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診斷學速記歌訣

中醫診斷學速記歌訣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李興廣,楊毅玲 編
圖書標籤:
  • 中醫
  • 診斷學
  • 速記
  • 歌訣
  • 中醫學習
  • 醫學
  • 教材
  • 臨床
  • 中醫基礎
  • 備考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51497
版次:1
商品編碼:11844206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醫課程速記叢書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5-12-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262
字數:17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中醫專業學生
  以精煉的歌訣形式概括中醫診斷學精要
  執簡馭繁,薈精萃要,朗朗上口,樂於習誦,速記不忘

內容簡介

  本書是以“普通高等教育規劃教材”《中醫診斷學》(供中醫藥類專業用)為藍本,采用七字歌訣形式編著。概括瞭中醫診斷學所學之精要。訣後又有具體要求的內容,對歌訣所述進行充分地解釋說明,言簡意賅,便於理解記憶。本書執簡馭繁,薈精萃要,朗朗上口,使人樂於習誦,便於記憶。適用於中醫院校學生及自學中醫者閱讀,對臨床工作者亦頗具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李興廣,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從事中醫教學、臨床、科研工作20餘年,現任北京中醫藥大學醫學綜閤課程教學中心主任,國傢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師資格認證中心命審題專傢、香港執業醫師、全科醫師《臨床中藥學》組長。世界中醫藥學會聯閤會屆亞健康專業委員會理事。對中醫中藥及養生保健等方麵有較深入研究,有較堅實中醫藥理論基礎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參加國傢、部局級等科研課題10餘項,獲奬2項,課題負責人3項。發錶學術論文10餘篇,其中作者有9篇。主編和參編著作有30餘部,其中主編有9部;副主編有12部;編委有10餘部。

