 蟲害形成機製
1.2 害蟲的調查
1.2.1 昆蟲的田間分布型
1.2.2 調查取樣方法
1.2.3 調查取樣的單位和數量
1.2.4 調查結果計算
1.3 害蟲的預測預報
1.3.1 害蟲預測預報的類型
1.3.2 發生期預測
1.3.3 發生量預測
1.4 害蟲預測預報的發展與展望
思考題

第2章 害蟲綜閤治理
2.1 綜閤治理的概念
2.2 綜閤治理的經濟學原理
2.2.1 害蟲對作物的經濟為害和作物受害損失的估計
2.2.2 經濟損害允許水平和經濟閾值
2.3 綜閤治理的主要措施
2.3.1 植物檢疫
2.3.2 農業防治
2.3.3 生物防治
2.3.4 物理機械防治
2.3.5 化學防治
2.4 綜閤治理的原則與展望
思考題

第3章 地下害蟲
3.1 蠐螬
3.1.1 暗黑鰓金龜
3.1.2 華北大黑鰓金龜
3.1.3 銅綠麗金龜
3.2 螻蛄
3.2.1 東方螻蛄
3.2.2 單刺螻蛄
3.3 地老虎
3.3.1 小地老虎
3.3.2 黃地老虎
3.3.3 大地老虎
3.4 金針蟲
3.4.1 溝金針蟲
3.4.2 細胸金針蟲
3.5 種蠅
思考題

第4章 水稻害蟲
4.1 稻薊馬
4.2 稻象甲與稻水象甲
4.3 三化螟
4.4 二化螟
4.5 大螟
4.6 颱灣稻螟
4.7 稻縱捲葉螟
4.8 直紋稻弄蝶
4.9 褐飛虱
4.10白背飛虱
4.11灰飛虱
4.12水稻葉蟬
4.13中華稻蝗
4.14稻癭蚊
4.15稻黑蝽
4.16稻螟蛉
思考題

第5章 小麥害蟲
5.1 麥蚜
5.2 麥蟎
5.3 黏蟲
5.4 小麥吸漿蟲
5.5 麥葉蜂
思考題

第6章 雜糧害蟲
6.1 東亞飛蝗
6.2 玉米螟
6.3 條螟
6.4 高粱蚜
6.5 甘薯天蛾
6.6 甘薯麥蛾
6.7 草地螟
6.8 粟灰螟
6.9 甘薯小象甲
6.10馬鈴薯塊莖蛾
思考題

第7章 大豆害蟲
7.1 大豆食心蟲
7.2 豆莢螟
7.3 豆稈黑潛蠅
7.4 豆天蛾
思考題

第8章 棉花害蟲
8.1 蝸牛和蛞蝓
8.2 棉蚜
8.3 硃砂葉蟎
8.4 綠盲蝽和中黑盲蝽
8.5 棉紅鈴蟲
8.6 棉鈴蟲
8.7 棉小造橋蟲
8.8 棉捲葉野螟
8.9 棉葉蟬
8.10棉薊馬
8.11金剛鑽類
思考題

第9章 蔬菜害蟲
9.1 蚜蟲類
9.2 菜粉蝶
9.3 菜蛾
9.4 甜菜夜蛾
9.5 斜紋夜蛾
9.6 菜螟
9.7 黃麯條跳甲
9.8 茄二十八星瓢蟲和馬鈴薯瓢蟲
9.9 斑潛蠅類
9.10豆野螟
9.11黃守瓜
9.12煙粉虱
9.13溫室白粉虱
9.14側多食跗綫蟎
9.15猿葉甲
9.16棕櫚薊馬
9.17瓜絹螟
9.18長綠飛
思考題

第10章 果樹害蟲
10.1 大蓑蛾
10.2 黃刺蛾
10.3 盜毒蛾
10.4 頂梢捲葉蛾
10.5 蚧類
10.5.1 桑盾蚧
10.5.2 矢尖盾蚧
10.5.3 吹綿蚧
10.5.4 朝鮮球堅蚧
10.5.5 蚧類防治
10.6 星天牛
10.7 葡萄透翅蛾
10.8 食心蟲
10.8.1 梨小食心蟲
10.8.2 桃蛀果蛾
10.8.3 桃蛀螟
10.9 柑橘蟎類
10.9.1 柑橘全爪蟎
10.9.2 柑橘始葉蟎
10.9.3 橘皺葉刺癭蟎
10.9.4 柑橘瘤癭蟎
10.10落葉果樹(蘋果、梨和桃樹)葉蟎
10.10.1 山楂葉蟎
10.10.2 二斑葉蟎
10.10.3 蘋果全爪蟎
10.11柑橘潛葉蛾
10.12橘小實蠅
10.13柑橘木虱
10.14荔枝蒂蛀蟲
10.15荔枝蝽
10.16荔枝瘤癭蟎
10.17荔枝龜背天牛
10.18杧果橫綫尾夜蛾
10.19香蕉象甲
思考題
……

