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临床实践指导用书,重点介绍各种疾病进行调强放射治疗的方法、技术及注意点。有很强地指导放射治疗临床实践的作用。
解剖和解剖成像有助于读者对IMRT的理解和掌握。
700余幅高质量的彩色图片有助于临床决策的制定,增加了90位患者的治疗图片。
增加了有关解剖、正常组织并发症、中枢神经系统、胰腺、直肠和肛门等新的章节。
增加了分子成像一章,主要介绍用于影像引导治疗的新的PET示踪剂。
更新了新的临床数据,将最新的IMRT文献以表格的形式进行了总结。
包含临床适应证、图像解析、靶区规划、优化方案有助于读者提高技术,精确治疗区域和提高治疗效果。
有关乳腺和生殖系统肿瘤的章节重新进行了编写,包含了相关的技术和应用。
《实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主要以提高读者对调强放射治疗尖端技术的理解为目的。它主要为新老读者讲解了临床管理的复杂性和细节。全新版本逐步介绍了在癌症患者的评估和治疗中调强放射治疗的应用。因为调强放射治疗有独立控制子束的能力,它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技术,尤其是在与CT、PET和(或)MRI联合时。
K.S.克利福德查奥(K.S. Clifford Chao),纽约市威尔康乃尔医学院放射肿瘤系主任、教授。
何侠,男,主任医师,肿瘤学博士。江苏省肿瘤医院放疗科主任,南京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肿瘤放射治疗科学科带头人,江苏省放射治疗中心主任,江苏省放射治疗质控中心副主任。冯平柏,江苏省肿瘤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
第1章 调强放疗、影像引导放疗、质子治疗的精确放射给量1��
第2章 分子影像引导放疗的进展30��
第3章 颅底和中枢神经胶质瘤40��
第4章 头颈部肿瘤淋巴结靶区和正常组织限量74��
第5章 鼻旁窦癌和鼻腔癌100��
第6章 鼻咽癌115��
第7章 口腔癌142��
第8章 口咽癌162��
第9章 下咽癌和喉癌193��
第10章 甲状腺癌223��
第11章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245��
第12章 乳腺癌256��
第13章 肺癌279��
第14章 食管癌299��
第15章 胰腺癌314��
第16章 直肠癌329��
第17章 肛管癌335��
第18章 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靶区勾画350��
第19章 前列腺癌357��
第20章 妇科肿瘤377��
索引399��
调强放射治疗前进步伐神速迅猛,这在本书的前一版本中已有所体现。正如旧版前言所预测,随着技术水平和临床实践的进步与发展,本书与时俱进的新版本出现是件必然之事。本书新版的目的不仅是要让读者了解本专业领域最重要的更新,还要帮助那些对特殊肿瘤临床处理有兴趣、需更深更广认识的读者。
过去,调强放射治疗只是少数几家大型研究机构所掌握的特殊研究技术,现在已成为大部分癌症治疗医院都能实施的标准治疗措施,而且很多厂商都能生产其计划系统和放射给量系统。调强放射治疗的最大优势在于,它可运用大量的小光束并根据情况控制其强度和方向,使形状复杂的肿瘤获得高剂量照射,同时让邻近正常组织受量达到最小。随着廉价计算机运算能力的大幅提高,调强放射治疗与新近的三维成像技术如CT、PET和MRI相结合,影像引导的放射治疗得以真正实现。在当前临床工作中,肿瘤放疗医师所面临的困扰已不再是计划系统或百万伏特光子源的精度不足,而主要是在生物学和解剖学上对恶性肿瘤侵犯程度或周围组织受威胁的程度的认识不足。因此为了能实现调强放射治疗的最大效果,今后有必要对分子标记物和生物成像做进一步研究。
为突出强调临床调强放射治疗的新进展,我们删减了调强放射治疗物理、机械、质量控制,以及CT和MRI内容介绍的有关章节。我们尽可能为有兴趣的读者提供优秀的专著和综述供其参考。鉴于治疗计划中分子影像的重要性,我们增加了一个新的章节介绍分子影像,专门讲述PET示踪剂在影像引导放射治疗中的应用。在疾病章节中则重点讲述肿瘤通过调强放射治疗在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方面的获益,或者是在降低辐射引起的并发症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非常重要的获益。
第4章至第11章为头颈部肿瘤治疗的有关内容,它以简要形式更新,内容包括最新的临床研究成果和新的靶区勾画影像。而乳腺癌和妇科肿瘤章节则全部重写,以反映其在该领域的大量最新进展。书中还新增了胰腺癌、直肠癌和肛管癌的有关章节,这反映出调强放射治疗对这些疾病治疗的新贡献。在肺癌一章中增加了立体定向放疗的有关内容,以展示其对既往治疗困难的肺癌的治疗前景。
书中包括了90多幅患者新的治疗影像,其中大部分以6幅一组构成。我们还将以前的黑白解剖影像更换为彩色图像。同时,我们还在书中保留了大部分疾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等历史资料,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一个疾病。读者若想充分感受调强放疗的潜能和优势,就必须了解既往临床治疗模式的可取之处,以及存在的问题。
第3版新书的撰写目的与第2版完全一致,即协助从事肿瘤放射治疗的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和专科医师掌握实践基础知识,用于调强放射治疗临床评估、策略制订,以及熟练掌握调强放射治疗技术。这个过程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动态的、相互促进的过程,相信未来引领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和给量技术革新的力量将来自我们的读者。
K. S. Clifford Chao, MD
Tony J. C. Wang, MD
Tim Marinetti, PhD