內頁插圖

目錄

緒論/1
一、中醫診斷學的主要內容1
二、中醫診斷疾病的基本原理2
三、中醫診斷疾病的基本法則3
四、中醫診斷學發展簡史4
第一章望診/7第一節全身望診7
一、望神7
二、望色10
三、望形體16
四、望姿態17
第二節局部望診19
一、望頭麵19
二、望五官21
三、望軀體28
四、望四肢29
五、望二陰30
六、望皮膚32
第三節望排泄物34
一、望痰涎34
二、望嘔吐物35
三、望大便36
四、望小便37
第四節望小兒示(食)指絡脈38
一、示(食)指絡脈的三關定位38
二、示(食)指絡脈的觀察方法39
三、示(食)指絡脈的形色變化與意義39
第五節望舌40
一、舌與髒腑的關係及舌診原理40
二、舌診的臨床意義42
三、舌診的方法和注意事項44
四、舌診的內容45
五、舌質和舌苔的綜閤診察53
第二章聞診/56第一節聽聲音56
一、正常聲音56
二、病變聲音57
第二節嗅氣味63
一、病體之氣63
二、病室之氣65第三章問診/66
第一節問診的意義及方法66
一、問診的意義66
二、問診的方法67
第二節問診的內容68
第三節問現在癥72
一、問寒熱72
二、問汗74
三、問疼痛77
四、問頭身胸腹不適80
五、問耳目82
六、問睡眠84
七、問飲食口味85
八、問二便88
九、問女子91
十、問男子93
十一、問小兒94
十二、問情緒96
第四章切診/99第一節脈診99
一、脈象形成的原理99
二、脈診的部位、方法和注意事項100
三、脈象要素和平脈特徵103
四、常見脈象及其臨床意義105
五、脈象鑒彆、相兼脈和真髒脈114
六、診婦人脈與小兒脈120
七、脈診的臨床意義及脈癥從捨122
第二節按診123
一、按診的方法與意義124
二、按診的內容125
第五章八綱辨證/129
第一節八綱辨證的概念與意義129
一、八綱辨證的概念129
二、八綱辨證的源流129
第二節八綱辨證的基本內容130
一、錶裏辨證130
二、寒熱辨證132
三、虛實辨證135
四、陰陽辨證138
第三節八綱證候間的關係142
一、證候相兼143
二、證候轉化145
三、證候真假147
第六章病因辨證/150
第一節外感病因辨證150
一、六淫辨證150
二、疫癘辨證155
第二節情誌內傷辨證156
第三節勞傷辨證158
第四節食積辨證159
第五節蟲積辨證160
第六節外傷辨證161
第七章氣血津液辨證/163
第一節氣病辨證163
一、氣虛證163
二、氣陷證164
三、氣虛不固證165
四、氣脫證166
五、氣滯證166
六、氣逆證167
七、氣閉證168
第二節血病辨證169
一、血虛證169
二、血瘀證170
三、血熱證171
四、血寒證172
第三節津液病辨證173
一、津液虧虛證173
二、津液內停證173
第四節氣、血同病辨證178
一、氣血兩虛證178
二、氣虛血瘀證179
三、氣不攝血證179
四、氣隨血脫證180
五、氣滯血瘀證181
第八章髒腑辨證/182
第一節肝與膽病辨證182
一、肝血虛證183
二、肝陰虛證183
三、肝鬱氣滯證184
四、肝火熾盛證185
五、肝陽上亢證186
六、肝風內動證187
七、寒滯肝脈證191
八、肝膽濕熱證191
九、膽鬱痰擾證192
第二節心與小腸病辨證193
一、心氣虛證193
二、心陽虛證194
三、心陽暴脫證195
四、心脈痹阻證196
五、心血虛證198
六、心陰虛證198
七、心火亢盛證199
八、痰濛心神證200
九、痰火擾神證201
十、瘀阻腦絡證202
十一、小腸實熱證202
第三節脾與胃病辨證203
一、脾(胃)氣虛證204
二、脾虛氣陷證204
三、脾(胃)陽虛證205
四、脾不統血證206
五、寒濕睏脾證207
六、濕熱蘊脾證208
七、胃陰虛證209
八、寒滯胃脘證210
九、胃火熾盛證211
十、食滯胃脘證211
十一、胃脘氣滯證212
十二、胃虛停飲證213
第四節肺與大腸病辨證214
一、肺氣虛證214
二、肺陰虛證215
三、肺陽虛證216
四、風寒束肺證216
五、風熱犯肺證217
六、燥邪傷肺證218
七、寒痰阻肺證218
八、肺熱熾盛證219
九、痰熱壅肺證220
十、大腸濕熱證220
十一、腸熱腑實證221
十二、腸燥津虧證222
十三、大腸虛寒證223
十四、蟲積腸道證224
第五節腎與膀胱病辨證225
一、腎精不足證225
二、腎陰虛證226
三、腎氣不固證227
四、腎陽虛證228
五、腎虛水泛證229
六、腎不納氣證230
七、膀胱濕熱證231
第六節髒腑兼證辨證232
一、心腎不交證232
二、心腎陽虛證233
三、心肺氣虛證234
四、心脾兩虛證235
五、心肝血虛證235
六、脾肺氣虛證236
七、肺腎陰虛證237
八、肝火犯肺證238
九、肝胃不和證239
十、肝鬱脾虛證239
十一、肝腎陰虛證240
十二、脾腎陽虛證241
第九章其他辨證方法/243
第一節六經辨證243
一、太陽病證243
二、陽明病證246
三、少陽病證248
四、太陰病證249
五、少陰病證250
六、厥陰病證251
七、六經病證的傳變252
第二節衛氣營血辨證253
一、衛分證253
二、氣分證254
三、營分證255
四、血分證256
五、衛氣營血的傳變257
第三節三焦辨證257
一、上焦病證258
二、中焦病證259
三、下焦病證260
四、三焦病證的傳變261
第四節經絡辨證261
一、十二經脈病證要點261
二、奇經八脈病證要點262
三、十五絡脈病證要點262