第11章 甘蔗害蟲
第12章 倉儲害蟲
主要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農業昆蟲學(第2版)/麵嚮21世紀課程教材·2011年江蘇省高等學校精品教材·國傢精品課程配套教材》:
  
  ①氣候條件:棉蚜産卵越鼕期間氣溫高,有利繁殖,越鼕卵量多;如遇強寒流侵襲,越鼕寄主提早落葉,則越鼕卵量減少。鼕季低溫影響棉蚜越鼕卵的孵化率。早春3月,低溫對發育中的胚胎也有緻死作用。乾母孵化後,如寒流頻繁,連續低溫,寄主植物嫩芽被凍死,也常因低溫和缺食而大量死亡。
  棉蚜發生的最適溫度為17.6~24℃,相對濕度在70%以下。當日平均溫度高於28℃,相對濕度大於80%時,繁殖數量下降。一般5、6月份的溫度均適於棉蚜的發生,此時如天氣乾旱、少雨,往往會導緻棉蚜大發生。長江流域梅雨季推遲到來,也會延長棉蚜的為害時期。因此,棉花苗期的雨量、雨日和降雨強度是左右棉蚜為害輕重的關鍵因子。在棉蚜為害初期,雨量在20~30mm以上,蚜量增殖緩慢;嚴重為害期,日雨量50mm或旬雨量100mm左右,蚜群即受到顯著抑製。大風雨對棉蚜有機械衝刷緻死作用,可使蚜量驟減。
  ……
《生物多樣性與生態係統服務:理論、評估與管理》 一、 本書的定位與核心價值 本書旨在係統梳理和深入探討生物多樣性及其所提供的生態係統服務的理論基礎、前沿評估方法以及可持續管理策略。麵對全球生態危機日益加劇的嚴峻挑戰,理解生物多樣性如何支撐人類福祉,並建立科學的管理框架,已成為生態學、環境科學及政策製定領域刻不容緩的議題。本書不僅麵嚮生命科學、生態學、環境科學及地理信息科學等相關專業的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同時也為從事自然資源管理、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規劃的專業人士提供一份詳盡、前瞻性的參考手冊。 二、 理論基石:生物多樣性的多尺度理解 全書伊始,將詳盡剖析生物多樣性的多層次概念體係,超越傳統的物種名錄範疇。 1. 遺傳多樣性(Genetic Diversity): 深入探討種群遺傳學原理,包括基因流、遺傳漂變、有效種群規模($N_e$)的估算及其在保護遺傳學中的應用。重點闡述瞭遺傳多樣性如何影響種群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和長期生存潛力。內容將涵蓋分子標記技術(如AFLP、SSR、SNP)在評估種群結構和譜係關係中的最新進展。 2. 物種多樣性(Species Diversity): 詳細介紹衡量物種多樣性的經典指數(如Shannon-Wiener指數、Simpson指數)及其局限性。重點介紹基於係統發育多樣性(Phylogenetic Diversity)和功能多樣性(Functional Diversity)的評估方法,強調物種在進化樹和生態功能網絡中的獨特價值,而非僅僅是計數單位。 3. 景觀與生態係統多樣性(Landscape and Ecosystem Diversity): 探討景觀生態學理論,如斑塊、廊道和基質的概念。闡述不同尺度的景觀異質性如何影響物種的分布、遷移和群落的穩定性。特彆關注自然保護區網絡的設計原則,確保不同生態係統類型的代錶性和連通性。 三、 生態係統服務:概念框架與分類體係 本書將全麵介紹“生態係統服務”(Ecosystem Services, ES)的概念演變及其在政策製定中的核心地位。 1. 概念框架的構建: 追溯並詳細解析“韆年生態係統評估”(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MA)和“生物多樣性及其生態係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颱”(IPBES)所確立的四大服務分類體係:供給服務、調節服務、文化服務和支持服務。對每類服務進行深入的概念界定和實例分析。 2. 供給服務(Provisioning Services): 聚焦於糧食安全、水資源、生物材料(如木材、縴維、生物能源)的生産過程。討論氣候變化、土地利用變化對這些服務的産齣效率和可持續性的影響。重點分析傳統農業係統與現代集約化係統在服務産齣上的權衡。 3. 調節服務(Regulating Services): 這是本書的重點之一。詳細解析氣候調節(碳匯與碳循環)、水文調節(洪水控製與地下水補給)、病蟲害調節(天敵的生物控製作用)以及授粉服務的機製。特彆關注授粉服務中蜜蜂、蝴蝶等傳粉昆蟲群體數量下降對全球作物産量的威脅。 4. 文化服務(Cultural Services): 探討生態係統在精神滋養、美學價值、休閑娛樂和遺産保護方麵對人類的貢獻。介紹如何量化和評估這些非物質價值,例如通過感知調查和經濟估值方法。 5. 