进入21世纪后,调强放射治疗在我国肿瘤治疗中逐步推广应用,指导调强放射治疗临床实践的工具书也层出不穷。由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K.S.Clifford Chao主编的Practical Essentials of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中文译著《实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第2版由江苏省肿瘤医院放疗科组织相关专家翻译并于2006年出版,得到了高度关注。这本书在当时调强知识较凌乱,而全国又轰轰烈烈开展调强放射治疗的情况下,对放射治疗临床工作起到很强的实践指导作用,可以说以这本书为基础,培养出了一大批临床调强放射治疗医师,使他们能较准确、较完整地掌握和运用该项技术。
近十年来,随着调强放射治疗实践的不断深入,以及高速价廉的计算机的普及,临床实践与调强技术互为促进,调强放疗技术迅猛发展。同时,人们对这一新兴技术的认识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这在新版(第3版)原著中都有所体现,比如乳腺癌等章节全部重新编写,而胰腺癌、分子成像等则为新增章节,充分体现了原作者对这一新兴技术及其运用的很好把握。时隔十年,原作者与时俱进,不仅对当代最前沿的相关进展内容进行补充完善,而且还将近些年来临床上相对成熟的内容一并写入,这些对当前的临床运用有着相当强的指导作用。
江苏省肿瘤医院是国内开展调强放射治疗较早的单位,完成的调强治疗病例数较多,对这一技术有着深刻的理解,其临床运用也比较娴熟。在此背景下,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再次组织相关专家翻译第3版内容。我们相信新版译著《实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将会对国内同行开展调强放射治疗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价值;对新入道的同行起到很好的引领和帮助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
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 于金明
我必须说,这本书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领域的教育方面,起到了一个里程碑式的作用。它不仅仅是将现有的技术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更重要的是,它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什么”和“如何做得更好”。在物理学原理的介绍部分,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堆砌公式,而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类比,将抽象的概念变得易于理解。当我阅读到靶区定义的部分时,我发现作者不仅仅是强调了“是什么”,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要这样做。比如,在解释临床靶区(CTV)和计划靶区(PTV)的区别时,作者详细阐述了运动学不确定性、摆位误差等因素是如何影响靶区定义的,并给出了量化的建议。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真正理解每一个步骤背后的逻辑。在治疗计划优化方面,这本书提供了非常详尽的指导,不仅仅是罗列了常用的优化算法,更重要的是分析了不同算法的优缺点,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应该选择何种算法。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副作用预测和管理”的章节,作者结合大量的临床数据,详细分析了不同器官受量与出现不同级别副作用的概率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了具体的预防和处理策略。这种基于证据的医学指导,对我们的临床决策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能够启发思考、提升临床思维的优秀著作,它必将对肿瘤放疗领域的从业者产生深远的影响。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调强放疗技术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精雕细琢”肿瘤治疗的书。作者在讲解过程中,非常注重细节和临床经验的分享。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个体化治疗”的理念,作者反复强调,每一个患者的肿瘤情况都是独特的,因此治疗方案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在靶区勾画方面,它不仅仅是提供了标准化的流程,更重要的是强调了对肿瘤生物学特性的理解,以及如何根据这些特性来调整靶区范围。例如,在讲解某些侵袭性肿瘤时,作者会详细分析其浸润范围和转移途径,并据此指导我们如何扩大靶区,以提高局部控制率。在剂量优化方面,这本书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技巧,比如如何利用“剂量兑换”的原则来平衡肿瘤和正常组织的需求,以及如何根据患者的耐受能力来调整剂量。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放疗并发症的管理”章节,作者不仅仅列举了常见的并发症,更重要的是提供了详细的预防和处理方法,这对于我们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常有帮助。这本书让我认识到,调强放疗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操作,更是一个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经验和细致观察的艺术。它教会我如何从宏观的治疗理念,到微观的剂量调整,都能够精益求精,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治疗。