前言/序言


《舌診精要:洞悉病機,辨證論治》 本書並非一本涵蓋中醫診斷學所有內容的詳盡教材,而是聚焦於中醫診斷學中一個至關重要且極具特色的診斷方法——舌診,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套係統、實用、易於掌握的舌診學習體係。 內容梗概: 本書深入淺齣地解析瞭舌象的奧秘,從舌的正常形態、色澤、質地入手,逐步引導讀者認識各種病理舌象的形成機製、臨床意義及其與相應髒腑、病邪、病證的內在聯係。全書圍繞“洞悉病機,辨證論治”的核心理念展開,強調舌診在疾病診斷與治療中的指導作用。 章節亮點: 第一章:舌象的基石——舌的正常生理與病理變化 詳細闡述舌的解剖結構與生理功能,以及影響舌象的內外在因素。 辨析正常舌象的各個要素,如舌體、舌質、舌苔的正常標準,為後續的病理舌象辨彆奠定基礎。 初步介紹舌象發生病理變化的常見原因,如外感邪氣、內傷情誌、飲食勞倦等。 第二章:舌質變化——髒腑陰陽的晴雨錶 舌色辨證: 深入分析淡白舌、紅舌、絳舌、紫舌等不同舌色所反映的寒熱虛實。例如,淡白舌常提示陽氣不足或血虛,紅舌多見於熱證,絳舌則常預示營血受損,紫舌則多與血瘀互結相關。 舌體形態辨證: 詳細講解胖大舌、瘦薄舌、點刺舌、裂紋舌、齒痕舌等舌體形態變化所揭示的病機。胖大舌與脾虛濕盛有關,瘦薄舌多提示陰血虧虛,點刺舌常為熱毒熾盛,裂紋舌可見於多種證型,齒痕舌則常與脾虛濕蘊有關。 舌下絡脈辨證: 突齣舌下絡脈在判斷血瘀、寒凝等病證中的價值。 第三章:舌苔變化——邪正消長的觀察窗 舌苔的生成與消退: 解釋舌苔的形成機理,以及舌苔變化與疾病發展、轉歸的關係。 舌苔的性質辨證: 細緻地分析白苔、黃苔、灰黑苔、綠苔等不同顔色舌苔所代錶的病邪性質(寒熱)和病位(錶裏)。白苔多屬寒證或風寒感冒,黃苔多屬熱證,灰黑苔則常為裏熱證或寒實證,綠苔則較為少見,多與寒濕或某些特殊情況相關。 舌苔的厚薄與潤燥辨證: 講解厚苔、薄苔、燥苔、濕苔在辨彆疾病的輕重、邪氣盛衰、津液存亡中的作用。厚苔多提示邪氣較盛或有痰濕,薄苔則多為病輕或正氣未傷,燥苔提示津液不足,濕苔則多見於濕邪阻滯或津液內停。 膩苔、腐苔、朽苔等特殊舌苔的鑒彆。 第四章:舌象與常見病證的結閤——臨床案例解析 選取內科、兒科、婦科等常見病證,通過實際舌象照片與具體病案相結閤的方式,演示如何將舌診應用於臨床實踐。 分析感冒(風寒、風熱)、咳嗽、泄瀉、腹痛、發熱、月經不調、小兒疳積等常見病證的典型舌象。 強調舌診與其他診斷方法的配閤應用,以及舌象變化在疾病轉歸中的指導意義。 第五章:舌診疑難雜癥與個體化辨證 探討一些舌象變化復雜、難以單純依靠舌象定性的病證。 強調個體差異在舌診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結閤患者整體情況進行辨證。 介紹如何通過舌診的變化來動態調整治療方案。 本書特色: 圖文並茂: 配備大量高清、真實的舌象圖片,直觀易懂,便於讀者對照學習。 緊扣臨床: 所有內容均來源於臨床實踐,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閤,強調辨證施治。 通俗易懂: 語言簡潔明瞭,避免過於晦澀的專業術語,適閤初學者和中醫愛好者閱讀。 注重實踐: 鼓勵讀者在日常生活中觀察自己和他人的舌象,加深理解和記憶。 本書旨在幫助讀者掌握舌診這一中醫診斷的“窗口”,通過觀察舌象,深入瞭解人體的內部變化,從而更準確地辨識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病勢,為辨證論治提供堅實的基礎。通過本書的學習,讀者將能夠更加自信地運用舌診這一古老而智慧的診斷方法,為健康保駕護航。

用戶評價

評分

一直以來,我對中醫的神秘和深邃都充滿瞭嚮往,但苦於沒有好的入門途徑。市麵上關於中醫診斷的書籍,要麼過於學術化,要麼過於淺顯,總覺得難以找到一本既能讓我入門,又能保持學習興趣的書。直到我遇到瞭這本《中醫診斷學速記歌訣》,我纔真正感受到中醫診斷的魅力。這本書的編寫方式非常獨特,它將原本抽象、零散的診斷知識,轉化為瞭一首首朗朗上口的歌訣。我發現,通過吟唱這些歌訣,那些復雜的診斷要點,比如“望神”、“聞聲”、“問情”等,都變得生動起來,仿佛在我腦海中勾勒齣瞭一幅幅生動的醫學畫麵。我不再是對著枯燥的文字發呆,而是能夠隨著歌訣的節奏,輕鬆地記憶和理解。這本書讓我覺得學習中醫診斷不再是一件難事,而是一場充滿樂趣的探索之旅。它點燃瞭我對中醫的濃厚興趣,也讓我看到瞭自己未來在中醫道路上學習和發展的希望。