支持服務(Supporting Services): 強調土壤形成、養分循環和初級生産力等基礎過程,闡明它們是所有其他服務得以實現的前提條件,並探討如何通過保護棲息地完整性來維持這些服務的穩定性。 四、 評估方法論:從現場采樣到復雜模型 為實現對生態係統服務的精準量化和預測,本書係統介紹瞭從實地測量到遙感分析的綜閤方法論。 1. 尺度匹配與情景分析: 探討生物多樣性數據和生態係統服務數據在不同空間和時間尺度上的不一緻性問題(Scale Mismatch)。介紹如何應用情景分析方法(如共享社會經濟路徑 SSPs),預測未來土地利用和氣候變化情景下生態係統服務的變化趨勢。 2. 生物多樣性-服務指標構建: 介紹如何選擇和構建恰當的生物多樣性指標(如關鍵物種、群落結構指數)作為生態係統服務的替代指標(Proxy Indicators)。重點介紹基於基於生態係統功能評估的指標體係構建。 3. 生物地球化學模型與水文模型集成: 深入解析用於模擬物質循環和水文過程的模型,例如 DNDC 模型在碳氮循環中的應用,以及 SWAT 模型在流域尺度的水資源與水質調節服務評估中的集成應用。 4. 價值評估的前沿技術: 係統介紹生態係統服務價值的量化方法,包括: 替代成本法 (Replacement Cost Method):用於評估水淨化服務的價值。 機會成本法 (Opportunity Cost Method):用於評估生態係統保護所放棄的經濟收益。 支付意願法 (Willingness to Pay, WTP):通過條件評估法(Contingent Valuation)和選擇實驗法(Choice Experiment)來衡量文化服務和調節服務的非市場價值。 五、 挑戰與管理實踐:走嚮可持續的生態治理 本書的最後部分聚焦於理論與實踐的結閤,探討在復雜社會經濟背景下如何有效地管理和維護生態係統服務。 1. 生態係統服務權衡與協同(Trade-offs and Synergies): 詳盡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決策(如農業擴張、城市化、林業經營)之間存在的服務間的相互影響。例如,人工林(供給服務)對生物多樣性(支持服務)和洪水控製(調節服務)的影響分析。介紹多目標優化工具在尋找最佳管理路徑中的應用。 2. 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 深入探討 NbS 的概念、原則及其在全球範圍內的成功案例,特彆是濕地恢復用於沿海防護、城市藍綠基礎設施建設用於熱島效應緩解等。強調 NbS 必須同時實現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的綜閤目標。 3. 政策工具與製度創新: 探討將生態係統服務價值納入決策過程的機製。詳細介紹支付生態係統服務(Payments for Ecosystem Services, PES)的類型、設計原則和實施障礙。分析碳交易市場、生物多樣性信用體係等市場化工具在保護激勵中的作用。 4. 監測、反饋與適應性管理: 強調建立長期、標準化的監測網絡(如利用遙感和公民科學)的重要性。介紹適應性管理框架如何應對不確定性,通過持續監測反饋信息來調整管理策略,確保生態係統服務的長期穩定供給。 本書力求在理論深度、方法嚴謹性和實踐指導性之間取得平衡,為讀者提供一個理解和行動的綜閤平颱。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是一名擁有多年實踐經驗的農技站技術員,對於《農業昆蟲學(第2版)》的評價,我更看重它在解決實際生産問題上的指導意義。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務實,避免瞭過多的理論空談,而是直擊農業生産中的痛點。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不同作物的主要害蟲及其防治措施的章節。例如,在介紹水稻害蟲時,書中詳細列舉瞭稻飛虱、螟蟲等主要害蟲,並針對不同發生時期和不同程度的危害,給齣瞭具體的防治建議,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的選擇與配閤。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農藥的使用原則和注意事項也進行瞭詳細的說明,這對於我們基層技術人員正確指導農民科學用藥至關重要。它強調瞭選擇適宜的農藥種類、掌握正確的施藥方法和施藥時機,以及注意安全用藥和環境保護。這些內容直接關係到農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能夠幫助我們有效減少因不當用藥而造成的損失。我將書中介紹的一些先進的防治理念和技術,在實際工作中進行瞭推廣,並取得瞭良好的效果,得到瞭農民朋友的廣泛認可。

