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承淡安中国针灸学讲义》分为针科学篇、灸科学篇、经穴学篇、治疗篇共四篇。一编“针科学”和第二编“灸科学”,除了传统针灸操作外,还增加了古今针刺和艾灸操作的对比、针刺和艾灸对人体生理变化的影响等。第三编“经穴学”,包括“总论”“经穴”“附录”3章。其中第2章“经穴编”,以前著之《中国针灸治疗学》为蓝本,全身之经穴部位、主治、取法、应用,按穴分条罗列。第四编“针灸治疗”,亦以《中国针灸治疗学》为蓝本,分正、续两编,共计42门202个病症。其中正编30门,包括时令病、脏腑病等;续编12门,包括妇女病、幼儿病、五官病、四肢躯体病等。
目录
第一编 针科学
第一章 总论
一、针术之由来
二、针术之定义
三、针之构造与种类
四、针之选择与保存
第二章 各论
一、刺针之练习
二、刺针之方式
三、刺针之方向
四、刺针之目的
五、直接刺激与间接刺激
六、刺针之感通作用
七、刺针前之准备与注意
八、刺针时之消毒
九、刺针时医者与患者之体位
十、进针时之程序
十一、进针后之手技
十二、一般应用之新针法
十三、出针之手法
十四、晕针之处置
十五、出针困难之处置
十六、折针之处置
十七、出针后遗感觉之处置与防止
十八、出针后皮肤变色及高肿之处置
十九、针尖刺达骨节时之处置
二十、针治之适应证及不适应证
二十一、针治之禁忌
二十二、皮肤针之应用法
第三章 针科之科学原理
一、刺针刺激之种类
二、刺针刺激之绝缘传导
三、针治对血液之影响
四、针治之止血法有效之理由
五、针治之科学研究
六、吉村、后藤、越智三博士之研究报告
七、刺针孔之大小
八、关于刺针点
九、结论
第二编 灸科学
第四章 总论
一、灸法之起源
二、灸术之定义
三、施灸之原料
四、艾之制法
……
第三篇 经穴学
第四篇 治疗学
精彩书摘
《承淡安中国针灸学讲义》:
折针之事不常有,以其针丝坚韧不易折也。偶或有之,必针丝已有伤痕,医者疏忽未检出,患者复不守医戒而移动体位;或医者用强刺激时,患者之肌肉突起痉挛强直,遂致针折于中。此时医者之态度宜镇静,告病家坚守其地位不稍移。如折在与针柄接合之处,则有一段针身露出外面,用钳摄出之。如折在皮面时,以左手食、中两指重压针孔之周围,使折针外透,露出皮肤面时,以钳摄出之。如在皮下,可按得而不外露者,以指按准针端,以刀消毒,微剖开其皮,检视针端,以钳摄出之。若折在深层,应立即送医院剖开取出,不可延迟。尤以金银制针之折断体内者,更要迅速送医院取出,以其能在体内移动,迟即移往他处也。钢铁制针在体内有自行消化作用,以前主张可不必摄出,任其自化,然总不如取出之为愈。关于针之移行与自化学说,为生理研究上一有趣之问题,兹录日人之实地研究,作为参考。
(1)酸化说:由体温之关系,针起酸化,而自行消灭。
(2)移动说:折针由肌肉之运动而避走,其比较运动稍钝之部,则久久停留,而后消灭。
又三浦博士与大久保医学士,曾以动物试验之,得结果如下。
三浦博士在洋鼠之腹腔内,以6号针刺三分深而切断之,另以一支刺入臀肌而切断之,经3周后,其部呈紫色.虽炎症之征象显著,细胞浸润,俱无化脓之倾向,于饮食、运动、交尾不见发生障碍。八阅月之后,解剖检视,刺针部之针已不能得,从各脏器及肌肉,以精密之检查,亦始终不得发现。此由肌之蠕动而脱出体外耶,抑由酸化而消灭耶,尚不能下确切之评定。
大久保医学士以7个月之雌兔,在左侧胸末之横突起与第一腰椎横突起之中间,用大号针刺入八分左右,折断之,其第一日运动仍活泼奔走,跳跃如前;第二日渐党牵动静肃,刺处若触动之则跳跃;第三日触其刺处,若无事然,重压之则呈惊惕之状;第四日亦然;第五日后虽重压之,似无异感;后仍壮健,交尾,且受胎分娩,初生小兔亦健全。此后经6个月解剖之,在针入之处,真皮里面及皮下结缔组织,呈长三分阔三厘之青蓝色素,其下层之肌鞘亦然。在鞘内之肌质及腹腔壁面之浆液膜处,不见刺点之踪迹;在肌层间,亦不见折针通过之踪迹;因此在内脏进行精密检查,又折断肌肉检之,亦不见折针之踪迹。
……
前言/序言
承淡安中国针灸学讲义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