評分

作為一名剛入門的中醫愛好者,我抱著學習的心態購買瞭這本《中醫診斷學速記歌訣》。拿到書的那一刻,就被它簡潔明瞭的封麵設計吸引瞭。翻開書頁,我驚喜地發現,這本書並沒有像我之前想象的那樣,是一本枯燥乏味、充斥著晦澀術語的教材。相反,它以一種極其生動有趣的方式,將復雜的中醫診斷知識串聯起來。那種“歌訣”的形式,簡直是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我一直對記憶那些冗長的癥狀、舌苔、脈象描述感到頭疼,但有瞭這些朗朗上口的歌訣,仿佛大腦裏多瞭一副無形的“索引”,記憶瞬間變得輕鬆高效。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望診”的部分,通過形象的比喻和押韻的口訣,我能輕易地將那些細微的“神色”、“形態”變化與病癥聯係起來,不再是死記硬背,而是理解和融會貫通。對於初學者來說,這絕對是一本能夠快速建立起中醫診斷學基本框架的神器,讓我對中醫的世界充滿瞭探索的動力。

評分

作為一名有著多年行醫經驗的中醫師,我一直堅信中醫診斷的精髓在於“四診閤參”,而其中望、聞、問、切的細節之處,更是需要長年纍月的積纍和體會。最近,我偶然間翻閱瞭這本《中醫診斷學速記歌訣》,被其中對望、聞、問、切各種指徵的精妙概括所摺服。書中對於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細節,比如舌苔的顔色、形態,脈象的快慢、浮沉,甚至是一些細微的神色變化,都用簡潔明瞭的歌訣進行瞭梳理。這些歌訣如同一個個精準的“小助手”,在我迴顧和鞏固知識時,能夠迅速勾起我的相關記憶,並且將分散的零碎知識點串聯起來。令我尤為贊賞的是,書中的歌訣並非是簡單的文字堆砌,而是蘊含瞭深刻的辨證思維。它在提供記憶方法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引導著讀者如何去思考,如何去關聯。對於我這樣需要不斷更新知識、保持思維活躍的醫生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份寶貴的參考資料,讓我能夠更快速、更準確地掌握中醫診斷學的核心要義。

評分

最近在臨床實踐中,我時常感覺自己對於某些病癥的辨證思路不夠清晰,常常會陷入一些細枝末節的糾結中,影響瞭診斷的準確性和效率。在一位老中醫的推薦下,我入手瞭這本《中醫診斷學速記歌訣》。我原本對“速記歌訣”這類書籍的期望並不高,總覺得可能隻是些應試技巧,缺乏深度。然而,這本書卻給瞭我巨大的驚喜。它在保證基礎知識體係完整性的前提下,巧妙地運用歌訣的形式,將復雜的辨證要點高度濃縮,並且將不同的病證、證候之間的聯係講得非常透徹。特彆是關於“辨證論治”的歌訣,它不僅僅是羅列,而是層層遞進,指引著我如何從錶象深入到裏,從宏觀到微觀,逐步排除乾擾,找到最根本的病機。我發現在學習和復習時,僅僅是默念幾遍歌訣,那些曾經讓我睏惑的辨證要點就立刻清晰起來,甚至能聯想到更多的臨床案例。這本書讓我的辨證思維得到瞭極大的提升,也讓我對中醫的博大精深有瞭更深刻的體會。

評分

我是一名中醫專業的學生,在學習中醫診斷學過程中,最讓我感到睏擾的就是大量需要記憶的內容,比如各種病癥的癥狀、體徵、舌脈象的變化等等。背誦這些內容不僅枯燥乏味,而且容易混淆。偶然的機會,我看到瞭這本《中醫診斷學速記歌訣》。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給我打瞭一劑強心針。它把那些海量的、抽象的概念,通過生動形象、富有韻律的歌訣,轉化成瞭易於理解和記憶的“順口溜”。我發現,當我遇到記不住的知識點時,隻需要去尋找相應的歌訣,跟著念幾遍,那些原本模糊不清的記憶點就立刻變得清晰起來。而且,歌訣的編寫者在遣詞造句上非常有匠心,很多歌訣都巧妙地融閤瞭中醫的經典理論,讓我不僅僅是死記硬背,還能在輕鬆的氛圍中理解其背後的醫學邏輯。這本書極大地減輕瞭我的學習負擔,讓我能將更多精力投入到對中醫理論的深入理解和臨床實踐的思考中。

評分

不錯哦!值得大傢購買哦!

評分

專門買來學習中醫的,拓寬的知識麵有益於自己的健康,建議有條件,全部買來好好看看呢,很有幫助

評分

很好的一本書,感覺比較實用,

評分

。。。。。。。。。。。。

評分

可以的

評分

可以的

評分

還可以的

評分

記憶方便,攜帶方便,值得擁有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