評分

作為一名對農業科學充滿熱情的獨立研究者,我近期入手瞭這本《農業昆蟲學(第2版)》,並投入瞭相當多的時間進行研讀。我尤其對書中對主要農業害蟲的係統性分類和詳細描述感到驚嘆。它不僅僅是列齣害蟲的名字,更深入地闡述瞭它們的形態特徵、生活史、為害規律以及與作物之間復雜的相互作用。例如,書中對於鱗翅目害蟲的細緻分析,從卵、幼蟲、蛹到成蟲的各個發育階段都做瞭詳盡的圖文並茂的介紹,配以精準的學名和俗名,這對於我進行田間辨識工作提供瞭極大的便利。 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該書並沒有停留在對害蟲“是什麼”的層麵,而是積極引導讀者去理解“為什麼”和“怎麼辦”。在“為害規律”的部分,作者結閤瞭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深入分析瞭氣候、土壤、種植製度等多種環境因素如何影響害蟲的發生與發展。這為我理解害蟲的動態變化提供瞭理論框架,也讓我意識到,簡單粗暴的防治方法往往難以奏責,理解其生態習性纔是關鍵。書中對不同作物遭受特定害蟲侵害時的癥狀分析也十分到位,通過與書中的插圖和描述對比,我能夠更快地診斷齣作物的問題所在,並進一步思考閤適的解決方案。

評分

在我從事農業推廣工作的多年經驗中,知識的更新換代速度是令人擔憂的。而這本《農業昆蟲學(第2版)》恰恰填補瞭我在這方麵的知識空白。它不僅僅是一本理論著作,更像是一本實用工具書。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農業昆蟲的防治策略部分。作者並沒有局限於傳統的化學防治,而是積極倡導和介紹瞭多種綜閤防治技術。例如,在生物防治章節,書中詳細闡述瞭天敵昆蟲的保護與利用、微生物農藥的原理與應用,甚至還涉及瞭寄生性昆蟲的誘集和釋放技術。這些內容對於我理解和實踐綠色農業、有機農業理念至關重要。 此外,該書在病蟲害預測預報方麵也提供瞭寶貴的思路。它詳細介紹瞭不同預測模型和方法,並結閤瞭氣象數據、蟲情監測數據等多種信息來源,為製定科學的防治計劃提供瞭依據。這讓我意識到,精準的病蟲害預警能夠極大地提高防治效率,減少不必要的農藥投入,這對於降低農業生産成本、保護生態環境都具有深遠的意義。我嘗試將書中介紹的一些預測方法應用到我負責的區域,並取得瞭一定的成效,這更加堅定瞭我對這本書實用價值的認可。

評分

作為一名剛剛踏入農業科學領域的研究生,我對於《農業昆蟲學(第2版)》的理解,更多地聚焦於其作為基礎理論的紮實性。這本書為我構建瞭一個清晰的農業昆蟲學知識體係。從昆蟲的解剖學、生理學,到其在生態係統中的地位和作用,書中都進行瞭係統性的闡述。我尤其喜歡其在昆蟲分類學方麵的嚴謹性。對於不同目、科、屬、種的昆蟲,作者都提供瞭詳盡的鑒彆特徵,這對我進行野外采集和實驗室鑒定工作提供瞭極大的幫助。 更重要的是,該書在介紹不同類群的昆蟲時,並沒有孤立地看待它們,而是強調瞭它們在農業生態係統中的角色。無論是作為害蟲、益蟲,還是中性昆蟲,書中都嘗試去揭示它們與其他生物以及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這為我理解農業生態係統的復雜性和動態性打下瞭堅實的基礎。通過學習這本書,我開始用一種更宏觀的視角去審視農業生産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不再僅僅關注單一的害蟲防治,而是將其置於整個生態係統的框架下進行思考,這對於我的學術研究方嚮的確立非常有啓發。

評分

作為一名對農業昆蟲的分子機製和進化規律感興趣的科研人員,我發現《農業昆蟲學(第2版)》雖然是一本麵嚮課程教材的書籍,但其在理論深度和研究前沿性上也展現齣瞭一定的水準。我特彆關注書中在昆蟲生理學和分子生物學方麵的一些介紹,盡管可能不如專門的專業書籍那樣深入,但它為我理解昆蟲的抗藥性機製、行為調控等提供瞭必要的背景知識。書中對於一些典型昆蟲的神經係統、內分泌係統以及消化係統的工作原理的闡述,雖然相對概括,但為我進一步深入研究奠定瞭基礎。 此外,書中在介紹一些新興的害蟲監測技術和防治手段時,也讓我耳目一新。例如,對一些新型生物農藥的提及,以及對昆蟲信息素在監測和誘捕中的應用介紹,都展現瞭農業昆蟲學領域的前沿發展動態。雖然這些內容可能還在不斷發展和完善中,但它無疑為我今後的研究方嚮提供瞭新的啓示。這本書就像是一扇窗戶,讓我得以窺見農業昆蟲學更廣闊的領域,激發瞭我進一步探索和研究的興趣,促使我思考如何將這些基礎知識與更尖端的科學技術相結閤,以應對未來農業生産中的挑戰。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