评分这本书简直就是为那些希望在肿瘤放射治疗领域打下坚实基础的临床医生量身定做的。它从最基础的物理原理讲起,清晰地阐述了调强放疗(IMRT)的核心概念,比如剂量累积、剂量限制以及如何平衡肿瘤的杀伤力和正常组织的保护。我特别欣赏它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即使是对放疗新手来说,也不会感到 overwhelming。它没有止步于理论,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去介绍实际的治疗规划过程,从影像学定位、靶区勾画,到治疗计划的优化和验证,每一个环节都剖析得很透彻。书中大量的图表和示意图,将复杂的概念可视化,让理解变得更加直观。比如,在讲解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时,作者不仅仅是给出了DVH图,还详细解释了如何解读其中的关键指标,以及这些指标如何指导我们对治疗计划进行修改,以期达到最佳的疗效和最低的毒副反应。此外,书中还列举了不同肿瘤类型(如头颈部肿瘤、前列腺癌等)的I-MRT治疗指南和具体案例,这对于我日常临床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作者在处理每一个细节时都力求严谨,从参考文献的选择到数据分析的呈现,都体现了其深厚的学术功底。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在肿瘤放疗领域工作的医护人员,它绝对是提升专业技能的宝贵资源。
评分读完《实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我最大的体会是它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它将调强放疗的整个流程,从理论基础到临床实践,做到了一个非常全面的梳理。开篇就对放疗的物理学原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为理解后续的I-MRT技术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之后,作者循序渐进地讲解了I-MRT的原理、技术优势以及在不同肿瘤类型中的应用。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不同放疗设备特点的分析,以及在不同设备下治疗计划的制定和验证上的差异。这对于我们这些在不同医院工作,接触不同设备的医生来说,非常重要。书中对靶区勾画的详细阐述,不仅包括了肿瘤原发灶的勾画,还对淋巴结转移灶以及需要考虑的风险器官进行了清晰的界定,并给出了多种情况下的勾画建议,这对于减少漏诊和误诊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关于治疗计划验证的章节,详细介绍了各种验证方法,以及如何根据验证结果对治疗计划进行调整,以确保治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涉及了剂量累积和生物学效应的讨论,这使得我们在制定治疗计划时,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不同剂量分割和总剂量对肿瘤控制和副作用的影响,从而做出更优化的决策。这本书的出版,为肿瘤放疗领域的临床医生提供了一套非常系统和完整的知识体系。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实用”二字,名副其实。它并没有追求那些过于前沿、尚未成熟的技术,而是聚焦于当前临床应用最广泛、最核心的调强放射治疗技术。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很多同类书籍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就是泛泛而谈,真正能够落地的指导性内容并不多。而这本《实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就弥补了这一不足。它非常注重临床操作的细节,比如在介绍靶区勾画时,不仅仅是给出了一些原则性的指导,还结合了具体的解剖标志和影像学特征,让我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和勾画靶区。在剂量限制方面,书中给出了详细的正常组织耐受剂量表,并且解释了这些剂量是如何通过临床试验确定的,以及在实际治疗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治疗计划优化的章节,作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利用各种优化算法来平衡肿瘤控制和器官保护,并提供了大量具体的优化策略和技巧。对于我们这些常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治疗计划上的放射治疗师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救星”。它让我对I-MRT的理解从“做什么”上升到了“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做得更好”。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旁指导我如何一步步优化治疗方案,最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评分很大的一本书,印刷质量很好
评分书还没有认真看,包装好,是正版,要认真学习,天天向上。
评分到货很快,纸质不错
评分步步高嘎嘎嘎嘎嘎嘎嘎嘎
评分可以55555555555
评分纸张有点薄,应该是正品吧
评分正版
评分步步高嘎嘎嘎嘎嘎嘎嘎嘎
评分好用质量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